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隨訪!30%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會復發轉移!

2020-12-12 騰訊網

甲狀腺癌術後,還會復發、轉移!

這不是危言聳聽,事實真的如此嗎?

面對甲狀腺癌,我們又該如何及時察覺?

今天,由小編和大家共同科普甲狀腺癌復發原因,我們又該如何有效捕捉甲狀腺癌復發信號。

一、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復發率大約30%

分化型甲狀腺癌包括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是最主要的甲狀腺癌類型,涵蓋了90%以上的患者。

它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

那麼,做了手術,是不是意味著已經治癒?

其實,目前專業界並沒有公認的甲狀腺癌「治癒」標準,大約30%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會出現術後復發或者轉移,其中2/3發生在術後十年之內。

二、哪些因素可能增加復發風險?

有些因素可能為術後復發埋下了種子,比如手術時已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甲狀腺外侵犯或遠處轉移,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手術有殘留癌灶等。

按照2015年美國甲狀腺協會的意見,具備以下因素的甲狀腺癌,復發風險較高:

1. 肉眼可見腫瘤侵犯了甲狀腺周圍的軟組織;

2. 腫瘤未完全切除;

3. 出現遠處轉移;

4. 病理分期為N1(有區域淋巴結轉移),並且轉移的淋巴結最大直徑大於3釐米;

5. 醫生判斷術後血清Tg(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水平異常增高;

6. 有廣泛血管浸潤的甲狀腺濾泡狀癌(血管侵犯大於4個病灶)。

目前並沒有明確醫學證據表明,某種食物可能增加復發風險。

不過,您應當注意飲食中的碘,海帶、紫菜等含碘量較高的食物建議少吃。

如有條件,可用無碘鹽做飯,但如果家中有正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兒童,則不必要苛求食用無碘鹽。因為碘對兒童體格和智力的發育是不可或缺的。

三、復發可能有哪些「信號」?

甲狀腺癌根治術後,幾乎所有患者都會感到不同程度頸部疼痛或不適,這是復發的「信號」嗎?

並非如此!

痛感與復發轉移等並沒有明確的關係。在手術過程中,神經、肌肉、血管等組織損傷,都會導致恢復期出現頸部不適和疼痛,可以通過康復鍛鍊來減輕。

出現以下情況,提示您需要格外注意:

1. 術後複查發現有新的頸部腫塊,要及時做 B 超檢查明確性質;

2. 血液指標異常;

(1)術後追蹤的主要生化指標是TSH(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和Tg,一般每3~6個月複查一次。如果您已經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體內沒有能分泌Tg的甲狀腺癌病灶和甲狀腺組織,Tg應降低到極低水平,如果在血清中檢測到Tg並高於正常,往往提示甲狀腺癌病灶殘留或復發。

(2)血清降鈣素與癌胚抗原升高,提示甲狀腺髓樣癌可能復發。

四、如何儘早發現復發的「苗頭」?

手術後定期來醫院隨訪、遵照醫囑完成必要的檢查,是早期發現復發或轉移的可靠辦法。一般來說,術後一年內,每3個月複查一次;一年後酌情延長複查間隔時間,例如每6個月複查。

如果需要調整甲狀腺素片藥量,則應在調整後1個月再次複查甲狀腺功能,觀察藥物效果。

需要提醒您的是,上面說的是一般原則,如果您的病情出現了波動,或醫生需要您增加複查,請一定遵照醫囑。

甲狀腺癌術後可能復發,必須遵照醫囑定期隨訪,才能儘早發現復發及轉移病灶。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頭頸外科

相關焦點

  • 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清掃手術是首選 四個焦點需關注
    點擊查看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之一。雖然甲狀腺癌尤其是分化型甲狀腺癌的預後較好,但對於部分病理分期較高的分化型及惡性程度較大的未分化甲狀腺癌來說,仍具有一定的復發及轉移可能。淋巴結轉移尤其是頸部淋巴結轉移是甲狀腺癌最常見的轉移方式。
  • 甲狀腺癌術後復發初期無感覺,患者出現症狀腫塊已長大,別忘複查
    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的診斷年齡在30至50歲之間,研究發現,女性患病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這種差異可以通過孕期和絕經期間女性性激素的變化來解釋,這些激素會刺激甲狀腺結節的形成,有的結節會演變成甲狀腺癌。其實,大多數甲狀腺癌的患者在患病的時候並不是一下子就轉變為甲狀腺癌了,在這之前會有一些其他的疾病出現。
  • 甲狀腺癌該怎樣治療?
    同樣是甲狀腺癌,小梅和小林卻效果大不相同,除因身體狀況不同外,手術效果在作祟,醫生提醒,手術也不是萬能的,一旦不注意,便會釀大禍。 得了甲狀腺癌一定要立即手術嗎?
  • 大腸癌術後,哪些病人容易復發轉移?有一些「坑」或許可以避免!
    然而,一些病人術後出現復發轉移,復發時間長短也可能不一樣!那麼,哪些因素與大腸癌術後復發、轉移有關?哪些因素我們或許可以避免呢?總體而言,直腸癌術後復發的風險較結腸癌要高一些。復發形式分為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腹膜轉移可歸為遠處轉移。
  • 乳腺癌術後復發高峰常在2~3 年之間
    核心提示:因為乳腺癌術後復發的高峰常在2~3 年之間,在乳腺癌治療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就是患者及家屬對疾病認識的鬆懈,不能長期堅持治療,放棄定期隨訪,最終導致復發或轉移。   如今,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有所上升。如何減低乳腺癌復發機率呢?
  • 甲狀腺癌壽命多長時間,得了甲癌,不必恐慌,為什麼這麼說
    下面我們來說說分化型甲狀腺,與未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存活率區別:一、分化類型的甲狀腺癌,包含3類1、乳頭狀癌:這是最常見的種類,10年生存率在80%-95%之間,且預後很好2、濾泡狀癌:在總的甲狀腺癌人數中,有5%-15%是該類型的,屬於中度惡性,10年生存率在43%-85%之間
  • 年輕女子患甲亢來就醫,意外查出甲狀腺癌,專家提醒這些甲亢患者要...
    姜女士沒有猜錯,她確實被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但同時還意外查出了甲狀腺癌!浙大二院普外科副主任王平教授說,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這兩種疾病之間存在必然聯繫,但科室每年都會接診30例左右甲亢合併甲狀腺癌的患者。 他提醒,甲亢患者接受內科治療過程中要做好隨訪,如果存在甲狀腺結節,那更要保持警惕,必要時要手術切除。
  • 醫生提醒:這3個症狀,是甲狀腺癌一級預警!儘早發現,能治癒
    根據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以30%的速度上升。甲狀腺癌的發病原因,主要是以下幾種因素。首先是碘攝入的問題。碘與甲狀腺癌的發病呈現一種U型關係,無論碘攝入過多或者過少,都可能會導致甲狀腺癌。
  • 女性甲狀腺癌能活多久?這幾點你了解後相信你能活很久
    隨著大家甲狀腺相關疾病的檢出率大幅增加及相關科普,很多人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或腫大時都很害怕會不會變成甲狀腺癌。而研究結果也確實令人擔心,自1975 年以來美國的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近 3 倍,而其中以女性的增長更為明顯。哪些人是甲狀腺疾病和甲狀腺癌的高發人群呢?女性甲狀腺癌能活多久呢?我們來一一解答。
  • 「懶癌」也會發飆!甲狀腺癌規範化治療很重要
    到當地醫院一檢查,她意外地得知甲狀腺癌復發了,而且腫瘤已經侵犯了氣管並轉移到了頸部和縱隔淋巴結,病情已經相對晚期。 眼見「懶癌」突然發起「暴脾氣」,後果竟然如此嚴重,小冰又害怕又後悔。當地醫院醫生建議她立即轉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中腫」)頭頸科,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 癌症術後轉移並非末路,患者更應該迎難而上
    目前,大部分患者查出癌症後,往往會考慮手術治療,以求速戰速決。手術可以直接將癌腫切除,快速控制病情發展,為後續的治療爭取機會。但是,手術治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並不能徹底清除癌細胞,以致部分患者術後出現轉移的問題,但這並非代表著末路,患者更應該迎難而上,從而贏得生機!
  • 甲狀腺癌的早期信號要知道
    甲狀腺癌是發生於甲狀腺的惡性腫瘤,也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據報導,美國甲狀腺癌的治癒率超過 90%,國內也接近 85%。越早進行治療,治癒的可能性就越大。 1. 為什麼會得甲狀腺癌?
  • 建議把這句話當作醫學常識記住,原位癌不會復發轉移
    建議把這句話當作醫學常識記住,原位癌不會復發轉移 2020-05-18 0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甲磺酸侖伐替尼(樂衛瑪)分化型甲狀腺癌的適應症獲受理
    東京2019年12月24日 /美通社/ -- 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執行長:內藤晴夫,以下簡稱「衛材」)近日宣布,衛材研發的口服激酶抑制劑甲磺酸侖伐替尼(商品名:樂衛瑪,以下簡稱「侖伐替尼」)增加分化型甲狀腺癌適應症的申請已被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受。
  • 查出來「甲狀腺癌」,還能活多久?醫生的答案讓人鬆了一口氣
    45歲的張女士最近身體不太舒服,感覺自己呼吸不暢,一摸脖子還有塊硬硬的腫塊,抽空到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甲狀腺癌,醫生建議進行全切手術。 張女士很猶豫,一方面心裡很恐慌,怕不及時治療病情會惡化;一方面又覺得手術有風險,而且全切後能保證癌症不復發嗎?別到時候白挨了一刀。
  • 身體出現6大症狀,警惕甲狀腺癌
    如果異常細胞在這個腺體生長,甲狀腺癌就會發生。 甲狀腺癌與肝癌、肺癌、直腸癌等惡性癌症相比,它的病情發展緩慢,存活率高,治癒率也高。即使甲狀腺癌發展到中晚期,採取積極恰當的治療,仍可以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甚至可以臨床治癒。甲狀腺癌的生存率是90%以上。如果有早期症狀,就醫是最好的預後方法。
  • 甲狀腺癌術後,頸部鍛鍊很重要
    甲狀腺癌術後,頸部鍛鍊很重要 2020-08-06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她頸下驚現8釐米黑色巨瘤,原來是癌復發!專家指出:甲狀腺腫瘤一定...
    經門診檢查,發現腫塊竟然是10餘年前的甲狀腺癌再次復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頭頸外科主任王卓穎團隊不僅成功為其成功實施了甲狀腺癌根治術,還通過鄰近皮瓣移植,完美修復了巨大切口,幾乎看不出明顯疤痕。患者術後四天即順利出院。患者今年51歲,曾於10餘年前接受過甲狀腺手術,術後她認為自己已經痊癒,因此並未遵照醫囑進行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