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在中國戰略意義重大?專家:超越殲-20和航母

2020-12-14 激情黃大仙

在2013年首飛以來,就在外界廣受矚目。在此之前,我國的軍事空運方面發展曾一度陷入低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國的主力運輸機都是運-5運輸機。在七八十年代才開始了我國的運輸機研發。相繼研發出了運-8和運-9運輸機。雖然和西方相近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但也打破了我國沒有運輸機可用的魔咒。

到二十一世紀以後,運-8、運-9便不能滿足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的需求。便從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二手市場買來20餘家伊爾-76.,用於部隊、裝備的調動以及救災物質的運送。在2008年的玉樹地震中連預警機都投入到救災當中。我國的大型運輸機依然奇缺。

根據需求分析,中國至少需要百架以上的大型運輸機。在2014年以前,軍事航空運輸的主力依然是運-8中型運輸機和少量的伊爾-76大型運輸機,空運能力嚴重不足。在邊境面臨威脅時難以將兵力投送當衝突地區。要想建立一直具有戰略投送能力的空軍,擁有技術先進的大型運輸機就變成了重中之重。

作為戰略運輸機,西方國家對我們實行了出口管制,我們也很難在國際市場買到大型運輸機。運-20的出現打破了大國的壟斷,更是我國工業水平的「爭氣機」。

在此次疫情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空軍出動多架次向武漢空運了大批的醫療物質和人員。在之後的幾個月了先後向俄羅斯和巴基斯坦運送物質。這也進一步檢驗了不管是在高寒還是炎熱地區,都有強大的可靠性。

運-20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未來可以改裝成預警機、加油機或者反潛機。高達60噸的載重就是完美的「空中加油站」;而作為反潛機,滯空能力和大航程優勢十分突出。運-20的服役將補齊我國空軍的最後一塊短板。

如果我們裝備兩百架運-20,我們就可以實現整個亞太地區、快速的兵力投送。相當於可以在幾天的時間內,向日本的大型城市投送15個空降師,對潛在的威脅實施威懾,讓其不敢妄動。尤其是讓臺獨分子心驚膽戰。

(黃大仙)

相關焦點

  • 運20的誕生有什麼特殊意義?據悉堪比殲20,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越
    五代機殲-20、航母的出世,不僅讓中國軍事實力得到世界認可,同時還成為我國武器裝備的代表。事實上,當今軍事強國不但注重戰機、航母、彈道飛彈等先進武器裝備的研製,對軍用運輸裝備這類的輔助作戰武器也十分重視。在戰爭狀態下,這些平日裡看起來不起眼的裝備,往往能起到戰力倍增器的作用。
  • 一周軍評:成熟的戰略轟-6 初露鋒芒的運-20
    而2月13日,以兩個團6架運-20為主的戰略運輸機隊,運輸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大批醫療物資抵達抗疫一線。兩場以大飛機為主角的軍事行動,檢驗了中國空軍戰略投送能力與「平戰轉換」能力。國內解放軍戰略空軍機隊初露鋒芒,而國際軍事觀察家們則更關心美國海軍在2021年財年預算上的重大轉變。
  • 峨眉、殲-31、轟-20、暗劍2021年登場?美專家:中國空軍將迎巔峰
    近日美國航空雜誌《環球飛行》的執行編輯格雷格·沃爾德隆撰文表示,中國空軍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在今年,中國空軍就已經不斷創造令人驚訝的成績,包括帶有渦扇-20的運-20運輸機試飛、運-20加油機現身、轟-6攜帶新型反艦飛彈亮相等等。不僅如此,美專家預測中國空軍或在2021年迎來一個新的巔峰,一些先進裝備將正式登場。
  • 換裝國產發動機,運-20或為殲-20加油
    運-20是中國空軍中最大的飛機,目前仍由俄制索洛維耶夫D-30KP-2發動機提供動力,續航裡程達7500公裡,載重量為55噸,據了解,國產發動機是由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設計的,載重量將由55噸提升至66噸。WS-20發動機是由WS-10A發動機的改進型,而WS-10A發動機則裝備在殲-10和殲-16上。
  • 中國不僅需要轟20戰略轟炸機,更需要運20加油機
    當然,對於美軍戰略轟炸機在南海上空的巡航,中國戰機也進行了跟蹤監視。據悉,B1B轟炸機編隊靠近西沙群島時,我海軍航空兵某部的2架殲11B戰鬥機起飛伴隨監視。當看到美軍戰略轟炸機南海飛行的報導時,很多網友不禁又想起了我國正在研製中的轟20戰略轟炸機。對於我軍的「20軍團」而言,殲20、運20和直20都已經裝備部隊了,就差轟20了。
  • 004航母再傳好消息,彈射的到底是殲20還是殲31?美專家給出答案
    因為有了遼寧艦,所以我們才會這麼快就有了山東艦的服役,也讓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雙航母國家,但是這兩艘航母都是最基礎的航母,不管是動力還是彈射顯然還有巨大的差距,所以大家現在的目光都放在了003航母和004航母身上,畢竟003航母很有可能採用電磁彈射的彈射方式,而004航母很有可能採用核動力加電磁彈射,從而達到和美國航母同一個水平!
  • 運20為殲20加油,實屬無奈的選擇在實戰中意義有多大
    至於為殲-20進行空中加油的飛機,一般認為是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改裝而來的,而根據西方大國的經驗,特別是美國空軍的經驗,空中加油機由民航客機改裝相對更為合適,因為它的改裝成本,運行成本,包括使用效果都要更勝一籌。
  • 運20加速量產,發動機不夠用?換上新國發,補齊中國空軍重大短板
    近日,俄羅斯專家馬基延科表示,中國將在航空發動機這一關鍵製造領域佔據重要地位,遲早會有一番作為。他指出,目前的情況是,中國的國產發動機,只是達到了俄制D-30發動機的水平。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殲-31上艦,或比F-35C還厲害?中國航母和西方不同,美專家想不到
    近期有傳言說美國軍事專家正對中國航母的建造進行了分析,如此說來,該專家怕是也認識到了中國航母這些年的迅速發展,為此感到擔憂。中國航母造太快,艦載機飛行員不夠用?中國海軍目前已擁有了兩艘航母,未來如果再造兩艘更大更先進的航母,並且會很快服役。
  • 中國運20換裝新發!如何與殲-20搭配發揮「快速威龍」戰鬥力
    根據網絡傳言,前不久,中國航空工業試飛院在西安郊區某機場,完成了運-20型運輸機某個改進型號的成功首飛。同樣是根據傳言,這個運-20的改進型號相比基本型,在動力系統上有了較大的更新,換裝了某型國產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當然,此消息咱們等官方消息出來後再解讀。
  • 運20抗疫、殲20獲獎……這是航空工業十大新聞
    2月13日,人民空軍派出包括6架運20在內的11架運輸機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將近1000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大批醫療物資抵達抗疫一線。這是我國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2月17日,4架運20再次將支援湖北的醫療隊隊員和大批抗疫物資運抵武漢。為了大力支援友好國家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國空軍於4月24日首次派運20向巴基斯坦等國運輸疫情防控物資。
  • 殲20、運20和直20相繼出現,轟20遲遲不出,真的是在模仿B2研製?
    關注我,不一樣的軍事閱讀,盡在《虎論》說到中國的轟炸機,許多軍事愛好者應該第一時間都會想到轟20。如今,當戰鬥機殲20、運20運輸機和直20直升機相繼出現時,轟20遲遲沒有出現,這引起了朋友們的廣泛關注。
  • 曾是上下鋪的兄弟,卻分別研發出殲20和運20!轟20今年將首飛?
    說到我們空軍,就不得不說我國「航空三傑」,他們分別是楊偉、唐長紅和孫聰,很多人可能對楊偉比較熟悉,畢竟是殲20的總設計師!要知道唐長紅研發的運20、孫聰研發的殲15和殲31戰機,顯然都和楊偉一樣,是我們空軍功勳卓著的人物!
  • 保護南海比殲20還強,中國又一主力機現身,載彈量超越轟6K
    圖為殲16戰機 如今中國又一款主力戰機現身,載彈量甚至超越了轟6K戰機,並且保衛南部海域的能力比殲20還要強大,這款戰機就是殲16戰鬥轟炸機,就連美軍也坦言,在南部海域最怕遇見它
  • 中國運-20確認換裝WS-20發動機,多個關鍵信息,證實突破
    我國進入發展的新階段,空軍武器裝備領域有了顯著的成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殲-20的量產,而除了殲-20,我國直-20與運-20也持續發力,成為了中國空軍的有力裝備。
  • 中國哪款戰機太先進不能公開?殲-31已成艦載機 上彈射航母
    而且就殲-31的特點來看,該機可謂是縮小版的F-22,與體量相對較大還被國外稱為專門隱秘出擊打擊敵方空中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以及戰略轟炸機的殲-20對比,也許殲-31更適合用於未來的海上空戰。
  • 中國003號航母完工時間確認,沒有核動力,也沒有殲-35!
    《南華早報》在7月20日報導稱,003號航母已經展開了最後組裝程序,將會在2021年上半年完工。004號航母也已經在2018年開始建造,但在2019年因為技術問題暫緩。據悉,中國已經服役的山東艦和遼寧艦都採用俄羅斯設計的滑跳甲板,實際上都是001型航母。分別於2015年和2018年開工建造的直通甲板航母是002型,總共會建造兩艘。
  • 運20在全球什麼水平?三機飛行編隊曝光,補齊中國空軍重大短板
    運20換裝國產發動機,其實這也只是錦上添花。目前運20裝備的是俄制D30和國產渦扇18發動機,這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需求。如若未來換裝渦扇20,這將提高運20的航程和運載能力。
  • 運-20機隊馳援武漢是一次成果展示 大運仍需上量
    2月9日和10日,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連續兩天經巴士海峽、宮古海峽進行繞臺巡航飛行,並進行針對性實戰課目演練。而2月13日,以兩個團6架運-20為主的戰略運輸機隊,運輸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大批醫療物資抵達抗疫一線。兩場以大飛機為主角的軍事行動,檢驗了中國空軍戰略投送能力與「平戰轉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