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五顯大帝與介庵公父子、天地會的傳說》

2021-02-18 漳州同城


五顯大帝是福建、廣東等地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之一。

由於同樣具有三隻眼,不知情的人,容易將五顯大帝和二郎神楊戩混淆。五顯大帝又稱五聖大帝、五通大帝、華光菩薩、華光大帝、 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馬神、水草大王、水草馬明王等等。

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所以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他的三隻眼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陽是火神的象徵。因為戲班的戲棚、道具、戲服等都屬於易燃品,為了祈求火神五顯大帝的庇佑,所以他又被粵劇界戲班尊為祖師爺,並供奉。

五顯大帝是漢族民間傳說和道教中的神仙,同時又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

古典名著《南遊記》中五顯大帝的神話故事,大概是這樣子的:他原本是如來佛祖身邊的妙吉祥童子,因殺死獨火鬼王而忤如來被貶,如來賜給他五通和天眼,投胎為馬耳娘娘的兒子,名三眼靈光。

長大後的三眼靈光出遊靈虛,因盜金槍,被紫微大帝困死在發曲珠內。又投胎在炎玄天王家,叫作三眼靈耀,師事妙樂天尊,卻又詐取其金刀,煉為金磚以作法寶。接著鬧了天宮瓊花會,自號華光,反出天宮。

玄天上帝用北方壬辰水降服他,因怕玉帝怪罪,華光走往人間,託生在蕭家莊,仍叫華光。其神通廣大,與神魔屢戰屢勝,立有功勳,玉帝赦其前罪。華光不知其母是魔鬼吉芝陀聖母,此時已被龍瑞王收押酆都,華光四處尋母,卻因失去金磚救母不便,欲騙取鳳凰山玉環聖母的寶塔,遂遇鐵扇公主,擒以為妻,又降諸妖,均所向披靡。

華光仍思念母親,四處詢問,深入地府,又大鬧陰司。救出母親吉芝陀聖母,方知其為吃人的惡鬼。為使母親改邪歸正,不再吃人,又幻作齊天大聖模樣去偷王母娘娘的仙桃,遂與齊天大聖惡戰一場,不料卻被大聖的女兒月孛用骷髏骨擊死。火炎王光佛遂出面議和,華光得以死而復生,被如來收回靈山,皈依佛道。

如來將因果奏呈玉帝,玉帝封華光為上善五顯靈官大帝,永鎮中界。

與介庵公父子、以及天地會的淵源

詔安境內供奉五顯大帝比較出名的廟宇為霞葛五通宮、霞葛鎮龍庵。五通宮位於詔安縣客家人聚居地——霞葛鎮雞籠山下東溪河畔的五通村徑口自然村,始建於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一座保留著唐宋時代建築特徵的古建築,同時也是國內著名的五顯大帝廟之一。


五通宮內現存明代永樂元年奠基時刻1方、清朝重修碑刻2方、明末清初木製的黃調陽神主牌1座、清康熙年間詔安知縣陳汝鹹題刻的木匾1塊。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五顯大帝誕辰這一天,五通宮都要舉行隆重的廟會(演戲),為五顯大帝祝壽,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合境平安。


鎮龍俺坐落於詔安縣霞葛鎮莊溪村,枕點燈山,臨東溪河,建於明朝萬曆甲申年(1584年),由當地鄉紳黃仕陽倡建。按照周易兩儀八卦原理構建而成,系重簷懸山頂式、亭子木樑架結構,形狀似八卦,因亭閣合一,塔庵一體,又稱塔化庵。


外圍有圓形石柱8根,柱之間築圍牆,每面牆壁寬3.86米。內圍有8根無柱礎圓形石柱子,木構梁架出簷1米。亭子周長30米,內徑8米。正門石匾刻楷書「鎮龍庵」三個字,相傳是由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沈起津(沈鈇之子,沈鈇字介庵,縣人稱之為沈介庵。)所題寫的,南側有旁門。有清代歷次重修碑刻8方、以及黃靖喜敬碑刻。


正殿供奉五顯大帝、諸佛、神雕像。塔頂上掛著大明都督黃調陽題寫的匾額「精忠洪門」,兩邊是洪門弟子捐贈的大匾額「澤傅恩深」、「忠貞獻禮」。


天地會的發源地在詔安,鎮龍庵是天地會(今稱「洪門」)的正式會盟處。明末清初有一股反清復明的義士,在詔安山區活動,鎮龍庵是當時天地會活動的一個據點。鎮龍庵內五顯大帝神像手中的三角寶物件,又是當年天地會的信物之一。該組織迄今已延續360多年,是在世界華人社會中頗具廣泛性的社團組織。

霞葛民間有這麼一個傳說,明代萬曆初年,詔安三都南詔有位精通地理風水玄學的沈姓鄉賢(根據這個來判斷,這個人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介庵公。),他來到霞葛後發現這裡屬於「魚形寶地」,如果把這個風水寶地建成祖宗的墓地,日後霞葛可歸沈氏一族所有。

霞葛人知道了這件事以後,一致反對,經過商議,想出了一個「五顯大帝不允」的對策。他們當天深夜裡來到供奉五顯大帝的庵下村,把五顯大帝的靴子脫了下來,然後拿到「魚形寶地」裡倒印靴模回到了庵下村。


第二天,關於五顯大帝顯靈,自己選中了那塊風水寶地的說法就在霞葛當地傳開了。這位沈氏鄉賢不相信這種事情,就沿著靴印一路追查到了庵下村,果然看到了五顯大帝神像腳下的靴子沾滿了泥沙!沈氏鄉賢只好嘆息果真是「神靈不允」,無奈之下只好作罷。

經過這個事件以後,鄉紳黃仕陽便發動霞葛境內的信眾捐款在「魚形寶地」上建了鎮龍庵,並雕塑了一尊手握三角寶信物的五顯大帝木雕像供奉。

據悉,臺灣50多座五行宮、五顯宮供奉的五顯大帝的香火,都是從詔安五通宮分香引去的。在2012年12月29日,霞葛鎮五通宮隆重舉行了首屆海峽兩岸五顯大帝文化交流大會。

臺灣黃氏宗親138人在南京臺商協會黃立家副會長的組織帶領下前來參加大會。臺灣傳統基金會董事長、環宇國際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石誠專程前來出席開幕式。出席交流大會開幕式的領導來賓有省、市臺辦領導、市政協原副主席沈元坤、市文化局、民宗局領導,縣政協主席李南澤、縣委統戰部、臺辦、臺聯等相關部門領導。 臺灣四個宮廟的理事長還帶來了四樽「五顯大帝」的雕像前來接香。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霞葛五通宮,是臺灣諸多五顯大帝宮廟的祖庭,也是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科學藝術等研究價值。

五通宮祀奉的五顯大帝,是海峽兩岸較為流行的民間信仰,它集中了華南、其他地方的五通廟、五顯大帝廟的精華,以及《南遊記》中所描述的精典故事,呈現了最為典型,最為美好、最為鮮明的華光大帝形象:三眼靈光,具五神通,善用金磚作法寶,終歸佛道授敕封;前面有千裡眼、順風耳諸神相助,左右有文昌帝君、五穀神農鼎力相輔,共同彰顯了佑國佑民、有求必應的五通宮之神靈。因此,五通宮香火遠播海內外50多座宮廟、普及於臺灣。

五顯大帝在民間信仰中具有的戰天鬥地之勇敢,降妖伏魔之力量,盡孝揚善之美德,以及相傳靈驗的千萬個救苦救難的故事,幾百年來深植海峽兩岸。

相關焦點

  • 霞葛 鎮龍庵五顯大帝的傳說
    正殿供奉五顯大帝、諸佛、神雕像。塔頂上掛著大明都督黃調陽題寫的匾額「精忠洪門」,兩邊是洪門弟子捐贈的大匾額「澤傅恩深」、「忠貞獻禮」。洪門會的發源地在詔安,鎮龍庵是「洪門」的正式會盟處。明末清初有一股反清復明的人士,在詔安二都地區活動,鎮龍庵是當時洪門會活動的一個據點。鎮龍庵內五顯大帝神像手中的三角寶物件,又是當年天地會的信物之一。該組織迄今已延續360多年,是在世界華人社會中頗具廣泛性的社團組織。
  • 2019月流五顯大帝巡遊盛況4k航拍
    五顯大帝又稱五聖大帝、五通大帝、華光菩薩等,姓馬,名靈耀,民間俗稱馬王爺、馬天君、馬靈官。傳說玉皇大帝封其為「玉封佛中上善王顯頭官大帝」,並永鎮中界,從此萬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經商者外出獲利,讀書者金榜題名,農耕者五穀豐登,有求必應。霞葛鎮五通宮,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五顯大帝生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廟會(演戲),為他祝壽,祈求風調雨順,田禾大熟。而閩西龍巖永定區,五顯大帝是財神,特別博得煙商們的虔誠禮拜。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說說關於華光大帝的由來和信仰
    其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大帝又稱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爺、馬神、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中的尊神。道教尊稱正一靈官馬元帥五顯華光大帝太乙雷聲不動天尊,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
  • 迎奉五顯大帝,楓林村對這片土地的深情禮敬
    又到農曆九月廿八,永定區龍潭鎮楓林村一年一度的迎奉五顯大帝民俗活動開始了。民俗活動,民間稱打醮。打醮,即是擇取吉日抬出供奉在廟裡的菩薩,在村落巡遊,接受民間祭祀。這不,楓林村的「廽龍宮」供奉著五顯大帝菩薩。今天,是傳說中的五顯大帝生日,自然要巡遊一番。【坑頭自然村回龍宮外景。】
  • 船埔龍新宮五顯大帝華誕盛典
    龍新宮座落於普寧船埔龍窩甲。考起淵源,斯址始建於明代,廟裡供奉客家民俗中萬民敬仰之五顯大帝,又曰五聖大帝、華光大帝。傳說玉皇大帝封其為「玉封佛中上善王顯頭官大帝」,並永鎮中界,自此萬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經商者外出獲利,讀書者金榜題名,農耕者五穀豐登,有求必應。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五顯大帝生日,此日舉行隆重廟會(演戲),以此祈禱,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出席者眾,蔚成大觀。
  • 普寧船埔龍新宮五顯大帝華誕盛典
    如今政通人和,海晏河清。龍新宮也已修茸一新,為十周年重光慶典營造良好氛圍,獻上一份厚禮。讓龍新宮再次成為信眾們的精神家園,也為本宮總體規劃分期建設創造了良好開端。於今,崇宇非凡,神像莊嚴,華構煥彩,香火鼎盛,此乃帝德之浩蕩,民心之所系也!審其所宗,源遠流長而底蘊深厚,紅色傳統感召於宗教信仰之一統,無不彰顯吾民風之淳樸,信仰之虔誠,人文之薈萃,盛世之和諧也。正是:威靈顯赫,帝德無疆。生生不息,福佑萬民!是為記。
  • 永泰五顯廟供奉「五顯大帝」 傳承良好家風
    福州新聞網(微博)4月24日訊(福州日報(微博)記者 張鐵國/文 鄭帥/攝 通訊員 董揚潔)永泰縣大洋鎮麟陽村的五顯廟,因供奉靈官、長生、華光、紫微、三眼大帝等「五顯大帝」而得名。該廟由麟陽村鄢氏祖先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至今有600多年的歷史。
  • 【印象·詔安】一則視頻帶您走進美麗霞葛「五通宮」
    霞葛與臺灣的「五顯大帝」信仰淵源由來已久。「早在明朝末期,黃氏十二世祖的第四子黃保存,到臺灣彰化縣埤腳莊創業時,就隨身帶去五顯大帝香火在家中設壇供奉。後來保存公家運順利,事業有成,周邊村民深感『大帝』靈感,紛紛集資建成了『第一個五通宮』,就是現在的埤腳五通宮。」黃井閩介紹說,後來更有其他縣、市的信徒陸續到埤腳五通宮恭引五顯大帝香火,在當地再建造廟宇奉祀。
  • 華光大帝、正一靈官馬元帥、五顯公考(四)
    華光大帝之五顯封號亦與地域有關,難以理順其中脈絡,故只錄其中。
  • 華光大帝
  • 詔安客家源流
    於明宣德九年(1434年),原籍雲霄西林和尚塘的張願仔(又稱張元子,字再輝,系開漳名將張伯紀公第二十四代裔孫)到詔安二都官陂遊學、教書,常住廖化家中。廖化看到張願仔英姿義氣,忠厚風雅,是理想的東床之選,招其入贅為嗣,視若親子,並把全部田園產業交其掌管。張願仔也象對待親生父母一樣孝敬嶽父母。張願仔與廖大娘夫妻和睦,次年(1435年)生下一子取名友來。
  • 深度分析華光祖師大帝是不是華光大帝
    道教之音有篇《五顯靈官華光大帝的傳說》這樣介紹華光大帝來歷,佛教稱為華光天王佛,道教稱作五顯靈官馬元帥。第一世妙吉祥。第二世三眼靈光天王馬子貞。第三世三眼靈光天王靈耀。第四世五顯華光大帝蕭顯德。稱玉帝封為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頭官大帝,誕辰九月二八。
  • 華光祖師大帝的來歷
    此外,明代陸粲《庚己編》卷五《說妖》載:吳俗所奉妖神,號曰五聖,又曰五聖靈公,鄉村呼為五郎神,蓋深山老魅,山蕭木客之類也。五魅皆稱侯王,其妻稱夫人,母稱太夫人,又曰太媽。民畏之甚,家家置廟莊嚴,設五人冠眼,如王者,夫人為后妃飾。    其實,五通神和五顯、五聖、五盜神為同一信仰在不同地區的演變。
  • 詔安首屆「詠梅杯」全國燈謎大會(第二號公告)
    非遺項目省級非遺: 黃金興(鹹金棗、宋陳鹹橄欖、梅靈丹)   詔安剪磁雕    「慶源號」彩綢莊彩扎市級非遺: 白眉涼茶   詔安燈謎   閩南箏(詔安演奏技藝)   詔安聖侯巡安民俗活動  縣級非遺:  詔安貓仔粥   詔安荷葉包   詔安潮劇   詔安金漆畫   客家舞獅   詔安公背婆   紫羽春花筆   官陂彩樓   吳米筒萬應膏   臺平白葉藤編、
  • 翰林學士詔安林壬的傳說故事
    因「天鵝孵蛋」地處山頂,泥厚土硬,挖掘多時,尚不到金井的吉度,廖世高少年好動,耐不住寂寞,便吩咐挖掘工人(詔安俗稱「土工仔」)自行挖掘,他一旁玩耍去了。等到挖到指定深度,金井裡出現了一窩圓滾滾的鵝卵石,「土工仔」以為那是普通的石頭,不小心打破了幾個鵝卵石,才叫廖世高來,廖世高一看只剩下了兩個完好的鵝卵石,甚覺可惜,但天意如此也枉然,無奈之下,還是將老祖公的棺槨按部就班下葬。
  • 鳯麓美寮 | 鳯美境清水祖師 五顯大帝 諸神聖誕千秋
    鳳美境,俗稱祖師公宮,坐落於鳳城鎮先聲居委會美寮角落(安溪一中大門外東側),內供奉清水祖師及五顯大帝、廣澤尊王、伽藍尊王諸神祇。始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歷經修建。宮堂坐北朝南,北靠鳳冠山,南臨大龍湖。
  • 詔安首屆「詠梅杯」全國燈謎大會創作素材
    :白眉涼茶、詔安燈謎、閩南箏(詔安演奏技藝)、詔安聖侯巡安民俗活動縣級非遺:詔安貓仔粥、詔安荷葉包、詔安潮劇、詔安金漆畫、 客家舞獅 、詔安公背婆 、紫羽春花筆 、官陂彩樓、吳米筒萬應膏、臺平白葉藤編、竹編、   山河村火把節、北關解跑貢王、詔安畲歌 、詔安香花僧、 詔安點燈山徐氏柚茶 、  詔安功夫茶 、詔安慶源號彩綢莊剪紙、 詔安慶源號彩綢莊刺繡
  • 民間傳說:三平祖師和珍珠娘娘,水仙尊王,張公聖君和華光大帝
    今天就要來談一談民間傳說:三平祖師、珍珠娘娘、水仙尊王、張公聖君、華光大帝:三平祖師三平祖師俗姓楊,14歲出家。相傳唐代嶺南地區鱷魚肆虐成災,傷害百姓。時任潮州地方官的韓愈求教於祖師。祖師教韓愈以筆驅鱷,韓愈心領神會,寫下著名的《祭鱷魚文》。有一公一母兩隻巨鱷興風作浪,不肯離去。祖師揮動手中錫杖痛擊鱷魚,巨鱷落荒而逃,嶺南地區從此鱷禍平息。
  • 恭賀雷部顏值最高 五顯華光馬元帥 千秋聖誕
    妙吉祥童子三度投胎,這次在蕭家莊,其母結織陀一口氣生下五子,華光排名最小,故稱五顯。一日華光離開普靜寺,展開尋找母親之途,途中收服白虎精、千裡眼、順風耳等妖,華光得知母親必須要吃仙桃才能從地獄中超生,於是華光化身為孫悟空偷桃,孫悟空得知此事大怒,同女兒月孛星去找華光理論。兩方爭鬥,華光不能力抗,逃到東洋大海,月孛星以骷髏頭銬住華光。
  • 天地會創始人為長林寺開山僧萬五道宗
    前段時間講香花僧的文章,提到了僧人道宗創立反清復明天地會的事,今天詳細說說。 天地會, 又名五龍會、 三合會, 其內部統稱為洪門。天地會的研究成為一件懸而未決的歷史公案 , 成了史學家的一個重大獨特課題 。 臺灣學者陸寶千在其 《論晚清兩廣天地會政權》一書中指出, 「天地會起於何時, 源於何地, 創於何人, 皆聚訟已久。由於所傳文件多瘦詞隱語, 且又互相歧異 , 故上述諸問題恐永遠無法解決 。」 天地會發源問題成了 「中國歷史上最難的歷史謎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