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

2020-12-22 青衫菩提

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

佛教中常說的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眾生是以三維陽性物質為身,有肉質之身。色界是四維眾生,以光的形象為身體。無色界是四至六維眾生,連光體也沒有,只有意識存在。前面在「修煉」中所謂的「四禪八定」修成後,也僅能突破色界天,還不能衝出三界。

欲界之欲是指財、色、名、食、睡五欲,以色慾為主,故古人講:「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醒來幾個悟。如今不斷生我門,來生必入死我戶」;色界之色是指物質世界,其本質是光和光團。無色界已無物質之形,連光團也無,只有意識,但無形色眾生的居所,做一切事都在一念之間。無色界雖已達到超光速,但是,還未達到無限,還在時間和速度的範圍內。因此,仍未達到徹底解脫。

修佛所謂的要超越三界,既是指此三界,超越三界方證佛果。關於如何才能超越三界的問題,並非三言兩語可以道明。要想解決出三界的問題,首先應明白三界是如何產生的。宇宙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根本不存各種界的問題,只是因為眾生迷惑,心中自設障礙才有了「界」。根據「境由心生」的原理,你心裡有多少障礙,你在宇宙中就自造了多少個界,你就被這些界障礙在界中而不得出離。

如明此理,要想出離三界,首先要在自心裡破除各種障礙,心中無障,境障何生?心中無障,三界何在?此時,你應該明白筆者為什麼在本書的第一篇就先寫「破障」?而且「破障」的第一篇又是「障礙在內不在外」?佛家所謂的「頓悟」,即可謂:「一念之間,十地頓超」。心的超越沒有時空限制,正是由於自心不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等界的限制,才被障礙在時空三界之內。如果悟透,超越三界的不是肉體,而是自心的超越。「十地頓超無難事,不歷僧祗獲法身」。因此,頓悟之後既可一念超越三界。

相關焦點

  • 佛教「三界」和「二十八天」的關係
    三界,佛教指六道眾生輪迴所居住處。按照生命形式的不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中的眾生不論形式如何,也不論壽命的長短,仍處於輪迴之中。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類的俗語,來表示修行的終極目的。
  • 佛教中「三界六道」和「解脫果」的關係
    在佛教中,「三界六道」是什麼呢?以現代的觀點來說,就相當於是我們的世界觀。佛教的世界觀認為,眾生皆是生活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無量劫以來,眾生皆在這裡面生死相續,不斷輪迴。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什麼是三界呢?三界既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 天地之間共有六界,玉皇大帝是三界之主,那另外三界呢?
    古代的神話傳說分為不同的體系和派別,其中不管是在佛教神話體系,還是道教神話體系中都有「六界」這一說法,那六界是哪六界?它們分別是神界、仙界、人界、妖界、魔界和冥界,這六界之間關係如何呢?下面就為你具體的介紹一下吧。
  • 認識佛教的宇宙觀之三界二十八天
    古德說:「無三界可出,無涅盤可入。」又說:「一念覺即超出三界,一念迷即墮入輪迴。」 「三界」,是迷妄的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分的三個階級,分別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共有二十八天,稱「三界二十八天」。三界的果報雖然各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是都屬於迷界,難脫生死輪迴之苦,因此為聖者所厭棄。 《法華經·譬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 再見,三界!
    >作者:周海濤、潘昊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遠離城市喧囂,這裡只有戰車轟鳴遠離高樓大廈,這裡只有山巒起伏遠離車水馬龍,這裡只有山路崎嶇這裡是三界>皖東山區腹地的小鎮一處不起眼的偏僻之地卻是一個全軍聞名的演兵場一個令人血脈噴張的練兵聖地離去在即那些專屬於三界的
  • 三界九地之圖: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天人合一圖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此圖系依據唐玄奘所翻譯的重要佛教經典著作,《阿毗達摩俱舍論》(簡稱《俱舍論》) 所繪製。《俱舍論》是公元4 至5 世紀時印度佛教哲學家世親菩薩的著作, 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過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圖》是玄奘弟子宣傳俱舍學說時所用的一種圖解講義稿,是一份極其珍貴的佛教思想史圖像資料。
  • 《精衛填海》中,三界神魔實力如何排行?
    《精衛填海》中,三界神魔實力如何排行? 《精衛填海》中神魔實力排行,刑天第三,后羿只能排在第六位 1、太陽神炎帝 炎帝乃是神界主宰,統領天神守衛三界,保護人類,與天地間的邪魔展開了曠世大戰,擁有神力無邊的日光神鏡,他的實力在三界排第一是毋庸置疑的
  • 道教中所說三界,並不是指天、地、人三界
    孫悟空在大鬧地府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初看沒有什麼感覺,三界不就是「天、地、人」嘛,誰不知道,可是在道教中,三界乃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而不是我們常說的天、地、人三界。
  • 佛法:「出離三界」的三界是如何劃分的?修行人必須要熟知
    這三界的名字幾乎都知道。但每一界如何劃分,可能很多人不是十分了解。一、首先說欲界。欲界是六道眾生的雜居地,最低層地獄道眾生,再往上鬼道眾生,畜生道和人道,阿修羅道和天道。位於欲界之內的天共有六層,所以又叫「六欲天」。
  • 佛教:降三世明王,乃東方阿閦佛之憤怒身,降服貪瞋痴三毒與三界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人們對於諸佛菩薩可能會有所認識,但若要說到其餘神明,或許就一無所知了。此後便為大家開始介紹佛教中的各位明王,今天便先來聊聊降三世明王:降三世明王位於東方,即東方阿閦佛之憤怒身。另一說為婆羅門教主中溼婆的變化身。
  • 三界火宅,眾苦流轉,誰濟以安寧?《三寶歌》淺釋
    1930年,佛學院的眾法師,深感國有國歌、校有校歌,唯獨佛教缺乏一首代表佛教義理與精神的教歌,於是懇請弘一法師撰寫曲譜,再上呈太虛大師。大師依曲作詞,本著頌讚三寶的功德,寫成了《三寶歌》。歌曲流傳至今,已成為了中國佛教的「教歌」。《三寶歌》的歌詞言簡意賅,透過頌讚三寶的功德,表述佛教的整個教義,也由於精簡之故,歌詞內容不易為初學佛者所了解。
  • 三界硬身體
    你的三界身體不是你這堆骨肉真身體名阿賴耶******** 三界眾生有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耶識阿賴耶識 ********血肉身行如影子阿賴耶識是硬身眾生身是影阿識是你三界身影隨行莫顛倒********阿賴耶是你三界種三界興滅****************增上緣有三路攀善緣生人天攀惡緣成鬼攀聖緣出六道********阿賴耶識是你三界種子儲藏了無量世無始以來言行舉止皆在裡面無絲毫衰減
  • 三界軒轅廟
    比如,金湖路北橋頭的這座三界軒轅廟。它有意無意地,已經向我釋放信息。 因為家住附近,走這條路,過這座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有一次路過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鮮紅的「軒轅廟」三字,內心為之一震。軒轅黃帝,華夏人文始祖,名頭很大,在我的想像中,軒轅廟自然應該是器宇軒昂,氣勢磅礴。這是一個大廟的名字。然而,眼前只是一座很低矮的小廟,一處很窄小的平房。一點霸氣也沒有。
  • 你知道我們經常說的三界,是指哪三界嗎?又有什麼講究
    在宗教信仰或玄幻小說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三界」這個詞,比如「三界六道」,比如「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麼這三界到底是哪三界呢?其實,在不同的地方這是有不同說法的,比如佛說三界六道眾生,這個三界講的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或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道。欲界就是指還有男女飲食之欲,色界就是已無男女飲食之欲,以禪悅為食,但仍有物質相狀,無色界但存神識(俗稱靈魂),已無物質,壽長達八萬四千大劫,但仍有生滅輪迴,所以佛經上講:」三界皆苦,猶如火宅」。
  • 三界九地之圖詳解視頻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國寶《三界九地之圖》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
  • 三界九地之圖詳解(視頻)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國寶《三界九地之圖》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
  • 天地共有六界,玉帝只能掌管三界,剩餘的三界為何玉帝不能管?
    天地人三界由玉帝掌管,妖界由女媧娘娘掌管著,魔界最初是蚩尤掌管,神界中由太上老君和佛祖掌管著。他們都是各界中威望最高的,但是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這六界中神界的地位是最高的。細看這幾位管理者,只有玉帝能管理三界,其他的智能管理一界,但是按他們的實力來說,玉帝在這幾位中實力應該是最弱的,有什麼能力掌管三界呢?
  • 來過三界,永生難忘!
    在三界,住宿是個大問題,戰士們在場區搭起一座座「帳篷村」,打草、挖溝、整治周圍衛生,忙得不亦樂乎。老人常說,「心靜自然涼」,他們應該是沒來過三界。相比晴天,這裡的雨季更讓人感到崩潰。三界的降水量很大,要隨時注意雨水淹沒排水溝,流進帳篷裡把床鋪弄溼。烏雲遮蔽了太陽,陰溼的空氣無法烘乾衣物,迷彩服溼漉漉的粘在身上,十分難受。
  • 《西遊記》中六耳獼猴出現絕非偶然,與三界一場重大陰謀相關!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整個過程是如來佛祖制定的計劃,一方面將真經傳到東土大唐,宣貫佛教,擴大佛教對三界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通過九九八十一難,磨練四人意志,尤其是孫悟空,將來為佛教重用,保護靈山。這個計劃非常完美,順利實施需要兩大資源:經書和孫悟空,這兩件事是西遊取經成果中最重要的。
  • ——三界秩序之阿修羅界
    上文講佛教對於輪迴,主張六道輪迴,對於阿修羅是善道還是惡道,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在觀點上有所不同。以中國日本韓國為代表的北傳佛教認為,阿修羅道、天道、人道是三善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是三惡道;而以南亞、東南亞諸國為代表的南傳佛教認為,天道、人道是兩善道,阿修羅界因為是福分可以在阿修羅界而德行不配,被列入和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一起的惡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