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誌】母親背後的男人──《漫漫回家路》

2021-02-08 匯澳傳媒RECAP853

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的電影《漫漫回家路》催淚感人,當觀眾被妮歌潔曼飾演的養母所感動時,有否留意過那個永遠在薩魯和養母身後支持她的養父呢?他的付出或許不少於養母……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電影《漫漫回家路》以暢銷書《漫漫歸途》(A Long Way Home)真人實事改編成電影劇本,由戴夫帕託、大衛溫漢、妮歌潔曼等著名演員主演,內容主要講述被收養的男主角尋找親生母親的故事。電影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等6項提名。 

如果有一天你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身處一個陌生的地方,周圍的一切都不一樣了,你會怎麼做?電影中的主人公就曾經歷這些,當時只有5歲的小薩魯因為貪睡與哥哥失散,找不到回家路淪為流浪兒童的他被送進孤兒院,最後幸運地被一對來自澳洲的養父母收養。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雖然養父母很有愛心,但流浪時所經歷的磨難始終在這個5歲小男孩的心底留下深深的傷痕。因此,雖然小薩魯並不排斥養父母,但始終不肯對他們敞開心扉。養父母很有耐心,也很溫柔,他們堅信有一天薩魯會對他們傾訴一切。

小薩魯是不幸的,小小年紀就與生母分開;但他又是非常幸運的,遇見了一個愛她的養母,更擁有一個包容他的家庭。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一年後,薩魯的養父母又領養了一個和他來歷相似的印度弟弟,但這個弟弟極其敏感,動輒就打自己,讓養父母受了不少煎熬,看到養母為弟弟憔悴哭泣,小薩魯第一次主動抱住了養母,也打破了阻隔在母子之間的那堵牆。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敞開心扉的小薩魯完美地融入了新家庭,更適應了澳洲的生活。直到20年後的一天,在一次偶然的印度式聚會中,勾起了他對親生家庭的印象,喚起了他對找回家鄉的渴望。

雖然現代科技發達,但要找20年前的地方談何容易,加上薩魯當時5歲的記憶十分模糊,所以找了2年仍然一無所獲。每每想到親人連溫飽都不能解決,他就覺得自己過著優越的生活是一種罪。同時他又害怕自己這麼積極地尋找親生家庭,會讓養父母傷心,因此脾氣越見暴躁。最後,薩魯索性和養父母斷了聯繫,埋頭尋找回家路。

敏感的弟弟經常讓養父母操碎了心。<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這時,養父找到久未露面的薩魯,告訴他養母的情況很糟糕,他們一直為敏感的弟弟操碎了心,養父希望薩魯能回去看看養母。

久未見面,薩魯發現養母已經蒼老了許多,他感覺愧對養母,於是告訴她自己的近況,養母卻說出一番讓薩魯震驚的話。

原來養母並不是像他想的那樣,因為不能生育才領養了他們,而是自己小時候也受過虐待,才決定幫助同樣需要幫助的他們。深受觸動的薩魯決定重新振作起來。

最後,薩魯真的找到了生母,而養父母也很支持他們相認。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漫漫回家路》是一部主打溫情感人的電影,電影拍攝手法、敘述方式都不太突出,但本身由真實故事改編的劇情卻十分感動人。

當外界紛紛對電影中小演員的演技、養母的溫柔慈愛一致讚揚或備受感動的同時,筆者不得不為養父這個角色舉手點讚,雖然劇本根本沒有往養父身上過多著墨,但大衛溫漢亦有不俗的表現,成功將慈父沉默深沉的愛展現出來,更重要的是養父這個角色給予養母及家庭的支持與包容太讓人感動。

雖然電影對養父著墨不多,但他這個角色卻是整個家庭不可或缺的黏合劑。<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如果說薩魯背著養母尋找生母的想法很任性,他的養母又何嘗不是呢?任性地堅持己見,費煞苦心地養育兩名養子,但可幸的是她的任性得到另一半的尊重與包容,讓她可以完全擁有自己的生育權,並用領養成就她偉大母親的願望。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在這個提倡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要做到真正的平等其實很難,尤其是關於女性生育權的問題,人們潛意識裡對待女性仍是嚴苛的。女性墮胎會被歧視,生育問題很多時候是夫妻不和的理由,有時候辛苦懷胎十月甚至成了另一半出軌的藉口,所以劇中妮歌潔曼飾演的養母是幸福和幸運的,先不論她對兩個養子的付出有否得到回報(雖然她也不望回報),但她有一個理解、尊重,甚至支持她的丈夫,讓她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付出她的母愛,任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高舉女性主義或性別平等的時候,想法往往落在要如何「爭取」。但事實是,每一個人生而為人就有自我的定位和取向,如果要做到「平等」,與其說是「爭取」得來,其實更接近的說法是透過「共識」、「理解」而來,亦即「同理心」。生於瘋狂理性主導的社會之中,我們都明白,很多事情的荒謬在於「為做而做」、本末倒置,我們過分高舉理性而忽略感性對社會和人倫的貢獻。回到同理心這個命題上,無可置疑必然要至少一方付出(或許是因為愛,或許是其他原因),才能由「非我」、「不懂」,達至理解、和諧的果效。

我們常說:一個成功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為他默默付出的女人。其實反之亦然,能找到一個會付出、尊重並且包容自己的人何嘗不是一種天大的幸運?

 

<文:夏雨林>


【遊情日誌】閱讀城市 漫遊沙梨頭圖書館

【專題報道】任天堂再戰50年 第九藝術的變遷

【藝文誌】政治正確,需要嗎?──奧斯卡最佳影片《月亮喜歡藍》


相關焦點

  • 【藝文誌】滄海遺珠電影系列:致.青春──德國小眾電影《契克》
    Maik是一位相貌平平的學生,母親酗酒、父親出軌,家庭看似富有卻一點也不幸福,這也導致了他膽小孤僻。他喜歡著班花,卻連眼神也不敢接觸,卻默默地為她畫了一幅畫像,但始終沒有膽量送出去。在快放暑假之時,班上來了一位來自戰鬥民族俄羅斯的男孩Tschick,長著蒙古人般的面孔,令Maik生厭。
  • 【藝文誌】《波士BB》「惡搞」了經典電影?
    生於溫室之中7歲的哥哥Tim,原本在父母眼中如珠如寶,卻被他倆帶回家的BB弟弟打亂了一切。這個BB智慧過人,無時無刻都與他作對,導致哥哥瞬間失寵。哥哥卻在某個夜裡發現BB會自己穿西裝打領帶,說起話來就像一個大Boss,十分震驚。原來,這個波士BB本是「愛狗公司」的主事者,為了報復,搶奪了波士BB的「不老配方奶」,希望能夠製造一種不會長大的小狗,用以吸引人們來對抗BB。
  • 【藝文誌】若明天只有更糟,你又可以怎做? 張經緯作品《藍天白雲》
    看過電影海報或簡介的朋友,應會知道電影以雙主角──新演員梁雍婷與Stephy鄧麗欣主演,然而緃觀Stephy只是配角,以平民視角襯託出梁雍婷飾演Connie的悲空與寂寞。整個故事便是從Connie的心路軌跡出發,Connie是誰?
  • 【藝文誌】Pixar動畫展覽駕臨香江 三眼仔帶您回憶30年動畫經典
    以「友情」和「親情」作為主題的【Pixar展】,除了帶參觀者回顧以往經典溫馨的動畫電影,更展示各種以傳統和數碼媒介創作的精選作品,讓大眾認識作品背後的各類藝術技巧乃至奇思妙想。現場所展示的各類精選作品,包括素描草圖、彩繪、分鏡圖和雕塑,輔以動畫設計師的訪問短片,介紹創作靈感的來源。
  • 【藝文誌】《鄧寇克大行動》──潛行大導的反璞歸真
    但就只是概念創新,表達其實沒有達到1+1+1>3的效果,前半段覺得是各人自說自話,也沒有出現像陸軍背後就是船夫上面剛好有空軍經過的錯視設計,令分拆片段的功效沒有增至最大。影像】Crazy Driver(2D動畫)【藝文投稿】在討論教育之前 — 由「藝評與教育:澳門劇場研討會2017」延伸開去【世情透視】《國家地理雜誌》攝影比賽結果出爐 暗夜火山閃電奪冠
  • 【藝文誌】港臺馬明星雲集 電影《天使曾經來過》澳門首映禮
    如有廣告合作,歡迎致電:(澳門)+853 6660 5060(珠海)+0086 756 8138959【藝文誌】無法馴化的他者──異鄉者的共存狀態【藝文誌
  • 【藝文誌】新海誠展登陸臺灣 重溫《你的名字》浪漫一刻
    如有廣告合作,歡迎致電:(澳門)+853 6660 5060(珠海)+0086 756 8138959【藝文誌】澳門作品揚威設計奧斯卡,可以怎樣做?──專訪設計師歐俊軒【城市筆觸】手作人妞妞:夢想不遠 因為有你們支持【匯•遊蹤】壹號廣場有活動 「精美澳門@壹號廣場」市集
  • 【藝文誌】父權很可怕?可怕的是你還得讚頌它──《臨淵而慄》
    母親回應。「不會,蜘蛛母也是吃牠們的母親長大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母親也要下地獄。」父親回答。電影開首簡單幾句飯前對話,已把各人的心境乃至電影主線勾勒出來。八坂與利雄一家人進餐。不要緊,母親當年也是吃著自己的母親長大。跳出一點來看,整套戲其實主角不是父親利雄,乃是筒井真理子飾演的章江的心理變化,作為傳統文化必然受制一方,章江由克己復禮轉為遊走道德邊界再跌入萬劫深淵,筒井演來不溫不火,實為上乘之作。
  • 【藝文誌】從前,有個叫做王傑的歌手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王傑的音樂才華,在求學時期裡經由學校裡的一位羅馬尼亞籍老師啟蒙,在17歲的那年,他孤身前往臺灣追尋夢想,並寄住在他那酗酒和嗜賭的母親家裡。但當他還處在成名前的潦倒時,卻遇上了第一段令他抱憾終生的感情,直到多年以後,王傑才敢將那段日子宣之於口。
  • 【藝文誌】澳門也有Oppa 歌手歐陽日華夥拍韓女星Kisum拍MV
    然而機會永遠賞給肯搏肯捱的人,一年訓練過去,有南韓製作公司主動與歐陽日華接洽,派出旗下藝人──人氣女Rapper Kisum與歐陽日華Crossover合唱,期望展現國際化的跨地域合作。【尋找澳門的故事】回力球狂想曲(第二節)【藝文誌】Pixar動畫展覽駕臨香江 三眼仔帶您回憶30年動畫經典
  • 【藝文誌】《大智若魚》遊弋在真假之間的生命
    當我們能夠從曲折離奇,精彩跌宕的故事,抽離出真正的真實與虛假,看穿這一切,如同品酒一樣,在芳香醇厚的背後,喝出那苦澀的人生百味,又或如吃苦瓜一樣,在苦澀的背後吃出那年輕不會洞察到的人生甜美,那我們終將能夠昇華,達至超越真假的境界。
  • 【藝文誌】政治正確,需要嗎?──奧斯卡最佳影片《月亮喜歡藍》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得主,馬許沙拉艾利飾演的Juan教導Chiron遊泳一幕。Chiron的母親,由Naomie Melanie Harris飾演的Paula。影像】桃花崗 澳門人的集體回憶【藝文誌】捉到鹿角未懂脫──《骨妹》
  • 【藝文誌】英雄何夢 再說納蘭元述
    飄零去咯,你都莫問前因只見半山呢殘照,照住一個愁人去路茫茫,不禁悲來陣陣前塵呀惘惘唉惹我淚落紛紛本想學投筆 投筆從戎   圖發呀奮呀卻被儒冠呢誤了使我有志都難伸想學一棹 一棹五湖,同遁隱呀卻被妖紛呢籠遍遠無垠……
  • 《漫漫回家路》舊瓶裝新酒
    《漫漫回家路》讓人好奇,都什麼時候了,還出現這種苦兒流浪尋親的電影?一字排開的大明星,怎會甘於一定很扁平的角色?故事確實如想像中簡單,一名印度小男孩,誤搭上夜車,被帶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輾轉去到澳大利亞。他連家鄉的地名都講錯,但心裡從沒放下回家的願望。
  • 【藝文誌】《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珍惜.珍重
    <編輯:Vivi Vong>【專題報道】無可避免也無可害怕 澳門的古蹟保育爭議【遊情日誌】海陸美饌 品嘗真滋味【藝文誌】捉到鹿角未懂脫──《骨妹》
  • 【藝文誌】She's Belle and that's it–妙麗的國際女性主義學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電影為吸引老舊觀眾而不悶場,主動將本來分佈於動畫中的幾場大型歌舞集中在電影的前半段呈現,好讓出時間讓人期待有甚麼加插創作,時敍卻因此變得倉卒及流於表面,加插的卻是一些無謂的小枝節,如向野獸施咒的女巫再度出現,以及野獸帶Belle回到過去認識原著所沒有提到的母親等,說真的有點多餘,剪掉也沒關係。唔,的確,可見舊酒新瓶對導演編劇的掣肘難度實在太多。
  • 【藝文誌】《音感2.0》:超越符號的水與聲
    【藝文誌】《神奇女俠》—是男人也會愛看的女性主義【遊情日誌】世界級天然遊泳聖地【專題報道】NBA韋少奪最佳球員 新世代鎂光只容許個人主義
  • 印刻文學生活誌 10月號/2018 第182期
    印刻文學生活誌 10月號/2018 第182期雜誌名稱:印刻文學生活誌  刊別:月刊出版地區
  • 《你的名字》背後的榮格心理學:遺忘,是為了再次想起
    如果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整部動畫最有意思的似乎是「夢」及其「象徵」,本篇文章嘗試以象徵的角度來說明我所看到的《你的名字》,其實這個看似浪漫的交換身體故事,背後隱藏著的其實是兩個「一半」的人,邁向一個完整的旅程。
  • 【藝文誌】滄海遺珠電影系列:回望《籠民》 安居了嗎?
    【藝文誌】因果皆由自己種 《春夏秋冬又一春》【世情透視】4,300張諾曼第戰役珍貴圖片網上開放【動城事】年輕義工自發救家 「天鴿」吹不散澳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