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汕汕鐵路引入,汕頭高鐵站成為匯聚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城際鐵路於一體的區域鐵路樞紐,站場規模由當前的2臺4線提升至11臺23線。結合汕汕鐵路項目實施,既有汕頭站東側將新建東站房,站場上方為高架候車廳,連接東、西站房,採用腰部進站方式,規模約10萬平方米,擬按遠期規模一次設計、分步實施原則組織建設。
為結合汕汕鐵路汕頭高鐵站建設,完善周邊市政配套設施,根據汕頭市工作部署,自然資源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結合站房建築概念設計方案徵集工作的開展,同步推進汕頭站客運樞紐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及交通方案研究。2020年3月,汕頭市委、市政府聽取了相關匯報,方案進一步完善後基本穩定。汕頭市投融資集團公司按照汕頭市部署要求,正抓緊推進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各項工作。
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項目位於既有汕頭站東側,具體為龍湖區泰山南路東側,韶山路旁。汕頭高鐵站定位為粵東地區規模最大、交通接駁功能最齊全的鐵路樞紐站。本項目為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致力打造成汕頭市「交通暢通、零換乘、站城融合」的綜合交通樞紐。
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為汕頭高鐵站的配套工程(建築及市政),包含站前東廣場工程、南北樞紐集散系統工程及軌道交通預留工程等。
(Tip:該項目是針對站前廣場和交通配套工程,站房方案還在設計中,且由廣鐵集團負責,與本項目沒有關係,沒有關係!)
站前東廣場工程總用地面積約 7.05 萬平方米,其中代徵道路面積約 1 萬平方米,站前東廣場面積約 6.05 萬平方米。
站前東廣場地上工程包括硬質鋪裝約 3.85 萬平方米,綠地約 0.7萬平方米,露天車場約 1.5 萬平方米及附屬配套用房約 0.5 萬平方米。
站前東廣場地下空間約 15 萬平方米,包含地下城市通廊約 0.5 萬平方米,社會車庫約 7.5 萬平方米,計程車庫約 2.2 萬平方米,夾層公交、長途用房約 2.5 萬平方米,車道及出入口約 0.8 萬平方米,換乘大廳約 1.5 萬平方米。
規劃設置公交車停車位 50 輛,大型(巴)車停車位 60 輛,社會車停車位 1600 輛,計程車停車位 350 輛及非機動車停車位 500 輛。東廣場共設計地下三層,其中地面層絕對標高 5.80m,為地面集散廣場;地下一層絕對標高 0.30m,包括有地下計程車上客區、旅遊大巴 落客區,售票及候車區,機場大巴落客及發車區,公交車場落客區及 發車場等;地下二層絕對標高-4.20m,直接連通汕頭高鐵站出站層,包括有網約車停車場及接客排隊區,社會車場;地下三層絕對標高-9.20m, 包括社會停車庫等;廣場地下室以下絕對標高-16.20 米,設置軌道交通預留工程。
北高架集散系統:包括從泰山快速路設專用匝道連接通往汕頭高鐵站的北送客匝道,長江路跨線高架橋,以及沿鐵路車場東、西側的高架匝道。
南高架集散系統:包括從金砂東路通往汕頭高鐵站的南送客匝道以及從西廣場落至泰山南路的高架匝道,以及從金沙東路直接進入東 廣場地下車庫的地下專用地道。
南北樞紐集散系統工程道路面積合計約 94500 平方米。
汕頭高鐵站地下的軌道交通預留工程總建築面積約 43860 平方米。
其中:
1)站房範圍內軌道交通預留主體部分:位於汕頭高鐵站出站層正下方,兩層,底板底埋深約 20m,車站長 354m,寬 44m;車站部分總建築面積約 35000 平方米。
2)東廣場範圍內軌道交通預留區間部分:單層明挖區間,四孔矩形框架結構,長度約 193m,寬度約 45m,端部預留盾構井,底板底埋深約 20m,總建築面積約 8860 平方米。
本項目建設單位為汕頭市投融資集團公司,總投資約32億元。建設資金由建設單位自籌解決,同時申請銀行貸款、企業債等資金,資金來源有保障。
根據現行的建設程序,按照項目立項→前期準備→建築工程施工→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的建設周期,本項目計劃於2020年9月開工建設,2023年9月竣工驗收,建設工期約37個月(與汕汕鐵路同步完工)。
本項目的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加快沿海高鐵新通道建 設的需要;是促進汕頭市城市可持續發展,完善生態交通建設的需要;是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開創特區新優勢的需要;是提升汕頭市交通能級,推動汕頭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需要。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這裡不妨繼續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假如按照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A部分、B部分)這個項目的建議書提供的效果圖(既本文中的第三張圖)來建設,那麼西站房就應該被拆除。如果既要保證汕頭站能正常運營,又要拆掉西站房,該怎麼做呢?廣州北站已經給出了答案。新廣州北站外形與新汕頭站類似,廣州北站先建了西側新站房部分,投入使用後再把東側舊站房拆除重建,最後東西兩側站房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站房。(再次重申,站房問題與該項目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