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沈姓溯源(收藏)

2021-02-23 天下沈氏一家親


沈氏太始祖聃季公,周文王第十子。沈氏出自姬姓,以國為氏。為黃帝後裔。沈,原系上古國名,最初為夏禹子孫的封國。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所載:周初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繼位,周公輔政。時三監不服,(三監即武王所封的霍叔、管叔、蔡叔,用以監殷民),武庚(商紂王之子,封為殷君)乘機勾結三監聯合東方夷族進行叛亂。聃季公竭盡忠誠,輔助周公平叛有功,被舉任司空。並封於沈國,又名聃國。聃又寫作冉,古時冉與沈同音,沈國在今汝南平輿沈亭,包括安徽阜陽西北,國都在臨泉縣沈丘集,子孫遂以沈為姓。播衍於河南、安徽一帶。春秋時,魯成公八年(公元前五八三年)為晉所滅。聃季公十六世孫逞公,逃奔楚國並衍居湖北一帶。嗣後晉伐鄭,楚令尹子西出兵救鄭,由於白勝公叛楚殺子西,囚禁楚惠王。時十九世祖諸梁公為楚國葉縣尹,政績甚好,頗得民心,遂率兵入楚都救出楚惠王,亂平後楚惠王把葉城封給諸梁公為食邑,稱葉公。諸梁公,字子高,楚左司馬生於公元前五二八年.生三子:長日茂春,次日射,三名文(吾祖)。茂春襲葉公故沈葉同源。

二十六世郢公,秦徵為相不就,避居江南瀘州。三十世遵公,西漢時,任齊王太傅,封敷德侯,徒居九江壽縣(今安徽壽縣)。三十二世榮昌公,東漢始祖。初居安徽鳳陽府,原籍蘇州馬齒鄉。配祖妣隆氏禎祥公主,封庸國公,贈金精光祿大夫。三十八世戎公,被光武帝封為海昏侯,辭不受,徒居會稽之烏程(治今浙江吳興南,晉義熙初移治今吳興)。《新唐書宰相世系》云:「靈帝分烏程為永安縣,孫皓分吳郡為吳興郡,晉改永安為武康,即為郡人。」沈戎子孫昌盛,累世官宦,發展為名門巨族。自東漢至隋代,沈姓名人基本上都出自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所以,沈氏以「吳興」為堂號,此乃沈氏堂號的由來。

   
四十四世約公,歷任宋、齊、梁三代,官拜尚書令,其文事為後人宗者:辨音律、編對偶,發明平、上、去、入四聲,為後世音韻之始祖。四十七世成龍公,生一子,即勇公。四十八世勇公,原名彪,字世紀,光州固始縣人,為唐初沈氏人閩開漳始祖。五十三世時昌公。五十四世太懋公。五十五世子奇公。五十六世祿穎公,生二子,長子紋輝,宋太祖建隆二年.(962年),官護駕指揮,因失防禦,差鎮雲南道曲鎮軍民府;次子紋耀(詔安祖)。五十七世紋耀公生四子,長子義倫(詔安祖),次子義和,三子義信,四子義樨。五十八世義倫公,官拜樞密院副使,生二子:長子素,真宗威平年間,敕封帶劍上殿護國大將軍;次子廉(詔安祖)。五十九世廉公,官至國子監祭酒,加封侍御上柱國公。御賜浙江省處州府陽縣田百餘畝,顯榮宗坊。生一子,名彬。六十世彬公,官至尚書。生二子:長子若球(詔安祖);次子若琳。六十一世若球公生四子:長子衜(詔安祖),次子名衡,三子名銜、四子名衡。六十二世衙公生三子:長子匡祚。次子匡祺(詔安祖)、,三子匡祖。六十三世匡祺公生二子,長子伯照(詔安祖)、次子伯明,無述。六十四世伯照公生一子,名啟承。六十五世啟承公,字文賢,號明源,娶陸氏,生一子,名廷輔。丁丑科進士,登王十朋(李時珍)榜。除授山東道東昌府博平縣知縣,升直隸池州府通判,又加升福建道汀州府知府。與子廷輔官任所。廷輔公生八子,稱八木公派,後成為沈氏播衍福建省境內的主要源流。

入閩
  

沈氏四十八世祖勇公,原名彪,字世紀。光州固始縣人,唐總章二年,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奉旨率師入閩平亂。公性敏慧,六韜三略,明決勇敢,為六營主將之一,戰功彪炳,每臨戰陣,衝鋒陷陣,奮不顧身。唐高宗聞其勇乃賜名「勇」。官至輔佐中郎將玉鈐衛將軍。宋宣和間敕封殿前大將軍,淳佑間追封威武輔美上將軍,加封武德侯。公在開疆拓土創建漳郡中,對國家對民族立下豐功偉績。書日:桓桓武士,詩云:矯矯虎臣是矣!公清操足式,流芳百世。為沈姓入閩之始祖。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隨同前往。據廣東梅州《沈氏族譜》載,南宋初有吳興人沈啟承(沈世紀裔孫),高宗紹興二十年(1156年)丁丑科進士,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輔隨父人閩,後遷居福建省建陽縣。沈廷輔有8子,分居詔安、寧化、龍巖、長汀、清流、南平、連城、上杭等地。降至元、明、清時期,又陸續有沈氏族人從河南等地遷徒入福建。

 

開漳


沈世紀為唐開漳始祖。世紀公與李伯瑤拜為兄弟,兩人去世後合葬於漳州天寶峰山,妣與李媽合葬於詔安含英真武山腳。沈世紀其後裔散居龍溪、漳浦、詔安、南靖、長泰等地。宋南渡,中原動蕩,國人大事遷徙,時昌公裔孫,六十五世啟承公生一子廷輔,天資聰穎,習經詩,紹箕裘,子承父業(其父啟承公紹興丁丑科進士),中探花,官拜諫議大夫,妣楊氏(誥封夫人)擇居建陽,生八子,諱均取木字旁,即椿、楸、松、柏、桂、榕、根、枝,期來日長大能成大器。因兵火不息,又分徙四方。茲細述如下:

長房一郎公,諱椿,派居汀州府寧化縣貴溪石溪鄉,為寧化始祖。

二房二郎公,諱楸,派居汀州府清流縣嵩溪,公別其子獨往漳州,後徙詔安,為詔安開基始祖。
三房三郎公,諱松,派居汀州府長汀縣,小地名九曲館前。
四房四郎公,諱柏,派居寧化縣,後徙清流縣之琴溪,為清流縣始祖。
五房五郎公,諱桂,派居寧化縣招賢裡,小地名苦竹大陂,為招賢裡始祖。
六房六郎公,諱榕,派居南劍州(南平縣)西谷市,為南平縣始祖。
七房七郎公,諱根,派居連城縣,為連城縣始祖。
八房八郎公,諱枝,派居上杭古田裡蚊澤村倒湖塘沈家坊,其後代散居於龍巖、永定、翁源、大埔、程鄉等地,另一支徙居詔安二都太平、科下、新營、榕城、林塘、縣城內及廣東饒平鳳山樓、赤坑等地。又一支徙居廣東南雄。

 

支系與傳衍
  

詔安開基一世祖諱楸,廷輔公次子。生於南宋建炎四年庚戌(公元1l30)公恢先緒,振家聲,授宣義郎銜,家業頗豐且樂善好施。公原居清流縣嵩溪,別號小池,自宋南渡,別其子來漳之南詔居住,後卒與妣林氏合葬於梅塘山,地形仙人臥枕。二世諱世雄,公克繩祖武,官拜都指揮使,威名遠著,三世孝子祖諱振聲。四世祖諱穆,開四房:長房觀音山祖派,開北門(德)、西巷(恩)、後厝(府)、厚門(政)、西滸(英),五戶。二房東沈祖派,開彩東、彩西兩戶。三房歧頭祖派,開歧東、歧西兩戶。四房桔林祖派,開東城(明)、仕渡(仁)、五鬥(春)、仕雅(德)四戶。計十三戶,故詔安沈氏大宗祠亦稱十三戶祠。觀音山、東沈、歧頭、桔林是詔安沈氏四大流派。分述如下:   


【觀音山祖派】六世觀音山祖,諱一元,字統仁,諡東山處士。生於宋寧宗嘉定元年,卒於景元三月十日,生三子,長子諱子真,字景實;次子諱子員,字景秀;三子諱子良,字景善。

觀音山長房七世子真公,宋鹹淳四年(公元1268年)戊辰科舉省元,補大學士,不仕元崇祀忠義祠。九世寶璋公,生五子,公於元末明初攜三子、四子、五子前往海山東邊開基創業。十二世存公,開西門等處。十二世存悌公開居龍衝村。十二世存怡公,開居湖內、長田、山尾、東坑尾,岑頭和廣西鸕鷀洲、丹洲、麻沙村等。十三世尚寬公,明誥封義士,後裔派居廣西.丹洲、麻.沙、宜山、慶源等地。十三世尚信公派居五都。十四世肅正公開居下澤、上梅塘村。十四世肅達公,開居北門裡、興山堂、志成堂、雲霄、臺灣、龍潭東村。十四世肅莊公,開長埔、萬田、保倫、古關、大埔仔、大宅、龍衝、舊寨、茂林、田中央、塘西、大埭、沈厝內、溪沙尾、新加坡、臺灣、大路街、印尼、馬來西亞、美國、順德、甲子鎮、上海、寧波、汕頭、順德市都建茂林樓。世恩堂十世祖南月府君開居城內、世恩、糖房、膠竻街、大夫弟、北關、東坑尾、巖仔頭、東缽頭、東山、前坑洞。十世誠宗公生三子,開居天津、海陽縣蘇灣都、居華裡、庵埠、關埠福村、橋東、揭東、錫場下寮村。十一世寮山祖開居下梅塘、東港村。

觀音山二房,七世子員公。宋末兄弟三人領導義軍抗元復宋,於漳州創「昌泰」國號,後為元軍所破,避居上杭、長泰等處。九世進賢公擇居揭東錫場下寮,九世景賢公擇居澄海蘇南割仔頭。十世中齊公,開居外砂、汕頭、澄海、北港、頭份。十世華齊公,開居海陽縣蘇灣都,今開居鹽灣港頭。
觀音山三房,七世子良公,忠實不欺,為抗元復宋隱居九侯山,及宋亡攜長子避於九湖埔尾山村。八世汝端公,開居九湖埔尾山、龍海沈溪頭、上苑村。九世孟賢公,初居上苑,後遷漳州,開居北山美、湖廣安陸衛、墨溪鬥、京元竹籬房、建寧、廟仔口、林姑山、屏好峰、井湖房、龍泉下沈、厝仔角房、廓內房。八世汝作公開居西沈、白石、麻園、玉樓、紅厝山、宅仔園、岱雲樓、下徑、臺灣。九世傑賢公,開居長泰上苑、西城、溪坪厝。九世迪賢公,開居龍溪、南靖。十世英敏公,開居天寶、山尾、高林、後寨、惠來苗海灰寨。十世英惠公,開居蔡坂、湖源堂。

【東沈祖派】八世壬水公,開居五都湖塘。十世福明公次子泰安開居雲霄。十二世子真公開居海豐。十六世智耀公開居潮州。十六世遷公開居厚廣村、竹港村。十七世安親公、有德公開居潮州石古巷。十七世高公、娘公、白麻公開居海豐。十七世吉公開居黃崗古樓,伍公開居潮州東洋。十八世忠公開居潮陽碣石街睦州居。十八世仲夏公開居四都。十八世敦堯公、萌公開居海豐。十八世楊倫公,一儕公開居潮州。十八世扶公開居程鄉縣,捷公往南洋。十九世紹華公開居廣東。十九世廷章公,隨鄭成功開居臺灣,為完剿左鎮參將。二十世德凡公開居桔林村。二十世劉公開居玄鍾村。二十世敬公開居徑尾、廣東平海營。二十世鯉公開居普寧縣,鄭公開居東州,爰公開居黃崗山霞村,鳳生公開居東界。二十一世祖茂公開基湖南衡州。二十一世書公開居海安(今湛江徐聞縣),元奉公任福州羅源營並定居。二十一世茂英公以左都督世襲出任湖廣遠安營遊擊並開居。二十二世臺灣開基祖,欄公開居大梧村。二十四世詩公居山後村。二十五世輝公、維公開居臺灣,風睢公開居南澳縣,文進公開居越南。二十六世猛公住東城村。二十八世耀金公居越南。

【歧頭祖派】五世歧頭之祖,穆公第三子,妣陳氏生一子,開歧頭、西坑、東界。九世立公開居潮之棉湖甲埔遷境潭。九世道公,移居潮州南桂都,即今華美鄉。九世矩公居潮州,後遷陸豐白砂鄉(碧岸村)。十世仕榮公,生二子,長海陽,開居西梧、懸鐘、東缽頭。次闊英,開居後盾、歧頭、洋塘後。十世剛列公,開居江州、後田。十一世果烈公開居前厝。十一世福郎公開居江州、後厝、秀篆、大老湖。十一世歧鋒公開居西寮。牛二世震公,開居大老湖、河美。十七世喬南公,鄉進士儀真知縣,開居柘林、北門百歲祠後。

【桔林祖派】八世桔林祖,諱士達,諡英福,元時官拜都指揮使,贈榮祿大夫。公忠君愛國勇冠三軍,戰功彪炳,後以身殉國。公生四子,長子東城祖、次子仕渡祖、三子五鬥祖、四子仕雅祖。
、東城祖派,九世東城祖,諱一官,稱處士,性好讀書,不務外事,才智優裕,理煩治劇。卒與二妣葬於南壇前油車埔。生二子,長子十世遼東祖,明洪武三年遺二子代弟從徵,出戍遼東開大祖。生二子長山腰祖又稱大房祖,次中山祖又稱二房祖。十世後嶺祖,東城祖次子生二子,長南齋祖,又稱三房祖,次光南祖又稱四房祖。自是枝枝葉葉,瓜瓞綿綿。十二世碧溪祖播居平寨頂寨村、樟仔腳村、寶樹樓村、厚福村、長田東門樓村(原峭墘村)。十二世東裡祖,播居岑頭村、平寨頂社村、官牌村、東山村、東徑村、上梅塘村。十二世官牌祖,播居官牌村。十三世毅齋祖,播居塘西村。二十一世東徑祖播居東山縣沃角村、陽山村。二十一世拜頭山祖播居東山村。二十二世播居上田村。二十四世播居大埔村、赤石灣村、南門村。二十七世細母組播居廣東澄海樟林村。二十八世播居東割頭村。十二世東井祖,播居塘西村、宮口村、青山村。十二世書學祖派。十四世諒介祖播居山寶雷村、十九世播居岑頭村,十九世怡德祖播居山前村,二十世播居新寨村,二十三世寶善祖播居廣東桔陽縣縣城西,二十五世佳成祖播居岑頭村,二十一世播居朝窩寨村,二十四世播居四都圩、二十五世播居四都圩,文德祖播居湖內長田村、東山沃角村。十二世武元祖派。二十一世雙過祖播居東山西埔村、沃角村,二十二世東山祖播居平寨下社村,二十六世播居龍衝村。十二世莊前祖派,二十世播居岑頭村,二十一世播居東山沃角村、院前村、岑頭村、後嶺村。二十二世播居東山湖仔村,二十五世播居東山新圩村、沃角村、岑頭村,二十七世播居東山西埔村。十二世光南祖,播居田中央、後嶺村。東城祖派並開居臺灣、香港、澳門、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越南、美國、法國、加拿大、柬埔寨、印度尼西亞。

二、仕渡祖派,九世仕渡祖,又稱梅港祖,生於元朝仁宗皇慶元年,卒於明洪武七年,葬梅港頭「浮水蓮花寶地」。公元朝武舉人,好學奮進,聰明仁智,通天文地理,濟民於水火中,隱居南山,生二子,長子東橋祖、次子梅塘祖。自是枝榮葉茂,播衍各地:仕渡村、陽山村、石嶺村、沃仔頭村、大美村、溪墘園村、灰窯頭、柳厝埭村、徑尾村、順慶堂、烏屏房、舊宙村、大蘭埔村、大石鼓村、牛場尾村、興村、宮口村、岑頭村、新起寨村、平寨村、塘西村、官牌村、赤石灣村、東山縣東沈村、宮前村、西埔村、銅陵鎮、雲霄。並開居廣東、臺灣、澳門、香港、新加坡、泰國、越南、柬埔寨、寮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美國、英國、法國。         
三、五鬥祖派,九世五鬥祖,桔林祖三子,公號致政,官軍正,善績聲稱,奕世永耀。年八十一致政歸家。(列祖失記,待考)開居上五鬥村、下五鬥村、柳厝埭村、塘西溪沙下房、膠竻街。
四、仕雅祖派,九世仕雅祖,桔林祖四子,友愛誠篤,敦倫氣舉,享年七十三,開居嶼雅村、東山縣西埔鎮、廣東省佛山市。

相關焦點

  • 詔安客家源流
    十八歲時,有白葉陳瑩玉作亂,南贛軍門傳檄文到詔安,遊瑞清率鄉勇討之,使秀篆免受其害。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龔有成時任詔安縣長,卻有篆山吳湘作反,瑞清組織二十多人壯助平。嘉靖四十年(1591),時有倭寇侵擾詔安三都,瑞清率督鄉壯在太平大埔寨獲倭首七級,交給抗倭名將俞大猷。俞大猷題匾:「義勇奇勳」,授瑞清為千總。而後又領兵徵討廣東河源的寇亂,屢建功勳。
  • 【震撼】沈氏詔安東沈祖房首次環城巡安
    ,在冷風中,當沈氏詔安東沈祖房組織的大型迎祖巡安民俗活動出現在詔安街頭的時候,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只見旌旗聳立,鑼鼓喧天,禮炮齊鳴,路上行進著一望無際、盛裝打扮的族眾,整個隊伍浩浩蕩蕩而又顯得井然有序。詔安沈氏有大賽祈安節恭迎肇漳太始祖武德侯(俗稱「沈祖公」)前來建蘸鎮壇的傳統習俗。這是東沈祖房首次環詔安縣城請祖公,東沈從附近剛過完武德侯誕辰(俗稱「祖公生」)的上園村恭請開漳功臣武德侯沈世紀的大王金身木雕神像,然後經東西沈大橋入外馬路進南詔城。
  • 《詔安五顯大帝與介庵公父子、天地會的傳說》
    與介庵公父子、以及天地會的淵源詔安境內供奉五顯大帝比較出名的廟宇為霞葛五通宮、霞葛鎮龍庵。五通宮內現存明代永樂元年奠基時刻1方、清朝重修碑刻2方、明末清初木製的黃調陽神主牌1座、清康熙年間詔安知縣陳汝鹹題刻的木匾1塊。
  • 出身武進士 傳世書畫家——漳州詔安籍沈瑞舟
    原創 老齊視 老齊視界 2019-01-13來自專輯漳州松雲閣出身武進士 傳世書畫家--漳州詔安籍沈瑞舟近日,柏廬先生邀在漳數位文史沈瑞舟(1852—1927),字苞九,號琴船,詔安湖內村人。從幼年直至晚年,沈瑞舟很多時日居住在長田自然村的歪嘴寨。沈瑞舟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光緒三年(1877)丁丑科,高中武進士,進入皇宮大內,任御前侍衛。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光緒逃居西安一年多,沈瑞舟全程隨從負責警衛,威勇兼備建立殊功。
  • 福建省詔安縣委原書記何德發嚴重違紀違法案警示
    此後,何德發瘋狂收藏文玩字畫,不僅對商人、企業主與下屬等別有用心的奉送來者不拒,還依仗權勢和影響力,打著各種旗號和名目巧取豪奪。到詔安任職後,何德發多次帶字畫到賴姓商人家,讓他出資「共同收藏」。「我不懂字畫,也沒有收藏興趣。所謂『共同收藏』就是出錢幫何德發收藏。」賴某坦承,儘管如此,他還是打數十萬元給賣家。
  • 「曬氧詔安」享壽之旅
    中秋與國慶撞了個滿懷 假期已漸近尾聲 讓我們一起抓住假期的小尾巴 開啟詔安之旅吧 詔安位於北緯23-24°之間 境內地貌類型多樣
  • 墨魂蘇轍溯源怎麼選 蘇轍溯源攻略
    18183首頁 墨魂蘇轍溯源怎麼選 蘇轍溯源攻略 墨魂蘇轍溯源怎麼選 蘇轍溯源攻略 來源:網絡
  • 福建詔安客家遷臺史話
    詔安客家遷臺史話導讀:  詔安是漳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現有客屬人口逾15萬。歷史上,這裡有39個姓氏近3000客民東渡臺灣開基創業,繁衍族裔約60萬人。儘管海峽阻隔,歲月移易,兩岸客家卻一代接一代演繹著感人的親情故事。
  • 【善】詔安金光明寺——公益行動在路上
    原標題:公益行動在路上 記一群可愛的人——詔安金光明寺來源:福建之窗本站編輯:蠍子來到詔安金光明寺文化生態園還是清晨,在寒風中,山門下的這群人尤為引人注目,他們拿著畫筆據了解,詔安全縣青梅種植面積達12.8萬畝,年產量5—6萬噸,青梅加工企業100多家,年加工能力4萬噸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青梅生產、加工和出口創匯基地之一。
  • 墨魂韓愈溯源選擇推薦 墨魂韓愈溯源答案是什麼
    18183首頁 墨魂韓愈溯源選擇推薦 墨魂韓愈溯源答案是什麼 墨魂韓愈溯源選擇推薦 墨魂韓愈溯源答案是什麼 來源:
  • 2020鼠寶寶起名取名案例:沈姓男孩遠字輩陽光聰明堅強的名字
    有朋友聯繫天賜佳名,想給沈姓遠字輩的男孩取個陽光、勇敢、聰明、堅強的名字! 名字中的輩分是延續先祖的傳承,也是一些家族意識比較濃厚的家庭,比較喜歡使用的,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常會對應的找有內涵的字詞搭配,特別是男孩子取名。比如輩分中的遠字,指高遠、深遠、擴大、深奧、遠大、長久、長遠。
  • 建築特色|詔安金光明寺石柱
    在詔安金光明寺天王殿的臺階下,矗立著八根石柱,東西一字排列,立於天王殿臺階與凡界建築之間的衢道邊上。詔安金光明寺的石柱在天界與凡界的分水線上,她們接通的不僅僅是上下四維的一片天地,更是接通了於入世普遍利他的實踐中修出世佛果的超凡入聖的菩提大道。其所蘊含的佛法正法的正能量,如華表一般,天地可鑑,人天為證!
  • 詔安首屆「詠梅杯」全國燈謎大會創作素材
    一、詔安譽稱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青梅之鄉、中國海峽硒都、中國長壽之鄉、原中央蘇區縣二、非遺項目省級非遺:黃金興(鹹金棗、宋陳鹹橄欖、梅靈丹)、詔安剪磁雕、「慶源號」彩綢莊彩扎市級非遺
  • 翰林學士詔安林壬的傳說故事
    其時,廖世高年約十五、六歲,之前隨同其祖父廖大英在詔安已得廖大英的風水真傳。臨行前,廖大英對廖世高特意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廖世高到詔後向敦倫祖言明了一切,敦倫祖看廖世高年輕,雖有疑惑,但考慮是其祖父推薦,對其也信任有加。到了擇定的安葬吉日,廖世高、林家一行人抬了老祖公、老祖媽的棺槨到了馬山。
  • 詔安首屆「詠梅杯」全國燈謎大會(第二號公告)
    詔安譽稱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青梅之鄉   中國海峽硒都   中國長壽之鄉   原中央蘇區縣2.非遺項目省級非遺: 黃金興(鹹金棗、宋陳鹹橄欖、梅靈丹)   詔安剪磁雕    「慶源號」彩綢莊彩扎市級非遺: 白眉涼茶   詔安燈謎   閩南箏(詔安演奏技藝)   詔安聖侯巡安民俗活動  縣級非遺:  詔安貓仔粥   詔安荷葉包   詔安潮劇   詔安金漆畫   客家舞獅   詔安公背婆   紫羽春花筆   官陂彩樓   吳米筒萬應膏   臺平白葉藤編、
  • 2020年詔安第一片花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020年詔安第一片花海2020年的冬天有點漫長,年過得也有點長,很多人這會差不多剛開始上班我問轉發的那個朋友,這是不是他們村的,朋友說不是的,圖片是盜來的,他也不知道是在哪裡,但肯定是在詔安境內。我拿著圖片去問村長,村長也搖搖頭說不知道,在詔安活了七十多年了都沒見過這地。呃,然後,有哪個村民知道這是在哪麼?有知道的麻煩留言板留言下,具體地址,還有這是什麼花啊,說說,讓大家都知道一下。此景應該廣而告之。
  • 詔安金光明寺:「天柱七星宮」
    天柱七星宮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認識。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說:「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詔安金光明寺的「天柱七星宮」是由金曜佛母大孔雀明王法脈當代傳承上師井紹雲上師按北鬥七星的運行天機親自定位布置的。
  • 詔安最早的媽祖廟——北門內天后宮
    在詔安,供奉媽祖的媽祖廟隨處可見,大小不一,建築風格大同小異。其中,最早的一間媽祖廟,建於南宋末期,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了。     這便是位於詔安縣城南詔鎮西門街環城北路邊的北門內天后宮了。這間媽祖廟很小,面積還不到10平方米,估計也是全縣最小的一間媽祖廟了。
  • 詔安:宣傳部長帶貨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原標題:詔安:宣傳部長帶貨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5月4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