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實施以來無論是3+3還是3+1+2模式,家長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組合怎麼樣?
寫在前面:
這個問題太籠統,「新高考前沿」通常的回答是:沒有最好的組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組合。
但通常也會給出一個建議:在3+3模式下,物理、歷史最好不要同選,因為不是文理思維兼備的大學霸,很難同時學好這兩門學科。
果然後續的3+1+2模式,規定物理歷史2選1,這對於盲目選科的家長來說,可以順利避過一個「坑」。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外一個組合,在我看來最「不好」的組合:歷史、化學、生物。
選擇這個組合,就是在不了解新高考機制的情況下,盲目選科的結果。相當於親手給自己挖了個「坑」,然後跳進去,還用水泥砌起來,到了賦分與高考報志願時會感到「痛」。
歡迎走進今天的「新高考如何選科」專欄《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十季:輕易別碰史化生,賦分之時才會懂》,又名《新高考盲目選科史化生,賦分報志願時會很痛,這組合輕易別碰》。
友情提示:全文近4700字,閱讀時長16分鐘。
正文開始:
新高考選科時我們要問自己幾個問題:這個組合的優缺點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選擇這個組合?我們賦分時是與誰進行比較?我們高考錄取時,競爭對手又是誰?我們這樣選科的職業生涯規劃依據是什麼?
「新高考選科」時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才能合理、科學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組合。
歷史、化學、生物這個組合優缺點很鮮明,請聽我為您一一分析。
1.優點:避開學霸擠壓,降低學習難度
史化生這個組合的優點是可以避開物理,物理科目是學霸們的第一選擇,競爭十分激烈,如果學不會硬選,有很大可能會淪為「炮灰」。
3+3模式物理賦分有保底分,原始分如果太低還能變高,但也只是成績還能好看一些,中上等分數則可能因為學霸擠壓「倒賦」,即賦分後成績更低。
而3+1+2模式物理原始分,在沒有保底的情況下,這一科如果學的差,就是20、30分的水平,會被學霸拉開60、70分的差距,拉分程度與數學並駕齊驅。
若不選物理,就沒有了這麼多的不確定性,同時還可以大大降低高中整體學習難度。不選物理但選了化學、生物,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理工專業這條路就沒有被完全堵死,這就形成一種文理兼顧的格局。
綜上所述不選物理優點十分明顯,可以避開學霸們的擠壓,降低自己的學習難度,還能兼顧文理專業。
2.缺點:沒有好大學與好專業
但不選物理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專業覆蓋率太低,好的雙一流、985、211大學,吃香的專業,對物理學科都有要求。
在高考填報志願時,不選物理也會一籌莫展,尤其是壓線考生,會有較大的滑檔風險。
選科原因:
分析完史化生組合的優缺點,那我們再問問為什麼孩子們會選擇這種組合。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物理科目太難學不會,或者學得一般,怕被學霸擠壓,但又想走理工專業,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物理換成歷史,尤其是3+1+2模式,物理、歷史必須2選1,沒有別的辦法。
那為什麼「新高考前沿」認為史化生是新高考最「不好」的組合呢?且容我再為您細細道來。
組合分析:
選科時我們需要注意:所選科目的學科特性是什麼樣的?學科之間知識關聯度又是什麼樣的?賦分時你到底跟誰競爭?你將來高考填報志願時又是與誰在競爭?你有什麼樣的大學可選,什麼樣的專業可走?
讓我們從3+3與3+1+2模式,系統進行分析。
1.化學學科特性
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難度,在很多孩子的眼裡,甚至高於物理。其知識點分散、瑣碎,陳述性與記憶性內容較多,化學方程式繁多都需要背熟。
與初中定性分析不同,高中主要是定量分析,又需要較強的理科抽象思維能力。
2.學科間知識關聯度
從學科間知識關聯度的角度來說,物理與化學早已經被證明是最合理的搭配組合,它們對理科思維能力的考察一脈相承。
而歷史與化學兩門科目,從學科關聯度來看,沒有任何關係,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學習過程中不具有相關性、連續性與延續性,要時刻進行理科思維與文科思維的切換,這對於思維偏文或者偏理的孩子,無形之中抬高了學習難度。
3.你的化學賦分跟誰競爭
化學科目,賦分時你到底與誰在競爭?
新高考模式物化生與物化地兩個組合是學霸們的最愛,物理化學搭配在高考志願填報時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那麼你選擇歷史化學組合,無論是3+3還是3+1+2模式,化學科目都要進行賦分,而賦分時是選擇化學的所有學生一起賦分。
作為學不會物理退而求其次選歷史的孩子來說,在化學科目學霸扎堆的情況下,想要賦高分十分困難,甚至會出現「倒賦」的情況。
4.你的高考錄取與誰競爭
選擇化學的學生雖然一起賦分,但新高考兩種模式的競爭對象卻不同。
3+3模式不分文理,高考志願填報時一起進行競爭,競爭壓力更大,而3+1+2模式,物理與歷史分開錄取,如舊高考文理分科一樣,物理、化學組合與歷史化學組合,不存在競爭關係。
將來高校在錄取時,因為你選的是歷史化學生物,則只會跟選擇歷史組合的孩子,進行比較。
如果你想走高考只要求化學科目不要求物理的相關專業,這麼選理論上具有一定優勢,但你要明白分開錄取,化學專業分給歷史類組合的名額,肯定會遠遠低於物理類。
若選化學想走理工類專業,你還要清楚自己的職業生源規劃,你真的確定自己將來要從事生化環材這「四大天坑」專業嗎?或許有人說學醫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好的醫學專業,比如臨床,對物理科目有都有要求。
如果你不想走理工專業,那你選擇化學和生物的意義又是什麼?
而且就算你進入了理工專業,到大學學習時也會遇到非常大的困難,理工類專業沒有物理基礎,學起來會十分吃力。
但若是你走歷史相關專業,或者選擇的是不限科目的專業,那麼你就「悲劇」了!你要與史地政等其他組合進行競爭,那麼化學、生物學霸多賦分很低的情況下,你根本競爭不過歷史類其他組合考生。
5.生物學科特性與跟誰競爭
生物與化學是同樣的道理,賦分時你要接受全體學霸們的「考驗」。
生物科目在高中相對簡單,與地理一樣,是文科生與理科生最愛選擇的「備胎」,生物有半文半理的性質,搭配各種組合都可以。
大家都愛選的情況下,那你面臨的競爭就更加激烈,再加上學科簡單的特性,那你「賦分」之後,肯定沒有優勢。
生物學科學起來容易,賦高分難,就拿最近的這次新高考模擬來說,賦分之後,生物學科是提升最小的學科,各分數段人數非常密集,互相擠壓十分嚴重。
6.歷史學科特性與跟誰競爭
歷史科目的學科特性是易學難考,如今的歷史已經不再是我們過去印象中,背背就能學會考高分的學科。
在注重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之下,歷史學科如今出題選擇題通常四個選項都對,你需要考慮哪一個更符合出題者的意圖,來進行選擇。而歷史學科的綜合題,是根據一段材料寫一段小論文,來論述這段材料的正確性。
歷史學科已經不是過去那樣,不是理科生想像中的那種只要會背書就行的情況。
3+3模式歷史賦分,賦分之後滿分100分成績可能還會有一個大的提高,但是3+1+2模式,歷史原始分,學生能考到80分,就已經算是高手了。
而競爭關係中,歷史科目在新高考3+3與3+1+2模式下是完全不同的,3+3模式歷史大家都可以選,選擇人數更多,競爭更加激烈,而3+1+2模式,物理和歷史不可同選,也會分開錄取。
3+3模式下大家一起競爭,所以山東今年出現了在賦分科目都是100分的情況下,前500名基本都是物化生與物化地組合的孩子,其總分完全碾壓歷史類組合。
這歸根結底的原因在於3+3模式高考總分的決定性因素在語數外三大主科,傳統理科的孩子數學水平要優於選擇文科類的孩子。
選歷史的孩子根本沒有好的大學可選,高考報志願時十分困難。相比之下3+1+2模式則要好一些,是歷史和物理分別錄取,出臺兩套錄取方案。但史化生這種組合的不足之處,「新高考前沿」已經上文化學部分進行了分析,不再重複。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史化生這種組合的高中3年學習模式,家長需要提早向學校進行諮詢,因為大概率會「走班」。選擇這種組合的人數很少,很少有學校能開出這個組合的固定班。
而走班生所面臨的問題,「新高考前沿」在第6季《新高考走班生10大困境,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會讓孩子走班》一文中,有著十分詳細具體的分析,大家可以翻閱一下。
那麼想選史化生組合的孩子,該怎麼重新規劃選科?已經這麼選了的孩子,又該如何進行高中3年學習呢?
「新高考前沿」選科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