金鼎古茶山位於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西部,主要轄林街鄉清河、巖頭、丁帕、龍洞、箐頭及景福鎮公平、金雞林、岔河、勐令村等,是彝、漢族混居區。分布在無量山西坡,瀾滄江北岸的深山密林裡,海拔1800米—2000米之間,年平均溫度10.6℃—14.5℃,年降水量1290毫米—1410毫米,土壤為沙性的紅壤和黃棕壤,有機質豐富,透氣透水性好。這片淨土滋養出幾百年上千年的古茶樹。
金鼎山共有生態茶園面積6.6萬餘畝,其中有古茶麵積近15000畝。古茶園零星分散,多在村寨邊、房前屋後種植為主,部分茶園以茶糧間作,茶園管理粗放。茶樹品種多為有性系群體種,品質混雜,有7、8個之多,樹齡大多為數百年以上。
金鼎古茶山的很多茶樹成為茶商用於單株收藏。主要代表性茶樹植株有勐令村過渡型大茶樹基部幹圍284cm,巖頭村過渡型箐門口壩茶,樹高11.0m,基部幹圍159cm;清河村過渡型清河大茶樹,樹高7.8m,基部幹圍170cm;岔河村過渡型鳳冠山白茶,樹高6.5m,基部幹圍168cm及金雞林村三組的栽培型金雞林茶,樹高7.0m,基部幹圍90cm等古茶樹。
巍峨的金鼎山雄居於了無量山西坡的林街鄉丁帕村,海拔2900多米,氣勢雄渾,仰望金鼎山主峰高不可攀,懸崖峭壁,登上山頂仿佛一覽眾山小,只見深澗幽谷、綠樹簇擁、古木枯藤、萬花疊翠。金鼎山為滇西南道教名山 ,有詩云:「滄江兩岸萬壑峰,老梅新枝傲蒼穹。道人已隨夕陽去,此處杜鵑依舊紅。」只可惜古寺廟百年前被火焚燒損毀,古蹟遍布山頭。金鼎山山下的磨刀河、二道河、大平掌、背陰山4個自然村隱藏於無量山1800米海拔的深山中的,有古茶園面積800多畝,樹齡大多在600年以上,是金鼎山古茶山中面積最連片,種植密度較高的代表性古茶園,也是景東茶清香淡雅、回甘之久的代表茶園之一。
公平村是景福鎮的高寒貧困村之一,這裡最出名的一是古茶,二是青菜。古茶園面積雖然有些零星,但總面積有1000多畝,由於過去交通不便,古茶園管理粗放,但優越的品質引來普洱茶廠有限公司到此投資建廠。
景福鄉岔河村是一個珍奇物種、奇風異俗、古茶蒼翠、秀美風光為一體好地方。這裡曾經是「古道鈴響馬幫來,牛歌悠揚耕作忙」的山野情懷。古茶園傍的 「無量玉壁」羊山瀑布,清代景東文化名人程月川曾寫詩讚道:「紫石山頭萬仞峰,銀濤灑落幾千重。凌虛化作輕煙起,疑是層霄舞玉龍。」金庸的武俠巨著《天龍八部》多以無量山為背景,而書中所描述的「無量玉壁」及「玉壁仙影」讓無數人神往。大寨子的黑冠長臂猿成為國內外媒體報導頻率最高的地方之一,素有 「世界僅有,中國之冠」 的美譽,在大寨子能目睹見黑冠長臂猿輕盈的身影從茶園邊蕩過和聆聽到他們在林中鳴叫說話。唐代詩人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描寫,如今只有在大寨子才能聽到猿啼聲的深切感覺。大寨子憑藉它完美的生態環境和珍稀資源,已經成為動物愛好者和探險旅遊者夢中的天堂。
【精彩回顧】
【老包說茶】歷史上最早種昔歸茶的人到底是誰?竟然是他!
【老包說茶】御筆古茶山隱藏著銀生府時代的古茶園
【老包說茶】漫灣古茶山:我的鄉愁
【老包說茶】話說「茶出銀生」
【老包說茶】妖魔化藤條?看老烏山如何變成「中國藤條茶之鄉」
【老包說茶】普洱茶產業需要「創新」更需要「恆心」
【老包說茶】讓普洱茶在世界各地飄香!
【老包說茶】茶界新寵!林中飛出的「金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