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聞攝影|馬丁·路德·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

2020-12-23 攝影師方小白

世界新聞攝影 2020 年第02 期

美國黑人受虐致死引多城抗議

騷亂持續升級

從《我有一個夢想》說開去

馬丁·路德·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

本文約4000字,閱讀時間約15分鐘

▲喬治·弗洛伊德的靈柩在他的追悼儀式後從北中央大學的小教堂抬走。@alyssaschukar

▲凱文·哈特(中,參演《速度與激情》)和盧達·克裡斯(右,參演《速度與激情》)在明尼阿波利斯參加喬治·弗洛伊德的追悼會。@ Lucas Jackson

▲阿爾·夏普頓牧師在追悼會上講話。@Nicholas Pfosi

▲喬治·弗洛伊德的家人參加追悼會。@joshua_rashaad

▲追悼會期間,人們聚集在教堂外。@victorblue

▲周四,抗議者在哈萊姆區遊行。@simbarashecha

▲曼哈頓第50街和第三大道的抗議者被驅散並逮捕。@heislerphoto

▲奧克蘭市中心的人們違抗宵禁。@jimwilson125

▲洛杉磯市中心的司法廳前,一名男子頭披美國國旗舉起拳頭默哀。@bdentonpho

▲「這一刻在我們的城市和我們國家的歷史是緊張和痛苦的,這場動蕩既充滿希望,也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bdentonpho

▲紐約,遊行,紀念@demetrius.freeman

▲《我有一個夢想》1963年8月28日於華盛頓林肯紀念堂。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 - 1968),非裔美國人,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牧師、社會活動家、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他改變了美國政治和社會的景觀。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重新定義了「美國黑人」,更進一步來說,是重新定義「美國人」。

馬丁·路德·金在自傳中寫道:

在我童年的晚期、青春期的早期發生了兩件事,極大地影響了我的成長。

第一件是我祖母的去世。她對每個人都很親切和善,對我尤其如此,有時我自認為是她最喜歡的孫輩。她的去世對我的傷害很大,主要因為我非常愛她。她幫助父母將我們幾個撫養長大。

這件事情之後,我第一次開始認真探討有關永恆不朽的教義。我父母試圖向我解釋何為永恆,讓我深信祖母仍以某種方式活著。

我猜想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堅信個體的永恆性。

▲「真正的和平不僅僅是沒有緊張,而是正義的存在。」

第二件事發生時,我大約6歲。

從3歲起,我就有一個年齡相仿的白人小夥伴。他雖然不住在我們社區,但他每天都在我們這裡,因為他的父親在我家對面開了一家商店。

6歲的時候,我們都進了學校——當然是隔離學校。我清楚地記得自從上學之後,我們的友誼就開始破裂了,這是他的意願,不是我的。

有一天,他告訴我,他的父親不再讓他和我一起玩耍了。我怎麼也無法忘記,我聽了這個消息有多麼震驚,馬上問父母這是為什麼。

▲出生在亞特蘭大,馬丁·路德·金1955年搬到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

我們是在餐桌上討論這個問題的。

這次討論讓我第一次意識到種族問題的存在,而在此之前,我對這種狀況毫無知覺。父母談到了一些種族問題導致的悲劇,以及他們自己遭受的一些侮辱,我聽後完全驚呆了。

從那一刻起,我決定痛恨白人,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緒也在滋長。

父母一再告訴我,我不應該痛恨白人,我能做的是像一個基督徒那樣去愛他們。

然而,我的腦海中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他們讓我與童年的好朋友分了手!這個問題在我頭腦中縈繞了好多年。我一直痛恨種族隔離制度,認為這是嚴重的社會不公。

▲1964年,金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不久。邀請攝影師Flip Schulke到家中拍攝。

15歲時,我進入莫豪斯學院。我、父親和我的外祖父都曾求學於此。

大學的歲月激動人心。莫豪斯學院氣氛自由,在那裡,我首次坦率地與人討論種族問題。

教授們不受州財政的控制,可以在學術自由的氛圍下自主選擇教學的內容。他們鼓勵我們積極尋求解決種族陳疾的方法。

1944年上莫豪斯學院時,我已對種族公平和經濟公平非常關注。學生時期我首次閱讀了亨利·大衛·梭羅的《論公民的不服從》。我首次接觸到非暴力抵抗的理論,我深深地迷上了這種拒絕與罪惡體制合作的觀點,深受感動,將此書讀了好幾遍。

我深信,與罪惡不合作和與良善合作同樣是我們的道德責任。

因為家庭的影響,我一直有服務人類的內心衝動,但我並沒有一開始就對進入牧師行業感興趣。

我意識到在那裡沒有恐懼。重要人物要來到學院與我們理性地探討種族問題。

▲飯桌前的金,這時候他已經在一系列社會活動中逐漸成長為領袖。

我注意到許多黑人牧師是文盲,沒有在神學院受過培訓,這使我反思。我在教會中長大,了解宗教,但我不知道宗教能否成為通向現代思維的橋梁。宗教能在感情上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我不知道宗教能否在知識上同樣受人尊敬呢?

這種困惑一直持續著,直至我學了一門《聖經》課程。在這門課程中,我得知在《聖經》的傳奇和神話的背後有許多真理,無人能夠否認。

有兩個人使我時時駐足思考,一位是梅斯博士(Dr.Mays),莫豪斯學院的校長,同時也是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人;另一位是喬治·凱爾西博士(Dr.George Kelsey),哲學和宗教學教授。他們二位都是牧師,都有很強的宗教信仰,但同時他們都是淵博的學者,了解所有的現代思潮。

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理想牧師的樣子。

從大學四年級起,我開始涉入宗教事務。19歲時我完成了大學學業,準備進入神學院深造。

▲在這張照片中,Coretta對她的丈夫發脾氣,金在前一天晚上被羞惱的白人種族主義者襲擊,但沒有報案。雖然警方要求提出起訴,他拒絕了。「體製造就了這樣的年輕人,」他說。「我對起訴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改變造就了這些種族主義者的制度。」

1948年,馬丁·路德·金進入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的克羅澤神學院學習。

早在莫豪斯學院期間,馬丁·路德·金就接觸到了亨利·戴維·梭羅的非暴力抵抗說。而在克羅澤神學院期間,馬丁·路德·金潛心學習和研究哲學、神學和美國奴隸制度史,他閱讀和研究從柏拉圖到洛克、馬克斯、黑格爾、尼採等人和當代美國神學家的著作以及關於美國黑人爭取自由的道路的主張。

此後,他聽了訪問印度歸來的霍華德大學校長莫迪凱·詹森關於甘地(1869 - 194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生平和其學說的演講,馬丁·路德·金很受鼓舞,認為甘地的非暴力消極抵抗不合作主義,正是他一直尋求的理論上的方法。

▲即使是在家,他的很多時間也花在準備演講之類的工作上。

1951年,金進入波士頓大學神學院學習,並於1955年獲得系統神學博士學位。

1963年4月12日,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領導人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罕領導了大規模群眾示威遊行。馬丁·路德·金於當天被捕。他在獄中寫作了《從伯明罕市監獄發出的信》。信中,他闡述了美國民權運動的初衷、期望和夢想,批駁了對民權運動的種種指責。

1963年8月28日 ,馬丁·路德·金組織了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工作與自由遊行」,此次示威運動中有超過25萬的抗議者聚集在華盛頓特區。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馬丁·路德·金髮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

同年,馬丁·路德·金成為《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

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968年4月4日下午,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車旅店二層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終年39歲。

▲這張照片拍攝的時候,他試圖向他的女兒約蘭達解釋她為什麼不能去Funtown,亞特蘭大隻允許白人娛樂的公園。

《我有一個夢想》節選

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和孩子們在後院玩,這時,金已經公務纏身,家人一起玩樂的時間其實不多。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

▲金的妻子Coretta,嫁給他之前其實是音樂學院畢業的,為他放棄了音樂生涯。

在自由到來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兒女們將以新的含義高唱這支歌:「我的祖國,美麗的自由之鄉,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驕傲,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崗。」

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夏州的巍峨峰巔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岭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來!

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個大小村莊、每一個州和每一個城市響起來時,我們將能夠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兒女,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將手攜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靈歌:

終於自由啦!終於自由啦!

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啦!

馬丁·路德·金認為真正的和平主義,如甘地所說的,不是「不抵抗邪惡,而是以非暴力抵抗邪惡」。

用金自己的話說:真正的和平主義是以愛的力量勇敢地面對邪惡,相信受暴力之害比對人施加暴力要好;訴諸壓迫者的良知,愛的抵抗可以實現人的心靈的轉變,並且使人向普通正義靠近一大步。

這一思想使馬丁·路德·金反對任何戰爭,他確信,基於愛的非暴力抵抗是美國黑人爭取自由的道路,終身奉之不渝。

2020.06.06

| 馬太福音 5:44 |

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相關焦點

  • 馬丁·路德·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
    「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從3歲起,我就有一個年齡相仿的白人小夥伴。他雖然不住在我們社區,但他每天都在我們這裡,因為他的父親在我家對面開了一家商店。父母談到了一些種族問題導致的悲劇,以及他們自己遭受的一些侮辱,我聽後完全驚呆了。從那一刻起,我決定痛恨白人,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緒也在滋長。父母一再告訴我,我不應該痛恨白人,我能做的是像一個基督徒那樣去愛他們。然而,我的腦海中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他們讓我與童年的好朋友分了手!這個問題在我頭腦中縈繞了好多年。
  • 馬丁·路德·金逝世52年,種族問題依舊敏感
    去世前夜,馬丁·路德·金的布道詞既沉重又謹慎,但也給人們帶來了希望。讓「黑人」獲得真正的自由,是他畢生的心願。 我有一個夢想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天賦聰穎的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學習成績優異。
  • 馬丁·路德·金死後52年,《我有一個夢想》仍未實現,暴亂仍在繼續
    美國眾多媒體稱,此次美國暴亂,是有史以來繼馬丁·路德·金遇刺後,最嚴重的一次。馬丁·路德·金是誰?此次暴亂,跟那一次又有什麼不同?馬丁·路德·金是誰?馬丁·路德·金是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的領袖,是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獲獎者。是美國最著名的黑人,他是牧師,是社會活動家,為消除種族歧視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 馬丁·路德·金告訴我們敢和挫折鬥爭的人生多麼有意義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身處險境,面對挫折,是勇往直前,還是就此止步?是選擇自暴自棄、放縱自己隨波逐流,還是迎難而上、通過學習改變現狀?我想這正是《馬丁·路德·金自傳》給我們的答案。
  • 一個和諧的馬丁·路德·金是怎樣誕生的?
    半個世紀後,他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依然單薄,除了「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講之外,人們對他所知無多,也對他身處的時代、面臨的困境非常陌生。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遇刺三天後,芝加哥爆發騷亂。「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而那些先知正是你們祖先所殺的。」
  • 美國種族問題簡史4:南北戰爭與馬丁·路德·金
    美國政府的種族隔離政策,使得黑人在美國社會的生存狀況異常惡化,甚至生命安全都時常受到威脅。可以說,黑人的不公正對待,幾乎在南北戰爭後又持續了100年,當馬丁·路德·金(1929—1968年)出現時,黑人民權運動才進入又一個高潮。
  • 美國爆發大型反種族歧視遊行,馬丁·路德·金的兒子發聲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美國史上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57年後,2020年8月28日,華盛頓再現大規模集會,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林肯紀念堂的臺階前,抗議美國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8月28日,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附近參加反種族歧視和暴力執法示威活動。
  • 為什麼我討厭馬丁·路德·金?美國種族問題的惡性循環
    提到美國的種族問題,馬丁·路德·金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美國黑人的罪與罰》的作者福爾曼卻從一開始就開玩笑地表示他恨馬丁·路德·金,他會這麼說絕對不是因為種族主義。事實上,他堅持種族平等的信念,那麼他為什麼要調侃馬丁·路德·金呢?
  • 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實現了沒有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基本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這是美國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於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中所說的。
  • 馬丁·路德·金之夢
    而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1955年12月1日,在美國蒙哥馬利市的一輛公交車上,發生了一樁再平常不過的事:一個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縫因為拒絕為白人讓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視蒙哥馬利市關於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令。這時,一個傑出的黑人剛剛從北方的一所大學畢業不到半年。
  • 馬丁·路德·金的自傳裡有什麼
    卡森博士用馬丁·路德·金自己的語言,為他編纂成了《馬丁•路德•金自傳》這部歷史性自傳。馬丁·路德·金是一名純良友善、勤學好問的學生,從小就勇敢反抗種族隔離制度;是一位勇於獻身的年輕牧師,時時拷問著自己信仰的深度,探索著人類智慧的極限;是一位滿懷愛意的丈夫兼父親,努力尋求家庭生活與日益增加的公眾事務之間的平衡;更是一位深思遠慮、享有世界聲譽的領袖人物,世界各地人民的平等願景讓他時刻激情昂揚。
  • 10張經典老照片:濃縮了馬丁·路德·金光輝而又短暫的一生
    馬丁·路德·金在監獄裡待了幾個月,但通過他和支持者的共同努力,這個國家再也不能對種族隔離和吉姆·克勞法(種族隔離法)視而不見了。【圖4】1956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家門前,馬丁·路德·金呼籲非暴力在蒙哥馬利公車抵制運動期間,馬丁·路德·金的家被憤怒的鄰居用燃燒彈炸了。
  • 我們都知道的馬丁·路德·金,和不太理解的真正永恆的意義
    今天,是馬丁·路德·金日。每年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美國的政府機構、公立學校等都放假,但很多私營公司和機構還是要上班。 作為唯一紀念黑人的聯邦假日,馬丁·路德·金個人的影響力甚廣。他為黑人謀求平等,發動民權運動,功績卓著。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 美國警察打死黑人事件升級,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從未實現
    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絕望的事嗎?這位黑人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02這名拍下全程的黑人女性,邊哭邊說「我是拍下整個過程的人,我眼睜睜看著他死去,卻無能為力。就是這樣一位溫柔、友善、充滿愛的人,卻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生命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對於四名警察只是被「解僱」這樣的處理方式,引起了當地群眾的強烈憤怒,大批示威者走上街頭,強烈要求州政府譴責美國警察的殘暴行徑,要求徹查此事還喬治一個公道。有民眾舉著「我不能呼吸,我會是下一個嗎?」
  • 世界許多地方都有一個街名:馬丁·路德·金
    Thompson)世界各地有數以千計以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名字命名的街道,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影響之大和他的非暴力抵抗理念經久不息。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地理學教授德裡克·奧爾德曼(Derek Alderman)說,「這的確說明了馬丁·路德·金和他關於民權的教誨對全世界產生的影響」。二月份是美國的黑人歷史月(Black History Month),用以緬懷和頌揚馬丁·路德·金和其他著名的非洲裔美國人。
  • 從馬丁·路德·金之死,看美國對待黑人民權運動的邪惡伎倆
    種族隔離的寬鬆,使得大規模的黑人群眾抗暴集會成為可能,黑人民權運動開始。在十年多的民權運動鬥爭中,馬丁·路德·金所強調的愛和非暴力思想一度在遍及全國的黑人和白人中間贏得了一批同情者和追隨者。馬丁·路德·金的追隨者們,抗議中多以靜坐的方式。
  • 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抄襲事件
    轉眼又到了這個日子,關於馬丁·路德·金的那些歷史再次被人們談起。來波士頓之前,我並不知道,原來馬丁·路德·金與波士頓這個城市淵源頗深:他的博士學位是在波士頓大學拿到的,而且他最早接觸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並形成自己的「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也發生在波士頓。
  •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2021年1月18日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為了工作與自由:向華盛頓進軍」華盛頓大遊行中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 「空頭支票」何時能兌現?——重讀馬丁·路德·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是高中教材裡面一篇重點課文,我已教過好幾遍,每次教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而今天再次重溫這篇文章,感受更為強烈。人教版必修二12課《我有一個夢想》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國家。白人、黑人、華人等多個種族的人民共同成就了美國今天的繁榮強大。,但是美國的種族主義歧視一直存在,直到現在。
  • 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馬丁·路德·金
    看到新聞上的報導,我只想借用美國現任總統的一句話「美國成了全世界的笑柄」。這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學到的一篇文章——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先生於1963年8月28日在美國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內發出了這一響徹世界的聲音。他已經為美國指明了方向,只可惜直到今天方向依舊偏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