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丁·路德·金之死,看美國對待黑人民權運動的邪惡伎倆

2020-12-23 壹社會

當前美國的黑人抗暴運動如火如荼,其進步與正義的舉動已得到了世界多個國家的支持和呼應。然而聯邦政府不僅沒有退讓,總統川普連日來在推特上接連放狠話,聲稱要動用武力結束這一切,並威脅說如果哪個城市或州拒絕採取行動,就將直接部署美軍。

除非迫不得已,美帝是不會做任何讓步的,但凡是主動的改變,都只是為了變相的鎮壓。

這個做法同美國歷史上對待黑人的態度毫無二致。

二戰以後,亞非拉掀起了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的熱潮,浩浩蕩蕩,不可阻擋。一時之間,殖民地和受壓迫民族紛紛獨立,站起來的正義呼聲響震寰宇。

美國這個素來實行種族壓迫的劊子手,當然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道義譴責。此外,種族歧視和內耗也讓美國付出了高昂的經濟代價。為了平息各方的怒火,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走向世界,攫取世界霸權,美國開始採取一些微小的改良行動。

1954年,美國政府宣布種族隔離為非法。

不要高興得太早。事實上,針對黑人的暴力,一點兒都沒有減少,各類歧視和暴力事件,依舊層出不窮。對於根源於貧窮的黑人歧視來說,這一法律不過是一紙空文。

反抗仍舊隨時都可能發生,對於那些對奴隸制度和屈辱生活有著親身體驗,其處境沒有得到絲毫改變的人們來說,處處都有著痛徹骨髓的共鳴。

種族隔離的寬鬆,使得大規模的黑人群眾抗暴集會成為可能,黑人民權運動開始。在十年多的民權運動鬥爭中,馬丁·路德·金所強調的愛和非暴力思想一度在遍及全國的黑人和白人中間贏得了一批同情者和追隨者。

馬丁·路德·金的追隨者們,抗議中多以靜坐的方式。然而,警察從不管黑人的「文明」與「克制」,仍舊暴力相向,不斷地鎮壓和逮捕抗議者,結果引來更大規模的遊行和集會,黑人對聯邦政府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對警察暴力恨之入骨。

為了有效瓦解黑人的反抗,美國政府做了一些「妥協」。國會在1957、1960和1964年相繼通過了一系列民權法案,讓黑人具有一定的投票權。美國政府還把馬丁·路德·金樹立為一個無害化的黑人領袖,1964年,他甚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但是,投票絲毫不是為了解決種族主義或貧困,也基本沒有起到這種作用,歧視依舊。黑人的經濟處境依然沒得到任何有效改善,根據美國政府的估算,1963年20%的白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然而,這一比例在黑人中卻是50%。白人的失業率為4.8%,而有色人種的失業率則為12.1%。

當馬丁·路德·金在實踐中越來越意識到黑人同貧富、同階級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覺醒的時候,他失去了官方的利用價值,不久即被槍殺。

馬丁·路德·金是一個非暴力主義者,但美帝國主義者並沒有因此對他寬容,而是使用反革命的暴力,對他進行血腥的鎮壓。這是對非暴力抗爭理念的莫大諷刺!

為此,毛主席發表發表唁言:資本主義制度是隨著罪惡的販賣黑奴行徑興起的,它也將隨著黑色人種的徹底解放而告滅亡--這是當時世界上對黑人解放運動最響亮的支持。

的確,1968年馬丁·路德·金的被害,教育和覺醒了廣大黑人群眾,立刻引發了美國城市抗暴運動,其規模和熱烈,都不下於眼下明州的這一次。從此,黑人把注意力從虛偽的投票領域轉向更深入但同時也更「危險」的貧富階級衝突領域,創造了把黑人與白人在階級剝削問題上聯合起來的可能性。

這一危險信號,迫使美國當局急忙做出改變,忙不迭的用過去對付白人的方法,即用政治誘餌把少數人拉攏到現存制度中,以此來對付黑人民權運動。

死後的馬丁·路德·金再次被利用: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被命名為馬丁·路德·金日,榮莫大焉,這是美國三個紀念個人的法定假日之一;然後,美國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條路被命名為馬丁·路德·金路;此外,對話、和解、融合也成了電影中潛移默化的主題。

總之,通過把「非暴力」的馬丁·路德·金樹立為黑人民權運動的偶像,從而將黑人民權運動引入到無害化的「籠子」之中。而主張通過暴力鬥爭帶來改變的馬爾科姆·X、黑豹黨等,則通過各種形式將其抹黑,好讓後來的黑人們明白,那是禁忌之路。

同時,但凡能拉攏的各支各派的民權運動領導人都成了白宮的座上賓。人數雖少但足以引起人們注意的一小撮黑人領袖被納入了主流社會的軌道。

更多的黑人面孔出現在了報紙上和電視上,電影的黑白配也讓人眼前一亮。政府就是要給人一種變革的印象:看吧,黑人的種族歧視問題已經解決了。你們,已經變成了我們。

與此同時,政府對於黑人的抗議示威進行了更加瘋狂的Z壓。

眼下的美國抗暴運動,一位黑人父親對黑人青年勸誡的心聲,字字泣血,引人深思:

讓我告訴你,現在你看到的一切十年後還會發生,你26歲的時候也會和我做一樣的事情,十年後你還會在這裡。

所以,我需要你們現在做的是,想出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現在的方法行不通!

他(旁邊的黑人長輩)46歲的時候憤怒,我31歲的時候憤怒,你16歲的時候憤怒。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讓你自己受傷的辦法不是正確的辦法。

你和你的同齡人有同樣的力量,想到更好的辦法,因為我們無法做到。

我有個五歲的兒子,我們卻找不到正確做法。

我四年前也參加了遊行示威,為了被殺的Keith Lamont Scott,和你們做了同樣的事。

一模一樣,日復一日,這都沒有用。

必須想出更好的辦法,保證自己的安全。

是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美國政府對黑人的每一次「讓步」或「妥協」,都是有預謀的引誘或變相鎮壓。黑人依舊被歧視、被虐殺。沒有足以撼動美帝的強大力量,沒有一步一個腳印的組織積累,黑人的民權運動,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落入到美帝精心編織好的圈套之中。而這些,又是促之必死的禁忌之路。

因此,就連馬丁·路德·金之女都出來發聲,不要暴力;死者弗洛伊德的弟弟,呼籲不要暴力,投票去吧;美國黑人精英們紛紛出來痛斥,聲音再大、說得再狠,最終只為了修繕一下這每一毛孔都滴血的「契約」。

這正是美國黑人如今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不觸及根本,就只能是年復一年後的絕望,觸及根本,立馬玩完。

是循環往復還是從此新生?是時候做出選擇了。「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是亦死也,死國可乎?」目前的美國黑人,迫切需要自己的陳勝吳廣,打破僵局,更需要自己的毛澤東,形成指導思想和之下的組織化。

但首先得動起來,只有在鬥爭中學習鬥爭,才有可能帶來真的改變。時不我待。美國的年輕一代黑人必須做出自己的探索!

相關焦點

  • 「黑人之死」: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還未實現
    藉此機會我想聊一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人物——馬丁·路德·金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在亞特蘭大的一個牧師家庭,1955年不滿26歲的他空降種族主義的大本營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這時他已經是一名牧師,而一名黑人牧師跑到白人的大本營搞社區工作,說捨生取義都不為過。
  • 1968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兇手至今不清!
    另據CNN統計,美國目前已經有16個州的25座城市實施宵禁。而在此之前的美國城市大規模遊行,是由1968年4月4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引起的。當時引發了100多座美國城市爆發種族騷亂,要求懲治兇手,揭開暗殺內幕。
  • 馬丁·路德·金之夢
    文 | 狄馬美國時間1月15日,是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的生日。而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1955年12月1日,在美國蒙哥馬利市的一輛公交車上,發生了一樁再平常不過的事:一個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縫因為拒絕為白人讓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視蒙哥馬利市關於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令。
  • 美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約翰·劉易斯病逝,曾與馬丁·路德·金同臺演講
    路透社18日消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喬治亞州民主黨國會眾議員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於當地時間周五晚去世,享年80歲。劉易斯是阿拉巴馬州佃農的兒子,1986年以民主黨人身份從喬治亞州當選美國眾議院議員,在與胰腺癌鬥爭後去世。
  •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劉易斯的生命旅程
    美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時刻,永恆地閃著光。其中之一就是1963年8月28日,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外,面對25萬參加「向華盛頓進軍」行動、要求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抗議者,發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講。  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與青梅竹馬的女友重逢,正是在這一高光時刻。
  • 美國種族問題簡史4:南北戰爭與馬丁·路德·金
    美國政府的種族隔離政策,使得黑人在美國社會的生存狀況異常惡化,甚至生命安全都時常受到威脅。可以說,黑人的不公正對待,幾乎在南北戰爭後又持續了100年,當馬丁·路德·金(1929—1968年)出現時,黑人民權運動才進入又一個高潮。
  • 馬丁·路德·金:「黑人權力」的口號從失望和絕望中誕生,卻註定失敗
    按:在美國當下大規模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的抗議浪潮中,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名字被人們不斷提起。金或是作為上世紀民權運動偶像被抗議者尊崇和呼應,或是被反對派搬出非暴力理論來,作為對當下抗議運動過火的指責。
  • 我們都知道的馬丁·路德·金,和不太理解的真正永恆的意義
    今天,是馬丁·路德·金日。每年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美國的政府機構、公立學校等都放假,但很多私營公司和機構還是要上班。 作為唯一紀念黑人的聯邦假日,馬丁·路德·金個人的影響力甚廣。他為黑人謀求平等,發動民權運動,功績卓著。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老照片回顧其生前重要時刻
    值此之際,《大西洋月刊》19日刊發了一組圖片,紀念了馬丁·路德·金生前的重要時刻。在美國,每年1月份的第3個星期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這是唯一一個紀念美國黑人的聯邦假日,始於1986年。馬丁·路德·金是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他為爭取黑人平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後,被人刺殺,年僅39歲。
  • 馬丁·路德·金逝世52年,種族問題依舊敏感
    1968年4月4日,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裡的洛林汽車旅館的房門外,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9歲。   那一天,他的死訊震驚了全世界;那一年,美國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反戰運動、學生運動也徹底地改變了美國。   「只有身處黑暗,才能看到星光。」
  • 一個和諧的馬丁·路德·金是怎樣誕生的?
    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遇刺三天後,芝加哥爆發騷亂。「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而那些先知正是你們祖先所殺的。」2017年1月的一個寒冷的早晨,我走在華盛頓特區西波託馬克公園裡,腦海中突然想起耶穌斥責法利賽人的話。那個周一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華盛頓則因為更緊要的政治活動而喧鬧起來。
  • 美國警察打死黑人事件升級,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從未實現
    即便他再怎麼道歉、求饒,即便他再怎麼想活,可就因為他是黑人,一切都顯得那麼無力。其實這名黑人男子本可以不死,在圍觀群眾為他求情的時候,那名白人警察能稍微有點良心,將他鬆開,他不會死。如果在她剛剛昏迷的時候,那名警察能夠及時放開對他的凌虐,他不會死。
  • 黑人慘死警察膝下,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在今日的美國仍未實現
    「我相信我看到的,而我看到的(這件事)不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是錯誤的。」弗雷說:「作為美國黑人公民不能就等同於被宣判了死刑。」 他的死亡讓美國公眾想起2014年發生在紐約的事件,當時也是黑人市民在被捕後死亡,引發非洲裔美國人的群體性憤怒。 然而,警察局局長和市長的道歉並未能平息大眾的憤怒。 這次警察暴力對待黑人,也引發了當地示威活動。
  •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先驅劉易斯去世 全美下半旗致哀】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先驅劉易斯去世 全美下半旗致哀】美國民權運動先驅、聯邦資深眾議員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7月17日去世,享年80歲。他在去年12月宣布自己患有晚期胰腺癌。劉易斯是代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民主黨籍眾議員。他與馬丁·路德·金共同參加了美國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
  • 是誰刺殺了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傍晚的30毫米奪命子彈
    關於美國的種族話題,我們已經出過兩期作品,分別為大家講述了為什麼黑人成為了美國的底層種族在這麼多年一直沒能爭取到正真的社會自由,還講述了美國歷史上最劇烈的黑人解放革命——南北戰爭。如果大家看過這兩期內容,其實我們要和大家介紹的已經差不多了,那麼這個系列結尾的內容,我們和大家講一點相關的,就是著名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
  • 馬丁路德金的前車之鑑:美國黑人天天遊行,為什麼仍然難獲平等?
    隨著馬丁路德金在運動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美國南部各州紛紛開展了以衝擊種族隔離制度為目標的公共場所靜坐示威,民權運動突破了城市局限,在美國南方甚至全國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力。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了關於黑人民權平等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 蘋果官網上線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頁面,庫克發推致敬
    IT之家1月21日消息 今天是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馬丁·路德·金是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他一生積極參加並領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1968年4月4日,馬丁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遭刺殺,年僅39歲。1986年起。
  • 美國黑人運動之百年孤獨
    現階段的美國,已經把武力玩到巔峰。美國黑人可以玩暴力,但玩不了暴力革命模式。因為革命首先需要嚴密的組織,黑人兵不善於組織。當然這不代表美國黑人沒有嘗試過革命模式,他們出過一個激進派領袖,叫做馬爾科姆·X。現在知曉馬爾科姆的不如馬丁·路德·金多,其實他是和馬丁是一個時代的黑人運動領袖,而且和馬丁一樣,都死於極端勢力暗殺。他們兩人的生命換來了1964年的美國《民權法案》。
  • 馬丁·路德·金的戰友、「國會良心」劉易斯去世,白宮為他降半旗
    美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時刻,永恆地閃著光。其中之一就是1963年8月28日,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外,面對25萬參加「向華盛頓進軍」行動、要求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抗議者,發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講。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與青梅竹馬的女友重逢,正是在這一高光時刻。
  •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約翰·劉易斯去世 終年80歲
    來源:海外網約翰·劉易斯 (圖源:美聯社)海外網7月18日電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喬治亞州民主黨國會眾議員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於當地時間17日晚去世,終年80歲劉易斯是美國知名民權人士,上世紀60年代曾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一道投身民權運動,也是最後一名在世的馬丁·路德·金民權運動演講者。(海外網 李芳)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