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房產|大眼樓管 青檸
新浪財經訊 4月26日,新湖中寶發布公告,公司擬以現金30.685億港元認購綠城中國3.23億股H股股份,認購價格9.50港元/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佔綠城中國總股份數的12.95%,成為僅次於中交集團(持股25.06%)和九龍倉(持股21.68%)的第三大股東。而綠城中國在上一交易日4月24日的收盤價格為7.01港元/股,以此計算,新湖中寶此次收購的溢價率約為35.52%。
同時,綠城中國一周之內入股了新湖中寶七個項目,獲得大量低成本優質土儲。通過增發新股也獲得了一定的流動資金補充。這不是2020年第一起房企收併購事件,相比被世茂和東方資產拿走70%股權的福晟來說,此次合作也許更符合1+1>2,也更皆大歡喜一些。
新湖中寶憑什麼?好地攢得多
新湖中寶主營業務為地產、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雖然已經成立了20多個年頭,也經歷了地產行業的黃金十年,但公司的發展卻十分緩慢。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的銷售規模僅138.4億元,在行業內排第140名。
與地產同行相比,新湖中寶的業績不出眾且不穩定,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43.10%、-24.55%和38.79%。雖然這麼多年發展欠佳,但公司憑藉超前的投資眼光,依靠舊改和灘涂開發等方式攢下了不少家底。
數據顯示,2009年時,公司的土地儲備建築面積便達到1262.1萬平方米,權益建面為1095.89萬平方米,拿地權益比較高,而公司當年的合同銷售建築面積僅110.97萬平方米。之後在2016年,公司再次加大拿地力度,期末土儲面積升至30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倍數(土儲建面/銷售建面)達到26.79倍,並於2017年達到最高值32.61倍,處於行業領先水平。新湖中寶土地儲備主要分布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早年的拿地成本較低,如今的地價早已翻了好幾倍。
數據顯示,雖然公司的土儲面積持續穩定在千萬級水平,但公司的銷售面積多年來都只維持在100萬平方米出頭的水平,而新開工面積基本與銷售面積相當。
2019年上半年,新湖中寶的銷售明顯好轉,半年銷售面積便達137萬平方米,幾乎與2018年全年持平,而相應的新開工面積卻只有47萬平方米,動工並沒有隨著銷售的節奏加快而提速。同時,2019年,公司大面積轉手土地。如果不是公司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籌劃另一條生財之道的話,那麼或許可以說明公司的項目節奏把控確存在一定的問題。
雖然屯糧足是好事,但對於新湖中寶這樣開發周轉能力一般甚至算較差的企業來說,地砸在手裡不能快速轉手盈利也很令人著急。
銷售一般、沒有放鬆拿地、舊改周期較長,種種因素下新湖中寶的現金流持續承壓。2010年-2014年,新湖中寶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淨流出,資金流入依靠大面積的籌資活動,籌資現金淨流入持續大幅增長,負債水漲船高,2014年後,公司的淨負債率持續超100%,截至2019年6月末,高達183.65%。
Wind數據顯示,新湖中寶的現金比率[(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流動負債]持續低於1,近年來的最高值僅為0.56,2019年上半年進一步下滑至0.33。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145.05億元,而短期有息負債達258.88億元,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之後,新湖中寶開始了資產兜售,2019年7月,新湖中寶將甌瓴實業和上海瑪寶的相應權益作價約67億元出售給融創,涉及長三角區域約210多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土地項目。2019年12月,新湖中寶又將持有的上海明珠城項目35%股權出售給綠城,總對價36億元。去年下半年通過出售資產回籠資金超100億元。
就4月以後新湖中寶出售給綠城中國的7個項目來看,交易對價總計41.01億元,股權轉讓代價總計11.72億元,其餘均為財務資助或項目融資,並且綠城提供的「資助」並不便宜。資料顯示,在綠城收購中瀚置業35%股權事項中,提供的13.83億元財務資助年利率高達10%。
綠城中國的規模野心
疫情影響下,不少房企均調低了今年的銷售目標,綠城中國的目標銷售額為2500億元,對應的增速約20%,足見綠城對規模的渴求。
綠城中國是近年房地產行業殺出的黑馬,2016年時,其銷售額邁入千億,達1139億元,銷售增速為58.41%,彼時在業內可以排至第9位,之後公司的銷售額增速卻連降兩年,2018年低至6.9%,排名跌至第17名。張亞東在2019年3月的媒體溝通會上透露,公司曾面臨樓市小陽春的時候無貨可賣的尷尬局面。
而數據顯示,2015年起,綠城中國的土地儲備面積便一直在3000萬平方米及以上水平,雖說不算充裕,但也總不至於到無貨可賣的地步。問題出在了綠城的「節奏」上,周轉慢且供貨不均衡,成為制約綠城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資料顯示,2018年,綠城中國的土地儲備基本完成了全國重點城市圈布局。而2018年綠城取得的銷售額中超70%來自於長三角地區。當年華東的房地產市場調整較大,增加了綠城的銷售壓力。公司執行董事李駿曾對媒體表示,由於部分城市存在限價,綠城中國在整體財務成本比較低的情況下,沒有斬倉出貨。
隨後張亞東開始對綠城進行多方位改革,優化組織結構,提升效能。在投資節奏上,改反周期拿地為全周期拿地,改機會性拿地為戰略性拿地。同時調整投資節奏,2019年張亞東對投資線提出了明確要求將上半年和下半年儘量調整為5:5,保證上半年供貨率,改變上半年無貨可賣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一二線的定位及招拍掛拿地較多,2016年時綠城的拿地成本躍至11676元/平方米,拿地均價佔到當年銷售均價的6成多,嚴重拉低了項目利潤。成本壓力之下,收併購逐漸成為公司補充土儲的重要手段,「更好地拿地」是綠城這兩年的重中之重。
數據顯示,2019年,綠城中國新增土儲面積1236萬平方米,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71.91%,而當年的銷售面積為1027萬平方米,銷售面積增速為26.48%,同時得益於收併購拿地增多,新增土地成本大幅下降至6923元/平方米。但由於銷售提速,土地儲備倍數也一直忽高忽低,一直沒有真正擴大,2019年由2018年的4倍降至3.77倍。
1+1能不能大於2
新湖中寶表示,此次合作是基於雙方長期良好合作的共識和基礎,並且雙方有意向就未來發展加大合作力度,發揮各自的品牌、土儲、資金等優勢,實現共贏。本次交易有利於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合,有利於新湖中寶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在地產領域的戰略布局,實現更加穩健高效優質的發展。
綠城表示,通過向新湖中寶增發股份,可在較短時間內充實公司運營及發展所需的資金。從財務層面,可優化資本結構,有效降低淨資產負債率;從經營層面,可深化全國布局,擴大土地儲備,提高公司資產的盈利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經營績效。
綠城中國需要地,而新湖中寶攢了大量的地,缺錢卻不能通過開發銷售快速將土地轉為現金,各取所需,抱團取暖。
房企間的股權併購,這並不是第一樁,或許只是房地產下半場競爭的一個開端。前有世茂福晟案例,福晟兩年前還是千億預備役的重要一員,最終卻被世茂和東方資產分別接下40%和30%的股權,企業的傾倒比想像中來的還要快。
當下行業紅利散去、整體降速,在行業分化加劇背景下,一家銷售規模僅200億元左右的小房地產開發公司可能在未來幾年就會被擠壓出局,面臨被「大魚」吃掉的命運。新湖中寶憑藉早年攢下的大量低成本優質土地,提前搭上綠城中國這艘大船,或許也有提前尋找大樹庇佑的遠見,化被動為主動。
而從新湖中寶近年對金融科技和服務的大手筆投資來看,頻繁出售資產背後,未來或也有走輕資產路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