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廣告位正在投放
在不久前的父親節,許多荷蘭爸爸都趁著假日帶著孩子們出來享受「papadag」,而這個場景似乎在平日裡並不常見;那麼在大多數的荷蘭家庭裡,爸爸們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承擔著什麼樣的責任呢?
今年四月,荷蘭社會學研究學家Renske Keizer發表了一份關於荷蘭父親在家庭中的作用和職責的研究報告,作為首位做此研究課題的學者,Keizer還被任命為阿姆斯特丹大學社科學院的教授。據了解,Keizer的研究著重於父親在兒童早期發展中起到的影響,希望能給現代家庭教育提供一些新的建議和指導。
『家庭or工作?』
在Keizer的報告中,重點提到了荷蘭家庭一直流行的「傳統」分工,並且對比起其他歐美國家,荷蘭家庭顯得格外「傳統」——爸爸作為家庭經濟主力軍,而媽媽多數為家庭犧牲事業,一般做做非全職工作。家庭中的分工細節非常清晰地體現了這一點,平時誰為家裡的小朋友穿衣服?誰哄小朋友去睡覺?誰在家陪伴生病的孩子?答案不言而喻:在荷蘭家庭裡,大多數媽媽承擔了這些顧家的細節。
不過,最近幾年這方面的調查統計數據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現在只有15%的父親有意識更多投入家庭分工,但也66%的年輕爸爸們都開始有計劃地重新規劃,以求更好地做到家庭與工作兼顧。
『經濟是關鍵』
雖然有很多爸爸也想多多參與家庭活動,但面對經濟和工作壓力,這個想法頗難實現。現在的荷蘭法律只給予父親2天的帶薪假,與比利時(19周帶薪假)和德國(9周)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許多荷蘭爸爸也是「有心無力」。
不過,現在已經有不少爸爸們開始為這個假期「打抱不平」,提議要有更多的政策來支持「父親」這一角色,讓父親可以更多地加入家庭的分工、參與小朋友的成長過程。
『離婚率越來越高』
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荷蘭女性加入全職行業,荷蘭的離婚率也逐日攀高。調查發現,現今每年都有大約7萬兒童因父母婚姻破裂而受到直接影響,其中40%的孩子甚至在離婚一年後就和父親完全斷了聯繫,成長中也沒有父親的陪伴。
據Keizer研究,政府對於母親有較多的優惠(譬如更長的帶薪休假等等)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於家庭中父母分工以及角色職責的「不平等」看法,很大程度上,人們都把養兒育女的責任更多地壓在女性身上(包括離婚單身母親)。
值得高興的是,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荷蘭人意識到這種「傳統」分工以及「不平等」的政策給家庭教育和孩子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只不過改變社會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的事情,但至少現在已經有許多荷蘭民眾積極投入到倡議更改各類相關政策的活動中了。
小編個人覺得不論爸爸還是媽媽,對小朋友成長和教育的影響都非常大,有著各自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責任,不論堅持傳統還是倡導改變,父母雙方都應該重視家庭教育和盡最大努力參與小朋友的成長過程。
編譯:Xinyi
(荷蘭生活網獨家編譯;新聞及圖片來源:DutchNews)
下方廣告位正在招租
專為荷蘭華人服務的生活消費類平臺
網站主頁 http://www.dutchcn.com
APP下載 http://app.dutchcn.com
更多精彩 請用食指長按以下圖片選擇識別二維碼
提醒:如需轉載我們文章可回復「轉載」查看最新規則
【點讚的都是套路,轉發才夠真誠,求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