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影創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董事長胡金鑫:MR+AI,如何改變教育
7月10日,由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辦公室指導,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EqualOcean主辦,上海市人工智慧學會協辦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召開。
在論壇上,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以「AI賦能人才·教育成就未來」為主題,從「智能科學與學習技術」、「AI對教育教學的創新變革」、「培養人工智慧時代人才」三大主題出發,對「AI賦能人才培養」展開了多維度、多角度的研討與對話。
論壇上,影創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董事長胡金鑫發表了主題為《MR+AI,如何改變教育》的演講。
以下為胡金鑫演講實錄,由億歐精編整理:
我想先引入一個問題。教育信息化開始之後,更多是通過PC、手機、平板以及大屏向學生傳達知識的。但是PC、手機、平板、大屏只是獲取2D信息的手段,而人類獲取信息更自然的手段,是獲取3D的信息。在信息化時代,發展速度越來越快,2D信息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信息追求的苛求度。
我們要如何打破PC、手機、平板、大屏與信息的鴻溝呢?下一代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必將3D化,我們如何提供更加貼近3D真實世界的信息獲取方式呢?
首先是改革計算平臺,向學生們傳遞更好的3D信息,更好地理解3D的真實世界。現有的遠程教育手段,面臨一些問題,包括教學效率不高、教學空間受限等,平常上課面對的是一個老師,互動協作性不足,遠程教育把信息局限在屏幕上,設備成本也很高昂。
我們需要把教學內容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促進知識更加深入、更加直觀地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並且我們要提供更加便捷的交互,創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
我們推出了MR全息教育,打破了時空限制,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夠實時地體驗到3D的信息,例如在學建築設計時,可以非常快速地察看這些信息,知道樓體設計、管線、牆承重,甚至可以對原材料進行溯源。
在混合現實中我們提出了兩個不同的需求。一個是教學場景實景化,從第一視角變成全景視角,獲取信息有一個更加便捷的方式。其次是突破教學時空限制,用5G網絡讓異地的學生和老師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下享受同樣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更好地讓虛擬和真實產生交互。
把基於深度學習的SLAM場景理解加入到MR眼鏡上,使其產生更好的交互。我們可以用實時3D建模,把遠程的人以全息的形式展現在眼前。我們還可以做到3D物體高精度重建,學校不需要二次採購昂貴的設備,而是直接展現虛擬3D重建的內容。
我們可以用深度學習的方法,更快地判斷出物體的姿態。比如我在上實驗課的時候,學生拿到一個模型,可能是發動機模型,也可能是機械零部件模型,眼鏡識別模型時可以識別出姿態信息,並且判斷出物件是損壞狀態還是良好狀態。
我們還可以提供遠程異地的教學方式、提供多人的互動實驗。比如在同一個教室裡面,老師和學生看著同樣的內容,老師把控講課的進度、學生看到虛擬物體的變化和動畫演示。此外,我們可以做一些全息的輔助講解,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展示平常不太能接收到的信息。
除了本地多人協同之外,我們還可以創建多人的異地空間,把不同地方的學生和老師集合在同一個空間下,讓他們建立不同的場景,比如做一些機械維修等。可以異地多人加入,並且由多人同時操作,比如今天做一個樓梯設計,可能來自北京、上海、成都學設計的學生同時討論模型設計,這些學生可以在模型上進行不同的操作,所有的操作都是同步的,並且實時反饋。而且可以在平板、電腦上實時呈現,提供更加真實的場景,提升學生的知識轉化率。
我們在去年結合5G網絡,做了很多混合現實和全息教室的嘗試。我們去年做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我們在北京、上海、成都、青島和四川三所貧困學校,面向兩百多個學生同時上了一節混合現實的物理課,所有學生看到的內容是同步呈現的物理課程。我們解決了遠程教育的問題,同時我們還解決了一些教育公平化的問題。
利用這樣的手段和方法,利用人工智慧+混合現實的技術,可以讓教學的內容更加直觀,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協同更加便捷,並且把一些比較危險的實驗變得更加安全。此外我們把3D信息引入到教學當中,可以培養多元化的人才。
我們上學的時候所學的內容是2D化的信息,生產出來的也是平面的2D化的內容。我們覺得下一代的學生將從3D的內容學起,他們掌握的、學習的、生產出來的內容更多是三維化的。我們為下一代提供更有價值的教育,讓下一代利用MR+AI創造無限可能。
(文章來源:億歐)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