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吃貨來說,火鍋的誘惑最大,尤其是麻辣火鍋。火鍋雖然好吃,但是經常吃會導致上火,並且吃火鍋對身體有一些危害,你清楚嗎?
長時間煮容易產生有害物質
大多數人在吃火鍋的時候,少則幾十分鐘,多則2個小時,有的邊吃火鍋邊聊天的話吃上4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如果火鍋煮太久,會使嘌呤含量增加,很容易引發痛風,從而出現關節疼痛。
另外,火鍋煮久後,各種食材混在一起可能會產生有害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
火鍋湯底不安全
在外吃火鍋的時候,有些商家為了使火鍋味道更鮮美,會放入各種添加劑,多食用會損害身體。
吃多會導致上火
有些人會頻繁地吃火鍋,經常食用辛辣的食物會損害消化系統,給腸胃造成傷害,很容易導致消化系統出現炎症,出現上火,便秘的情況。所以,即使再喜歡吃,也要控制度,不要過於頻繁的食用。
損傷口腔黏膜
大多數人在吃火鍋的時候,習慣撈上來就立即吃,其實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剛撈上來的食物溫度過高,著急食用會對口腔黏膜造成傷害。
那麼,冬季吃火鍋的時候應該怎樣吃才最健康呢?吃火鍋的時候要牢記這5點。
火鍋湯要少喝
有些人不僅愛吃火鍋,還喜歡喝湯,火鍋湯不要喝太多。因為火鍋湯中的油脂較多,味精較多,在涮火鍋的時候會加入肉丸,羊肉卷,海鮮等食材,還會導致脂肪融入湯中,如果喝太多湯,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會使血脂,血壓升高。
另外,湯料中含有高濃度的嘌呤類物質,食用後可能會加重痛風的症狀。所以,對於喜歡喝火鍋湯的人群,建議在未煮食材的時候,可以先嘗一些,切記不能多喝。
食物要搭配均衡
很多人吃火鍋時,看到湯底煮沸,就習慣性地把各種菜都下鍋,這種下菜方法是很不健康的。在點菜時,要多點一些蔬菜,少點一些肉,注重品種的多樣化。在下菜時,可以先下一些蔬菜墊墊底,之後再下白肉,菌類,或者是薯類,最後吃肉。
先吃蔬菜可以控制血糖波動過大,在食用時吃一些蔬菜也可以消除油膩,補充維生素,緩解吃火鍋引起的上火,消化不良等情況。
再吃主食可以減少肉類對身體的傷害,同時也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對肉類的攝入量。
所以,在吃火鍋時注意葷素搭配,會更健康,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不要搭配冰涼的飲料
很多人在吃火鍋的時候,都喜歡搭配一杯冷飲,比如冰啤酒或者冰可樂,雖然在吃的時候會感覺很爽,但是食用後會導致胃部不適。因為在吃溫熱的食物時,突然喝一些冰涼的飲料,很容易導致胃部血管收縮,使血液循環變慢,造成食物難以消化,進而出現胃脹,胃痛等現象。
這種冷熱交替的吃法還會刺激腸胃,造成腹痛,腹瀉,還會引起身體的其他不適。
食物煮熟後再吃
很多人看見下鍋的肉浮起來時,就會夾起食用,殊不知這種沒有充分煮熟的食材可能會攜帶細菌。另外,儘量準備一雙公筷,很多人會用夾完生肉的筷子再去夾已經煮熟的食物,這樣也會造成細菌感染,所以儘量準備一雙公筷,更衛生,健康。
食物冷一下再吃
雖然剛煮好的火鍋誘惑很大,但是也不要著急食用,太燙的食物會燙傷口腔,傷害食道,最好食物撈上來晾一下再吃。另外,吃完火鍋後可以適量吃一些水果,有助於消熱,解膩。
總之,火鍋可以吃,不過食用時要葷素搭配,不要冷熱交替,不要吃得太急,不要吃得太多,這樣會使吃火鍋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