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之夢

2021-02-07 南都周刊

這是20世紀最為驚心動魄的聲音之一,穿過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我仍然能夠感到其中的大悲憫和大悲痛。

文 | 狄馬

美國時間1月15日,是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的生日。而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1955年12月1日,在美國蒙哥馬利市的一輛公交車上,發生了一樁再平常不過的事:一個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縫因為拒絕為白人讓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視蒙哥馬利市關於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令。

這時,一個傑出的黑人剛剛從北方的一所大學畢業不到半年。當他從一個黑人民權組織那裡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意識到黑人心中壓抑百年的尊嚴已經覺醒,歷史性反抗的時機成熟了。他站出來號召黑人兄弟,「不與邪惡的規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給汽車公司以經濟上的支持」。

他就是馬丁·路德·金,1929年生於美國南部一個黑人中產階級家庭,先在賓夕法尼亞的克羅澤神學院學習,最後在波士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帕克斯事件」發生四天後,他在該市組織黑人55000名,掀起了一場著名的黑人為爭取基本人權的罷乘運動。這是南方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整個美國歷史上第一次黑人團結起來為自身權益而抗議的運動。當時,金26歲,在一座小教堂當牧師,他的第一個孩子剛剛出生。

一個種族的尊嚴

對於南方大多數黑人來說,這是一場勇氣與信念的考驗。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並不懂得「非暴力」政治。但良知和本能告訴他們,在一個充滿歧視的車廂上,「坐著」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身體姿勢,它事關一個種族的尊嚴,而尊嚴是不可讓渡的。

因而,當罷乘的口令通過一個教堂傳到另一個教堂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黑人都默不作聲地給予了響應。他們扶老攜幼、拖家帶口,忍受著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奔走在家和工作的地方之間。他們把黑人中為數不多的汽車集中起來,一站一站地接送,但對成千上萬的黑人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他們中的多數人就不得不徒步上班,為此,許多黑人被白人老闆解僱。

但他們並沒有屈服,他們堅信一個人的尊嚴是上帝賜予的榮名,任何律法和威權都不能將其褫奪。因而當他們唱著靈歌,唱著那些由千百年來祖先們的苦難浸泡出的深沉旋律、手挽著手上班時,路兩旁的許多人淚流滿面。

毫無疑問,馬丁·路德·金是這場運動的領袖。他早在南方的黑人大學上學時,就讀到了梭羅的名文《論公民的不服從》,而在來到蒙哥馬利的教堂以前,他已經詳細地鑽研過甘地的著作,熟悉有關「非暴力抵抗」的各種論點。


作為一個精通美國聯邦法律的博士,他意識到了「非暴力」在這個制度中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說,只要一個國家的立國理念是人道的、自由的,即使由於歷史的原因,還存在許多暗角,那麼,他們自身對平等、正義的訴求遲早會和這個國家的主流精神匯合起來的。因而,他反覆勸說大家,要堅決捍衛憲法,同時作為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一方,必須以不妥協的態度向這個充滿歧視的國家認證: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荒唐地侮辱了他們的經濟支持者。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聯邦地區法庭最終裁定,阿拉巴馬州和蒙哥馬利關於在市立公共車上實行種族隔離是「違憲」的。1956年11月14日,馬丁·路德·金宣布:為期381天的罷乘運動結束。黑人回到了久違的公共汽車上。雖然這只是他們為了自身的權利和尊嚴而勇敢邁出的第一步。

填滿監獄

這是馬丁·路德·金在風起雲湧的美國六十年代大學生「入座」運動中向所有黑人發出的著名口號。

「入座」運動開始於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波羅市。起因是這樣的:1960年1月31日,一個叫裘瑟夫·邁克乃爾的黑人大學生,來到一家連鎖店的吧檯買酒,遭到拒絕,理由是「我們不為黑人服務」。這時,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抵抗」思想已在南方的大學中廣為傳播。裘瑟夫遭拒返校後,他的同學十分憤慨,決定以實際行動挑戰這個酒吧的種族歧視。「入座」運動就這樣開始了。

它的具體做法是,平靜地進入任何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地方,禮貌地提出要求,得不到就不離開。這是南方大學生深思熟慮運用「非暴力抵抗」的直接後果。不到兩個月,就席捲了美國南部50多座城市。參加「運動」的大學生事先都經過嚴格的技術訓練,包括: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服裝整潔,頭髮一絲不苟;在進入「運動」時,以最有尊嚴的目光請求服務。為此,許多大學生遭到圍觀、嘲弄、甚至身上被澆滿番茄醬。但他們不卑不亢、不喜不怒,從學校出來時就帶足了書本、文具,得不到服務,就坐在那裡做作業,讀書,研究學問。

這和公共車的「拒乘」不同,它是一種有意識的抵抗行為。事實上,有許多大學生在「運動」中被捕,但馬丁·路德·金早已向他的同胞發生了號召——「填滿監獄」。


這是一句非常符合南方黑人風格的口號。比起人類歷史上眾多政治騙子的華美預約來講,它沒有任何黃金般的承諾,有的只是對人類苦難和不公正的堅韌對抗。這個口號對大多數生活在自由世界的北方公民來說,無疑是驚世駭俗的。但對祖祖輩輩忍受著奴役、壓迫和不公正對待的黑人來說,這口號裡涵蓋的仁愛和殉道精神幾乎就是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馬丁·路德·金作為一個傑出的黑人領袖,一生有過無數精彩的演講,而其中有一段非常典型地闡述了他的「非暴力」思想:

我們將以自己忍受苦難的能力,來較量你們製造苦難的能力。我們將用我們靈魂的力量,來抵禦你們物質的暴力。我們不會對你們訴諸仇恨,但是我們也不會屈服於你們不公正的法律。你們可以繼續幹你們想對我們幹的暴行,然而我們仍然愛你們。你們在我們的家裡放置炸彈,恐嚇我們的孩子,你們讓戴著KKK尖頂帽的暴徒進入我們的社區,你們在一些路邊毆打我們,把我們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們仍然愛你們。

這是人類在面對苦難和暴政時,只有為數不多的心靈才能作出的堅韌反應。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受迫害、遭凌虐的一方主動撤出「以暴易暴」的惡性怪圈,將自己置於一個十分不利的地位,以一種謙恭而又有尊嚴的方式邀請對方回到理性、和平、仁愛的規則中來。這裡面包含的勇氣、智慧和宗教理想為後來歷次黑人運動所證實:

1961年5月,「公路入座運動」如火如荼。由一白一黑搭配好的六對北方志願者,分別乘坐兩輛長途汽車從華盛頓出發,計劃穿越南方種族隔離的腹地。在途經阿拉巴馬州的一個車站時,遭到一群白人暴民的襲擊。他們砸玻璃、戳輪胎、往車廂裡扔炸彈,但志願者們只是從濃煙滾滾的車廂裡跳出,並沒有辱罵或還擊。

幾天後,第二趟北方志願者的車從田納西州出發,繼續向阿拉巴馬進發。當車行至蒙哥馬利市時,遭到300多個暴民和許多KKK成員的野蠻進攻,但他們遵循了「非暴力」原則,沒有一人出手還擊。以致於當他們決定繼續從該市前往密西西比州時,聯邦政府不得不派出六名荷槍實彈的執法士兵跟車,車後有20多輛交警車開道,在他們車的上空,甚至還派了幾架直升飛機護送。

我有一個夢想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首都華盛頓廣場的林肯紀念堂前舉行了規模浩大的黑人集會。會上,他面對25萬聽眾,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當時,與會的黑人唱了一天靈歌,聽了一天演說,身心疲憊到難以站著聽講。但當馬丁·路德·金上臺時,人群頓時沸騰起來,他在演說裡,把美國關於自由和正義的許諾比作一張「期票」,當黑人兌付時,「銀行」就貼上「資金不足」的字樣。語音鏗鏘、雄渾蒼涼,它讓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販賣為奴以來幾百年的苦難和眼淚——

我夢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覺醒起來,真正信守它的諾言:「我們堅信這條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來平等」;

我夢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喬治亞州紅色的山丘上,從前奴隸的兒子和從前奴隸主的兒子將會像兄弟一樣在一張桌子旁坐下來;

我夢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這樣一個不公正的狂熱情緒使人透不過氣來的地方也會變成一塊自由和公正的綠洲;

我夢寐以求地希望,我的四個孩子生活的這個國家,有一天將不再根據他們的膚色,而是根據他們的品德來評定他們的為人。


這是20世紀最為驚心動魄的聲音之一,穿過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我仍然能夠感到其中的大悲憫和大悲痛。但即使在這一場波濤洶湧、黑人的不滿情緒一觸即發的集會上,他仍然以他慣有的理性和基督之愛向人群宣講:

「我必須對站在通往正義之宮的溫暖入口處的人們進一言,我們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進程中,決不能輕舉妄動。我們決不能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就啜飲敵意和仇恨的糖漿。我們必須永遠站在自尊和教規的最高水平上繼續我們的抗爭。我們必須不斷地升華到用精神的力量來迎接暴力的狂峰怒浪。」

這就是一個「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來,「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進行之中的目的,人們無法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美好的目的。因為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

這場演講鼓舞了東西方世界所有酷愛平等的人們,甚至甘迺迪總統在演講當天就邀請馬丁·路德·金到白宮作客,並說:「我也有一個夢想,我夢到,有一天新的民權法案能夠在參眾兩院通過。」三個月後,總統帶著這個夢遇刺身亡。而像大多數理想主義者一樣,馬丁·路德·金,這個一生苦心經營「夢想」的黑人也最終倒在了「夢」的路上

1968年3月,金組織「貧民進軍」。4月,來到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下榻洛林汽車旅館。4日晚飯前,他立在二樓三百號房間的陽臺上,和其他同志談話。而沒有想到,這時在街對面的一幢普通公寓裡,一個狙擊手已端好了一架帶有觀測鏡的汽步槍。子彈從前面穿過金的脖子,在顎後爆炸,一根使無數黑人站起來的頸骨就這樣斷裂了,一個懷揣美好夢幻的黑人就這樣倒下了。不再起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馬丁·路德·金,這個繼甘地之後最偉大的非暴力主義者,他的死卻引來了美國歷史上罕見的「暴力」。一些黑人組織因金的被刺而號召同胞:「拿起槍來!」短短幾天,全美168個城鎮遭到嚴重破壞。華盛頓的縱火事件就達到711起。全國因暴亂被抓2600人。


「當我們對重要的事變得沉默,我們人生便開始失去價值。」

▲ 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    

相關焦點

  • 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抄襲事件
    轉眼又到了這個日子,關於馬丁·路德·金的那些歷史再次被人們談起。來波士頓之前,我並不知道,原來馬丁·路德·金與波士頓這個城市淵源頗深:他的博士學位是在波士頓大學拿到的,而且他最早接觸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並形成自己的「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也發生在波士頓。
  • 蘋果官網上線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頁面
    站長之家(ChinaZ.com) 1 月 21 日消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是美國聯邦法定假日,紀念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的生日。馬丁·路德·金紀念日定為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是在他生日 1 月 15 日左右。今年則是在 1 月 20 日。
  •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老照片回顧其生前重要時刻
    值此之際,《大西洋月刊》19日刊發了一組圖片,紀念了馬丁·路德·金生前的重要時刻。在美國,每年1月份的第3個星期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這是唯一一個紀念美國黑人的聯邦假日,始於1986年。馬丁·路德·金是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他為爭取黑人平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後,被人刺殺,年僅39歲。
  • 馬丁·路德·金逝世52年,種族問題依舊敏感
    去世前夜,馬丁·路德·金的布道詞既沉重又謹慎,但也給人們帶來了希望。讓「黑人」獲得真正的自由,是他畢生的心願。 我有一個夢想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天賦聰穎的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學習成績優異。
  • 世界許多地方都有一個街名:馬丁·路德·金
    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地理學教授德裡克·奧爾德曼(Derek Alderman)說,「這的確說明了馬丁·路德·金和他關於民權的教誨對全世界產生的影響」。二月份是美國的黑人歷史月(Black History Month),用以緬懷和頌揚馬丁·路德·金和其他著名的非洲裔美國人。
  • 10張經典老照片:濃縮了馬丁·路德·金光輝而又短暫的一生
    【圖3】1956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馬丁·路德·金在公車抵制運動中被捕在當地的警察局,一名警察正在為馬丁·路德·金及一同被捕的同伴做登記。馬丁·路德·金在監獄裡待了幾個月,但通過他和支持者的共同努力,這個國家再也不能對種族隔離和吉姆·克勞法(種族隔離法)視而不見了。【圖4】1956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家門前,馬丁·路德·金呼籲非暴力在蒙哥馬利公車抵制運動期間,馬丁·路德·金的家被憤怒的鄰居用燃燒彈炸了。
  • 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實現了沒有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基本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這是美國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於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中所說的。
  • 蘋果官網上線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頁面,庫克發推致敬
    IT之家1月21日消息 今天是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馬丁·路德·金是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他一生積極參加並領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1968年4月4日,馬丁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遭刺殺,年僅39歲。1986年起。
  • 「黑人之死」: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還未實現
    藉此機會我想聊一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人物——馬丁·路德·金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在亞特蘭大的一個牧師家庭,1955年不滿26歲的他空降種族主義的大本營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這時他已經是一名牧師,而一名黑人牧師跑到白人的大本營搞社區工作,說捨生取義都不為過。
  • 一個和諧的馬丁·路德·金是怎樣誕生的?
    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遇刺三天後,芝加哥爆發騷亂。「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而那些先知正是你們祖先所殺的。」2017年1月的一個寒冷的早晨,我走在華盛頓特區西波託馬克公園裡,腦海中突然想起耶穌斥責法利賽人的話。那個周一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華盛頓則因為更緊要的政治活動而喧鬧起來。
  •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2021年1月18日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為了工作與自由:向華盛頓進軍」華盛頓大遊行中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 馬丁·路德·金的自傳裡有什麼
    原創 克萊伯恩·卡森 東方歷史評論編著:(美)克萊伯恩·卡森譯者:徐菡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克萊伯恩•卡森博士於1985年受馬丁•路德•金的家人之邀,主持 「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編輯和出版工作。
  • 我們都知道的馬丁·路德·金,和不太理解的真正永恆的意義
    今天,是馬丁·路德·金日。每年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美國的政府機構、公立學校等都放假,但很多私營公司和機構還是要上班。 作為唯一紀念黑人的聯邦假日,馬丁·路德·金個人的影響力甚廣。他為黑人謀求平等,發動民權運動,功績卓著。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 57年過去,馬丁·路德·金的「美國夢」更遙遠了
    作者|朱國順 如果說,馬丁·路德·金在57年前還能有夢想的話,那麼在今天的美國,這樣的美國夢更加遙遠了。 8月28日,成千上萬的美國民眾聚集到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為黑人爭取平等與生存的權利。
  • 舊影拾記:1968年,馬丁·路德·金被暗殺現場珍貴老照片,真相撲朔迷離
    編者按:1968年4月4日,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在孟菲斯市的酒店陽臺上被人暗中槍殺,一時間震驚世界。當時,有一位名叫約瑟夫·勞(Joseph Louw)攝影師正在拍攝一部關於馬丁·路德·金的紀錄片。
  • 美國種族問題簡史4:南北戰爭與馬丁·路德·金
    可以說,黑人的不公正對待,幾乎在南北戰爭後又持續了100年,當馬丁·路德·金(1929—1968年)出現時,黑人民權運動才進入又一個高潮。馬丁·路德·金出生於原蓄奴州之一喬治亞州,曾經作為牧師,後來成為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 馬丁·路德·金死後52年,《我有一個夢想》仍未實現,暴亂仍在繼續
    美國眾多媒體稱,此次美國暴亂,是有史以來繼馬丁·路德·金遇刺後,最嚴重的一次。馬丁·路德·金是誰?此次暴亂,跟那一次又有什麼不同?馬丁·路德·金是誰?馬丁·路德·金是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的領袖,是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獲獎者。是美國最著名的黑人,他是牧師,是社會活動家,為消除種族歧視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 從馬丁·路德·金之死,看美國對待黑人民權運動的邪惡伎倆
    在十年多的民權運動鬥爭中,馬丁·路德·金所強調的愛和非暴力思想一度在遍及全國的黑人和白人中間贏得了一批同情者和追隨者。馬丁·路德·金的追隨者們,抗議中多以靜坐的方式。然而,警察從不管黑人的「文明」與「克制」,仍舊暴力相向,不斷地鎮壓和逮捕抗議者,結果引來更大規模的遊行和集會,黑人對聯邦政府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對警察暴力恨之入骨。
  • 美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約翰·劉易斯病逝,曾與馬丁·路德·金同臺演講
    他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的英雄,自由乘車運動最初的「自由騎士」之一,也是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門徒。劉易斯參與了民權運動的許多開創性時刻,他是1963年華盛頓大遊行中最年輕的演講者,馬丁·路德·金在此次遊行中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
  • 世界新聞攝影|馬丁·路德·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
    世界新聞攝影 2020 年第02 期美國黑人受虐致死引多城抗議騷亂持續升級從《我有一個夢想》說開去馬丁·路德·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1948年,馬丁·路德·金進入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的克羅澤神學院學習。早在莫豪斯學院期間,馬丁·路德·金就接觸到了亨利·戴維·梭羅的非暴力抵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