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松靜自然中的「自然」

2020-09-04 修己慎獨

「自然」還是有點複雜的,簡單點說,平衡,對稱,協調,這些應該比較好理解。
如果我們對著鏡子練八段錦,就會發現自身很多問題,比如兩個腳方向不對稱,兩個胳膊不一樣高等等。
以前最喜歡看的小說《盤龍》,裡面有「風的律動」,嗯,其實我們也可以練到那個境界,當你的胳膊做動作時,就會感覺到風從胳膊划過 :)



  所謂「自然」,「自」是指自身,「然」是指規律,「自然」就是指自身運動的固有規律。健身氣功要做到松靜自然,就是要把練功的姿勢、呼吸和意念等都按照生命活動的規律進行鍛鍊。人在日常生活裡的一切行動都是靠形神相合來完成的,練功的動作是日常動作的純化,把有益於人的生命活動的予以強化,把不利於人的生命運動的則予以消除。因此,二者不是對立的。

對於許多初學者來說,健身氣功裡許多動作做起來似乎並不符合日常生活的習慣,甚至感到十分彆扭,但即使這樣也並不意味著就是不自然。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很多習慣動作是帶有偏頗的,只是由於日常生活中使用習慣了而感到自然,其實這種帶有偏頗的習慣動作往往會引起人體生理機能的不平衡,從而有害健康。健身氣功裡的許多動作,就是為了糾正日常生活習慣引起的形體動作的偏頗而設計的。初學初練時感到的不自然,其實是為了達到更好的自然,使形體的運動回歸於自然,促進身心的健康。

練健身氣功若違背自然規律,就會產生練功的反效果,損害身心健康。因此,健身氣功的鍛鍊要做到勿忘勿助、勿貪勿求、勿勤勿怠。具體來說,形體自然要合於法,既要一招一勢力求準確規範,但又不強求,以舒適為度;呼吸自然要莫忘莫助,不能強吸強呼,逐步做到深、細、勻、長;意念自然,要「似守非守、綿綿若存」,過於用意會造成氣滯血淤,導致精神緊張。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自然」絕不能理解為「聽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需要練功者在練功過程中仔細體會,逐步把握。此外,練功切忌過早追求效果。若追求效果早至,則易煩躁而精神不專一,必然會對練功效果有所影響。

相關焦點

  • 何謂松靜自然中的「松」
    但現在沒那麼複雜了,只要呼氣時意想將氣從頭運到腳,全身自然就放鬆下來。>  松靜自然健身氣功中的「松」,應該是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使形體、呼吸、意念輕鬆舒適無緊張之感。生物力學研究表明,適當的應力刺激,將促進細胞和組織的生長,而不合理的(過強或過弱)應力刺激將會導致組織生長的異常或病變。這說明人體各器官、組織的生長及其功能的發揮與器官和組織內部的應力分布有著密切的關係。
  • 八段錦如何做到松靜自然?
    松靜是練健身氣功的前提條件,是與其他體育項目的重要區別。可以說不能放鬆入靜,就不是在練健身氣功。學練健身氣功·八段錦過程中,掌握松靜自然是學練的關鍵。松是指精神與形體兩方面的放鬆。精神的放鬆主要是解決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
  • 松靜守息順自然
    松靜守息既是練功時的要求,也是練功的基礎。松,是指在練功時所處於的一種不緊張和在緊張消除後所體會的輕鬆自如的感覺。通過這種鍛鍊,使自己在練功中有一種手足擺得很平穩,頭部很輕鬆,全身沒有不舒之感。進一步松,則松到哪個部位,這個部位的肌肉好像在鬆開,骨頭好像只剩一副骨架,肌肉好像很安穩地放在這副骨架上,血好像在靜靜地淌、慢慢地流。
  • 何謂松靜自然中的「靜」
    從本質上講,人體生命活動的每一瞬間都是在不斷運動中變化著的,因此練功時的靜是相對於動而言的,是通過內向性的意識運用,把沒有秩序的、散亂的意念活動變成有規律的、單一意念活動的過程。實驗研究表明,練功時人的生理狀態不同於清醒態(其基本特徵是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也不同於睡眠狀態(其基本特徵是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其基本特徵是大腦皮層活動的有序化。
  • 調心:站樁時的關鍵要點不可不知,如何才能做到松靜自然?
    文:混元正氣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松靜自然松靜自然的自然指的是事物本身的規律。那麼站樁時要做到松靜自然意思就是要在身心放鬆入靜的情況下把姿勢呼吸意念等按照生命體的活動規律來進行練習,不去參雜其它人為的破壞原有規律的因素。要做到自然,需要長期練習。
  • 功態:練習養生站樁時要達到松靜自然的柔和功態
    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站樁的高級階段需要在松靜自然的柔和功態中才能達到。而要做到松靜自然前可以說所做的一切都是作為要想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就必須要心情清靜,神情安定,減少雜念妄想的產生,身體才能進入真正的放鬆狀態來達到松靜自然,而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呼吸也會開始變得深、長、細、勻。由此可見,身心是相互結合,互相影響,不可以分開而談。練功的過程中,需要暫時放下各種欲望追求的念頭,記住,是一點追求欲望的念頭都不可以產生,需要反覆地通過定力的訓練來達到此目的。
  • 入靜自然的——如意放鬆功
    人體對於氣機有自我調節功能,對於經絡中氣血的運行走向,也有自我找規律的本能。當你練氣功時,人體自身會按照自己的經路線行氣、練氣、長勁,自己攻病灶去病。古有達摩大師面壁十年圖破壁之說,他雖然沒有手舞足蹈的動作,僅僅是面壁自然站立而,但時間一長,功夫自然就顯現出來了,據說連臺階下螞蟻爭鬥打架的聲音他也能聽到。這說明他能高度入靜,順應自然,功到自然成。
  • 自然——是修煉靜功的總訣
    修煉靜功一切都要順乎自然,遵循漸靜練的客觀規律,保持整體活動的協調平衡,交勢要正確、自然,呼吸要勻細、自然,思想要愉快,環境要自然,情緒要穩定、自然、調心、調息、調形、意守導引均要松靜、自然、舒適自然。但是,自然不是自流,不是自然主義,而是必須在松靜的條件下,才能達到自然。在遵循規律的前提下所達到的自然。
  • 漫談太極拳的松靜意
    練習松靜的目的,在於調整上下陰陽,平衡左右陰陽和媾通前後陰陽。媾通前後陰陽,即是打通任督二脈;平衡左右陰陽,則是要使人體氣血運行平衡;調整上下陰陽,目的在於(投火入水),通過練習松靜,把易於升浮至頭部的虛陽虛火降伏下來。  降伏虛陽虛火的唯一關竅是足底的湧泉穴。練習松靜,是從頭頂百會穴開始依次放鬆到湧泉穴。
  • 先做到松靜吧
    網上很多講太極拳與呼吸的內容,有說自然呼吸的,也有說順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的,還有人說是胸腹式呼吸的,這些都沒問題,前提是要明白你處在什麼階段。所以,在自然出現順腹式呼吸之前,我們的目標是松與靜,怎麼求松靜?這裡就不展開了,而松靜的體驗您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有了順腹式呼吸的基礎,那麼可以去體驗單個式子的動作配合呼吸。敲黑板!是動作配合呼吸,不是呼吸配合動作。還拿之前文章 提到的起勢舉例。
  • 漫漫太極路,道藝自然成
    誰給你說,只要傻站1-2個小時,功到自然成!那是忽悠你的!其實,說白了松從緊中求!讓有形的東西,即筋骨達到練氣的要求了才能談氣!當你的筋骨關過了,骨正筋拔了,也就是全身的大筋都開了,那就要松!可謂知緊方懂何為松!由開肩開胯拔脊柱到松肩松胯立脊柱!那就可勁的松!你知道我為了松肩松胯,一趟太極拳架下來,我渾身的筋骨都痛!
  • 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生態文明建設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2008年世界銀行發布報告《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和適應性:來自世界銀行投資的NBS》,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這一概念,要求人們更為系統地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 自在日精功:吸取天地自然之精,打通全身經脈!
    「道法自然而復歸」「天人合一」,以達到氣功的最高境界。自在,即以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說教為依據,本乎自然,順應自然,因勢利導地運用自然。日精,意即吸取天地自然之精,使之為己為人服務,以求達到天人合一之境。 此功法的主要特點是,煉精化氣,打通小周天,讓氣在任督二脈中前降後升。
  • 蕭平丨時命、理法與自然 ——《鶡冠子》中的自然觀念探析
    眾所周知,「自然」是老莊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然而關於這個概念在黃老道家那裡的發展狀況,長期以來鮮有人進行考察。一個客觀原因在於,「自然」概念很少出現在黃老道家文獻中,《管子四篇》以及《黃帝四經》等地下出土文獻中都沒有使用「自然」概念,只有今本《鶡冠子》中出現了四次,分布在《環流》、《泰錄》、《世賢》、《能天》四篇中。這是否說明老莊的「自然」發展到黃老道家已經不再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呢?
  • 得氣快,功效好的——自然靈通功
    一)自然全身體呼吸松靜站立,百會頂天,目平視,口微閉,舌舐上顎。兩臂放鬆垂於體側。兩手芳官對環跳穴,然後摟氣疊掌放於下丹田,掌心向內,男左掌在裡,右掌在外,女則相反,左手掌心離丹田一寸左右,右手距離左手也是一寸左右。
  • 新交互時代:自然用戶界面中的「自然」到底是什麼意思?
    再比如手勢界面:大家對電影《少數派報告》中主人公揮舞雙手操作大屏幕界面完成每日工作的場景也許不陌生,這幾乎成了大眾心目中自然手勢界面的代表。然而據這一場景的設計者說,在電影拍攝過程中,身體健碩的男主角卻因為不堪長時間舉著雙手的疲勞,不得不用鋼絲吊著胳膊完成拍攝。這直接印證了手勢界面對於日常工作場合併不一定自然的觀點,儘管它在Kinect家庭遊戲中早已備受歡迎。
  • 我說太極拳:何謂松?
    何謂松(1) 談松之前,想先說點兒題外話。前幾天我拜讀了祝大彤先生的《太極內功解秘》和《自然太極拳》兩本著作。說實話,此前我對祝先生不甚了解。書是我的學生薦送的;讀後感受頗深。在《自然太極拳》的前言裡,祝先生有這樣一段論述:「普及傳統太極拳內功,不是很難的事。
  • 道法自然都知道,什麼才是自然?在內家拳中又該如何掌握自然之道
    習慣上多者把這四個字如此理解來讀:「道法自然」,感覺上好像是一種法術要自然一樣,其實不是這樣的;應該這樣來解讀:「道法自然」,這裡的「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也就是萬物之道要遵循自然。在《道德經》中「道」就是指一種客觀規律,也是自然而然的規律,可以說自然就是道,不過這種客觀規律理解掌握起來似乎有點抽象;但《易經》對「道」 的詮釋卻是非常清楚,即:「一陰一陽謂之道」,換言之就是陰陽二氣的變化規律。也就是說「道」之根本就是不離陰陽。
  • 直擊心靈的自然幽野氣象——黃文麗大景花鳥畫之美
    《幽谷泉聲》182×99cm圖片描大部分華裔及西方人民,對中國畫及中國藝術所知甚少,不懂得何謂文房四寶,何謂墨分五色,但是他們對於黃文麗筆下的花鳥作品卻深深沉醉,願意去了解這由東方墨色染成的自然世界這既是黃文麗筆法之細膩,也是其心思之細膩,還有其對自然觀察之細膩。其畫所給人的「身臨其境」之感,也從這份細膩中來。
  • 效仿自然之德 善待生命與生態
    這種勸導有一定的效力,但其根本出發點是人類中心主義,對自然生態和生命缺乏真正的關懷和尊重,其倫理內涵與說服力遠不及傳統人文教育。如何更好地將兩種教育理念結合起來,提出一種更合理的人與自然相處模式,是一個值得深入研討的課題。第一,還原人類在自然界中的真實地位,給予自然應有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