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判他們的國度裡生活。我今天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夠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我今天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身處險境,面對挫折,是勇往直前,還是就此止步?是選擇自暴自棄、放縱自己隨波逐流,還是迎難而上、通過學習改變現狀?我想這正是《馬丁·路德·金自傳》給我們的答案。
馬丁·路德·金,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非裔美國人,美國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社會活動家、民權主義者,最大成就是領導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最經典的莫過於他曾發表過的公開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家庭環境為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打下牢固的基礎
馬丁於1929年1月15日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生於一個牧師家庭:父親是牧師,外祖父和曾祖父都是牧師,所以後來馬丁選擇牧師很大程度是出於對父親的崇拜。
馬丁的家鄉亞特蘭大當時是種族歧視極為嚴重的地區,社會等級分明,但馬丁的父親誠信正直,行為磊落,恪守良知,不僅在黑人社區中影響力巨大,還能贏得白人的尊重,敢於和不公平作鬥爭;馬丁的媽媽信奉基督,生於舒適環境,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但從不忽視種族歧視的問題,給孩子們播種了自尊自愛的種子。
寬鬆的家庭環境,即使不富裕,也給馬丁提供了自由成長的環境,讓馬丁從小時候就懂得思考、懂得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如同考入北大考古專業的女孩鍾芳蓉,即使爸媽不在身邊,但家庭的教育給予她精神上的富養,讓她能在浮躁的社會,能夠靜心思考,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一味盲目追求金錢財富。
精神上的富養才是一個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積極有意義的思考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馬丁早年時遭遇過兩件事情,讓他深入思考《聖經》的理論,讓他從痛恨種族歧視嚴重的白人轉化為去愛讓自己的痛恨的這些人,也因此讓馬丁的社會責任得到了升華。
一件事情是童年時馬丁外祖母的去世。
外祖母生前對馬丁姐弟幾人極為愛護,一直幫助馬丁媽媽照看孩子,尤其喜愛馬丁。所以外祖母的去世,讓馬丁全面思考永生的教義。12歲之前,馬丁全盤接受教義思想,之後,馬丁開始提出疑問,並最終否定了耶穌的肉體復活。最終形成馬丁的思想,一直相信個體的永恆不朽。
另一件事發生在馬丁6歲的時候。
三歲起,馬丁有一個白人小夥伴。雖然不住同一社區,但是白人小夥伴的爸爸在馬丁家附近開商店,所以二人竹馬友誼一直保持的很好。直到6歲,大家開始上學,友誼因此而破裂。小夥伴跑來告訴馬丁,他爸爸不讓他和馬丁交朋友。
這讓幼小的馬丁開始憤怒,那一刻決定痛恨討厭的種族歧視主義嚴重的白人。而晚餐後和家人們討論這件事的時候,馬丁的父母一直用基督教義引導兒子,教育兒子要像愛基督徒那樣去愛這些白人。
雖然幼小的馬丁還不明白,但心中已埋下了一顆種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深入思考,並在他以後的生命裡都在用基督教義去愛人。
有問題後,任何痛恨或討厭的情緒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積極的思考和行動才可以解決問題。
愛人的理解與支持成就馬丁的偉大事業
馬丁的妻子是柯麗塔·斯科特,柯瑞塔是南方人,雖然是黑人,但她父親是個熱情洋溢的人,從事貨運業務,雖然在社區內飽受打擊,但他沒有絲毫悲觀失望,滿懷勇氣,最終成功在商業領域一展身手。
這也給了柯麗塔正直勇敢的品行,與馬丁的第一次見面,二人就相談起種族和經濟不平等以及和平問題。馬丁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十分感謝我的妻子柯麗塔,如若沒有她的愛、犧牲和忠誠,我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會圓滿。每當我需要安慰時,她總是給予我以撫慰,以及一個詮釋了基督之愛的井井有條的家。」
有句老話說:妻子既可成就丈夫,亦可毀掉丈夫。
馬丁從事的社會活動充滿危險和挑戰,柯麗塔從沒有過抱怨,一直在身後陪伴著馬丁,並用行動去支持丈夫的事業。
我們說「夫妻本是叢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在馬丁夫妻身上,我們看到了愛情和婚姻的另一種形態:就是互相支持,互相影響,互相為彼此成為更好的人。
後記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出身,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怎樣的人,可以選擇擁有怎樣的人生。
生而為人,應該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要自怨自艾,不要抱怨,生活是我們自己用雙手創造的。
根據吸引力法則,如果心中有善念,那麼福報也會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