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重要日子。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舉行全科醫學中心啟用暨院企健康共管項目籤約儀式隆重舉行。中大八院院長沈慧勇教授表示,此次全科醫學中心正式啟用,將開啟該院構建「頂天立地促健康」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新篇章。目前,中大八院正聚焦「建高地」、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專科學科建設體系,同時「強基層」、著力推動全專融合的分級診療體系,進而構建「醫院強,社康活,上下連,信息通」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樣板,有望打造一張深圳衛生健康的靚麗名片。深圳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呂光華,中山大學醫院管理處處長張琪教授,福田區衛健局黨工委書記、局長董宏偉出席了儀式。
全科與專科協同
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據了解,全科醫學是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作為落實「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健康中國」戰略的核心學科,是踐行國家醫改「強基層」的重要基礎。全科醫生主要面對常見未分化疾病、多發病、慢性病等。
中大八院是中山大學直屬附屬醫院中唯一一個擁有「院辦院管」社康體系的基層醫療集團,下轄23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服務轄區50餘萬人口,擁有大學直屬「院辦院管」社康的體系布局優勢,具備做大做強全科醫學學科的基礎。根據《深圳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深入推進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深衛健發〔2019〕54號)的要求,醫院制定了《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全科醫學科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根據方案,中大八院實施院本部和社康集團化運作,促進醫院本部與社康機構融合發展、醫療與預防融合發展、全科與專科協同服務,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全科醫學中心,全科醫學中心下設全科醫學科、雙向轉診辦公室、慢病管理辦公室和家庭服務部,同時與醫院臨床專科、健康管理中心、社康中心協同聯動,打造全鏈條的疾病診療與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醫療與預防融合
打造全鏈條疾病診療與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記者現場看到,中大八院全科醫學門診設置在4號樓2樓。診療範圍主要是症狀學診斷+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即需要長期、連續、綜合性服務的已經明確診療方案或疾病涉及多器官系統,需同時在幾個專科就診的已明確診治方案的慢性病患者等。而全科醫學病房位於在1號樓20樓,目前擁有20張床位。主要收治全科醫學科門診收住患者及社康中心、各專科轉診患者、要求特殊檢查患者。包括非急危重症,未分化疾病,多病共存,涉及多系統、多器官的慢病,老年症候群,功能性疾病,病種單純、病情穩定,特需患者以及無法用「疾病」來定義的病人等。
揭牌儀式上,中大八院與深圳諾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籤約,開展院企健康共管項目,推動建立院企健康共管的有效模式。主要內容包括為每個籤約企業量身定製了「七個一」送醫上門服務,即醫院為企業每個員工籤約1個家庭醫生團隊,建立1份健康管理檔案、配置1名健康管理聯絡員,設立1條電話服務專線,開通1個綠色就診通道,舉辦1次免費健康講座,提供1場健康公益義診等。
探索建立健康人群終生隨訪資料庫
打造「頂天立地促健康」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樣板
中大八院院長沈慧勇教授告訴記者,依託「5G智慧醫療」,組建項目管理團隊,全力推動醫院與社康、區域醫療集團內部搭建重大疾病數據中心。同時該院家庭醫生健康管理服務為依託,探索建立健康人群終生隨訪資料庫,打造中大八院的「弗萊明翰隊列」;而中大八院作為福田區醫療集團牽頭單位,致力於實現轄區內七大中心的資源共享,組建高血壓病等22個專病聯盟,積極探索多發常見病「防治管」一體化服務新模式。通過「專科開放日」、專家下社區、加注全科執業等多種路徑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全專融合,實現病人篩查與發現、臨床診療與科研、病人健康管理與評價的閉環管理。同時加強推廣「網際網路+護理」和家庭病床的基層養老服務,建立「中八家床」的品牌效應,構建「醫院強,社康活,上下連,信息通」的健康樣板;目前,中大八院已有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60餘人,隨著全科醫學中心啟用,該院將探索建立「院本部臨床高水平專科→院部全科醫學中心→23家直屬社康→近千張家庭病床」的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
沈慧勇表示,中大八院將努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智能化高水平基層醫療集團,構建「頂天立地促健康」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樣板,以建設「衛生強區、健康城區」為己任,努力打造一張福田、乃至深圳衛生健康的靚麗名片,為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獻禮。
深圳市衛健委副主任呂光華表示,中大八院肩負探索大學直屬高水平基層醫療集團發展路徑的醫改使命。希望中大八院能夠依託學校在深辦學辦醫基礎,以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院為中心建設全科醫學學科,推動醫教研防管協同發展、輻射帶動區域整體全科醫學水平提升為目標,打造學科建設高地。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暢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劉暢
通訊員:伊軒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曾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