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瓊笛
蘇軾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書籍,永遠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我們成長的標杆。讀書可以使人忘記煩惱,忘記憂愁,自由自在地構造一個只有自己和知識的世界。
有人說,女人更應該多讀書,因為一個女人身上的氣質,需要用知識來培養。
當一個女性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流連於她的外貌,對她的評價也都是"這個女生真好看"。
當她的年紀逐漸增大,步入中年之後,前半生的閱歷和經驗,都會化作知性美,組成靈魂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佔據重要地位的,還有她所學到的知識,讀過的書,會極大地影響到一個女人的氣質。
我們有時候會發現,有的女人明明長得不錯,身材也很好,但是總會讓人感覺平平至極,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換句話說就是,美則美矣,看過就忘了。
而有些女人則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美,她們的長相或許算不上頂尖,甚至只能稱得上清秀。但是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透著一種別樣的韻味,讓人想要去了解更多,卻越是靠近,越是感覺難以琢磨。
這樣的女人,也並不會給人以輕浮的感覺,而是像山澗潺潺的清泉,清澈甘甜,或者是竹林間細密的微風,可以拂去人心頭的燥熱。
這樣的女子,總會讓人記在心裡,難以忘懷,雖然說起來她們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魅力,但就是很容易讓人對其產生好感。
當你把讀書養成一種習慣,在書籍中閱讀到的知識和哲理,就會一點一點滲透進你的靈魂當中,和你整個人密不可分,並且反映在你的舉手投足當中,因此這種氣質是日積月累得來的,無法被人模仿。
公司裡有一個女同事,很多人都形容她十分的文雅。她平時不怎麼說話,卻也很有禮貌,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多半都會捧上一本書,在那裡靜靜地閱讀。
後來大家熟悉了,有時候聊天的過程中,不管是誰提出的某個問題,不論是哪個領域的,都能夠被這位女同事輕而易舉地解答。我們慢慢地對她更多了幾分好奇,而她也給人留下了學識淵博的印象。
又過了一年多,這個女同事因為個人原因,辭掉了這份工作。臨走之前她送給了幾個要好的同事每人一本書,作者處赫然寫著她自己的名字。
我們這才知道,她原來如此的才華橫溢。然而聽到這些讚嘆,這位女同事也只是害羞地笑笑,謙虛地說沒什麼的,這本書送給你們,留個紀念。
如今距離她離開公司已經有三年多了,在這期間我們也迎接了許許多多其他新同事的到來。在上一次聊天時大家又談起了她,無一例外,她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僅因為她的博學多才,更是因為那種與眾不同的氣質,讓人過目南陽。
更何況,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多讀書也會改變我們的命運。
小的時候總覺得這句話過於誇大,而且現在不是有很多成功人士,學歷並不高的例子嗎?更有甚者,中途輟學,也能夠通過努力打拼出自己的事業。
但是要知道,這些人的成功只是個例,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又有多少人在放棄學業,放棄學習知識的機會之後,終究碌碌一生。別說實現夢想了,就連溫飽可能都是問題。
高考之後的小秋,因為青春期叛逆,就產生了不想上大學的念頭。那個時候她覺得為什麼要浪費四年的光陰去讀大學,我已經成年了,為什麼不能夠支配自己的人生?
後來母親對她說,如果你真的不想讀大學,我沒意見,但是我唯一的一點要求就是,你一定要考上大學,去一所院校讀完第一個學期。如果在第一個學期之後,你還是抱著這樣的信念,認為學習沒用,上大學沒用,那麼你想做什麼我都不會攔著你。
於是小秋報考了一所離家鄉比較近的大學,直到上完第一個學期,她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麼的可笑。大學校園就像一個小小的社會,是和之前的中學完全不同的存在。
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和一群女生住在同一間宿舍,這樣的日子讓小秋感覺特別新鮮的同時,課堂上的知識也讓她流連忘返。大學老師講課更加自由,也更加生動,後來,小秋也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周末必會泡在圖書館裡。
大學畢業後,小邱為自己爭取到了一個留在母校當教師的機會。如今回憶起曾經的那段經歷,她心有餘悸地說,如果沒有上這一個學期的大學,我的人生可能就毀了。
無論何時,知識都是最寶貴的財富,沒有之一。作為女人,我們更應該給自己養成讀書的習慣和愛好。
在這裡瓊笛向大家推薦一本書,那就是《女人要有高級感》,這可是董卿、俞飛鴻、林徽因、奧黛麗·赫本踐行的生活哲學,省下一杯奶茶錢,收藏一本好書,碎片時間讀一讀,對你的氣質有幫助。
相比起逛街,看電視之類沒有實質意義的愛好,讀書更能夠讓我們身心獲益,有很多把讀書當作日常的女性,從她們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不同之處。
為了養成自己的魅力和氣質,可以首先開始試著去讀書。利用工作和生活的碎片時間,坐在桌前靜靜地翻開一本書,讀上兩頁,哪怕只是幾行,長此以往積累下來,也會讓你的思想和心靈得到不小的進步,對於很多人生當中的問題,也會有新的看法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