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蘭的名稱很多,因其體形大,似蘆葦,在臺灣被稱為「葦草蘭」; 又因其花形遠遠看去,很像是一隻只在原野中嬉戲的鳥兒,又被稱作「鳥仔蘭」。其屬名的拉丁文名稱Arundina,則取了葦草蘭的意思,是從希臘語 arundo(蘆葦) 變化而來的,因其葉酷似竹葉,故名為「竹葉蘭」。
竹葉蘭最先被發現於尼泊爾,1825 年大衛·唐( David Don)根據從尼泊爾採集的植 物標本, 首先對竹葉蘭進行了描述。同年,卡爾·布盧姆( Carl Blume)創立了竹葉蘭屬 ( Arundina)。這個屬的植物大概有 8 種, 分布很廣泛, 從尼泊爾、斯裡蘭卡、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到中國、日本、馬來西亞都能夠看到它的蹤跡。
竹葉蘭為蘭科植物中的一種,多年生草本,地下莖為扁球形,節間環紋緊密生著細長的鬚根;地上莖直立,高可達1.5米;花期為6~8個月。2~8朵花排成總狀花序,次第開放,酷似卡特蘭,故有「小卡特蘭」的美譽。
竹葉蘭生長在500~600米中海拔的溪邊、路旁、草地或林緣向陽處,常與芒萁、大芒、茅草等低層植物混聲,若不在花期,不仔細辨認,會誤認為禾本科的蘆葦,這和不在花期的綬草一樣容易讓人忽視呢,(戳這裡閱覽《瀕危植物|草地精靈綬草,也許就在我們身邊》)同時,竹葉蘭也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那麼如何來辨認出竹葉蘭呢?
竹葉蘭株高可達70釐米,莖杆細長,葉子秀美且排列有序,葉二列,互生,為長披針狀線形,其葉基關節明顯,葉鞘抱莖,為黃綠色。竹葉蘭未開花前在一大堆芒萁中可能會被誤認為茅草,不過和光滑的竹葉蘭杆相比,茅草基部具有長柔毛,所以細細辨認還是能分的清的喲。
左圖為芒萁
右圖為茅草
我們還是很好辨認的嘛
啊哈哈哈哈
在我國西雙版納,當地傣族同胞把開著美麗花朵的竹葉蘭叫做「農尚嗨」。據說,有一位姑娘因食物中毒(傣語「農」)而奄奄一息,醫生診斷後告訴她(傣語「尚」)用竹葉蘭煮水服用就行了,姑娘服用了此藥,病就好了(傣語「嗨」),竹葉蘭的傣語名稱由此而來。
蘭花擁有美麗幽香的花朵和清雅的葉片,自古以來,都有會被採摘作為觀賞花卉。為避免野生蘭花被肆意採摘,所有野生蘭花都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裡進行保護。我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也明確規定:採集、出售收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的,必須經採集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批准,否則會收到法律的刑罰。所以說,儘管路邊的野花生的很美,也別輕易下手採摘,歌曲中不是總唱: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森林保護局」目前是國內唯一一支面向全國的民間森林保護團隊,致力於中國天然林與古樹名木保護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