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告訴我們敢和挫折鬥爭的人生多麼有意義

2020-12-23 淺淺Fanny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判他們的國度裡生活。我今天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夠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我今天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身處險境,面對挫折,是勇往直前,還是就此止步?是選擇自暴自棄、放縱自己隨波逐流,還是迎難而上、通過學習改變現狀?我想這正是《馬丁·路德·金自傳》給我們的答案。

馬丁·路德·金,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非裔美國人,美國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社會活動家、民權主義者,最大成就是領導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最經典的莫過於他曾發表過的公開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家庭環境為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打下牢固的基礎

馬丁於1929年1月15日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生於一個牧師家庭:父親是牧師,外祖父和曾祖父都是牧師,所以後來馬丁選擇牧師很大程度是出於對父親的崇拜。

馬丁的家鄉亞特蘭大當時是種族歧視極為嚴重的地區,社會等級分明,但馬丁的父親誠信正直,行為磊落,恪守良知,不僅在黑人社區中影響力巨大,還能贏得白人的尊重,敢於和不公平作鬥爭;馬丁的媽媽信奉基督,生於舒適環境,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但從不忽視種族歧視的問題,給孩子們播種了自尊自愛的種子。

寬鬆的家庭環境,即使不富裕,也給馬丁提供了自由成長的環境,讓馬丁從小時候就懂得思考、懂得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如同考入北大考古專業的女孩鍾芳蓉,即使爸媽不在身邊,但家庭的教育給予她精神上的富養,讓她能在浮躁的社會,能夠靜心思考,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一味盲目追求金錢財富。

精神上的富養才是一個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積極有意義的思考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馬丁早年時遭遇過兩件事情,讓他深入思考《聖經》的理論,讓他從痛恨種族歧視嚴重的白人轉化為去愛讓自己的痛恨的這些人,也因此讓馬丁的社會責任得到了升華。

一件事情是童年時馬丁外祖母的去世。

外祖母生前對馬丁姐弟幾人極為愛護,一直幫助馬丁媽媽照看孩子,尤其喜愛馬丁。所以外祖母的去世,讓馬丁全面思考永生的教義。12歲之前,馬丁全盤接受教義思想,之後,馬丁開始提出疑問,並最終否定了耶穌的肉體復活。最終形成馬丁的思想,一直相信個體的永恆不朽。

另一件事發生在馬丁6歲的時候。

三歲起,馬丁有一個白人小夥伴。雖然不住同一社區,但是白人小夥伴的爸爸在馬丁家附近開商店,所以二人竹馬友誼一直保持的很好。直到6歲,大家開始上學,友誼因此而破裂。小夥伴跑來告訴馬丁,他爸爸不讓他和馬丁交朋友。

這讓幼小的馬丁開始憤怒,那一刻決定痛恨討厭的種族歧視主義嚴重的白人。而晚餐後和家人們討論這件事的時候,馬丁的父母一直用基督教義引導兒子,教育兒子要像愛基督徒那樣去愛這些白人。

雖然幼小的馬丁還不明白,但心中已埋下了一顆種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深入思考,並在他以後的生命裡都在用基督教義去愛人。

有問題後,任何痛恨或討厭的情緒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積極的思考和行動才可以解決問題。

愛人的理解與支持成就馬丁的偉大事業

馬丁的妻子是柯麗塔·斯科特,柯瑞塔是南方人,雖然是黑人,但她父親是個熱情洋溢的人,從事貨運業務,雖然在社區內飽受打擊,但他沒有絲毫悲觀失望,滿懷勇氣,最終成功在商業領域一展身手。

這也給了柯麗塔正直勇敢的品行,與馬丁的第一次見面,二人就相談起種族和經濟不平等以及和平問題。馬丁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十分感謝我的妻子柯麗塔,如若沒有她的愛、犧牲和忠誠,我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會圓滿。每當我需要安慰時,她總是給予我以撫慰,以及一個詮釋了基督之愛的井井有條的家。」

有句老話說:妻子既可成就丈夫,亦可毀掉丈夫。

馬丁從事的社會活動充滿危險和挑戰,柯麗塔從沒有過抱怨,一直在身後陪伴著馬丁,並用行動去支持丈夫的事業。

我們說「夫妻本是叢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在馬丁夫妻身上,我們看到了愛情和婚姻的另一種形態:就是互相支持,互相影響,互相為彼此成為更好的人。

後記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出身,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怎樣的人,可以選擇擁有怎樣的人生。

生而為人,應該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要自怨自艾,不要抱怨,生活是我們自己用雙手創造的。

根據吸引力法則,如果心中有善念,那麼福報也會接踵而來。

相關焦點

  • 我們都知道的馬丁·路德·金,和不太理解的真正永恆的意義
    今天,是馬丁·路德·金日。每年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美國的政府機構、公立學校等都放假,但很多私營公司和機構還是要上班。 作為唯一紀念黑人的聯邦假日,馬丁·路德·金個人的影響力甚廣。他為黑人謀求平等,發動民權運動,功績卓著。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 馬丁·路德·金的自傳裡有什麼
    原創 克萊伯恩·卡森 東方歷史評論編著:(美)克萊伯恩·卡森譯者:徐菡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克萊伯恩•卡森博士於1985年受馬丁•路德•金的家人之邀,主持 「馬丁•路德•金博士文稿項目」的編輯和出版工作。
  • 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抄襲事件
    轉眼又到了這個日子,關於馬丁·路德·金的那些歷史再次被人們談起。來波士頓之前,我並不知道,原來馬丁·路德·金與波士頓這個城市淵源頗深:他的博士學位是在波士頓大學拿到的,而且他最早接觸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並形成自己的「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也發生在波士頓。
  • 一個和諧的馬丁·路德·金是怎樣誕生的?
    (紀念碑上鐫刻的「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來自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原文為:「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從絕望之山開採出希望之石。」
  • 世界許多地方都有一個街名:馬丁·路德·金
    Thompson)世界各地有數以千計以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名字命名的街道,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影響之大和他的非暴力抵抗理念經久不息。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地理學教授德裡克·奧爾德曼(Derek Alderman)說,「這的確說明了馬丁·路德·金和他關於民權的教誨對全世界產生的影響」。二月份是美國的黑人歷史月(Black History Month),用以緬懷和頌揚馬丁·路德·金和其他著名的非洲裔美國人。
  • 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馬丁·路德·金
    這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學到的一篇文章——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先生於1963年8月28日在美國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內發出了這一響徹世界的聲音。他已經為美國指明了方向,只可惜直到今天方向依舊偏離著。譯文(部分):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現在和未來,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世界新聞攝影|馬丁·路德·金:如何能去愛一個痛恨我的種族?
    從3歲起,我就有一個年齡相仿的白人小夥伴。他雖然不住在我們社區,但他每天都在我們這裡,因為他的父親在我家對面開了一家商店。6歲的時候,我們都進了學校——當然是隔離學校。我清楚地記得自從上學之後,我們的友誼就開始破裂了,這是他的意願,不是我的。有一天,他告訴我,他的父親不再讓他和我一起玩耍了。我怎麼也無法忘記,我聽了這個消息有多麼震驚,馬上問父母這是為什麼。
  • 馬丁·路德·金之夢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聯邦地區法庭最終裁定,阿拉巴馬州和蒙哥馬利關於在市立公共車上實行種族隔離是「違憲」的。1956年11月14日,馬丁·路德·金宣布:為期381天的罷乘運動結束。黑人回到了久違的公共汽車上。雖然這只是他們為了自身的權利和尊嚴而勇敢邁出的第一步。
  • 從馬丁·路德·金之死,看美國對待黑人民權運動的邪惡伎倆
    在十年多的民權運動鬥爭中,馬丁·路德·金所強調的愛和非暴力思想一度在遍及全國的黑人和白人中間贏得了一批同情者和追隨者。馬丁·路德·金的追隨者們,抗議中多以靜坐的方式。然而,警察從不管黑人的「文明」與「克制」,仍舊暴力相向,不斷地鎮壓和逮捕抗議者,結果引來更大規模的遊行和集會,黑人對聯邦政府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對警察暴力恨之入骨。
  • 蘋果官網上線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頁面
    站長之家(ChinaZ.com) 1 月 21 日消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是美國聯邦法定假日,紀念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的生日。馬丁·路德·金紀念日定為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是在他生日 1 月 15 日左右。今年則是在 1 月 20 日。
  • 馬丁·路德·金:「黑人權力」的口號從失望和絕望中誕生,卻註定失敗
    金的傳記作者之一戴維·劉易斯(David L. Lewis)曾經說過,「在整個國家將馬丁·路德·金追封為聖人的風潮中……我們試圖通過忘記他來記住他。」如今,當他再次被頻繁提起,作為歷史的對照和先知,作為聖人或聖人的反面,我們或許有機會一窺他在上世紀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中所真正扮演的角色、呼喊的價值、捍衛的綱領。
  • 馬丁·路德·金死後52年,《我有一個夢想》仍未實現,暴亂仍在繼續
    美國眾多媒體稱,此次美國暴亂,是有史以來繼馬丁·路德·金遇刺後,最嚴重的一次。馬丁·路德·金是誰?此次暴亂,跟那一次又有什麼不同?馬丁·路德·金是誰?1964年,馬丁·路德·金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1963年,馬丁·路德·金覲見了甘迺迪總統。他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的臺階上,馬丁·路德·金髮表了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
  • 美國種族問題簡史4:南北戰爭與馬丁·路德·金
    可以說,黑人的不公正對待,幾乎在南北戰爭後又持續了100年,當馬丁·路德·金(1929—1968年)出現時,黑人民權運動才進入又一個高潮。馬丁·路德·金出生於原蓄奴州之一喬治亞州,曾經作為牧師,後來成為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 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實現了沒有
    馬丁·路德·金追求美國黑人的自由和平等,"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草擬憲法和獨立宣言的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所有人--不論白人還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讓渡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
  • 馬丁·路德·金的戰友、「國會良心」劉易斯去世,白宮為他降半旗
    610米寧靜水波,牽連起朝夕相望的美國國父華盛頓的紀念碑和籤署《解放宣言》廢除奴隸制的林肯的紀念堂,極富象徵意義。真實歷史中,阿甘自是查無此人,但站在馬丁·路德·金身旁的,另有一位個頭不高、身材敦實的23歲黑人青年。他是這場華盛頓大遊行的6名組織者之一,也是集會上最年輕的演講者。在某種程度上,他仿佛現實版阿甘,美國民權運動諸多關鍵節點歷史事件中,都閃現著他的身影。
  • 57年過去,馬丁·路德·金的「美國夢」更遙遠了
    作者|朱國順 如果說,馬丁·路德·金在57年前還能有夢想的話,那麼在今天的美國,這樣的美國夢更加遙遠了。 8月28日,成千上萬的美國民眾聚集到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為黑人爭取平等與生存的權利。
  •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老照片回顧其生前重要時刻
    值此之際,《大西洋月刊》19日刊發了一組圖片,紀念了馬丁·路德·金生前的重要時刻。在美國,每年1月份的第3個星期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這是唯一一個紀念美國黑人的聯邦假日,始於1986年。馬丁·路德·金是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他為爭取黑人平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後,被人刺殺,年僅39歲。
  • 馬丁·路德·金逝世52年,種族問題依舊敏感
    去世前夜,馬丁·路德·金的布道詞既沉重又謹慎,但也給人們帶來了希望。讓「黑人」獲得真正的自由,是他畢生的心願。 我有一個夢想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天賦聰穎的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學習成績優異。
  • 10張經典老照片:濃縮了馬丁·路德·金光輝而又短暫的一生
    【圖1】1948年:莫爾豪斯學院,馬丁·路德·金在學校畢業集會上(前排左起第三人)1944年,馬丁·路德·金考入了莫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當時年僅15歲。正是在莫爾豪斯,他開始關注社會和政治問題,並受到了甘地非暴力哲學的影響和啟發。後者的思想在他未來的社會和政治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蘋果官網上線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頁面,庫克發推致敬
    IT之家1月21日消息 今天是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馬丁·路德·金是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他一生積極參加並領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1968年4月4日,馬丁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遭刺殺,年僅39歲。1986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