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關係等不利形勢的影響,棉花市場期現貨價位波動不休,而棉紗市場卻未能隨市而動。這對於疲勢之下仍奔波於保機器運轉、保企業不倒、保員工吃飯的紡織經營者來說無疑是實際與心理並存的巨大壓力。
7月28日,中國儲備棉管理有限公司計劃掛牌出庫銷售儲備棉0.85萬噸,成交均價11546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66元/噸,折3128B價格12892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5元/噸。
當日情況:地產棉成交均價11272元/噸,折3128B價格12660元/噸,平均加價758元/噸;新疆棉成交均價11766元/噸,折3128B價格13078元/噸,平均加價1176元/噸。
累計情況:截至7月28日,累計計劃出庫16.38萬噸,成交最高價12370元/噸,成交最低價10560元/噸。
據對江蘇鹽城的一些規模2-5萬錠的紗廠了解,在變化較頻的棉市下,棉紗尤其是普梳價格卻按兵不動。7月中下旬,當地紡企普梳32S出廠均價18500元/噸左右,縱有調整也是區間甚微。照此價位,企業除去用棉成本、人工費用等,所剩利潤有限。高支紗的行情及銷量同樣遇冷,規模不等的紡企都在堅守順價銷售,以銷定進,原料與產品庫存均被壓至最低。
現階段,紡織內銷恢復加上一些外貿轉內銷帶來的暫時好轉現象,既不是市場的本質體現,也不可能長期如此下去。不少中小型企業反映,近期接單情況反比上半年更加艱難。業內分析認為,內銷蛋糕的分食,外貿禁錮及中美外交、經貿摩擦日後變化的不可預測,紡織業的經營存在很多未知數,當前及今後紡織行業疲態將有所體現並發展。
進入下半年後,部分規模紡織企業由於下遊外貿市場關閉、高端消費的不振,生產經營形勢不盡理想。中低端紡織、服裝製造板塊,除醫療衛生需要的防護用紡產品,如手術衣、防護服、口罩等的產銷處於增量外,其它行業用紗產品如服裝、床上用品、玩具等生產均因下遊的梗阻與銷售不暢而減少了產量,開機率低、走貨放緩,加上消費層面景氣度不振,從而使上遊生產難以上量,且價格沒有上升空間。
用發展的長遠眼光看,經濟發展決定社會消費,紡織品服裝等市場消費低迷不振,導致棉價難漲、棉紗難銷難漲是正常的市場供求關係,我們所能做到的依然是把產品質量搞上去,把生產成本降下來,期待疫情和摩擦早日過去。
溫馨提示:最新行情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