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部分患者查出癌症後,往往會考慮手術治療,以求速戰速決。手術可以直接將癌腫切除,快速控制病情發展,為後續的治療爭取機會。但是,手術治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並不能徹底清除癌細胞,以致部分患者術後出現轉移的問題,但這並非代表著末路,患者更應該迎難而上,從而贏得生機!
2013年10月,薛老師總感覺頸部有一種腫脹感,一摸才發現脖子上有一個大腫塊,觀察了一周後腫塊不見縮小,反而繼續增大,這時才意識到不對勁,趕緊到洛陽東方醫院進行檢查。誰知經過一番檢查後,醫生懷疑是「惡性腫瘤」,隨後便住院切除了甲狀腺,術後病理顯示:甲狀腺邊緣區淋巴惡性腫瘤(甲狀腺非霍氏淋巴瘤)。
由於這種病比較少見,無法保證手術所取得的效果,還需要配合化療來預防復發。由於擔心副作用,薛老師兒子跑遍了浙江大大小小的醫院,甚至前往上海諮詢,不過老專家肯定了化療的必要性,卻建議可以用好一點的化療藥。可即使是昂貴的進口化療藥,依然阻擋不了病情惡化。化療後的薛老師不僅臉色蒼白、四肢無力、不想吃飯、頭髮還大把的掉,且PET-CT的結果顯示:鎖骨淋巴結轉移。
化療沒能控制住病情,薛老師身體又越來越差,於是家人把治療的希望放在中醫上面。服藥一段時間後,薛老師渾身有精神、有勁了,術後受損的聲帶也逐漸恢復了。雖然這中間也復發過,但在原處方上加減藥味,增大劑量,病情再次得到了控制。2020年12月4日,袁希福院長一行來到薛老師家中探訪,老先生身體依然硬朗,還天天接送孫女上下學。
臨床上,手術和化療都是常用的治療手段,在殺傷癌細胞以及縮小瘤體方面獨具優勢,但是手術、化療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治療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損傷人體正常的細胞,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受損,為癌細胞的死灰復燃提供了可乘之機。一旦出現復發或轉移,癌細胞的攻擊型和耐藥性更強,限制療效的正常發揮,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更多的痛苦。
對於癌症轉移的治療,中醫藥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且臨床功效也日益得到證實。中醫治療癌症轉移堅持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具體分析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分辨病期早晚、病理類型,詳辨虛實緩急,掌握好扶正與祛邪、治本與治標等關係,對症下藥,有助於扶正患者的元氣,增強體能和免疫力,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誘導癌細胞凋亡和分化,抑制癌腫發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袁希福老中醫講道:「癌症這個病是要看整體的,惡性腫瘤發展到最後,基本都是全身性問題。可以做手術,但很難阻止癌細胞通過血液全身多發轉移。」患者與其等到復發和轉移,不如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儘量將危險降到較低水平,使患者安穩度過五年生存期。
癌症患者不能僅注重眼前的效果,還應該重視長期的療效,在抗腫瘤治療的同時,配合中醫進行整體扶正,使祛邪不傷正,提高整體治療的效果,爭取更多的生存時間。因此癌症術後轉移並非末路,患者更應該迎難而上,積極應對病情的新挑戰,從而為自己闖出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