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術後轉移並非末路,患者更應該迎難而上

2021-01-19 騰訊網

目前,大部分患者查出癌症後,往往會考慮手術治療,以求速戰速決。手術可以直接將癌腫切除,快速控制病情發展,為後續的治療爭取機會。但是,手術治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並不能徹底清除癌細胞,以致部分患者術後出現轉移的問題,但這並非代表著末路,患者更應該迎難而上,從而贏得生機!

2013年10月,薛老師總感覺頸部有一種腫脹感,一摸才發現脖子上有一個大腫塊,觀察了一周後腫塊不見縮小,反而繼續增大,這時才意識到不對勁,趕緊到洛陽東方醫院進行檢查。誰知經過一番檢查後,醫生懷疑是「惡性腫瘤」,隨後便住院切除了甲狀腺,術後病理顯示:甲狀腺邊緣區淋巴惡性腫瘤(甲狀腺非霍氏淋巴瘤)。

由於這種病比較少見,無法保證手術所取得的效果,還需要配合化療來預防復發。由於擔心副作用,薛老師兒子跑遍了浙江大大小小的醫院,甚至前往上海諮詢,不過老專家肯定了化療的必要性,卻建議可以用好一點的化療藥。可即使是昂貴的進口化療藥,依然阻擋不了病情惡化。化療後的薛老師不僅臉色蒼白、四肢無力、不想吃飯、頭髮還大把的掉,且PET-CT的結果顯示:鎖骨淋巴結轉移。

化療沒能控制住病情,薛老師身體又越來越差,於是家人把治療的希望放在中醫上面。服藥一段時間後,薛老師渾身有精神、有勁了,術後受損的聲帶也逐漸恢復了。雖然這中間也復發過,但在原處方上加減藥味,增大劑量,病情再次得到了控制。2020年12月4日,袁希福院長一行來到薛老師家中探訪,老先生身體依然硬朗,還天天接送孫女上下學。

臨床上,手術和化療都是常用的治療手段,在殺傷癌細胞以及縮小瘤體方面獨具優勢,但是手術、化療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治療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損傷人體正常的細胞,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受損,為癌細胞的死灰復燃提供了可乘之機。一旦出現復發或轉移,癌細胞的攻擊型和耐藥性更強,限制療效的正常發揮,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更多的痛苦。

對於癌症轉移的治療,中醫藥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且臨床功效也日益得到證實。中醫治療癌症轉移堅持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具體分析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分辨病期早晚、病理類型,詳辨虛實緩急,掌握好扶正與祛邪、治本與治標等關係,對症下藥,有助於扶正患者的元氣,增強體能和免疫力,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誘導癌細胞凋亡和分化,抑制癌腫發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袁希福老中醫講道:「癌症這個病是要看整體的,惡性腫瘤發展到最後,基本都是全身性問題。可以做手術,但很難阻止癌細胞通過血液全身多發轉移。」患者與其等到復發和轉移,不如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儘量將危險降到較低水平,使患者安穩度過五年生存期。

癌症患者不能僅注重眼前的效果,還應該重視長期的療效,在抗腫瘤治療的同時,配合中醫進行整體扶正,使祛邪不傷正,提高整體治療的效果,爭取更多的生存時間。因此癌症術後轉移並非末路,患者更應該迎難而上,積極應對病情的新挑戰,從而為自己闖出一條出路!

相關焦點

  • 癌症術後好好休養是不夠的,後續的鞏固治療也應重視
    由於手術能夠直接切除癌腫,快速控制病情發展,因而往往成為癌症患者的首選。當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時,可能就會回家修養,但是手術治療並不徹底,術後機體內仍殘留一些微小病灶和癌細胞,容易出現復發和轉移的問題,所以患者術後好好修養是不夠的,還需要及時進行鞏固治療。
  • 腫瘤患者腰背痛?不一定是勞損,也可能是癌症骨轉移!
    本以為術後就可高枕無憂,所以2016年腰酸背痛,也沒想到是嚴重的問題。七個月後,疼痛情況愈演愈烈,到院檢查後發現是肝癌骨轉移,於是做了胸椎轉移瘤手術。 黃先生及家屬,對二次轉移憂心忡忡,希望通過此次的多學科會診尋求癌症骨轉移的治療方案。一起來看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的專家會給出怎樣的治療建議?
  • 癌症骨轉移,兩腎餘一,這次又要放死神鴿子!
    病情介紹 患者,男性,75歲 2006年體檢發現右腎佔位,行手術切除,術後病理:右腎細胞癌,術後輔助幹擾素+白介素治療半年左右。 對於癌症的骨轉移,一旦發現,應該儘早開始治療。越早治療,價值越大,這包括患者致殘率越低,併發症越少,患者生活質量越高。骨轉移除了疼痛外,還可能出現功能障礙、病理性的骨折、高鈣血症等一系列骨骼併發症,脊椎轉移還可發生脊髓壓迫以致截癱。
  •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術後短期高脂膳食或可預防結腸癌細胞腹腔轉移
    更讓人擔心的是,近年來腸癌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和其他癌症一樣,腸癌相關的死亡主要是轉移導致的。不過,除了常見的血源和淋巴途徑轉移外,結直腸癌還經常發生腹腔種植轉移(PC)。據統計,大約7%的腸癌患者在初次手術時會發現腹腔轉移,而高達19%的腸癌患者在治癒性手術後隨訪期間會遭遇腹腔轉移,在繼發性腸癌患者群體中,腹腔轉移的比例更是高達80%[2]。在當前的條件下,腸癌的腹腔轉移被認為是癌症的終末期,只開展姑息性手術和化療等支持性治療[3]。
  •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癌症患者運動要注意區分三個時期
    癌症患者進行康復運動可緩解臨床不適症狀、增加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量,以及潛在縮短住院時間和減少肺癌術後併發症,體育鍛鍊可作為胃癌的一種輔助治療方式。因此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如何科學健康的進行康復鍛鍊就尤為重要。
  • 神預測癌症復發、轉移?「腫瘤捕手」究竟是啥?
    靈魂拷問:腫瘤患者最怕的是什麼?  當然是復發轉移了!  腫瘤患者常常糾結:需要預防性治療,防止復發轉移嗎?萬一本來不會復發,豈不是白白受罪?化療的罪,誰受誰知道!但不進行預防性治療,一旦發現復發轉移,是不是錯過了最佳時間?
  • 為什麼癌症患者總要以五年為界?
    患有癌症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醫生交代病情的時候,會說到這樣一個詞,五年生存率。聽到這個詞,不管是患者還是家屬,情緒都非常的消極、悲觀。認為患者只還有五年的壽命了,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為了知道治療癌症的方式方法是否有效,有什麼缺點優點。
  • 科學家宣布一年內徹底治癒癌症,患者幾周內痊癒,可靠性有多大?
    不過,如果這個公司真的能夠治癒癌症,我也會表示感謝和祝賀。 美國癌症協會首席醫療官Len Lichtenfeld博士表示:這遠遠沒有被證明是治療癌症患者的有效方法,更不用說治癒了。無數癌症研究經驗告訴我們,從小鼠實驗到真正的研發成功,是一個坎坷而漫長的過程,充滿了意想不到和無法預料的障礙。
  • 進補正當時,癌症患者能吃海參嗎?|免疫功能|海參|癌症|皂苷|細胞|...
    冬季進補正當,癌症患者尤其需要食補。那麼,一直被譽為抗癌佳品的海參,癌症患者究竟還能不能吃?海參究竟有沒有抗癌作用?01海參能抗癌嗎?腫瘤的生長、侵襲及轉移均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有關,而研究表明玉足海參多糖(HS)可以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從而抑制原發性腫瘤的轉移能力;③海參多糖對機體有免疫調節作用。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機體的免疫情況緊密相關,腫瘤細胞能夠通過多種非特異性的機制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
  • 癌症患者運動鍛鍊不盲目,8大要點要牢記!
    研究發現,人體吸氧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通過氣體交換,可加速將一些致癌物質排出體外,降低癌症的發病率,癌細胞是厭氧細胞,癌細胞的生存、生長都需要氧氣不足的環境。運動能使人體吸入大量氧氣,體內氧氣充足的環境,不適合癌細胞的生長,因而有助於抑制癌症。運動使人血液循環加快,癌細胞就好似湍流中的小砂子一樣,不易停留,也不容易轉移,因此易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
  • 癌症患者運動鍛鍊不盲目,8大要點要牢記
    研究發現,人體吸氧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通過氣體交換,可加速將一些致癌物質排出體外,降低癌症的發病率,癌細胞是厭氧細胞,癌細胞的生存、生長都需要氧氣不足的環境。運動能使人體吸入大量氧氣,體內氧氣充足的環境,不適合癌細胞的生長,因而有助於抑制癌症。運動使人血液循環加快,癌細胞就好似湍流中的小砂子一樣,不易停留,也不容易轉移,因此易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
  • 癌症患者不敢面對復發,心理幾近崩潰,老中醫改善症狀首當其衝
    當殘存的少量癌細胞在康復期「趁虛而入」再次形成腫瘤時,就會被認定是復發,復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手術和化療清除的不徹底、自身免疫力低下、術後恢復差、情緒的影響等等,都有可能導致癌症的再次復發。這些癌細胞經過了短暫的休眠後,可能會在最初的原始位置,也可能轉移去了身體的其他部位。
  • 得了癌症會死嗎 患上癌症的症狀有哪些
    這種知道存在必定的誤區,大部分癌症的確會導致死亡,不過可以「延期執行」,可被推遲的時間還大有不同。換句話說,並非所有癌症的病況開展都反常迅速。所以,得知患癌後,在懼怕憂慮的一起,其實更應科學地了解癌症,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疾病。1、首先任何人不管是否得癌症,都會死。2、有的癌症患者壽終也沒有特別病發、沒有被發現。3、也有的癌症患者查出癌症後,依舊可以活幾十年。
  • 癌症是怎麼轉移的?這4個方法可以預防癌症轉移,太有用了!
    ,這是任何一個癌症病人和主治醫生都不想看到的情況,但是如果癌症病情沒有得到控制,癌症轉移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  要預防癌症轉移,先要了解癌症是怎麼轉移的,癌症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轉移。  癌症是怎麼轉移的?  癌症轉移的途徑,主要有四種,分別是直接浸潤、淋巴轉移、血行轉移和脫落種植。  1、直接浸潤  直接浸潤,是指腫瘤組織直接侵蝕周圍的正常組織。
  • 首張不同癌症人體轉移圖問世 有助更精準阻斷癌擴散
    摘要 【首張不同癌症人體轉移圖問世 有助更精準阻斷癌擴散】據《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發現,癌症是否擴散、擴散得如何以及向哪個器官擴散,取決於許多遺傳和臨床因素。
  • 患上癌症後,身體還能回歸健康嗎?醫生:跨過3道「坎」是關鍵
    癌症是否能成功,患者的癌症性質也佔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有的患者癌症已經出現骨轉移、腦部轉移、全身轉移等,腫瘤性質比較的惡劣,會出現嚴重的粘附性,這種情況會給醫生的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甚至無法繼續手術治療,只能另選治療方法。
  • NK細胞免疫療法給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死亡率均呈持續上升態勢。癌症,已經成為威脅國人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
  • 癌症就怕轉移,若轉移了,會有什麼前兆?怎樣預防轉移?醫生講講
    所有的大病小情最害怕的地方還不止是在於它能不能治療的問題,最大的一個問題還在於病情的惡化、轉移。就拿癌症來說吧,這是一種人人都忌諱的一種病吧,它的討厭不單單在於可以使人斃命,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它還會惡化,轉移。
  • 30%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會復發轉移!
    一、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復發率大約30% 分化型甲狀腺癌包括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是最主要的甲狀腺癌類型,涵蓋了90%以上的患者。 它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 那麼,做了手術,是不是意味著已經治癒?
  • 每天只要30分鐘就能預防復發轉移,癌症患者死亡率下降34%
    癌細胞在氧氣較少的環境裡生長得更快且更容易發生轉移、擴散,而進行有氧運動能讓患者吸收更多的氧氣,來延緩癌細胞的生長、擴散和轉移。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走路亦是有顯著的效果。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堅持每天走路30分鐘,死亡率將下降34%,生存率提高33%[2]。可見,走路這一小小的運動卻是有著大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