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對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2020-12-23 多肉車釐子

說起帶孩子,人們腦子裡的馬上浮現出來的應該都是媽媽帶孩子的場景。確實是,在我國帶孩子、教育孩子好像一直都是媽媽在做的事情,大部分爸爸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付出都是沒有媽媽多的。

喪偶式育兒

因為在傳統觀念裡面,人們都是秉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的,男人總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上,認為家裡的一切事物都應由媽媽來負責。

負責家人的起居生活、負責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負責對孩子的照顧和教育,而他們自己就好像是一個」旁觀者「。

很多父親覺得自己就只是需要適當的」幫助「母親做做家務、帶帶孩子,認為自己這些適當的幫忙就已經很盡職盡責了。

由於父親的長時間」缺席「,就導致了母親的育兒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有些想自己經濟獨立的媽媽,一邊要為了自己的事業工作,一邊還要照顧著孩子,每天忙的天昏地暗的,感覺事情怎麼做都做不完。

由於父親的缺席而導致的這種現象,也被人們很貼切的稱作」喪偶式育兒「。

為什麼大多數父親都不怎麼參與對孩子教育

雖然現在社會上已經開始廣泛關注父親對孩子教育的參與度,提倡父親要積極的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之中,但是據調查顯示,父親對孩子教育的參與度還是遠遠低於母親的。

究其根本還是父親認識不到自己的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覺得自己是否參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影響,男人就應該把重心放到事業上。

還有就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深深的刻在父親的腦子裡,覺得打理家長裡短就是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應盡的責任義務,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或者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親需要為了家庭的生計在外奔波,不經常回家,不能經常陪伴家人和孩子,就是想參與對孩子的教育也很難做到。

父親和母親教育孩子的不同之處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曾提出過: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教育和培養孩子有一種獨特的力量。

上海社科院家教中心陳建強主任也說過:如果把母親比作一片綠草地,那麼父親就是一棵大樹。母親更多的給孩子提供溫情和舒適感,而父親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母親教孩子如何」感受生活「,父親教孩子如何」適者生存「;母親教孩子如何」拿起「,父親教孩子如何」放下「。

由於男女天性的不同,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對孩子的成長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母親對待孩子往往更溫柔細膩,同樣帶孩子玩,母親會更擔心孩子的安全,會限制孩子做一些危險的舉動;而父親帶孩子玩,則會更有冒險性和挑戰性,不會輕易的阻止孩子,反而是鼓勵孩子勇敢嘗試。

母親的溫柔細膩會幫助孩子養成認真仔細的生活態度,而父親則會讓孩子學會勇敢、堅強、敢於面對困難。

對於男孩來說,父親為男孩提供一種男性的基本行為模式,男孩會對父親的各種行為進行學習和模仿,往往都把父親當做自己的榜樣。可以說父親很多行為習慣都會在自己兒子身上體現出來。

對於女孩來說,父親就是女孩了解男性的第一步,父親的存在和教育可以讓女孩清晰的認識到男女之間的區別。

相較於男孩來說,女孩對父親的依賴心理會更強一些,因為從父愛中可以獲得滿滿的安全感,很多女孩在長大後都會把自己的爸爸當做自己擇偶的標準。

總之,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是有很大區別的,無論是教育男孩還是教育女孩,缺少了父母其中任何一方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父親教育的缺失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美國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90%以上的兒童問題都與父親教育的缺失有關。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父愛缺乏綜合症」,意思是如果父親長期對孩子缺乏關注,那麼孩子會因為缺乏父愛而產生分離性焦慮。

當別的孩子開心的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耍時,自己卻只有媽媽時,孩子會怎麼想;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父親的疼愛時,孩子的心裡又會是什麼滋味;當有人問孩子「怎麼從來都不見你爸爸」時,孩子心裡又會怎麼想?

「我爸爸會保護我,你敢欺負我,我就去告訴我爸爸」「我爸爸可厲害了,還會做玩具,我這個玩具就是我爸爸做的」

在孩子那個小小的世界裡面,爸爸的存在真的是很特殊的。上面這兩句話應該經常會從小朋友的嘴裡說出來,那麼大家又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個時候孩子們說的都是爸爸而不是媽媽呢?

都說父愛如山,爸爸就是會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爸爸會保護媽媽和自己,所以遇到危險了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爸爸。

如果孩子長期缺乏爸爸的陪伴和教育,又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潛意識裡就會覺得自己缺少了什麼,為什麼自己的爸爸和別人的爸爸不一樣?隨之而來的就是:

孩子會缺少安全感,缺乏自信,敏感又脆弱。

膽小怕事,一遇到什麼困難就會想逃避,想放棄。

渴望被疼愛又害怕被疼愛,渴望被關注又害怕被關注,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父親的教育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

大量研究顯示,父親參與孩子的教育有利於促進孩子的學業成績、認知能力、社交能力、性別認知、個性品格等各方面的發展。

美國耶魯大學一項長達12年的追蹤研究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在學校學習成績更好,智商更高,將來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對孩子人際交往方面的影響:

媽媽帶孩子的往往更傾向於在室內安靜的環境裡面,而爸爸帶孩子則大有不同。

爸爸們會更傾向於帶孩子去戶外玩耍體驗,去郊外遊玩、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玩遊戲,孩子見識的更多接觸的更多,有利於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對孩子性別意識的影響:

對於女孩來說,與父親的相處可以讓她們知道男女之前的區別,以後應該怎樣正確的與異性相處;對於男孩來說,父親的形象會讓男孩更有男人味,明白作為男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父愛如山,母愛似水,父親和母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

父親母親都是可以影響孩子一生的人,只有雙方「精誠合作」,發揮自己不同的優勢,讓孩子全面發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相關焦點

  • 爸爸的「缺席」,對孩子影響究竟多大?有個方面,女兒往往更受傷
    從而導致父親對孩子教育的缺席,而「爸爸」代表著整個家庭的核心結構組成,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於父親要不要加入「帶娃大軍」,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爸爸的「缺席」,對孩子影響究竟多大?
  • 爸爸去哪兒啦?爸爸來開家長會了!
    近日,浙江寧波市北侖區蔚鬥小學四年級270餘位爸爸走進學校,按一幅幅肖像自動「對號入座」;每位與會爸爸還得輪番上臺發表一分鐘的「官宣」,介紹自己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爸爸來開家長會」活動,旨在讓爸爸們更多地了解孩子、關心孩子,讓父愛和母愛都不缺失。(11月19日《寧波日報》)稀缺而清新的「爸爸來開家長會」,說到底是對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某種意義上的糾偏。
  • 爸爸不開家長會,對孩子有這麼多負面影響
    近來,寧波一小學召開家長會,別出心裁地提出「讓爸爸參加」,引發人們對這種家校溝通方式的一系列思考:參加家長會的媽媽為何會比爸爸多?爸爸的缺席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嗎?「祖輩家長」與老師難溝通的問題該怎麼化解?傳統的到校參加家長會是不是過時了?
  • 爸爸參與育兒,對孩子影響有多大?科學數據來告訴你答案,聽好了
    爸爸參與帶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在孩子成長的某些方面,爸爸的作用不可代替。①運動能力一般爸爸會比較喜歡運動,爸爸帶娃時會更喜歡帶孩子進行各種體能訓練,比如跑步,打球,踢球等。一旦孩子運動的多,孩子的免疫系統得到增強,體格也得到鍛鍊。
  • 《爸爸去哪兒6》中都在批評楊爍的教育方式,卻很少人知道原因
    相信《爸爸去哪兒》是大多數人的童年回憶,第一季到第六集伴隨了我們的成長,《爸爸去哪兒6》也是讓很多人期待不已。想起曾經全網追的狂潮,《爸爸去哪兒6》也引起了廣泛關注。由於政策變更:不允許未成年人上綜藝,《爸爸去哪兒6》也被禁止上架一段時間,後來變成網劇到改名為《一起出發吧》在芒果tv國際版播出也是讓我們期待已久。《爸爸去哪兒6》中有很多對搞笑的父子、父女,話題不斷,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其中楊爍與他的兒子楊雨辰備受大家關注。
  • 為什麼家長群裡大部分都是媽媽,爸爸去哪兒了呢
    2013年,《爸爸去哪兒》橫空出世,暴露了家庭教育中爸爸這個角色嚴重缺席的問題。如今,七年過去了,爸爸是否與媽媽一樣參與到了教育孩子的隊伍中呢? 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爸爸們是否是「甩手掌柜?」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看了下面的案例後,答案不攻自破。
  • 「時評」孩子被生母及其男友虐待,爸爸去哪兒了?
    但我們不禁要問:爸爸呢?童童的爸爸去哪兒了?我國民法總則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同時,我國婚姻法還明確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對於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來說,對孩子行使監護權利、履行監護義務的方式,一是支付撫養費用,另一個就是探視——通過父母雙方配合探視,相互支持相互監督,共同對孩子的成長負責。
  • 《爸爸去哪兒》再次驚喜上線楊爍教育方式引網友爭議
    它來了,它來了,最新一季《爸爸去哪兒》終於來了!在本季節目中,楊爍教育方式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爸爸去哪兒6》終於在千呼萬喚中播出了,不僅改了名字為《一起吃發吧》,而且還是在國際App上播出的。
  •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五個孩子,七年的成長,是否變了模樣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播出,距今已經七年了。田雨橙、王詩齡、天天、石頭和KIMI,這五個可愛的孩子,曾經給大家帶來過一段輕鬆快樂的時光。如今,七年後的他們,都有什麼變化呢?在《爸爸去哪兒》中,蘿莉外表的她,卻沒有一點嬌氣。運動細胞非常發達,跑得快、有力氣,還樂於助人,特別惹人喜愛。節目播出後的幾年中,容貌甜美的她一直備受關注。父親田亮和母親葉一茜偶爾在社交媒體分享她的一些信息,經常會成為熱搜。前段時間還因為十二歲的她,身高已經長到一米七而讓網友熱議。
  • 爸爸》:從孩子的角度剖析父母對孩子成長之路的影響...
    這是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導師,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沒有感情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可有可無的狀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出現叛逆,反抗,甚至憎恨父母。因為作為父母的你們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人生經歷,你們說的話(是為孩子好)對孩子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 時隔7年,終有超越《爸爸去哪兒》的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上線
    儘管在這檔節目之後有許多親子教育類的綜藝節目,但是沒有一檔節目的熱度能達到《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高度及好口碑,許多節目的出現只會讓觀眾覺得有種東施效顰的感覺。如今時隔7年,終於有了一檔全新的關於少兒的綜藝節目,節目的內容集合了教育、親情等多個元素,這檔節目就是《親愛的小課桌》。
  • 這樣的爸爸近乎完美,妻兒都由衷渴望,對家庭和孩子好處不言而喻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自《爸爸去哪兒》第二季播出後,黃磊幾乎成了完美爸爸的代言人,全國觀眾都看在眼中,黃磊的大女兒黃多多十分優秀且討人喜歡,這肯定與黃磊的教育脫不了關係,大家想向他討要一套「爸爸家庭教育學」。
  •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爸爸帶娃的好處,媽媽無法替代
    對孩子來說,能和爸爸一起玩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平時非常忙碌的爸爸能陪他們玩,孩子會充分感覺到爸爸對自己的重視和愛,親子關係自然會在歡快的遊戲中快速升溫。爸爸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最主要的是讓孩子獲得心靈的滿足,獲得父愛的幸福感。同時爸爸也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享受到天倫之樂。
  • 3種爸爸在家裡「拖後腿」,媽媽再優秀,孩子也難有出息
    而在生活當中,其他的家庭卻沒有採取像這小兩口一樣的做法,並且在家庭相處模式當中,很多爸爸都成為了家裡面的「拖後腿」的存在,即使身為媽媽的女方再優秀,也會成為孩子負面影響的存在。久而久之,孩子被這種充滿負能量的爸爸影響之後,也會對生活充滿很多負能量的看法,孩子在這樣的生活環境當中久了之後,很容易存在厭世的情緒,這樣的情況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2、「缺位」的爸爸如今流行一個詞叫做「喪偶式育兒」,簡單來講就是。
  • 爸爸去哪兒了?看完女兒的連線圖,爸爸真的消失在家裡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都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一個能夠健康成長的孩子都離不開爸爸媽媽共同的陪伴。爸爸媽媽能夠帶給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 小學生普通作文《我的爸爸》,走紅網絡,文末一句話戳中爸爸的心
    回憶起過兒童節時,爸爸答應自己一起去海洋館,可爸爸還是食言了。多次夢想爸爸能陪自己玩,都沒能實現,文末一句,"爸爸,你再不陪我玩,我就長大了"是點睛之筆,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你會發現,經常陪伴孩子身邊的是媽媽,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帶孩子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的也都是媽媽。
  • 楊爍救了《爸爸去哪兒6》,真人秀演惡爸爸,《一起出發吧》火了
    早前,湖南衛視曾錄製《爸爸去哪兒》第六季,但中途遭遇政策上的問題。總局發布指導意見,少兒參與娛樂綜藝節目受阻。因此,這檔綜藝錄製中途曾一度停止,國內衛視播映或者視頻平臺上線,都沒有可能性。然而,湖南衛視方面總是有著奇思妙想的招數,這不,這款《爸爸去哪兒》第六季更名為《一起出發吧》,已經選擇在芒果TV國際版和外網某視頻分成平臺上線。外網上線兩天,內網悄無聲息。
  •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寶貝們,七年之後大變樣,回憶滿滿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開播是在2013年,也就是大概7年前,有時候綜藝的意義可能並不僅僅停留在娛樂,還有教育的隱形內涵。郭濤在後來回憶起來的時候說:「這不是一檔綜藝,也不是一場秀,而是一次經歷。」小Kimi當年的「黑米小子」,如今也已經11歲了,在Kimi六歲的時候,林志穎就宣布兒子將息影娛樂圈,可能是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吧,後來在社交平臺很少看到兒子的照片。也有網友覺得是因為長大後的Kimi沒有小時候可愛了,所以林志穎不願意曬了。
  • 《爸爸去哪兒》大家覺得哪些星爸萌娃會上到爸爸去哪兒第四季?
    口碑與收視齊飛的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在西澳的農場舞會中迎來了第十六期大結局。每個家庭的媽媽都攜家庭成員悉數盛裝登場,就連第十二期遺憾沒能到場的康總媽咪也來了。似乎是提前神預測到了國家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我們發現六組家庭中,有四組都生了倆,胡軍家一對姐弟、王寶強家一對兄妹、鄒市明家倆兄弟、劉燁家一對兄妹。
  • 爸爸去哪兒
    風雨中,我們總是逆行而上。從臨危受命的那一刻起,我們顧不上回家一趟,去看看還在熟睡的孩子,去親吻他稚嫩的臉頰。透過窗戶,通過視頻,你問:爸爸,你去哪兒呀,怎麼還不回家?我說:爸爸在工作,要聽媽媽的話。那頭,你依舊可愛天真。這頭,我已經眼角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