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老阿姨談作文談過一個作文開頭的技巧,今天,再重申一下,因為這個技巧如果用在全文中,在作文思路沒問題、行文流暢的前提下,一定會拿高分。
前幾天,老阿姨簡單梳理了一下往年高考作文,發現了一個特點,這些作文除了內容夠豐富之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用的成語多,名言多,排比句多。
2019年全國卷三篇高考滿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用了20個成語,4句名言,2個排比句,《形勞神不倦,吃苦趁華年》用了13個成語,2句名言,1個排比句,1個故事,《少年,到遠方去》用了25個成語,1句名言,2個排比句。這與老阿姨之前的主張不謀而合,所以,對於高中生而言,快速提高作文分,就是要根據高考作文可能涉及的主題去找名言背誦名言,對於小學生和初中生而言,要擴大詞彙量、增加名言名句的儲備。
而一項練習最好從小就開始,這一項練習就是使用成語,但凡能用成語的地方絕不用成語。
老阿姨今天依舊以一篇作文——三年級作文為例,來說明。
第一,找能替換的詞語,狡猾——老奸巨猾 笨笨——呆頭呆腦 飛快地跑著——健步如飛 高興地笑了——心花怒放
第二,思索動詞前面的成語,偷、發現、尋、扔、拿等動詞前面都可以加成語。
於是這篇作文就變成了:
《列那狐的故事》讀後感
看了《列那狐的故事》,我覺得列那真是一隻老奸巨猾的狐狸,葉森格侖是列那的舅舅,而他(與那列比起來就)是一隻呆頭呆腦的狼。
有一次,列那從別人家裡(悄無聲息地)偷了一隻雞,(但是,還是)被(心思敏捷的主人)發現了,別人就追了上來。列那(一看,奪命狂奔),正好看到了葉森格侖在路邊(專心致志地)尋食,就把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扔給了葉森格侖,葉森格侖發現了雞,心花怒放。但別人(轉瞬之間就)追上來了,看見一隻狼正(沾沾自喜地)拿著他們家的雞,就(不問青紅皂白)狠狠地揍了葉森格侖。
你們看了這個故事,是不是也覺得列那很狡猾呢?
如此改寫是不是比原來的效果要好一點呢?
有人可能會說,三年級的孩子成語儲備量太低,哪會用這麼多成語?其實作文和生活一樣都是一個積累。如果家長們有時間或同學們有時間可以把自己寫過的作文按照這種思路改一下,看看是不是也有一種收穫。
無論是對成語還是名言的運用都是一種習慣。老阿姨認為習慣還是要從小開始培養。如果從三年級開始著手,或許可以省下一大筆報班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