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法官這番話,深刻!丨香港一日

2020-12-26 直播港澳臺

烈顯倫:香港司法機關誤入歧途

香港特區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烈顯倫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香港司法機關誤入歧途超過二十年。他批評,法庭將個人利益凌駕於社會公眾利益之上,過去二十多年來,香港的司法機關完全是誤入歧途。一些判決不是對準真正的重點,而是著眼於辯護律師的論點,法官高舉個人主義凌駕社會利益。烈顯倫建議,司法機關的法律文化理應進行改革,並自最高層開始,令香港重新恢復普通法的精神與原意。

烈顯倫表示,審判中的「許多論點相當可笑。其實他們的專業責任是審理由控辯雙方呈交的材料,而不是所謂的律師論點,那不是法院的職能。法院不是做考官,給考卷評分。

烈顯倫表示,並非只有他一個人表達過類似擔憂。

烈顯倫進一步指出,終審法院曾嚴厲批評過香港一些法院採取的作風,「第一是強調案件不需繁複分析,因為案件著眼於法例裡的幾個字眼;第二是律師引用專家的意見,法庭又受理,導致在法庭上引發艱澀爭論;第三是法例本身的立法歷史根本無關宏旨;第四是法庭依賴所謂的專家是誤導;第五是用標籤轉移了注意力,忽略了被告的想法,那才是要分析的重點」。

烈顯倫認為,在某種意義上看,一些法官涉嫌營造環境,助長了去年的抗議,因為經年累月,法官高舉個人主義凌駕社會利益。烈顯倫表示:「若它對社會沒有影響,又何必制定法例?」因此,他認為香港的司法機關文化應該進行改革,並自最高層始。烈顯倫相信:「直截了當以及嚴明的司法程序,方能使法治恢復健全、有效,普通人容易引用和明白。」

值得關注的是,採訪時媒體提問烈顯倫:可曾點名批評過哪位法官?烈顯倫則表示:不曾點名批評過任何一位法官,他所針對的是三方面,對事不對人:「第一,律師濫用基本法而法庭又予以容忍;第二,濫用公法程序,尤其是反覆行政區定的程序;第三,許多法庭判決丟失了焦點。」

烈顯倫特別談及《禁止蒙面規例》爭議,他點破:自己之所以置評,是因為法庭關於《禁止蒙面規例》所謂「違憲」的判決絕對荒謬,「他們變相賦予自己主權,去訂立香港的憲制秩序該當如何,並以此做決定」。

直新聞認為,烈顯倫法官的這番話說到了點子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香港的司法界陷入了一個怪圈,去年的「修例風波」讓這些沉痾集中暴露在公眾視野之內。

具體表現有二:一者,法官斷案時,往往傾向於先做價值判斷,先入為主地「認為被告人並無惡意」,故在量刑定罪之時有「下手偏輕」的嫌疑。再者,香港一些法院的審判官時常對基本法賦予香港的司法獨立進行「過度闡釋」,正如烈顯倫法官所指出的:他們變相賦予了自己主權。實則,關於香港主權的最終解釋權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直新聞認為,烈顯倫法官這番話為今後香港亟需推進的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司法改革的要義恐怕不僅在於重拾普通法的精神,更在於香港的司法機構需要重新學習領會基本法在「一國兩制」下的真正意義,對香港憲制秩序缺乏正確認識。所謂「失去焦點」是指,一些法官並未認識到香港法治的皈依是為保持香港特區持續繁榮穩定。

黎智英,獲准保釋

「壹傳媒」創辦人、反中亂港分子黎智英此前因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起訴。加上此前牽涉的欺詐案件,累案在身的黎智英均被拒絕保釋,已被收押多日,剛剛在獄中度過了冬至節。今天,黎智英前往香港特區高等法院申請保釋,言下之意是想回家過聖誕。

該案由被委任處理國安法的法官李運騰主理,黎智英今天(23日)一早坐囚車前往高等法院。經過一天的陳辯,最終法官批准黎智英兩起涉案分別以500萬港元,合計1000萬港元獲准保釋,並需30萬港元人事擔保。此外,黎智英還需遵守一系列嚴格的保釋條件,包括:

1、保釋期間不得使用社交媒體發表文章;

2、不可接觸外國官員;

3、除上庭和到警署報到外,需留在住所;

4、不可從事任何請求外國或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實施對香港特區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制裁、封鎖或其他敵對行動;

5、不得接受媒體訪問;

6、不得公開發表文章。

此外,黎智英將依法上交旅遊證件,每周到警署報到三次,不能離開香港。

律政司隨即予以上訴,高等法院下午再次開庭進行審理,最終法官維持原判。由此,黎智英也成為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眾多被告中,首名獲准保釋的人士。

直新聞尊重香港司法機構對此作出的判決,保釋制度作為普通法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需要予以理解的。客觀地講,黎智英的保釋條件已屬苛刻,種種條件限制下,他已然無法通過任何正規途徑逍遙法外。

即便獲准保釋,黎智英的家也會是另一個「牢籠」。他將在家中枯坐至明年4月,等待自己最終的審判。

中央支持香港實施精準疫情防控

港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天(22日)率團北上深圳,與內地官員及衛健委專家組就香港的疫情防控問題舉行交流會議。據悉,共有40多人出席這場會議。圍繞香港疫情防控形勢、外防輸入環節、核酸檢測、疫苗注射策略、健康碼使用、防控策略等多個具體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與會專家認同打贏疫情阻擊戰,需要政府組織、科學防控和民眾參與。兩地有關部門和專家將進一步加強疫情信息通報、技術交流和經驗分享,共同保障居民健康福祉。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中央十分關心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關注香港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衛健委將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積極開展科學精準規範防控,以科學證據和成功案例為參考,早日使市民生活和經貿活動回歸常態。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仇鴻、廣東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這場會議結束後,張建宗率團返回香港,直新聞推測,港府隨後連夜召開了內部會議,就香港的疫情防控作出進一步部署決策。港府行政會議今天早上召開特別會議,通過引用第138A章《藥劑業及毒藥規例》,就新冠肺炎疫苗注射緊急立法,下月初提交至立法會審議。

今天下午,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隔離檢疫的時間從14天調整為最高不多於28天。林鄭月娥下午在記者會上強調,市民是在自願前提下進行疫苗接種。她表示,政府已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達成協議,採購750萬劑該公司與英國牛津大學聯合研製的新冠疫苗,加上早前已經確定的科興及復星疫苗,政府共計採購2250萬劑疫苗,數量足以供全港市民使用。香港市民可以自行選擇接種何種疫苗。

香港發現兩宗新冠變異病例

在英國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引發各國擔憂,目前已經在世界多個國家及地區發現變異病例。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今天(2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衛生防護中心公共化驗所對入境者樣本作全基因排序,在有11個分析中,其中2宗個案的病毒基因與英國變種病毒相符,2名學生均由英國返港,個案編號為7077及7631。

張竹君表示,第7077宗個案12月7日乘CX252航班返港,抵港時已確診;而第7631宗個案12月13日乘VS206航班返港,已痊癒出院,有數位密切接觸者,患者已完成檢疫回家,當局將要求有關人士在檢疫中心多留7天。

截至今日凌晨零時,香港新增53宗確診個案,包括6宗輸入個案和47宗本地感染,本地個案中,20宗感染源頭不明,其餘27宗與早前個案相關。個案涉及28男25女,年齡介乎8歲至86歲,有10宗個案經由社區檢測中心找出。今日另有40多宗初步確診個案。

相關焦點

  • 剛送走一位外籍法官,又迎來一位丨香港一日
    自1997年7月1日以來,除極少例外情況,終審法院在審理實質上訴案件時,均從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非常任法官的名單選出1名法官出庭聆訊。本身是資深大律師的香港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認為,雖然早前有個別海外非常任法官請辭,但不會影響香港司法制度形象。
  • 剛審理完黎智英,香港法官就收到「死亡威脅」
    法官安全受威脅,多數「亂港組織」人員默不作聲對於蘇惠德法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一事,有心人均表示這可能預示著香港法治開始被挑戰,不法之徒已經將目標對準司法機構的重要成員,如果讓他們得逞之後更加會無法無天,所以特區政府應當堅決拒絕向不法之徒妥協。香港市民的想法也十分一致,便是支持法官公正審理,強烈反擊威脅法官的罪犯。
  • 這次,香港法官幹得漂亮!
    導讀:近日,香港的區域法院在審理2019年9月淘大商場市民遭暴徒襲擊案件時,法官練錦鴻表示,當時案發現場有部分身著黃背心的「媒體人員」故意阻攔事主離開,懷疑這些人也是導致暴動的一部分
  • 香港繁榮靠英國法官?香港終審法院,法官均為雙重國籍或外國籍
    近日,英國方面威脅將停止派大法官到香港任職。可能很多人奇怪,為什麼香港還需要英國派法官來?之所以如此,是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考慮的。首先,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實行英美法系,與我國實行的大陸法系截然不同,所以回歸後,我們無法派出法官接替。
  • 政情觀察|香港外籍法官必須做的抉擇
    英國攻擊香港國安法違背中英聯合聲明。但中英聯合聲明第一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以下稱香港)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制定並執行香港國安法,正是中國政府行使對香港主權的應有之義。英方對香港國安法表現得氣急敗壞,證明其對香港回歸中國心有不甘。
  • 驚蟄日,打小人丨香港一日
    不知為何,李卓人竟有兩張照片有集會市民表示,要專打「人人得而誅之嘅亂港分子」(人人得而誅之的亂港分子),又批評黎等人「叫啲小朋友去放火破壞」(叫年輕人去放火破壞),搞到不少打工仔手停口停,「香港畀佢哋玩完啦」(香港被他們玩完了),寄望驅除小人可有助香港重回正軌。
  • 多次幫助「港獨」逃跑的香港法官,這次也無可奈何了!
    「叛國者」的海外相見據媒體報導,身負數項罪名的「亂港」分子許智峰藉口參加哥本哈根的「氣候會議」後潛逃丹麥,並在之後高調行事,不僅積極地和同樣畏罪潛逃的「港獨」羅冠聰相勾結,還多次和歐美政客會面,對香港問題大放厥詞。
  • 丨香港一日
    香港新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今日(11日)在香港禮賓府宣誓就職,接替退休的馬道立。張舉能下午主持2021年度法律年度開啟典禮,隨後出席記者會回應傳媒提問。比較有趣的是今天是張舉能履任的第一天,也是剛剛離任完成交接的前首席法官馬道立的65歲生日。
  • 香港的一些法官是否還值得信任?
    以荒唐之心,行荒唐之事 自去年「修例風波」以來,香港法官是否能做到公正裁量,就頻頻因「警方抓人、法官放人」等荒謬事件而受到嚴肅質疑。
  • 丨香港一日
    甫一上任,夏博義就大肆抹黑香港國安法是「設計來奪走香港自由、引進內地制度的」,認為香港國安法的解釋權屬全國人大常委會是「香港制度的缺點」,更妄稱特區政府應修改香港國安法中與基本法或法治精神「牴觸」的條文。今日(25日),他接受港媒《香港01》專訪時進一步宣稱「香港國安法不少條文牴觸基本法」,聲言若港府將香港國安法修訂至國際社會可接受的程度,將是「雙贏」局面。
  • 英國對香港發出「威脅」,香港人:贊成!
    導讀:根據香港新聞媒體報導,近日,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向外界公開發布了一份所謂的「香港半年報告」。在這份證明之中,英國外交大臣拉布聲稱,由於香港國安法造成的所謂「潛在風險」,英國政府將考慮拒絕再次讓英國的法官擔任香港終審法院的非常任法官。
  • 還想放生「亂港」分子,香港法官何俊堯再挨批
    導讀:香港法官何俊堯輕判案件,近日被覆核重新量刑,「亂港」分子不能被開脫。何俊堯被上級批評量刑出錯據香港大公網報導,審案受民眾爭議的裁判官何俊堯,多次輕判「亂港」分子,近日再一次被上級法官批評量刑有誤。
  • 丨香港一日
    「法官要問責」香港國安法施行以來,香港局勢向好有目共睹,但「警察捉人,法官放人」的情況卻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要求改革的聲音越來越強烈。香港多個民間團體今天(10日)參加「法官要問責」集會,認為一些法官的決定並不符合市民大眾的期望和有損司法界的聲譽。
  • 香港法官為什麼要戴假髮?
    我們在看港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香港的法官戴著長長的假髮,不倫不類的,很是顯眼,令人驚詫不已。一個中國人,還是一個法官為何要戴著外國人的假髮呢,難道他們在偽裝自己的容貌,擔心被罪犯報復嗎?司法假髮的起源顯然,香港法官的假髮只是改變了髮型,沒有遮住法官的容貌,很難起到偽裝的作用。因此,不存在所謂的偽裝的作用。實際上,究其原因與300多年前英國國王有著莫大的關係。1660年,流亡法國多年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回到了倫敦。
  • 為什麼香港需要英國的法官?
    據路透社報導,英國最高法院院長威脅,英國將停止向港派遣英國法官。他說英國法官為香港終審法院作出了重要貢獻,參與民事,商業,及社會政治案件。根據《基本法》,終審法院可聘用外籍法官,但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應由中國公民擔任。
  • 林峰:「一國兩制」下香港「外籍法官」的角色演變
    但即使到1997年回歸前,進展仍差強人意。到底原因何在?1. 缺乏合資格擔任法官的本地人才大部分人都認為,香港法院缺乏「本地法官」的主要原因是香港缺乏合資格擔任法官的本地人才。由於香港在提供法學教育和法律專業培訓方面起步較遲,這個論點有其合理之處。
  • 6名法官被委任處理國安案 香港前首席法官竟質疑港區國安法遭打臉
    環球時報在7月6日發表題為《香港一些人要避免政治化解讀國安法》的社論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日前對香港國安法提出了質疑,認為行政長官指定法官審理國安案件會損害司法獨立,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 每經18點|外交部回應「英國威脅停派法官」:香港依據基本法享有...
    每經編輯:畢陸名1丨外交部回應「英國威脅停派法官」:香港依據基本法享有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據北京青年報,7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當地時間7月17日報導,英國最高法院院長羅伯特·裡德稱,如果香港國安法影響到香港法院的「獨立性」,英國將停止向香港派遣英國法官。有記者就此提問中方有何回應。汪文斌表示,香港特區司法機構及特區政府的律政司已就此作出了回應。他再次強調,制定香港國安法的目的是堵塞香港特區在國家安全方面存在的法律漏洞,建立健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香港特區依據基本法享有的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不受影響。
  • 香港終審法院一非常任法官辭職,香港特區政府:該法官未提及辭任原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站9月19日發布新聞公報,特區政府發言人19日回應媒體查詢時強調,維持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和司法獨立至為重要。針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依法撤銷一澳籍人士的終審法院法官委任,發言人重申施覺民法官辭任並沒有提及原因,發言人強調香港國安法絕對不會影響香港的司法獨立和司法制度的暢順運作,包括終審法院。
  • 香港的外國法官這麼多,真的合理嗎?
    艱難的本土化由貝理士爵士主導的法官本地化運動在他退休之後就被冷落了。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當時的香港不缺法律精英,但做大律師的收入遠高於做法官(可以理解),那些資深的大律師很可能不願意成為法官。其次,即使這些律師成為了法官,華人法官的社會公信度也不如白人法官。這是由香港社會的偏見造成的,民眾會對他們更苛刻,華人法官的升職也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