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顯大帝是福建、廣東等地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之一。
由於同樣具有三隻眼,不知情的人,容易將五顯大帝和二郎神楊戩混淆。五顯大帝又稱五聖大帝、五通大帝、華光菩薩、華光大帝、 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馬神、水草大王、水草馬明王等等。
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所以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他的三隻眼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陽是火神的象徵。因為戲班的戲棚、道具、戲服等都屬於易燃品,為了祈求火神五顯大帝的庇佑,所以他又被粵劇界戲班尊為祖師爺,並供奉。
五顯大帝是漢族民間傳說和道教中的神仙,同時又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
古典名著《南遊記》中五顯大帝的神話故事,大概是這樣子的:他原本是如來佛祖身邊的妙吉祥童子,因殺死獨火鬼王而忤如來被貶,如來賜給他五通和天眼,投胎為馬耳娘娘的兒子,名三眼靈光。
長大後的三眼靈光出遊靈虛,因盜金槍,被紫微大帝困死在發曲珠內。又投胎在炎玄天王家,叫作三眼靈耀,師事妙樂天尊,卻又詐取其金刀,煉為金磚以作法寶。接著鬧了天宮瓊花會,自號華光,反出天宮。
玄天上帝用北方壬辰水降服他,因怕玉帝怪罪,華光走往人間,託生在蕭家莊,仍叫華光。其神通廣大,與神魔屢戰屢勝,立有功勳,玉帝赦其前罪。華光不知其母是魔鬼吉芝陀聖母,此時已被龍瑞王收押酆都,華光四處尋母,卻因失去金磚救母不便,欲騙取鳳凰山玉環聖母的寶塔,遂遇鐵扇公主,擒以為妻,又降諸妖,均所向披靡。
華光仍思念母親,四處詢問,深入地府,又大鬧陰司。救出母親吉芝陀聖母,方知其為吃人的惡鬼。為使母親改邪歸正,不再吃人,又幻作齊天大聖模樣去偷王母娘娘的仙桃,遂與齊天大聖惡戰一場,不料卻被大聖的女兒月孛用骷髏骨擊死。火炎王光佛遂出面議和,華光得以死而復生,被如來收回靈山,皈依佛道。
如來將因果奏呈玉帝,玉帝封華光為上善五顯靈官大帝,永鎮中界。
與介庵公父子、以及天地會的淵源
詔安境內供奉五顯大帝比較出名的廟宇為霞葛五通宮、霞葛鎮龍庵。五通宮位於詔安縣客家人聚居地——霞葛鎮雞籠山下東溪河畔的五通村徑口自然村,始建於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一座保留著唐宋時代建築特徵的古建築,同時也是國內著名的五顯大帝廟之一。
五通宮內現存明代永樂元年奠基時刻1方、清朝重修碑刻2方、明末清初木製的黃調陽神主牌1座、清康熙年間詔安知縣陳汝鹹題刻的木匾1塊。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五顯大帝誕辰這一天,五通宮都要舉行隆重的廟會(演戲),為五顯大帝祝壽,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合境平安。
鎮龍俺坐落於詔安縣霞葛鎮莊溪村,枕點燈山,臨東溪河,建於明朝萬曆甲申年(1584年),由當地鄉紳黃仕陽倡建。按照周易兩儀八卦原理構建而成,系重簷懸山頂式、亭子木樑架結構,形狀似八卦,因亭閣合一,塔庵一體,又稱塔化庵。
外圍有圓形石柱8根,柱之間築圍牆,每面牆壁寬3.86米。內圍有8根無柱礎圓形石柱子,木構梁架出簷1米。亭子周長30米,內徑8米。正門石匾刻楷書「鎮龍庵」三個字,相傳是由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沈起津(沈鈇之子,沈鈇字介庵,縣人稱之為沈介庵。)所題寫的,南側有旁門。有清代歷次重修碑刻8方、以及黃靖喜敬碑刻。
正殿供奉五顯大帝、諸佛、神雕像。塔頂上掛著大明都督黃調陽題寫的匾額「精忠洪門」,兩邊是洪門弟子捐贈的大匾額「澤傅恩深」、「忠貞獻禮」。
天地會的發源地在詔安,鎮龍庵是天地會(今稱「洪門」)的正式會盟處。明末清初有一股反清復明的義士,在詔安山區活動,鎮龍庵是當時天地會活動的一個據點。鎮龍庵內五顯大帝神像手中的三角寶物件,又是當年天地會的信物之一。該組織迄今已延續360多年,是在世界華人社會中頗具廣泛性的社團組織。
霞葛民間有這麼一個傳說,明代萬曆初年,詔安三都南詔有位精通地理風水玄學的沈姓鄉賢(根據這個來判斷,這個人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介庵公。),他來到霞葛後發現這裡屬於「魚形寶地」,如果把這個風水寶地建成祖宗的墓地,日後霞葛可歸沈氏一族所有。
霞葛人知道了這件事以後,一致反對,經過商議,想出了一個「五顯大帝不允」的對策。他們當天深夜裡來到供奉五顯大帝的庵下村,把五顯大帝的靴子脫了下來,然後拿到「魚形寶地」裡倒印靴模回到了庵下村。
第二天,關於五顯大帝顯靈,自己選中了那塊風水寶地的說法就在霞葛當地傳開了。這位沈氏鄉賢不相信這種事情,就沿著靴印一路追查到了庵下村,果然看到了五顯大帝神像腳下的靴子沾滿了泥沙!沈氏鄉賢只好嘆息果真是「神靈不允」,無奈之下只好作罷。
經過這個事件以後,鄉紳黃仕陽便發動霞葛境內的信眾捐款在「魚形寶地」上建了鎮龍庵,並雕塑了一尊手握三角寶信物的五顯大帝木雕像供奉。
據悉,臺灣50多座五行宮、五顯宮供奉的五顯大帝的香火,都是從詔安五通宮分香引去的。在2012年12月29日,霞葛鎮五通宮隆重舉行了首屆海峽兩岸五顯大帝文化交流大會。
臺灣黃氏宗親138人在南京臺商協會黃立家副會長的組織帶領下前來參加大會。臺灣傳統基金會董事長、環宇國際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石誠專程前來出席開幕式。出席交流大會開幕式的領導來賓有省、市臺辦領導、市政協原副主席沈元坤、市文化局、民宗局領導,縣政協主席李南澤、縣委統戰部、臺辦、臺聯等相關部門領導。 臺灣四個宮廟的理事長還帶來了四樽「五顯大帝」的雕像前來接香。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霞葛五通宮,是臺灣諸多五顯大帝宮廟的祖庭,也是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科學藝術等研究價值。
五通宮祀奉的五顯大帝,是海峽兩岸較為流行的民間信仰,它集中了華南、其他地方的五通廟、五顯大帝廟的精華,以及《南遊記》中所描述的精典故事,呈現了最為典型,最為美好、最為鮮明的華光大帝形象:三眼靈光,具五神通,善用金磚作法寶,終歸佛道授敕封;前面有千裡眼、順風耳諸神相助,左右有文昌帝君、五穀神農鼎力相輔,共同彰顯了佑國佑民、有求必應的五通宮之神靈。因此,五通宮香火遠播海內外50多座宮廟、普及於臺灣。
五顯大帝在民間信仰中具有的戰天鬥地之勇敢,降妖伏魔之力量,盡孝揚善之美德,以及相傳靈驗的千萬個救苦救難的故事,幾百年來深植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