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之形》中的三個女孩|我理解你,但我無法原諒你

2020-12-15 不具名的電波

(全文共3089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無法原諒的一切

2017年,大今良時的漫畫《聲之形》被拍成電影,但不少觀眾觀看過後,認為西宮硝子是個「聖母」,是個「劇情推進工具人」,認為電影結局狗血,對男主的原諒不切實際。

的確,比起漫畫,電影刪減了太多細節,而正是這些細節,才使人物變得完整。當然,漫畫的閱讀過程也更加壓抑——文字會帶給讀者更為細膩的情緒感知。

————作品概述————

《聲の形》

The Shape Of Voice

漫畫版《聲之形》

漫畫採用了倒敘的手法,以石田將也和西宮硝子的重逢開頭,以石田的回憶引出曾經的故事。

越往後看,心情越壓抑。西宮硝子因為聽力障礙遭到了排斥,而石田將也就是欺負她最起勁的那個(比如接連毀壞助聽器)。持續不間斷的欺凌最終導致硝子轉學,而戲劇性的是,昔日一同實施欺凌的同學將責任盡數推給了將也,於是將也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

可能正因地位的變換,將也才真正體會到了硝子受到的傷害之深,也在真正感受到了愧疚吧。於是在5年之後,將也學了手語,然後與硝子再次相遇,呼應了漫畫開頭。

————重要人物————

三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孩。

西宮硝子

西宮硝子にしみや しょうこ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其實在硝子的身上,能看到許多被霸凌者的影子:對肢體、言語上的攻擊默默承受,面對他人的排擠、惡意緘口不言。

石田將也毀了她八個昂貴的助聽器,植野直花在摩天輪上拽著她的頭髮洩憤,同班同學因為她是聽障就排斥她、取笑她……但她還是習慣性微笑、試圖和他人做朋友。她不會憤怒嗎?她看不出別人的不懷好意嗎?

電影對硝子的反抗刻畫的很少,漫畫也不多。但她確實是有過爆發的,且不止一次。她會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寫下「好想死啊」,也會在被石田將也誤會時與他廝打。妹妹結弦將動物屍體的照片貼在牆上,試圖阻止她輕生。

但硝子的爆發,基於對自己的怪罪。因聽障被霸凌時,她覺得自己有錯,錯在聲音奇怪、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在石田撮合下與小學同學重聚卻不歡而散,她覺得自己有錯,錯在因別人對她的討厭而造成圈子的崩壞。

但是從頭到尾,我們看到的,都是他人對她的偏見和她不斷的諒解。她做錯了什麼?或許她的錯只有一個,就是不敢承認自己沒錯。

漫畫站在石田的視角進行敘述的內容較多,對西宮缺少心理描寫,因此她的形象略顯單薄和模糊。但這也確實展現了「在別人眼中,被霸凌者是怎樣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遭遇霸凌的那些人,他們大多隱忍、內向、沉默,獨立於各個小圈子之外。而那種敢把事情鬧大的人,霸凌者是不會選擇的。

而我能理解硝子的是,「邊緣人」和「小透明」容易受到來自他人的惡意,而在成為被大多數人排擠的對象後,自信的堡壘會坍塌,代之以自我懷疑和否定。

更何況,行為的欺凌可以較為輕易地被發現和制止,而言語的利刃、無形的排斥,往往隱藏在多數人編織的和平假象之後,攻擊著受害者脆弱的神經。

植野直花

植野直花 うえの なおか

當時看漫畫的時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兩位主角,而是直花和川井。

對她們的印象,也經歷了從「正常」到「不正常」,再回歸「正常」的過程。

對直花最初有好感,是因為她漂亮的外表和直率的性格;之後覺得她不正常、精神有問題,則是因為她在西宮硝子面前展現的暴戾驕矜,似乎是病態的暴力傾向。

彈幕裡表達不滿的聲音也不少,將直花稱為「暴力女」。而電影版觀眾則更為憤怒,因為直花對硝子仿佛帶著天生的敵意,在觀眾看來,是對整個弱勢群體的歧視。

但漫畫明確表現出了直花對將也的喜歡,加上對最後幾話對直花的描述,不難理解為什麼她會對硝子產生那麼大的敵意。無非是將也對硝子的關注讓她不平衡,而硝子的不聲不響在她眼裡又是博取同情的手段,簡而言之就是「小白蓮」。

在我看來,她只是想要硝子把恨表達出來,而同時她也對硝子有妒忌。以她的性格,受不了硝子表現出來的「寬容大度」,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欺凌是錯誤。

漫畫的後幾回以直花、川井等人的視角講故事,讓讀者有機會結合不同人物的經歷、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場看待霸凌,才能理解他們的行為。

但我能理解,不代表我能原諒。

川井未希

川井未希 かわい みき

如果要給這三個女孩分類,硝子是被霸凌者,直花是霸凌者,那川井應是旁觀者。

她並沒有直接參與霸凌。按理來說,作為班長的她,有使班級和睦的責任,但她為了不站到「大多數同學」的對立面,加之與直花的親密關係,於是在同學對硝子和將也的先後霸凌中,選擇了放任不顧。

她乖乖地梳著麻花辮、架著橢圓形眼鏡,儼然一副優等生的形象。她也依靠著這個虛假的人設取得了眾讀者的反感。

許多人對她的槽點就是太過虛偽,稱她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典範。面對她的傲慢與對他人刻意表現出的關心,我也曾對她貼上「惺惺作態」的標籤。

但看到最後,等不滿的情緒平息,我依然能理解她,理解這種習慣性維持人設的行為,理解她對於取得大多數人好感的追求——因為如果不這樣,她就可能成為下一個被孤立的對象。

就像有句話說,「槍打出頭鳥」,那不出頭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吃槍子呢?於是川井選擇了依靠小群體的庇護,依靠權力的庇護,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看到最後,你會發現她自己也是厭惡這麼做的。在學校她是完美的優等生,在家裡她可以趴著邊啃蘋果邊看電視;在學校她要盡力照顧到所有人的要求,在家她可以表現出自己的負面情緒。她的討好型人格所要討好的,是大多數人,是站在他們當中不會被排擠的大多數人。

可以說,是從小被寄予的期望,和自己過分的自尊,使她習慣於為自己蒙上一層保護色,而人設,就是她的保護色。

如此看重別人的看法,一定壓力很大吧。

————我的感受————

對其中人物,未見全貌,不予置評。

對校園霸凌,接受道歉,但難以原諒。

對這部漫畫感觸頗深,一半是因為自己也曾遭受校園霸凌,一半是因為我在這三個女孩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所以我理解植野直花對西宮的討厭,就像西宮理解直花一樣。因為即使是我,想起那時的自己,也是覺得一半可憐,一半厭惡,祈禱著那種日子不再回來,祈禱那樣的我不再回來。

但與西宮不同的是,我不會認為霸凌者無罪。相反,我始終懷著對他們的恨意。但我也知道,這種情緒不能走向極端,我應該做的是放下與和解。

而且在發覺自己能夠理解霸凌者時,這種情緒便更加消解了。我也並非為他們開脫,我只是覺得在不同的原生家庭環境下成長的人,有些人成為霸凌者是正常的事情。

回到漫畫中的人物,一開始覺得人物都很正常,中間發覺他們的怪異,到最後又回歸正常。那是因為一開始每個人都像我們生活中會出現的樣子。直到植野直花、川井未希一次次做出變本加厲的病態行為後,才會產生了偏激的想法。而且因為開著彈幕,別人的言語也先入為主地佔據了我的判斷。

幸好漫畫的最後,選擇以她們的視角講述故事,才讓我重新思考起對她們的評價,然後得出了「合乎情理」的結論。

覺得周圍的人大多正常,是因為不夠了解,覺得一部分人難以理喻,那是因為了解的不夠深入。若將他們的某一特質放大化,對他的評價就會更加偏激。對一個人了解的不夠深,便很容易根據自己看到的一面斷定他的全部。就像剛開始看到西宮結弦想揍她一拳,到後來卻發覺她是一個很可愛的人一樣。

一切行為背後都有原因,一切人格的形成背後,也有數不清的因素。因此我才要寫:未知全貌,不予置評。這幾乎適用於一切對事件或者人物的評價。

而對校園霸凌本身,我仍然深惡痛絕。

小學時期的霸凌行為往往會被認為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但這個時候的孩子們對自己的言語缺乏斟酌,對他人造成傷害而不自知。而被欺凌的孩子,可能會出現自卑、社恐、抑鬱之類情緒,可能會留下一生的陰影。

而霸凌者的錯不僅在於有一部分人在受害者沉默時表達惡意,也在於有一部分人在受害者被欺凌時保持沉默。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惡,因此也沒有人可以被原諒。

相關焦點

  • 《聲之形》中硝子為什麼會喜歡將也,是感動嗎?
    動漫電影有很多,然而對於大家來說,感情類的動漫是一直都讓人難以忘懷的,例如《聲之形》,但是聲之形中的感情卻是複雜的,比起那些在傳統中讓人感受感情的動漫,這部動漫能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以至於讓人看完過後,聽到這個名字就能夠回想起來,但是《聲之形》的評分並不高,甚至有人認為這不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是X君仍然認為這部作品有著能夠讓人學習的地方。
  • 聲之形:不接受石田將也洗白?石田這種屬於洗白嗎
    能夠洗白的永遠是假的黑點,男主小學時的所作所為是真正的黑點,不可能洗白的,然而聲之形也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洗白誰,恰恰相反,全劇講的就是男主如何正視自己過去的汙點,接受自己犯下的錯誤。在我看來,聲之形的描寫沒有絲毫要觀眾同情加害者的意思,在看到石田小學備受欺凌的時候,我對他沒有任何同情,也沒有看出動畫或漫畫有這個意思,因為他活該。
  • 都原諒你77次了,你還想讓我幹嘛
    「我也不了解她,但是感情上事你也不要管太多了吧,不是說談了戀愛的女人智商為嗎,可能之後她會理解你吧,別哭了。」「臭東西,為了一個男的,居然還數落我。氣死我了,我要打回去!」「你先冷靜冷靜再說吧,先別急啊。」「不用,我們每次吵架都不要過夜的。」「嘟嘟嘟...」「我不該數落你。」
  • 《聲之形》電影真的是「健全者的傲慢」嗎?
    如果《聲之形》被京阿尼做成TV的話,估計就不會有那麼多小夥伴不理解男主女主的行為了。 西宮太太和奶奶在聲之形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因為有了這兩個人物角色的刻畫,西宮的很多行為才能解釋得通,包括女主喜歡男主,女主為何對誰都不生氣,只會道歉。
  • 三歲女孩邊哭打桌球福原愛讀完後:我理解你的心
    一段3歲女孩邊哭打桌球的視頻走紅。視頻中,女孩哭得很精確回球。女孩的父親說孩子們願意學習兵乓球,但有時他們想退出,家長要引導和陪伴孩子堅持。很多網友說小女孩就像福原愛的複製品,然後福原愛我也轉發了一條回覆說:我理解你的心,也許世界就我是唯一了解你的心,我們有機會坐下來好好聊聊。
  • 為什麼《聲之形》這部電影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輿論風波?
    (你的名字。)在日本上映,短短幾天迅速成為了去年的最大熱點之一,可以說在當時是一部街知巷聞人人議論的作品。22天後(9月17日),另一部電影在日本上映了,那就是今天我們要聊的《聲の形》(聲之形)。之後,電影雖然配了字幕,但《聲之形》可以說是帶著褒貶完全兩邊倒的評價慢慢消失在了觀眾的視線中。
  • 《聲之形》9月8日唯美上映,讓你聽見心的聲音!
    唯美畫風令人「墜入愛河」,細節豐富超越《你的名字。》在最新曝光的主題曲PV《為何我會墜入愛河》中,「我想和你做朋友」的手語姿勢作為開篇線索,揭開了石田將也和西宮硝子相遇相戀的始末。小學時患有聽覺障礙的硝子,曾對將也做出「我想和你做朋友」的手語姿勢,但沒有讀懂手語的將也屢次傷害的硝子。直到多年後兩人再次相遇,渴望彌補過錯的將也才懂得手語背後的含義。
  • 我能原諒的是你,我不能原諒的那個是我自己
    我能原諒的是你,我不能原諒的那個是我自己。今年很累,不想和誰吵,也不想和誰鬧。有時候看著自己的故事,都替自己心酸。笑容可以瞞過所有人,可心痛瞞不過自己。別害怕遍體鱗傷,我相信總有一個人帶著所有的真心實意出現在你的世界裡,請你收拾好糟糕的心情,別讓幸福來了遇到最糟糕的你。
  • 布爾基、狐媚狠批多特第二個丟球:無法理解,不可原諒-直播吧zhibo8...
    直播吧12月19日訊 在今天凌晨結束的德甲聯賽中,多特蒙德客場1比2不敵柏林聯,近五輪吞下三場失利,積分榜上也滑落到第四位。賽後,首發出戰本場比賽的布爾基和胡梅爾斯接受了俱樂部官網的採訪。——胡梅爾斯「撇開其他事不說,今天比賽中球隊展現出來的低水準值得警醒,這也和你有多想贏下比賽有關。在第二個丟球當中,如果有明確的防守人員分配,我們不可能讓對方頭球最強的球員身邊空無一人。對我來說,這是無法理解的。」「我們只是咎由自取,球隊要為自己的失敗負責,這種事不應該發生,這是不可原諒的。如果罰球質量不錯,這些長角球確實很難防守,但是你看看第二個進球。
  • 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四句話讓療愈發生!
    其實,自我療愈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四句話: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這四句話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對不起- 你便救贖了曾經所有錯失!請原諒- 你徹底寬容了自我和他人!謝謝你- 無比真誠地感恩萬物!我愛你- 心就匯入博大的精神之海!對不起因為終於明白了自己在這掙扎中所扮演的角色。原本以為錯都在別人,但現在明白了自己也必須負起一份責任。有時就算是還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是思維、情緒、還是動作,但持續念誦 「對不起」,會鬆開一個空間,讓靈感告訴我們,哪裡還不甚圓滿,有待改進。
  • 以《聲之形》女主硝子為例,詳解從自我厭惡到自我接納的現實意義
    《聲之形》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校園霸凌題材的動畫電影,該影片由日本導演山田尚子執導,影片一上映就滿是吐槽聲,很多人認為該影片三觀不正,整部影片給人一種嬌柔造作之感,被欺凌者居然會愛上當初欺負自己的人,那麼這是不是代表著欺凌者就該被原諒呢?又或者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現實映照?
  • 我完全無法理解的事之一:今年4月你要求我一定再買一個戒指
    今年元旦回來在海濱花園時代廣場的海邊,伴隨著輕柔的風,我第一次正式和你說「嫁給我吧」,也是我第一次單膝跪下來,我「耍賴皮」地說「你要是不答應,我就不起來了」,然後你就答應了,也許你到今天都無法想像我當時的興奮和激動。
  • 《伯德小姐》,在成長中,我慢慢理解了你
    誰不想無拘無束地像個小鳥一樣在天空中翱翔?大多數的我們只是想想,卻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然而,伯德小姐做到了!她偏執、狂妄,帶著一絲不羈與不屑,對著這個世界搖旗吶喊。這樣的青春,是怒放而奔湧的,就像我們中的任何一個,其實都是耀眼而奪目的。伯德小姐原名叫做克裡斯汀,是一個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高中學生。
  • 張愛玲說: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知道我走過什麼樣的路,遇到過什麼的風景,吃過多少苦,經歷過什麼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路跌跌撞撞,看到過什麼人生百態夫妻相散,你就會明白現在的我為何如此放蕩不羈。似乎我已經不認識從前的我了,或者也無人記起從前的我是什麼樣子,每個女孩子年少時,都是單純可愛的,曾經偷偷的暗戀著一個人,默默的喜歡,那時候的感情真的很純粹,什麼也不考慮,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一眼鍾情,往往不過是對這個人有好感,張愛玲曾說: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會原諒現在的我,她不相信愛情,不相信真愛,她的作品都太過悲觀,不了解她的
  • 抖音女孩我的故事因為你而展開的是什麼歌 歌詞全文誰唱的
    最近,在抖音上不少人都刷到了一首歌,歌詞中有一句「女孩,我的故事因為你而展開,」歌詞有女孩我的故事因為你而展開的是什麼歌?想知道這首歌的原唱和完整歌詞,就別錯過今天的這篇文章哦,答案就在文章中就可以找到。
  • 孩子:「媽」你走吧,我永遠也不會原諒你的,不覺得可憐
    給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真實故事。朋友小A今年23歲,剛從大學畢業出來,參加工作剛滿一年 ,她出生在農村,從小沒有媽媽,在她的記憶裡不知道她媽媽長什麼樣子,甚至連張照片都沒見過。小A哭著對她說,你過得不容易,難道我過的就容易嗎?23年沒有媽的日子我是怎麼過來的。你有理解過我的感受嗎?這時候從未見過的外婆也冒出來了,外婆也說:你媽多麼的不容易,現在你已經大學畢業了,也是一個有文化的人,你也應該知道你媽媽的不易,你就原諒你媽吧」。
  • 張雨綺獨立又灑脫,三個愛情觀送給所有女孩:因為我不怕失去你
    張雨綺在綜藝節目還有電影裡也說過:追我的人從這裡排到了法國!她這樣的自信口氣,真的讓人為她捏把汗!但是社會我張姐完全不在乎!因為姐姐有這個能力與資本!這與許多未婚尤其是大齡未婚以及步入婚姻當中的女人大為不同,其實可以參考下張雨綺的戀愛觀,其中最核心的便是:我的底線便是,我不怕失去你!
  • 零極限清理: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當療愈情緒後進入和平,還是達不到對它有讚賞感謝的感覺時,我們可以用零極限清理的四句話來與它進行和解,零極限清理沒有時間限制,建議初學者以20分鐘為基準,找個沒人幹擾的時間與空間,在沙發或床上躺好,全身放鬆,然後閉上眼睛,想像心中有個3歲的小孩,在心中不斷的默念: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這四句話的奧秘在於:無條件!
  • 沈從文《如蕤》:如果你不能理解我,那我要你的愛又有何用?
    世間最有力量的三個字是"我愛你",最讓人溫暖的三個字是"我懂你",如果在彼此相愛時,還能彼此理解,那將是最完美的愛情。真有完美的愛情嗎?借用《豆汁記》中莫姜的話說,"大羹必有淡味,至寶必有瑕疵,大簡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物件都難有十全十美,更何況愛情呢?
  • 《三十而已》許幻山:我錯了,你原諒我這一次吧;顧佳:沒法原諒
    當出軌的事終於被顧佳發現時,許幻山痛哭流涕跟顧佳懺悔:我一直在想辦法,我想等你發現之前,受傷之前把這件事情解決掉,我一直很後悔,很內疚,我跟她說了分手,她不同意,我一直在努力處理這件事。我錯了,老婆,那一刻我不知道我失去什麼,可是每一天,我內心愧疚得要死,每當我回到家,看到你,看到兒子,我的腸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