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把這句話當作醫學常識記住,原位癌不會復發轉移

2020-12-23 澎湃新聞

建議把這句話當作醫學常識記住,原位癌不會復發轉移

2020-05-18 0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

肺原位腺癌的患者相比較以前是明顯增多了,這個得益於不少單位體檢中將胸部CT作為體檢項目。我們醫院每年職工體檢中都能查出幾個高危磨玻璃結節,手術後診斷為肺原位腺癌,其中年輕女性居多。

原位癌指的是黏膜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內的非典型增生,常累及上皮的全層,但上皮下的基底膜是完整的,也就是說腫瘤細胞沒有侵犯基底膜或侵入基底膜下的間質或真皮組織,更沒有發生浸潤和遠處轉移。

肺原位腺癌指的是發生在支氣管或肺上皮層,並且沒有突破基底膜的腺癌。肺原位腺癌一般腫瘤較小,基本上直徑都在1cm以內,CT上大多數為純磨玻璃結節或含實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結節。在TNM分期中,肺原位癌為0期癌,屬於極早期。即便不手術,這類腫瘤細胞非常惰性,貼壁生長,生長緩慢,很多人隨訪數年,結節並沒有明顯增大,部分人結節在數年後才加速增長。所以,肺原位癌不用擔心短期內出現快速生長,甚至轉移到其他地方。治療上只需要在腔鏡下手術切除就可以了,生長在周邊的肺結節僅需要做肺段切除或楔行切除,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肺組織。肺原位腺癌術後不需要任何後續治療,5年生存率接近100%。

為何肺原位腺癌術後不用擔心復發轉移?

如果腫瘤細胞沒有突破基底膜,一方面腫瘤細胞很難侵犯到血管而發生轉移,另一方面切除的時候基本上不會有殘存的腫瘤細胞,容易切乾淨,更重要的是,腫瘤細胞在上皮層內很難誘導血管生成以供應腫瘤細胞生長。所以,不僅肺原位癌,任何部位的原位癌術後預後都是非常好的,通過手術切除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從2007年開始,我國商業保險業就將原位癌排除在重大疾病保險之外。

既然肺原位癌手術可以治癒,為何還要定期複查?

不少人肺部結節並不是單個的,存在著多發磨玻璃結節,有的大,有的小。當較大的惡性結節切除後,小結節有可能逐漸增大。其實這個不是發生了肺內轉移,而是多點原位癌。也就是說,這些癌結節都是原發的,獨立存在的。多點原位癌有時候會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曾經在門診遇到一個30歲年輕女性,左肺原位癌進行了肺段切除,半年後發現右肺又出現數個磨玻璃結節,部分懷疑惡性,只好再次手術治療。肺原位腺癌術後隨訪複查,就是為了儘早發現是否會有新的癌結節出現。

胡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肺功能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成員。擅長間質性肺病、結節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原標題:《建議把這句話當作醫學常識記住,原位癌不會復發轉移,手術可根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原位癌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乳腺原位癌影響壽命嗎?乳腺原位癌能活20年嗎?】
    原位癌指的是導管內癌,局限於導管上皮層,沒有突破基底膜,因上皮層沒有血管及淋巴管,所以不會淋巴轉移及遠處血行轉移。所以通過單純乳腺全切一般可治癒。臨床分期屬於0期。 那乳腺原位癌會影響壽命嗎?能過我20年嗎?
  • 原位癌是什麼意思 怎樣預防皮膚病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種疾病,有的疾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額,有的疾病是大家不大了解的,那麼對於原位癌,大家了解多少呢?怎樣預防皮膚病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吧。原位癌是什麼意思原位癌又稱Bowen氏病,或上皮內上皮癌。
  • 我是早期肺癌,手術後醫生沒讓化療,現在復發了,是不是醫生失職
    什麼樣的肺癌不會發生轉移 目前認為惡性程度比較低且處於原位癌階段的肺癌,根治術後基本上百分百根治,胡醫生從醫20年,沒有見過這樣的肺癌手術後復發轉移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肺癌細胞要想轉移,必須侵犯體內的網絡管道,最重要的管道就兩個,一個是血管,一個是淋巴管,兩者分別流淌著血液和淋巴液,其中都可以懸浮細胞並將其攜帶到遠處。
  • 2020年重疾規範中,為什麼原位癌被剔除輕症範圍?
    而這一次2020年的重疾規範修訂版,原位癌再次被剔除了輕症範疇。為什麼原位癌一而再的被剔除出去呢?這裡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原位癌?原位癌也被稱為「浸潤前癌」或者「0期癌」,是癌的最早期,指的是癌細胞只出現在上皮層內,而沒有破壞基底膜,或侵入其下的間質或真皮組織,沒有發生浸潤和遠處轉移。
  • 30%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會復發轉移!
    甲狀腺癌術後,還會復發、轉移! 這不是危言聳聽,事實真的如此嗎? 二、哪些因素可能增加復發風險? 有些因素可能為術後復發埋下了種子,比如手術時已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甲狀腺外侵犯或遠處轉移,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手術有殘留癌灶等。
  • 原位癌一般無特定症狀,最好留意其病因,此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原位癌的一部分也可以長期維持而不發展,但是患者仍然不能不小心。可以注意這幾點原位癌本身通常沒有特徵性表現,也就是說,在臨床或視覺檢查中通常沒有明顯的腫塊,或者僅是局部侵蝕,粗糙和很少腫脹。然而,取決於疾病的位置,患者通常在相關位置具有不適症狀。
  • 早期肺癌手術後也有一定的復發機率,是否復發都寫在了病理結果上
    有可能是惡性病變肺癌,也有可能是癌前病變,表現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事實上,1cm以內的絕大多數肺結節是良性的。 舉身邊的三個例子: 朋友的母親體檢發現肺結節,複查了兩次,病灶似有增大,看了三家醫院,專家都認為惡性可能性比較大,建議手術,結果術後病理是機化性肺炎。 一個護士同事體檢發現肺部5mm結節,焦慮到失眠,於是手術切除,病理結果是不典型腺瘤樣增生。
  • 「原位癌」被out,新規還有什麼大變化?
    就在3月31日,保險行業協會放出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內容概括如下: 1、6種高發重疾更新定義 2、重疾擴容,由原先25種擴增到了28種 3、首次規定了3種輕症,原位癌被除外。
  • 《Cell Reports》|轉移癌不再無藥可治!
    原創與癌共舞論壇與愛共舞訂閱號今天轉移癌不再無藥可治! 近年來,腫瘤發病率愈來愈高,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原發性腫瘤一旦發生遠端轉移,多發展為惡性腫瘤,甚至有可能是癌症晚期,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復發轉移概率高,現已是導致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甚至有比喻稱與癌症作鬥爭就像「打地鼠」遊戲---即使原發腫瘤被切除,這種疾病也會在其他器官中復發。可見,轉移癌是多麼「頑固不化」。Harry Perkins 醫學研究所的科研團隊為這個醫學難題找到了解決方案。
  • 同是乳腺癌,為什麼有人三年就復發,有人10年還活著?
    在生活中我們就經常會遇到,同是乳腺癌的患者,有人3年就復發,而有的人則活的時間更長,這是怎麼回事呢? 已經手術了為什麼還是會復發? 醫生建議我動手術,我也就動了。活檢結果出來很不幸,但也算萬幸只是原位癌。 可是去年底,發現同側乳房出現腫塊,還是找當初給我治療的醫生,檢查、確診,接著進行第2次手術! 還好第2次手術淋巴清出來並沒有轉移不需要放療和化療,只需要吃藥調整內分泌。
  • 劉續寶教授及柯能文副教授團隊完成國際首例腹腔鏡經結腸下區原位...
    近日,我院胰腺外科劉續寶教授及柯能文副教授團隊完成了國際首例腹腔鏡經結腸下區原位胰十二指腸切除聯合門靜脈切除的胰頭癌根治術。該手術由團隊中柯能文副教授主刀,歷時6小時,患者術後恢復順利。經文獻檢索,目前國際上尚未見類似手術病例報導。
  • 保險公司以「原位癌不算」拒賠「防癌險」,法院判賠並付利息
    投保「防癌險」半年後,杭州的王女士查出患乳腺癌,手術後向保險公司理賠,卻被以「原位癌不算真正的癌症」為由拒賠——經杭州西湖區法院一審、市中院二審,該案日前審結,保險公司被判支付王女士保險金10萬元和相應的住院津貼,並賠償利息損失。
  • 腫瘤在冬天更容易轉移復發?如何在冬季提高自身免疫力
    冬季對腫瘤患者有影響嗎第一場雪已經降下,相信不少患癌朋友在這周能明顯感受到氣溫的驟降。這對於癌患來說,不僅是生理上帶來的困擾,更是心理上的折磨。「聽說,冬季裡腫瘤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聽說,腫瘤容易在這個季節「卷土歸來?
  • 中國醫學專家率先揭秘肝癌復發、轉移機制 探索肝癌治療新策略
    手術是根治性治療肝癌的最主要手段,但術後5年內復發轉移率居高不下。醫學專家們一直致力探索肝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相關機制,希望制定更有效的肝癌治療新策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4日披露,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樊嘉團隊等率先揭示了早期復發肝癌特徵性免疫圖譜和免疫逃逸機制,為進一步提升肝癌免疫治療的療效、尋找有效肝癌復發轉移防治新策略提供了更多理論依據和實驗證據。據介紹,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解析了肝癌原發和復發腫瘤的免疫微生態差異。
  • 胃癌拖到轉移才發現?胃癌轉移,都有哪些途徑?醫生詳細解讀
    所以說胃癌也非常容易出現侵襲和轉移。當胃癌出現轉移的時候,會損害我們身體的其他組織。所以要儘早發現,防止肺癌進一步惡化。那麼胃癌一般有哪些轉移途徑呢?所以當我們在治療的時候,要警惕這兩個部位,看是否存在胃癌的擴散,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 甲狀腺結節並不一定是癌,但如果符合這4個特徵,基本就是惡性
    「如果這輩子非要得一種癌,就選擇甲狀腺癌吧。」這是流傳在朋友圈中的一句玩笑話。實情是怎麼樣呢? 甲狀腺癌雖然死亡率低,但其中的未分化癌,又被稱為「絕對的不治之症」,另一方面,即便得了甲狀腺癌,也不能掉以輕心,拖延不治,還是有可能惡化,甚至危及性命 。
  • 如何知道復發轉移的發生?
    現有證據已經確認乙醇攝入與多種癌症(如口腔癌、肝癌、咽癌、喉癌、乳腺癌、食管癌和大腸癌等)存在關聯;已診斷為癌症的患者,患第二原發癌的風險增高;乙醇能夠增高外周血雌激素濃度,可能會增加乳腺癌復發風險和死亡風險;與不飲酒者相比,飲酒≥6g/d的患者,乳腺癌復發風險增加35%,乳腺癌死亡風險增加51%,尤其在絕經後及超重和肥胖女性中復發風險更高。
  • 從庫肯伯格瘤,談談卵巢轉移癌
    原創 孫鋒博士 孫鋒醫生 乳腺、結腸、胃和闌尾,似乎與卵巢關係不大,不過在惡性腫瘤的世界裡,乳腺、結腸、胃、闌尾與卵巢,卻有時以某種「特殊的形式」牽扯上了脫離不了的干係,並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而這種卵巢的轉移癌往往意味著病情的嚴重,令人扼腕嘆息。
  • 不敢相信:如何理解癌症治癒後又復發?復發還能不能治癒?
    ,也有人不會復發,有些在治癒5年後或者更長的時間復發了,這在醫學上算是治癒,為什麼會復發?復發後還能否治癒呢?又如何治療呢?如何理解「治癒」這個概念?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癌症手術後的1—2年,是復發的高峰期;三年以後,復發率、轉移率就明顯下降;五年以後,復發率、轉移率進一步降低。因此,治療後生存五年以上的病人,我們就可以認為是「臨床治癒」了!
  • 確診導管原位癌的女性發生浸潤性乳腺癌和乳腺癌死亡的長期風險較高
    確診導管原位癌的女性發生浸潤性乳腺癌和乳腺癌死亡的長期風險較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8 17:40:55 英國牛津大學Gurdeep S Mannu團隊探討了1998-2014年英國篩查確診導管原位癌後發生浸潤性乳腺癌和因乳腺癌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