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拳友,我在頭條號裡簡介寫了一首歌訣:
有形帶無形,真意勢中求。
太極分陰陽,混元自然成!
其實,是一個太極拳的修煉的法門,好多所謂內家拳高手一張嘴就是丹田啊,內氣啊……給人感覺高大上,其實他什麼都沒有,因為這些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利用一些小技巧,推不動,發人啊等等,他一和練散打的來一場,就被揍的鼻青臉腫!為什麼?究其原因,他得到傳承丟失了,不全!要麼就是有傳承不捨得下功夫,背著個第幾代傳人,吃先輩的本!還有一種就是什麼都不懂,花點銀子拜個師傅,照貓畫虎學個拳架!就開始開門收徒!大有一卷江湖之勢!還有一種稍微練了個明勁技法,藉助名流巨商,到處大放厥詞,好像它是就是傳武的代表!而真正的明師由於缺少生活來源,困頓交加,奔波餬口!另外,現代人對於養生追求而使有真傳的老師傅,固守本分,傳承無門!特別,現代人身體素質和古人又有區別,一些老的練法,也確實太苦太累,還花時間去下功夫,也不符合當代人的要求和生活節奏!種種原因,傳武核心在一天天泯滅世間!
言歸正傳,有形帶無形,真意勢中求!有形的東西是什麼!肌肉骨骼筋絡,也就外練筋骨皮!連太極大師吳圖南都說過,明明是外帶內,你就是不聽,不相信我就別跟我學了!當時我也不明白,不是都說氣沉丹田,用丹田勁嗎?怎麼反了!老一輩的拳師有時候他會教會練,但是它說不出道理,因為師傅就是這麼教的!還有一次,一個學了半吊子的太極名師,給徒弟教太極,就說某某的練得太極勁不純,那是松的不夠,只有松透了,才是真太極!可是如何松?他就來一句,用意不用力!當時楊澄浦宗師講,不說松,你八輩子都練不出!後人更是奉為圭臬!其實,你要看,他對誰說的,楊澄浦的弟子,十個出來有九個事帶藝投師,都是奔著楊露禪,楊班侯的名氣來的!那個個外家拳功夫練得高,身上勁不免和太極勁背道而馳!所以,楊宗師天天就是松松松!但是,正因為這些帶藝投師的弟子,有一樣東西他們身上就有了,即抻筋拔骨的明勁,也就是整勁!其實,楊澄浦宗師也在這方面下過功夫,它早年拳架可以看出來,大家看了也不松,也在抻筋拔骨求整勁!其實有時大家可以聽聽何靜寒老師傅的講座,你就會了解許多傳武的核心東西!太極拳其實剛開始是有抻筋拔骨的訓練體系的,但是估計失傳了!本人是通過八卦掌的基礎訓練功法過了筋骨關的!真的很苦很累很痛!當然是痛並快樂著!比如開肩開胯拉脊柱,我主練太極,所以在沒有介入太深,那就雜而不純了!然後,就是站混元樁無極樁三體式,找結構!把站樁的要領都要站到位!真的不是傻站!誰給你說,只要傻站1-2個小時,功到自然成!那是忽悠你的!其實,說白了松從緊中求!讓有形的東西,即筋骨達到練氣的要求了才能談氣!
當你的筋骨關過了,骨正筋拔了,也就是全身的大筋都開了,那就要松!可謂知緊方懂何為松!由開肩開胯拔脊柱到松肩松胯立脊柱!那就可勁的松!你知道我為了松肩松胯,一趟太極拳架下來,我渾身的筋骨都痛!
真意勢中求,就是把這些練法,揉到太極十三勢中去,就是到太極拳架中去!抻筋拔骨求開展的時候,緊一些,求松的時候,拳架在緊的基礎上松下來,那感覺就出來了,這樣下盤功夫穩固了,虛實也就有了!八面支撐的棚勁也就有了!這還不夠還要松,松到只靠腰胯帶動四肢,脊柱行拳的地步才算成,感覺到了松沉勁,感覺到地球的引力能帶著你行拳!然後,你很上癮這種感覺,感覺渾身都飄起來了!恰似楊柳擺春風的感覺!這就是外帶內,這時候全身的氣血通暢!一趟拳下來,酣暢淋漓,說不出的快感,精神飽滿,身輕體健!這就是有形帶無形!其實這樣挺好!達到了養生的目的!可謂:
抻筋拔骨開展勢中求,
松靜自然斂氣能入骨!
上下空松似春風拂面,
腦中清明呼吸如纏綿!
如果說太極拳,你才剛入門!因為太極分陰陽,混元自然成!太極練得是什麼?混元一氣,孫祿堂老前輩的拳論裡就說的很清楚了!拳友可以去看,我在這裡不再贅述!
這時如果想要更深一步,就要繼續站樁!要用內功心法,其實就是假借之法,找感覺打通任督二脈,筋路打開了,現在就是拓展它,理順它!讓它走大小周天(其實你不這麼做,大小周天也在循環,只不過是涓涓細流)!注意這裡的氣和氣功的氣不一樣!說白了,就是筋路中的一種能量,通過反覆練習,特別是在拳架中走大小周天,可以通過這種能量滋養筋骨,不是經常說斂氣入骨,筋骨強了反哺臟腑!這時就會有:尾閭中正神貫頂,松靜自然氣騰然。周身氤氳似蒸棚,煉精化氣功自成的感覺!通過太極陰陽虛實開合,開者,氣運全身,從督脈上升,全身棚勁慢慢如水般擴散開來,達到四梢!合者,氣從四梢沿任脈下降回流到丹田,全身勁力松落到腳底湧泉!配合氣息,起吸呼落,讓內勁在全身循環往復中做周天運轉,達到內壯臟腑的目的!
到這裡,就走到中級階段了!這就完了嗎?沒有,太極拳要混元自然成!何為自然!行拳時神意一動丹田轉,腰胯脊柱四梢齊!這個階段,練神意,其實就是你在鬆柔勁出來時,就要立馬開始,不然錯過了時間,就不敏感了!好多拳師錯過了,就失去了晉升太極高級階段的機會!以後會有,但是那將是漫長的過程,最後終身不得其門,抱憾啊!你發現了沒有,反過來了,現在是內帶外,你有氣了,壯大了,丹田飽滿了!就可以轉丹田,也就是陳小旺大師說的以丹田為核心的運動體系!不管他說的,太極功法有沒有相應的功法,以我看到的資料文獻和師傅中沒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心意拳中有,蹲猴樁,丹田內轉之法,頭條號的文章中有,可以去找!在結合薛顛的內轉丹田法,相印證,妥妥的!以後行拳,就是用丹田帶動腰腹,腰腹帶著胯動。有個先後次序,丹田一動,帶動腹部旋轉,腰部隨同轉動,用腰勁把胯抄上,胯再走個弧,換到另一側,重心就過去了。太極拳,講究次第,動態順序要有,否則只見幹動,而不見層次。沒有層次,則沒有連綿勁。江河,就要流動。流動的水,就有波浪。前浪帶後浪,後浪催前浪,拳就有了生機活力。以丹田為核心的纏絲運動,是一種波動力,神意,丹田,腰胯,筋腱,骨骼,肌肉,均有參與。神意主宰身軀,內動引發外動,這個拳就會有機會,得到拳意。從而達到自然而然,渾然天成的境界!
今天就聊到這裡,這也是我的太極之路,路漫漫有你有我,道之藝成你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