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抄襲事件

2021-02-18 中科院之聲

2015年的1月19日是美國一年一度的「馬丁·路德·金日(Martin Luther King Day)」,以紀念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標誌性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鬥士。這個日子是美國全國性的法定假日,定在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

馬丁·路德·金在1968年遇刺身亡後,不斷有人提議設立紀念日。不過此事一波三折,直到1983年,時任美國總體羅納爾德·裡根籤署法案,在聯邦範圍內設立這一紀念日,並於1986年第一次施行。不過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政府只有制定聯邦政府僱員和華盛頓特區的假日的權利,因此各個州是否接受這個紀念日,還要由各州自己說了算。一直到了2001年,美國才實現了在全國50各州範圍內共同慶祝這一節日的局面——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轉眼又到了這個日子,關於馬丁·路德·金的那些歷史再次被人們談起。來波士頓之前,我並不知道,原來馬丁·路德·金與波士頓這個城市淵源頗深:他的博士學位是在波士頓大學拿到的,而且他最早接觸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並形成自己的「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也發生在波士頓。而伴隨他與波士頓大學求學的這段經歷的,卻是在20世紀90年代出鬧的沸沸揚揚的「馬丁·路德·金抄襲事件(Martin Luther King authorship issue)」。

波士頓大學

按照波士頓大學的說法,馬丁於1951年來到該校,目的是尋找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以進行他的倫理學及哲學研究。波士頓大學有一個馬詩教堂(Marsh Chapel)。教堂的負責人也和其他的院長平級,稱為dean,且同時在學校內負責宗教事務。當馬丁到達波士頓大學時,一個叫霍爾德·舍曼(Howard Thurman)的神學家被任命為馬詩教堂的負責人。舍曼是在美國白人佔主導的大學裡,第一個被任命為院長的黑人。馬丁受舍曼的影響很大,這或許是宗教信仰加上相同身份的認同感。他不僅去聽舍曼布道、講課,還將他奉為精神導師。正是舍曼向馬丁講述的自己到印度去見甘地的經歷,讓馬丁對「非暴力不合作」的鬥爭方式產生了興趣,並產生了去印度親見甘地的想法。今天波士頓大學裡有一個以舍曼命名的「霍爾德·舍曼中心(Howard Thurman Center)」。

1955年,馬丁·路德·金以博士論文《A Comparison of theConceptions of God in the Thinking of Paul Tillich and Henry Nelson Wieman》獲得該校系統神學(systematictheology,基督教神學的一個分支)的博士學位。因此他被成為馬丁·路德·金博士。

馬丁·路德·金的博士論文

1985年,馬丁·路德·金的遺孀請史丹福大學的一位歷史學家幫助編輯和整理出版《馬丁·路德·金論文集》。這項努力被稱為「金論文計劃(KingPapers Project)」。組織者計劃出版40卷金博士的演講稿、布道稿、論文、信札等各類文件。工作人員在整理歷史文獻時,發現金博士的博士論文,與波士頓大學更早畢業的一個學生傑克·布澤(Jack Boozer)的論文出現大面積雷同。1989年12月,馬丁·路德·金抄襲事件,東窗事發。

大量主流媒體迅速跟進,報導這一顛覆偉人「高、大、全」形象的事件。雖然之前關於馬丁的私生活等等一些列傳言從未停止,而這一次,白紙黑字的證據讓許多人都在等待著看馬丁的母校波士頓大學如何處理這一一定會被寫進歷史的醜聞。

波士頓大學按照慣例,組成了調查委員會對金博士的博士論文抄襲指控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非常坦率:他抄襲了,而且他的博士論文的主要部分(major portion)剽竊了進行同一領域研究的數位作者的作品。但最後,波士頓大學做出了一個讓人們不知道如何接受的決定:保留馬丁·路德·金博士的學位。但將一封陳述調查結果和結論的信件附在波士頓大學圖書館馬丁·路德·金的博士學位論文後面——好比在檔案裡註上了一個汙點。為什麼不撤銷他的學位?因為雖然金博士「行為不當(acted improperly)」,但他的博士論文仍然「對學術做出了貢獻(makes an intelligent contribution to scholarship)」——原來如此,這不就是哲學博士(PhD)授予學位的標準麼?這麼一條一出,誰還能提出反對意見?媒體順藤摸瓜,調查得知馬丁的主要抄襲對象傑克居然和馬丁師出同門,是同一個教授的學生,質問導師和答辯委員會是不是當年在馬丁畢業時就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有人找出金博士入讀波士頓大學之前在其他學校的成績很差(平均成績C+,而班級成績卻是A-)的證據,質疑波士頓大學是否在錄取他的時候因為他黑人的身份而特事特辦,給與照顧。波士頓大學均予以否認。故事越挖越多,越挖越複雜。此後人們陸續發現馬丁的其他作品,包括演講稿,都有抄襲嫌疑。

馬丁的主要抄襲對象傑克,後來成為亞特蘭大艾莫瑞大學的宗教學教授。他和馬丁是朋友,甚至對馬丁的事業也多有啟迪。馬丁的孩子在其葬禮舉行之後,還曾在布澤教授家借宿了幾晚。根據《紐約時報》1990年的一篇報導,在抄襲事件一被媒體爆出時,布澤就獲悉了此事。而他除了和家人談起此事,對外界一直三緘其口,他並不在乎自己的文字被馬丁抄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布澤的妻子說,「馬丁·路德·金的故事,瑕不掩瑜(Martin Luther King's story is one that's more than footnotes)」。

今天遠離當時媒體的喧囂又是二十多年過去了。今天回味起這些故事,還讓人不勝感慨。馬丁·路德·金的抄襲事件,處理得是否妥當?波士頓大學承認馬丁抄襲,又不撤銷學位的做法對於維護學術公平是否足夠?當偉人、政治、人權、意識形態、學術公平這些元素交叉在一起時,事情卻變得無比複雜。

來源:邵鵬科學網博客


作者邵鵬,系哈佛大學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實現了沒有
    馬丁·路德·金追求美國黑人的自由和平等,"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草擬憲法和獨立宣言的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所有人--不論白人還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讓渡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
  • 馬丁·路德·金逝世52年,種族問題依舊敏感
    去世前夜,馬丁·路德·金的布道詞既沉重又謹慎,但也給人們帶來了希望。讓「黑人」獲得真正的自由,是他畢生的心願。 我有一個夢想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天賦聰穎的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學習成績優異。
  • 馬丁·路德·金之夢
    文 | 狄馬美國時間1月15日,是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的生日。而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1955年12月1日,在美國蒙哥馬利市的一輛公交車上,發生了一樁再平常不過的事:一個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縫因為拒絕為白人讓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視蒙哥馬利市關於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令。
  •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髮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講
    活動中誕生了一批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就是其中最為知名的一位。金出生於1929年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原名為麥可·金(Michael King),他的父親為了紀念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而將他改名為小馬丁·路德·金。
  • 美國警察打死黑人事件升級,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從未實現
    03這一事件讓人想起1968年4月4日,美國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被種族主義者槍殺一案。「只有身處黑暗,才能看到星光。」1968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去世前夜的布道詞既沉重又謹慎,但也帶來了希望。
  • 10張經典老照片:濃縮了馬丁·路德·金光輝而又短暫的一生
    【圖2】1956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馬丁·路德·金和妻子一起參加公車抵制運動馬丁·路德·金在波士頓大學攻讀神學博士學位時,遇到了後來的妻子科雷塔·斯科特。當時她正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習音樂。他們於1953年結婚,並養育了四個孩子。
  • 馬丁·路德·金的自傳裡有什麼
    原創 克萊伯恩·卡森 東方歷史評論編著:(美)克萊伯恩·卡森譯者:徐菡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克萊伯恩•卡森博士於1985年受馬丁•路德•金的家人之邀,主持 「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編輯和出版工作。
  • 蘋果官網上線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頁面
    站長之家(ChinaZ.com) 1 月 21 日消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是美國聯邦法定假日,紀念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的生日。馬丁·路德·金紀念日定為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是在他生日 1 月 15 日左右。今年則是在 1 月 20 日。
  • 一個和諧的馬丁·路德·金是怎樣誕生的?
    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遇刺三天後,芝加哥爆發騷亂。「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而那些先知正是你們祖先所殺的。」2017年1月的一個寒冷的早晨,我走在華盛頓特區西波託馬克公園裡,腦海中突然想起耶穌斥責法利賽人的話。那個周一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華盛頓則因為更緊要的政治活動而喧鬧起來。
  •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老照片回顧其生前重要時刻
    值此之際,《大西洋月刊》19日刊發了一組圖片,紀念了馬丁·路德·金生前的重要時刻。在美國,每年1月份的第3個星期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這是唯一一個紀念美國黑人的聯邦假日,始於1986年。馬丁·路德·金是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他為爭取黑人平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後,被人刺殺,年僅39歲。
  •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談非裔男子之死: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遙不可及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原標題:【柯林頓悲談弗洛伊德之死: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遙不可及】#CD新聞#【柯林頓悲談弗洛伊德之死: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遙不可及】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一事在美國社會引發強烈震動,包括各界人士都對此予以強烈譴責
  • 57年過去,馬丁·路德·金的「美國夢」更遙遠了
    作者|朱國順 如果說,馬丁·路德·金在57年前還能有夢想的話,那麼在今天的美國,這樣的美國夢更加遙遠了。 8月28日,成千上萬的美國民眾聚集到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為黑人爭取平等與生存的權利。
  • 柯林頓悲談弗洛伊德之死: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遙不可及
    他還提到,馬丁·路德·金博士57年前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中說到,希望他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但現如今,這個夢想似乎更加遙不可及,如果繼續用一種心照不宣的設定來區別對待有色人種,美國將永遠無法實現馬丁·路德·金博士的夢想。
  • 世界許多地方都有一個街名:馬丁·路德·金
    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地理學教授德裡克·奧爾德曼(Derek Alderman)說,「這的確說明了馬丁·路德·金和他關於民權的教誨對全世界產生的影響」。二月份是美國的黑人歷史月(Black History Month),用以緬懷和頌揚馬丁·路德·金和其他著名的非洲裔美國人。
  • 世界新聞攝影|馬丁·路德·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
    世界新聞攝影 2020 年第02 期美國黑人受虐致死引多城抗議騷亂持續升級從《我有一個夢想》說開去馬丁·路德·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早在莫豪斯學院期間,馬丁·路德·金就接觸到了亨利·戴維·梭羅的非暴力抵抗說。而在克羅澤神學院期間,馬丁·路德·金潛心學習和研究哲學、神學和美國奴隸制度史,他閱讀和研究從柏拉圖到洛克、馬克斯、黑格爾、尼採等人和當代美國神學家的著作以及關於美國黑人爭取自由的道路的主張。
  • 舊影拾記:1968年,馬丁·路德·金被暗殺現場珍貴老照片,真相撲朔迷離
    編者按:1968年4月4日,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在孟菲斯市的酒店陽臺上被人暗中槍殺,一時間震驚世界。當時,有一位名叫約瑟夫·勞(Joseph Louw)攝影師正在拍攝一部關於馬丁·路德·金的紀錄片。
  • 馬丁·路德·金死後52年,《我有一個夢想》仍未實現,暴亂仍在繼續
    美國眾多媒體稱,此次美國暴亂,是有史以來繼馬丁·路德·金遇刺後,最嚴重的一次。馬丁·路德·金是誰?此次暴亂,跟那一次又有什麼不同?馬丁·路德·金是誰?1964年,馬丁·路德·金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1963年,馬丁·路德·金覲見了甘迺迪總統。他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的臺階上,馬丁·路德·金髮表了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
  • 蘋果官網上線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頁面,庫克發推致敬
    IT之家1月21日消息 今天是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馬丁·路德·金是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他一生積極參加並領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1968年4月4日,馬丁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遭刺殺,年僅39歲。1986年起。
  • 「黑人之死」: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還未實現
    藉此機會我想聊一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人物——馬丁·路德·金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在亞特蘭大的一個牧師家庭,1955年不滿26歲的他空降種族主義的大本營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這時他已經是一名牧師,而一名黑人牧師跑到白人的大本營搞社區工作,說捨生取義都不為過。
  • 馬丁·路德·金的戰友、「國會良心」劉易斯去世,白宮為他降半旗
    真實歷史中,阿甘自是查無此人,但站在馬丁·路德·金身旁的,另有一位個頭不高、身材敦實的23歲黑人青年。他是這場華盛頓大遊行的6名組織者之一,也是集會上最年輕的演講者。在某種程度上,他仿佛現實版阿甘,美國民權運動諸多關鍵節點歷史事件中,都閃現著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