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以豔麗多彩、特化程度極高的花及為數眾多的微細種子而著稱。全世界約有蘭科植物 800 餘屬 2.75 萬餘種,廣泛分布於兩極和極乾旱荒漠以外的各種陸地生態系統中,以熱帶地區分布最為集中。
我國是世界上蘭科植物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有記載的中國蘭科植物共計 200 屬1,723 種,具有從原始到高級的一系列進化群。中國蘭科植物集中分布在西南和華南地區,在省級分布上,雲南省約有蘭科植物 1,150 種,是中國蘭科植物最為豐富的省份,其次是廣西有蘭科植物約 460 種,以及西藏、四川、貴州、湖北、海南等地區,包含了中國 90% 以上的蘭科植物。
竹葉蘭屬(Arundina)是蘭科中為數不多的一類雜草類蘭花,即長得像竹葉一樣的蘭花,在英文裡也稱為「bamboo orchid」。它們為多年生草本,高可達 80 釐米,常成片叢生,莖幹圓柱形,葉片修長、具明顯的葉鞘,如細竹竿狀,因故得名。
目前,竹葉蘭屬只包括一個種,即竹葉蘭(Arundina graminifolia),其拉丁學名也反映了上述特徵:屬名 Arundo 意為「蘆葦」,指其莖稈節間延長形似蘆,種加詞 graminifolia 指其葉片長披針形像禾草。這是 1910 年由植物學家首次命名發表的蘭科物種。
竹葉蘭 Arundina graminifolia
竹葉蘭屬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見於西南、東南沿海等地,生於海拔 400-2800 米的草坡、溪谷旁、灌叢下或林中。由於分布廣泛、生境多樣,竹葉蘭屬的植株呈現出不同的變異個體,花色有粉紅、紫色或白色,葉片有細條形,葉片內卷呈蕨類或蘇鐵等幼葉之模樣,因此曾被命名為不同的種或變型,物種異名多達 21 個。然而,大部分植物學家認為這些變異均為不同生長條件下的生態型,可以合併為一個種,我國植物學家也認為該屬是一個單型屬,只包括竹葉蘭一個種。
在野外,如果只看枝葉,很難把一叢茂密雜草與高貴典雅的蘭花聯繫起來。不過,當有幸看到竹葉蘭開花時,就會忍不住驚訝:一蓬雜草竟然也可以開出如此美麗大方、聖潔典雅的蘭花!紫紅色的唇瓣襯著潔白的花瓣,猶如有點絳唇般嬌豔奪目,令人過目不忘。葉叢中高高挺出的花序,如桅杆一樣,把一朵朵花型端正、花色嬌豔的蘭花,相繼託舉在葉叢之上,清新典雅,隨風起舞。
在野外,竹葉蘭的花期集中在每年的 9 ~ 11 月,1 ~ 4 月也有零星開放。栽培條件下,竹葉蘭的花期延續較長,幾乎全年開放,尤其是在我國的西雙版納地區。
竹葉蘭 Arundina graminifolia
在我國,竹葉蘭是一種傳統的傣藥植物,被列為《西雙版納傣藥志》中最常用的 72 種傣藥之一。在傣語中,被稱為「文尚海」,因其全株用藥,具調補氣血、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祛風利溼功效,又被稱作傣藥中的「百樣解」,即包治百病的意思。現代藥理學分析認為,竹葉蘭的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抗腫瘤和抗菸草花葉病毒等活性,能用於研製抗抑鬱症新藥,值得進一步合理開發和利用。
竹葉蘭 Arundina graminifolia
除了我國南方地區外,竹葉蘭在尼泊爾、印度和大溪地島等 14 個國家和地區也有分布。然而近來研究發現,竹葉蘭野生資源在上述原產地正逐漸減少,在野外很難覓其芳蹤。但在新世界和舊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諸如美洲中部、南部以及太平洋諸島,作為外來物種的竹葉蘭已完全適應當地環境,在當地發展成頗具優勢的歸化種,甚至可能成為具有潛伏性的外來入侵物種。因此,如何在原產地做好竹葉蘭野生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從美洲各地的逃逸生長態勢來看,竹葉蘭在原產地面臨的最大問題很可能是人為幹擾活動的加劇及棲息地的破壞。所以,還竹葉蘭一片自由生長的空間,是該種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首要條件。同時,還應加強竹葉蘭的人工繁育、品種選育,為竹葉蘭在園藝觀賞和藥用資源利用方面提供科學依據,並在完善栽培條件的基礎上,有序地開展遷地和就地保護。
竹葉蘭 Arundina graminifolia
指導單位
西南林業大學
專 家
李 璐
責 任 編 輯
李姍姍 | 張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