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1.31前積贊的朋友們,把此卡號和「積贊截圖」一併發至「成昊花木」公眾號內,將獲贈積分,正月內可兌換不同盆栽花卉。
竹葉蘭的名稱很多,因其體形大,似蘆葦,在臺灣被稱為"葦草蘭";又因其花形多少有些像小鳥,尤其是遠遠看去,很像是一隻只在原野中嬉戲的鳥兒,又被稱作"鳥仔蘭"。其屬名的拉丁文名稱A. rundina,則取了葦草蘭的意思,是從希臘語arundo(蘆葦)變化而來的。
竹葉蘭最先被發現於尼泊爾,1825年大衛·唐(David Don)根據從尼泊爾採集的植物標本,首先對竹葉蘭進行了描述。同年,卡爾·布盧姆(Carl Blume)創立了竹葉蘭屬(Arundina)。這個屬的植物大概有8種,分布很廣泛,從尼泊爾、斯裡蘭卡、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到中國、日本、馬來西亞都能夠看到它的蹤跡。
竹葉蘭屬植物多為地生蘭,植株很大,有的株高可達1米。其葉片長12-30釐米,寬1.6-2.5 釐米。花序一般有15-30釐米長,花也很大,有時直徑可達10釐米,花型很像卡特蘭的花,顏色鮮豔,且有香味。但花期不長,一般3天左右。竹葉蘭是一種十分容易生長的蘭花,在夏威夷,它甚至已經成為當地的野生蘭花。
經過育種師的努力,也有一些矮化品種問世,有的品種在開花時株高不過15釐米,很適合盆栽。
竹葉蘭草本植物。植株高40-80釐米,有時可達1米以上;地下根狀莖常在連接莖基部處呈卵球形膨大,貌似假鱗莖,直徑1-2釐米,具較多的纖維根。莖直立,常數個叢生或成片生長,圓柱形,細竹稈狀,通常為葉鞘所包,具多枚葉。葉線狀披針形,薄革質或堅紙質。
花序通常長2-8釐米,總狀或基部有1-2個分枝而成圓錐狀,具2-10朵花;花粉紅色或略帶紫色或白色;花瓣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與萼片近等長。花果期為9-11月或1-4月。
竹葉蘭植株高40-80釐米,有時可達1米以上;地下根狀莖常在連接莖基部處呈卵球形膨大,貌似假鱗莖,直徑1-2釐米,具較多的纖維根。莖直立,常數個叢生或成片生長,圓柱形,細竹稈狀,通常為葉鞘所包,具多枚葉。葉線狀披針形,薄革質或堅紙質,通常長8-20釐米,寬3-15 (-2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具圓筒狀的鞘;鞘抱莖,長2-4釐米。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溼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於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溼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