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藤教師分享|教育路上,「你」扮演了什麼角色?

2020-12-15 羅藤教育

在羅藤學府工作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不少的家庭和孩子,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就是家長、孩子以及學校,各自扮演的角色位置。今天準備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如何構建這三者之間良好而平衡的關係,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教育家馬卡連柯

一、家庭教育

在接觸了這麼多家庭和孩子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影響是多麼重大。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父母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常常習慣性地「越位」,喜歡事無巨細地包辦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照顧地無微不至,可是這樣細心又辛苦的愛,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有一個例子大家想必也印象深刻:13歲的「湖南神童」魏永康以總分602分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時便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按理來說,他的前途本是一片光明,但卻在20歲時被中科院勸退,原因,竟然是生活不能自理。

原來,魏永康的母親認為孩子只有一心一意讀書才有出息,於是事事包辦,從不放手讓孩子獨立。給孩子洗衣服、端飯、洗臉,甚至為了讓孩子在吃飯時不耽誤看書,還親自給他餵飯。

從小學到大學,魏永康的生活一直都是母親一手包辦。然而,離開了母親後的魏永康,卻幾乎無法料理自己的生活,不會洗衣服,生活邋遢,大冬天的時候,還經常穿著拖鞋和一件單衣就出門閒逛。

被退學後,魏永康幾近崩潰,母親也十分悔恨,後悔自己當初不應該什麼都不讓他做,後悔不放手讓孩子獨立。

當然,這樣的例子比較極端,但是在這麼多年做教育行業工作的過程中,我身邊遇到的「過度關愛」的家長也不乏少數,對孩子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是事無巨細的參與其中。

生活中,很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做家務,一方面是怕孩子磕著、碰著、累著,另一方面則是認為,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只用好好學習就夠了。為了可以讓孩子多做幾道題,多背幾個單詞,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寫作業,不管到幾點,家長都一直陪同在旁邊,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務。

養育孩子這件事,過程錯了,結果就一定錯。英國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度限制、幹涉的人,長大後往往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相對偏低。

作為父母,為孩子提供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在孩子的思想情緒、人格塑造和生活技能上起到培養和教化的重要作用,好的家庭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而自主的人。

現在的孩子跟以前相比,生活的更井井有條了,但這意味著父母更謹慎,甚至過度保護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是在破壞一個人的心理韌性

人生是充滿困難和坎坷的,家長不可能一直保護孩子,這意味著父母必須讓孩子準備好面對生活真實的樣子。真實生活意味著充滿挑戰,有些甚至比想像的更嚴峻,而堅韌不拔的人能夠在面對逆境時不畏艱難險阻,自發的向前進,並堅信自己能戰勝困境。

因此作為父母,還有一個主要目標,就是鼓勵你的孩子,給他們灌輸面對生活困難的勇氣,而不是保護他們免於受傷害。而且從另一層面來講,人生的歷程和意義,也恰恰是來自於經歷過的困境和挑戰。

正如卡耐基所說:「為了成功的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剷除埋伏於各處的障礙。要家庭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二、學校教育

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是集體教育,一般說來更加偏重對孩子進行標準化和基礎性的教育。在這樣的學校教育下,教育更多的是書本學習,目標相對統一,學業競爭比較激烈,學生每天想著學習、考試、分數、名次,常常對周圍的其他事物無暇顧及。

這種教育制度,更是一種工業化教育制度,工業化時代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決定了現代的學校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們漸漸成為考試機器,失去了對知識最本身的渴望和求知慾。

已故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對此感嘆:「跟蒸包子一樣一屜一屜的,出來一個模樣」。不得不感概,這個比喻既形象,又讓人嘆惜。

我們大多數都認為,好的學校教育就應該是讓學生學到豐富的知識、學會學習的方法、具有開闊的視野、得到充分的鍛鍊、獲得主動的成長、充分個性的展現。

但是,集體化教育大生產,忽視了每個學生的特點特色,無法關注到個性的成長和發展,不適合人格的培養和完善。

所以,我們更要關注到教育的本質——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找到內在的渴望與需求。

三、學生錯位

在家長的過度幹涉,和學校的統一模式化管理之下,往往就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造成了學生缺少內驅力,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為誰而學習的心理狀態。

很多家長跟我抱怨,「孩子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學習一點不積極主動,好像逼著他們學才學。」很多學生也都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或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又或是沒有任何目標的從眾行為。

作為多年在教育行業工作的招生老師,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也算是非常之多了,我常常也在思考,為什麼這麼多孩子都會覺得學習是為了家長而學,是為了老師而學?

在學習上,越去push他們,越會呈現不好的結果。同時,我發現這些孩子身上都有一些共性,主要體現在幾個層面,客觀上,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偏弱,在學科學習方面有比較大的困難,一科學不好,科科學不好,長此以往,在學習這件事上沒有任何的成就感,同時也無法建立自信心,當然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主觀上,自我控制及時間管理能力有限,不會自主的規劃時間,效率低下,該學習的時候沒有全身心的投入,該玩的時候也不能盡興的玩兒,久而久之,就會陷入一種負循環中。

其實,從更深層面上分析,試想作為家長已經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安排到位,該看什麼書該背哪些單詞,該考到什麼成績,該上哪個學校,都一步一步地掰開揉碎放到孩子面前,他怎麼還能有自主探索的動力,哪裡還有自己的目標和內驅力呢?

外界的幹涉,往往剝奪的是孩子自己內在的覺醒力量。

今天的中國,一個人,只要有一雙手,不懶惰,不瞎折騰,自食其力都不是問題。只要孩子能自食其力,而且能與自己和諧相處、與世界和諧相處,不危害社會,那作為父母,我們就算做到了起碼的成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從不相信輕鬆的教育。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下苦功夫,都不可能輕輕鬆鬆就能實現。

我相信的是責任教育。

就像《長安十二時辰》裡面張小敬一再所言,「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學習,終歸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能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但卻無法去強迫孩子。

世俗一點來講,他成績不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會在同學當中沒有面子,會以後上不了好的學校,找不到好的工作,過不上體面的生活。這一切,都需要他自己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他如果不焦慮,你代替他焦慮也沒有用。你因為焦慮去指責他、攻擊他,只會惡化親子關係,到頭來父子成仇、母子成仇,得不償失。

莫言曾說過:

「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確實,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的奮力託舉,也離不開老師的辛勤付出,但是最重要的是離不開他們自身的努力奮鬥

這世上從來沒有毫無理由的橫空出世,所有的教育都需要彼此共同出力。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學生在學校表現出色,不只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培養孩子形成伴隨一生的能力,更是培養品格、行為和價值觀!

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老師、學生三方的力量缺一不可,且都要擺正好自己的位置,家長不可越位,老師要注重因材施教,學生更要建立內在驅動力,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們在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勇敢前行!

在這裡我想將我們朱源院長一直強調的教育的四大原則分享給各位家長:

# 教育要遵循四大教育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孩子是什麼樣的人才就要用什麼樣的培養方法,正視孩子客觀情況,不盲目自大也不能忽視潛能,不拔苗助長,也不能落後耽誤,要恰到好處。

二,因材施教原則: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色,我們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天賦所在,抓住成長關鍵期,發揮孩子的優勢。

三,單科突進原則:在孩子特長和擅長的點上,要最大化的發揮這個優勢,單科突進,取得最優質效果,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四,全面發展原則:孩子在發展擅長同時,也要揚長補短,較弱的方面要補上來,同時發展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全人。

最後引用張亞勤博士的一首詩作為結尾

(朱源院長曾經中科大少年班的學生,著名科學家)

他在寫給母親的信《放飛的愛》中,這樣說道:

「世上有一種愛,叫「放飛」。

母親對我的愛就屬於這種。

她不會把我捧在手心,

許多事情總讓我親自去做,

還說:學會獨立,才能放飛。

謝謝母親,謝謝您!

在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

是您教我學習、自立、自信、自強;

是您教我怎樣做人;

是您教我如何在航行中搏擊風浪;

是您的放手,讓我一次又一次的高飛。」

相關焦點

  • 新形勢下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曾今我們的教育學中,將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學生的朋友,扮演家長的角色,稱呼教師為園丁等。後來新課程理念在這方面做了調整,將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將教師從過去的那種純粹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中解放了出來,那麼這種對教師的角色的重新定位正確嗎?
  • 惠州市十佳英語教師鍾鳳花,保持著一顆謙虛的心在教育教學的路上
    用力幹學校事,用情成教育事。一、立足課堂,潛心教研從教多年來,鍾老師一直保持著一顆謙虛的心在教育教學的路上前行著,她積極參與新課改,勇於嘗試新教法, 在縣教研員徐月瑤老師的悉心栽培下不斷地成長,最終形成了她獨特的具有「活力」範式的教學風格。
  • 被忽視的女性在這場運動中扮演什麼角色?丨在路上的背後
    那些在小說裡經常出現的女性,又在這場運動中扮演著什麼角色?新京報·書評周刊》B01版~B05版專題《「垮掉的一代」 ——旅程與誤解》撰文丨新京報記者 宮子1母親與家庭的影響「我們聽說過維吉尼亞·伍爾芙,但並不覺得她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 體育教師在大課間活動中應扮演好五種角色
    大課間活動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生的體質狀況,開展好大課間活動需要體育教師的實踐努力,也要體育教師的智慧謀劃,這就需要體育教師能夠明確自己的職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策劃者 每一項活動的組織都涉及方案的策劃,對於大課間這樣的全校性群體活動在策劃方面應該體現群策群力。
  • 類似魔獸世界的角色扮演手遊_十大熱門角色扮演手遊排行榜_18183...
    類似魔獸世界的角色扮演手遊有哪些?很多小夥伴喜歡玩角色扮演類型的手遊,那麼2018這種類似魔獸世界的角色扮演破解版遊戲有哪些比較好玩呢,下面就帶大家去看看十大熱門角色扮演手遊排行榜,喜歡的小夥伴快來試試吧!
  • 【強國教育叢談】正確認知新時代教師角色定位與職責使命
    推進教育工作紮實展開的關鍵環節在於優秀教師群體的養成。每一個「園丁」都是打造花團錦簇的社會主義大家園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在今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寄語全國教師:「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教師資格證筆試成績什麼時候可以查_中國教育考試網NTCE
    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網提供以下教師資格考試動態信息:教師資格證筆試成績什麼時候可以查_中國教育考試網NTCE,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成績查詢入口,教師考試動態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教師的職業角色
    如果題幹中會出現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或者教師教會學生知識與技能等經驗,類似於這樣的例子我們就可以去選擇授業解惑者的角色。3.示範者的角色(榜樣角色)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誇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言論行為、為人處世的態度會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 你的人生,有幾個角色需要扮演?
    其實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大的舞臺,舞臺裡有一幕幕不斷發生的戲劇,而你就在這裡扮演中其中一個角色。戲劇的視角,不僅能幫我們更好的理解日常生活,還能幫我們看明白很多人生的難題。關於幸福感,阿德勒有這麼一個理論,我們的幸福有一部分來源於貢獻感。
  • 心理測試:16型人格測試,看看你在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心理測試:16型人格測試,看看你在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測試開始: (備註:請記住你選擇的選項後的字母,並將四個字母連起來) 1、忙碌了一周之後,你感覺自己精疲力盡了,你會怎麼做?
  • 千祥中心幼兒園:」土生土長「的農村教師也有教育夢
    在這個過程中,她不忘初心,用實踐行動去完成屬於自己的教育夢,真正讓村裡的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園。  用專業理念搭建「家校合作」橋梁  開展好幼兒園工作,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理解。面對農村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想要取得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陳秀芳回憶說:「那時候,幼兒園教師常常被家長們叫成『阿姨』。
  • 班主任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角色?難以概定!但5種角色意識不能丟
    素質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素質的形成是知識、技能.道德觀念等的內化和積澱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內園,尊重學生的人格獨立性,才能使學生敞開內圖的大門,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吳松年教授在(教育教學素質論)中講,就素質教育而言,「班主任本身的角色並非是管理者,而是教育者:並非是一種職務,而是一種教育分工;班主任與學生的關係也並非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上級與下級的關係,而是師生關係,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
  • 【教育】荷蘭爸爸在家庭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承擔著什麼責任?
    上方廣告位正在投放在不久前的父親節,許多荷蘭爸爸都趁著假日帶著孩子們出來享受「papadag」,而這個場景似乎在平日裡並不常見;那麼在大多數的荷蘭家庭裡,爸爸們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承擔著什麼樣的責任呢?
  • 英文文獻導讀:教師教育課程:關鍵性專業發展在有色人種教師中的作用
    摘要:由於有色人種的教師流失率非常高,有許多經驗教訓可以從資深教師那裡學到,(可以)告訴我們如何培養教師;本文中,我分享了對11位在社會正義教育中擔任正式或非正式領導角色有著豐富經驗的有色人種教師的訪談分析;她們的反思揭示了教師教育計劃(公平與否)是如何在為學校的敵對種族氣氛做準備方面的不足,從而使她們面臨更大的被推出教學的風險;本文還指出,以集體教師為主導的種族素養發展空間
  • 扮演好英語教學中的11個角色
    之前三篇文章依次介紹了劍橋TKT中30個英語教學的高頻術語,最後還給老師們布置了一個問題:Teacher role 教師的角色到底是什麼?傳遞教育英語教師培訓作為英語老師的你或許從未認真思考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看了下面的答案,相信你一定會意識到,原來自己如此不凡。
  • 幸福一點點:我們要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們學會扮演好每一個角色你是誰?你多大了?你的名字叫什麼?你的工作是什麼?你在哪裡?你的社會地位是怎樣的?這一刻對於你來說只是角色的定位,我們每個人的角色都會根據你的年齡的增長、專業的選擇在變換著,這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擔當,正常人一生之中都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兒子或者女兒、同學、夥伴、朋友、陌生人、男女朋友、同事、丈夫或者妻子、兄弟姐妹、爸爸或者媽媽、奶奶或爺爺,我們如何做好角色的扮演和轉換將是我們持續的必修課。
  • 樂華年會,公司成員玩角色扮演,哪個驚豔了你?
    六月一號是樂華舉行年會的日子,同時這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兒童節,或許就是這個原因才決定舉行cosplay,而且這一次的活動幾乎樂華公司籤約的成員都出席了,有很多老前輩也有很多是剛出道的新人,而且每個人都有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作為公司的老大哥韓庚,他cos的是小丑,他的扮演可以說是很成功,服飾,髮型,臉上畫的妝各個部分都很到位,是一個比誰笑的都開心的小丑。
  • 英語教學法:21世紀教師的新角色,助推學生智能發展|雙語速讀
    新形勢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facilitator,也是課堂環境的創造者,學生可以在這種環境中發展他們目前或將來可能需要的技能及品格。ELS教師的作用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活動可以看到一個有經驗的教師順利地從一個角色轉換到另一個角色。
  • 教師教育過程中,最應該給予教師什麼?
    所有的教師教育和教師發展,都是在回答一個前提性的核心問題:教師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什麼最重要、最有價值?換言之,在教師教育過程中,最應該給予教師什麼? 這是長期以來,在教師教育和教師發展過程中,特別需要回答但卻被普遍忽視的問題: 當教師擁有了價值觀、仁愛之心、知識、技能和方法之後,接下來怎麼辦?然後該給教師什麼,教師應當做些什麼?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少老師走到這一步之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教師資格什麼時候查分數_中國教師資格網報名入口
    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網提供以下教師資格考試動態信息:教師資格什麼時候查分數_中國教師資格網報名入口,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成績公布時間,教師考試動態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2020教師資格成績可以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