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實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拍攝經費100萬元,按演習費報銷了

2020-12-14 電影新世界

【最真實的國產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拍攝經費100萬元,陳毅按演習費報銷了】

195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黑白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電影,新中國軍事電影的「老三戰」之首。

197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用原版的導演成蔭和王炎執導,拍了一部新的彩色版《南徵北戰》。

看過的觀眾普遍都覺得,上影的老版黑白《南徵北戰》更好看更經典。【豆瓣上,《南徵北戰》1952版7.3分,1974版6.3分。】

兩部電影相差22年,無論從技術還是表演上,北影的新版《南徵北戰》都應該更勝一籌,彩色影像也更生動,可為什麼不如老版的經典呢?

上影的老版《南徵北戰》比新版的好在哪呢?真實!

正在上映的抗日題材戰爭大片《八佰》,主打的賣點也是真實。

為了這個真實,不僅在服化道了下功夫,導演還專門請教官特訓電影中的演員,讓他們掌握那個年代軍人正確的作戰、射擊、跑位等技術特點,為了就是讓他們看起來像那個年代的人。

《南徵北戰》在真實這方面佔了天大的優勢。

它的故事就是反映剛剛結束的解放戰爭,而電影中的很多群眾演員,就是一些參加過這場戰爭真正的軍人飾演的。

這就好比朱婷、張常寧、袁心玥等中國女排隊員,裡約奧運會奪冠3年後,在電影《奪冠》中飾演自己一樣,想不真實都難。

《南徵北戰》的劇情主要是講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地區與敵人的多次激戰。所以故事的主角就是著名的華東野戰軍,拍攝地點就在山東。

為此,《南徵北戰》的拍攝得到了部隊的鼎力支持。

當時的華東軍區抽調了一個師的部隊參加實拍,其中一個團是從剛朝鮮戰場調回來的。

參加拍攝的部隊包括了步兵、騎兵、裝甲兵、汽車兵、工兵、炮兵等多兵種,規模達數千人。

《南徵北戰》的拍攝經費是100萬元,在當時是一筆巨款,最後按演習費給報銷了。這種事只可能發生在那個年代。

【1950年,第一套人民幣全國通行,豬肉一毛八一斤,麵粉一毛二,白菜三分。】

《南徵北戰》在高度的關注和重視之下,成為了時代的經典,很多的經典臺詞至今還被影迷傳誦。

「請你們再堅持最後五分鐘!」

請你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

「今天我們大踏步的後退,就是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進。」

「同志,炮兵不能上刺刀,最後解決戰鬥還要靠我們步兵。」

「我們的兩條腿一定要跑過敵人的汽車輪子。」

「不是我們太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團座。旅座。師座。軍座。」

1951年春,當時的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一部1952年第二十個建軍節的獻禮影片

當時正值全國文藝整風運動,各大電影廠原定要拍攝的故事片全部停拍,這部《南徵北戰》成為當年唯一的準拍影片。

因為當年只有《南徵北戰》一部電影核准拍攝,所以上影廠能夠調集當時國內眾多的演員參加拍攝,包括其他幾大電影廠的優秀演員。

成蔭和湯曉丹兩位導演,分別負責解放軍方面和國民黨軍方面的拍攝工作。解放軍方面的戲份更多,但拍得很順利;而國民黨軍方面的戲份,難度則大很多。

扮演國民黨軍的也是華東野戰軍戰士和山東解放區的老區群眾,他們對扮演「國軍」非常牴觸;最後幹部反覆動員,著重強調這是政治任務,通過電影來控訴國民黨反動派,戰士們和群眾才漸漸接受。

《南徵北戰》的故事背景,是從1947年初開始的,人民解放軍在華東戰場上對向山東解放區進犯的國民黨軍隊實施的殲滅戰。

電影拍攝時,距離戰爭結束才4年,當年的戰場還在,當年參加過戰鬥的很多戰士也還在,甚至當年很多常用的兵器都還在用。

所以,《南徵北戰》最大的優勢是能用很多當年的參加過戰鬥的軍人,當年普遍使用的武器,在當年真正戰鬥過的戰場上,拍一部實戰演習般的電影。

電影中使用的武器都是當年的真傢伙,比如觀眾最熟悉的三八大蓋、盒子炮、馬克沁重機槍等,都是從部隊倉庫直接拉出來的;拍攝爆炸場景的也全是用真正的炸藥,一個炸點的TNT炸藥重達一公斤,威力可以炸翻一個水泥碉堡。

因為參演人數眾多,經費緊張,武器可以借用,軍裝卻沒有那麼多庫存。

所以,電影中的解放軍都換上了50式冬服,軍帽上也有了八一軍徽,不打綁腿、穿解放鞋,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真實戰鬥形象還是不一樣。

相反,《南徵北戰》中的國民黨軍軍服裝具非常符合當年的狀態,因為在戰爭中繳獲後也沒人穿,也不可能升級換代。

國軍的美械裝備,大到105毫米榴彈炮、M5輕型坦克、M8裝甲車,小到湯普森衝鋒鎗、M1卡賓槍、M1903步槍等等,都配備完整。

這些都是解放戰爭中的戰利品,又比我軍原有裝備先進,自然也得以繼續使用。

在《南徵北戰》中,有多種類型的戰鬥鏡頭,包括陣地防禦戰、反坦克戰、山地阻擊戰、街道巷戰、追擊圍殲戰,等等。

這些戰鬥鏡頭,都很好反映了當年我軍真實的戰術水平,很多技戰術的細節更值得後期的同類型戰爭電影參考學習。

比如電影中,解放軍戰士的據槍動作、射擊姿勢、戰術動作、行軍隊形等等,甚至形象氣質,都是當年戰爭年代真實的樣子。

這些真實,主要得益於《南徵北戰》有無數真正的解放軍戰士參演,並且參加過電影中的那場戰爭。

這樣的天然優勢,未來的其他戰爭電影,再也不會有了。

像《八佰》那樣,為了真實重現舊上海的影像,投入巨資搭景,在《南徵北戰》時是無法想像的,也是毫無必要的。

因為有廣闊的天地可以發揮,有無數的人和力的支援,《南徵北戰》在拍攝規模和戰爭場面上都是空前的。

也因為經費和技術的局限,所有中彈鏡頭都沒有直接爆衣服出血的效果,以當今的標準來看,這是非常不真實的。

也沒有後來《大決戰》中的那種綿延數裡的大氣航拍鏡頭,沒有《集結號》《八佰》那種身臨其境的視效音效,但其樸素真實的質感,無愧於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戰爭史詩大片的美譽。

相關焦點

  • 電影《南徵北戰》誕生記:解放軍一個師參演,元帥、大將親臨指導
    ……上了些年紀的朋友都知道當年的電影「老三戰」,它們是《地雷戰》、《地道戰》和《南徵北戰》。這部電影許多人不止看了一遍,所以一定會印象深刻。其中,《南徵北戰》的戰爭場面最大,故事最完整,參演人員之多,空前絕後。
  • 現代京劇《沙家浜》與戰爭電影《南徵北戰》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繫
    接著你會認為,小編會不會是頭腦有病,現代京劇《沙家浜》與戰爭電影《南徵北戰》無論是在反映的時代,還是表現的形式,都可以稱得上是風馬牛不相及,你怎麼把它們並聯在一起?這不是典型的「關公戰秦瓊」,張冠李戴嗎?
  • 《南徵北戰》:場面宏大,臺詞經典,堪稱新中國電影不朽戰爭史詩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4——《南徵北戰》】No.1作為一部黑白戰爭片,《南徵北戰》1951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1952年上映,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在山東、蘇北戰場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人民軍隊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 經典老電影《南徵北戰》為何被影迷排在「老三戰」之首?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南徵北戰》與《地道戰》、《地雷戰》被影迷們親切地稱為「老三戰」,在「老三戰」中《南徵北戰》排在第一位。為什麼《南徵北戰》能「坐上老三戰」之首的位置呢?其實,僅從電影陣容來說它就絕對夠格穩居首位!
  • 電影《大決戰》系列:拍攝區域最廣;參演人數最多;真槍實彈最多
    ▲電影拍攝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於不僅影響中國歷史走向,更是近代史少有的大規模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有人提議將三大戰役搬上熒幕,但畢竟這是國共雙方投入了近500萬部隊和大量民工開展的戰略決戰,國民黨方面還投入了飛機、坦克和軍艦等,要想真實再現戰爭場景,勢必耗資巨大,當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
  • 《南徵北戰》張連長,《林海雪原》導演,劉沛然曾獲中校軍銜?
    《南徵北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堪稱新中國銀幕史上不朽的戰爭史史。 你能想起那些經典臺詞呢?" 《南徵北戰》也因此才堪稱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戰爭史詩韻味的影片,而不單純的只是一部經典戰爭電影。 劉沛然飾演的張連長,作為基層指揮員,他作戰勇猛,為人忠誠質樸,是當年很多革命先烈的真實寫照。
  • 電影背後的故事:沈默君《南徵北戰》後第二部劇作《渡江偵察記》
    抗戰爆發後拍攝了《民族的吼聲》等抗日影片。香港淪陷後拒絕與日本佔領軍合作拍片潛往重慶。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建國後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擅長導演現實主義題材、尤其是戰爭題材的影片。代表作:《白金龍》(戲曲片)、《天堂春夢》、《南徵北戰》(與成蔭合作)、《渡江偵察記》、《不夜城》、《紅日》、《南昌起義》等。
  • 重溫《南徵北戰》演員陣容和經典臺詞,精彩戰爭片百看不厭
    重溫《南徵北戰》演員陣容和經典臺詞,精彩戰爭片百看不厭 2020-09-11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真實體驗戰爭殘酷,專家認可,10部嚴謹專業的戰爭電影
    影片上映後,很多參加過諾曼第登陸的二戰老兵都對史匹柏表示感謝,對影片能夠如此逼真地還原諾曼第戰爭感到震驚。史學家斯坦芬·安布羅斯評論說:「毫無疑問這是我曾經看到過的最真實、最準確反映戰爭殘酷性的戰爭長片。」
  • 宋翔:青島多人賽季出徵儀式穿著違規,核減經費100萬元
    虎撲11月11日訊 今日,據知名籃球記者宋翔消息源報導:由於青島隊在賽季前的出徵儀式上多人出現未按規定穿著指定裝備,他們被核減聯賽經費100萬元。北控俱樂部因李根在賽季出徵儀式上未按要求穿著指定裝備,也被核減聯賽經費100萬元。此前,CBA官方針對2019-20賽季和2020球員在訓練、比賽場地、新聞發布會和乘坐統一交通工具時未穿官方贊助商指定裝備行為開出重磅罰單。
  • 難忘老電影經典臺詞,再「堅持最後5分鐘」讓《南徵北戰》不朽
    No.1大家知道,在老電影中有大量的經典臺詞。電影上映後那些流傳開來的臺詞,或成為口號,或化為俗語,或激勵奮進,或調侃幽默,但都曾融入歲月,引發共鳴,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比如,正面人物的經典臺詞有:《英雄兒女》「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董存瑞》「為了新中國!前進!」
  • 桂林打造政府過緊日子「升級版」共收回「三公」經費1229萬元
    按照要求,該局對市本級2020年安排的「三公」經費、會議費和培訓費等項目支出經費統一收回,涵蓋400多個市直預算單位,共收回「三公」經費1229萬元,會議和培訓經費2700萬元,佔年初預算金額的87.07%。對於確需使用的「三公兩費」,該局重新核定開支範圍和標準後按程序審批,最大限度降低了全市行政運行成本。
  • 電影《非凡任務》片尾曲 南徵北戰非凡時代歌詞
    《非凡任務》片尾曲燃爆上線 南徵北戰NZBZ「燃魂一戰」致敬中國緝毒警  由麥兆輝、潘耀明導演,莊文強編劇,黃軒、段奕宏、郎月婷、祖峰等領銜主演的動作緝毒警匪片《非凡任務》將於2017年3月31日全國公映。片方繼發布「以毒攻毒」版預告片、「狠角色」版預告片和「孤單英雄」版宣傳片後,今日再爆電影片尾曲《非凡時代》及花絮短片。
  • 最悽美的戰爭電影——《1917》
    甚至可以說,相比電影,1917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或者一首詩,但它恰恰是以人類歷史中最荒誕醜陋的東西為題材創作的。影片最突出的就是採用一鏡到底(偽)的拍攝方式,全程跟隨小人物主人公的腳步,完成一次旨在避免前線軍隊1600人落入德軍陷阱的送信任務。
  • 居民大病保險按醫療費用額度補償報銷 年內最高補償40萬元
    水母網12月21日訊(YMG記者 信召紅 賴皓陽 攝影報導)在上午剛剛舉行的2021醫療保障待遇政策調整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發布會介紹說我市的職工大病保險建立了按額度補償的報銷機制,那麼,請問參加居民醫保的人員,也有類似的待遇嗎?
  • 《南徵北戰》:兩帥一將認可的老經典,全殲74師,誰能想到呢?
    《南徵北戰》、《地道戰》、《地雷戰》被稱為「老三戰」電影,1952年上映的《南徵北戰》排在首位,是「紅色經典電影閱讀」系列之一。52版電影海報1951年初,軍區文化部接到上級指示:將四幕話劇《戰線》改編成電影劇本,這就是後來的電影《南徵北戰》。
  • 史詩級戰爭大片:諾曼第登陸10部場面恢宏、戰鬥激烈的電影推薦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登陸戰爭一直是很多歐美電影最常拍攝的主題,對於所有關於諾曼第登陸的電影是否完全符合歷史事件,我們也無法斷定。但是這些電影也確實帶領我們回到二戰中的真實情景,讓我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雖然,某些電影可能違背了歷史的真相,但是以下卻是目前為止最精彩的「諾曼第登陸」電影。
  • 六安各級財政安排疫情防控經費5746萬元
    六安市財政部門堅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中央、省、市要求,切實做好疫情防控財政保障工作,確保不因經費問題影響疫情防控和延誤患者救治。目前,該市各級財政安排疫情防控經費5746萬元。傳達學習,努力提高政治站位。
  • 一部史詩級戰爭電影《1917》,口碑票房全豐收,拍攝手法震撼
    這裡是傷城影視,每天為大家分享一些好看的電影!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剛上映的戰爭電影《1917》,這部電影由薩姆.門德斯導演,由喬治.麥凱飾演史考菲和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飾演布雷克,馬可.斯特朗飾演史密斯上尉。本部影片評分高達8.4分,首周票房排行榜第2,收益367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