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荊州市設立了第一個左轉彎待轉區
在每座城市,總有幾個關鍵的路口交通環境較為複雜。就荊州來說,以前的東門路口肯定是排得上號的。後來隨著對東門交通的優化,分時段管控。如今東門的交通環境變得略微通暢,但是堵點轉移到了東環路與北京路的交叉口。
沙市區,武德路與江津路交叉口是一個較為頭疼的路口,尤其是江津路以北、武德路往萬達方向。只有一條左轉道,一條直行道和右轉道。直行的車輛太多,經常佔用左轉道或右轉道然後加塞。在這個路口等個三四個紅燈是常事,特別是方特開業之後,武德路成為進出文旅區的重要幹道,這種矛盾就更為突出。
其實早在7年前,也就是2013年,這裡就已經是沙市一個著名的堵點了。因此,荊州市第一個「左轉彎待轉區」,就在這個路口產生了。
但是設置沒多久,這個待轉區就被取消了。因為當時左轉彎待轉區是一個比較新的通行規則,大部分荊州司機不知道何時該進入待轉區,因此利用率不高。
甚至有些司機誤進入了還被處罰,反應較為強烈,後來就被取消了。
2020年:左轉彎待轉區再次回歸荊州
除了武德路與江津路交叉口,沙市區還有一個路口通行比較複雜,這就是塔橋路與荊沙大道交叉口。
近年來隨著市區的大部分企業搬遷至荊州開發區,但大部分居民仍然住在城區,每天往來開發區上班的車流就一天比一天增多。上下班高峰期,荊沙大道的擁堵已經很嚴重。
而塔橋路是沙市區一條重要的縱向主幹道,是通往沙北新區、荊州中高速出入口的必經之路。由於荊沙大道通行等級高於塔橋路,而在塔橋路左轉上荊沙大道的車輛比較多,因此塔橋路的擁堵就較為明顯。
為緩解左轉需求,曾經設置過可變車道,但是效果不太明顯。如今可變車道已經改成了左轉專用道,但依然無法滿足塔橋路上大量的左轉需求。
於是在荊州市消失7年的「左轉彎待轉區」再次回歸,就選址在該路口。
左轉彎待轉區究竟該如何通行呢?
顧名思義,左轉彎待轉區只供左轉彎車輛待轉。當相鄰直行車道為綠燈,而左轉彎道為紅燈時,沒有左轉彎待轉區的路口,車輛只能在停止線外等待;而有左轉彎待轉區的路口,此時左轉彎雖然是紅燈,但是車輛可以進入待轉區等待,請勿越過盡頭的停止線。
當左轉燈變綠時,即可通行,設立左轉彎待轉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左轉的通行效率。
再劃一下重點:只有在直行綠燈、左轉紅燈的情況,才能駛入待轉區待轉。
那麼這種情況不駛入會不會有處罰呢?目前來說還不會被扣分罰款,但是交警可以現場教育,因為這樣會增加交通負擔。
現在荊州市的交通環境越來越複雜,什麼可變車道、左轉彎待轉區等。未來隨著復興大道的通車,加上高架橋匝道、立交橋等,將變得更為複雜。
為了駕照上僅有的12分、還有可憐的錢包,需要老司機們活到老、學到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