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讀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2021-01-09 精彩女人派

01

我讀中學的時候,每當放假回家,來我家串門的男女老少看到我寫作業,就會對我父母說:

「女孩子書讀得好,不如長得漂亮,嫁得好;」

「女孩讀書有啥用,終極還是在家相夫教子……」

我的父母都吃了很多沒讀書的苦,所以每當聽到別人這樣說,都是一笑了之。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本家的一位奶奶,她曾和我說:

「你看你爸,為了你們上學去下煤窯,每天都是把命綁在了褲腰帶上,說不準哪天命就沒了。」

說到這裡,她頓了頓,又接著說:

「你是老大,也是個女孩,父母的苦你不知道,但我知道,你即使不為父母想,也要為你弟弟想想。」

我心裡有些動搖,心想著自己主動退學算了,這樣家裡負擔也會輕點,她估計也看穿了我的心思,嘆了口氣,說: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也沒用,到頭來還是會嫁人,你打小聰明伶俐,長得也不難看,到時候找個家庭條件好些的女婿,日子也過得差不了。」

當時,我家的經濟條件確實不好,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這樣的家庭供一個孩子上學都費勁,更何況是三個。

慶幸的是,我沒有退學,而是在父母的鼓勵下,竭盡所能考試上了大學。

多年後,本家這位奶奶的孫女也長大了,讓我想不通的是,她們一家不遺餘力的供孫女上學。

還時不時在人前炫耀:「我家孫女學習可好了,班主任和老師都對她格外照顧呢!」

每每聽到這些,我都不禁會想,她當時為什麼要和我說那番話。

生活中,真的有這麼一類人,他們自己不讀書就算了,還非要給別人貼上「書呆子」、「第三類人」、「裝文化人」的標籤。

而這些人,要麼是沒讀過書的窮人,要麼是想得多的愚人,要麼是嫉妒別人讀書的小人。

02

女人讀書和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封建社會下,女子們都被教育「女子無才便是德」。

所以,那會的女子,大多數連字都不認識的幾個,只會在家裡面相夫教子,做飯洗衣,伺候公婆。

無疑,那會女人的地位是極低的。

然而,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林徽因,是幸運的。

她秀外慧中,集美貌與才學於一生。

雖然身處封建思想依舊盛行的舊社會,但她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無不涉筆,建築方面的才華,更是讓人驚嘆。

也正是因為她是這樣一位女子,徐志摩苦戀一生終不得,金嶽霖終身未娶。

哪怕是梁思成都誇她說:「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書香,是女人最好的香水。

時間流逝,會散發出獨特且持久的芬芳。

楊絳先生的一生,淡定、從容,優雅。

楊絳在《我們仨》中說道:「我們的閱讀面很廣,所以人心惶惶時,我們並不惶惶然。」

讀書,是一個女人成長、成熟的捷徑。

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03

讀書,能讓一個女人遠離心窮、愚蠢和淺薄。

白巖松說:『讀書不僅了解世界,還可靠近人心,更重要但是,越來越知道自己是誰、該去哪、想要什麼。」

不讀書的女人,以為往後餘生,過的是一眼到頭的日子。

愛讀書的女人明白,除了方寸之外的世界,還有眼界之外的世界。

餘秋雨說過:「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

我相信,一個堅持讀書的人,肯定不是一個平庸的人。

鏡頭前的董卿,永遠是優雅知性,大方得體。

比起維持外在的美貌,她更在意的,是堅持讀書。

她說自己熱愛讀書的自律,改變了她的前半生,更改變了她的後半生。

的確,時光會善待每一個愛讀書的女人。

女人,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終將成就獨一無二的你。

若你覺得人生無趣,是讀書太少。

願你讀過萬卷書,也能對內謙卑溫潤,從容優雅;對外乘風破浪,活出自我。

相關焦點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馬雲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清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食物,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血肉。」 其實,你人生的高度,基本取決你讀過的書和遇到的人。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與其說我喜歡讀書,不如說我離不開書。那些每天讀進去的書,在日積月累中,不斷轉化成了我自己的東西。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煩,它們都能給我更多的底氣。在這個世上,大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書一樣,能給到我如此豐富又實在的幫助。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也像一個比肩同行的夥伴,給我及時的安慰和鼓勵。
  • 《父母愛情》:讀書的女人和不讀書的女人,待遇差別究竟有多大
    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關於讀書的問題,問得最多的無非是人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處。我想,《父母愛情》這部劇可以告訴你答案。對一個女人而言,讀書和不讀書差別到底有多大?01不讀書,鬧了笑話還渾然不知?
  • 45歲董卿堅持每天閱讀: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到底哪裡不一樣?
    董卿說: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能夠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 而一個女人的生活智慧,一個女人的氣質涵養,全部來源於她所看過的書本。原來在這個世界上,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完全過的是兩種不一樣的人生。 董卿也說,眼睛看不到的東西,書本會告訴你。而一個女人後半生最好的狀態,董卿也用自己做了最好的說明。
  •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人生自救力不一樣」
    因為它能幫你挺過人生中那些至暗時刻,走出來,活下去。無人欣賞時,想想即使寫出巨著,仍然沉寂了40多年的叔本華,你就釋然了。不明白那些鍵盤俠的惡意時,回顧一下《烏合之眾》裡面的人性,你就理解了。不相信愛情的時候,翻開《簡愛》、《霍亂時期的愛情》,或許能給你一點點力量……只要書籍不滅,人類的孤獨與愛就還能相通,我們微弱的人生就還有救。
  • 去讀書吧,因為讀書,你將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於我而言,讀書的意義並不是那麼明確,更多的是一种放松,讀各種書籍,不用在乎太多的繁瑣,與書中的故事人物共悲喜,自由自在,全然不用偽裝自己,去了解那些古今中外的故事,人物,從而潛移默化地豐富了自己。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讀書,讀好書,是自己最好的投資。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朱光潛談讀書:讀書不在多,在於讀得徹底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如何科學讀書,教育家朱光潛先生以為:讀書不在多,在精。
  • 董卿:「會」讀書的女人,很高級
    因為她身上有一種讓人著迷的氣質,那是讀過很多書之後,沉澱下來的書卷氣,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高級感。要說外表,其實董卿並沒有很美,但在大眾的眼裡,她就是一個魅力女人,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是讓人移不開眼神的魅力。記得董卿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飢餓的。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
  • 「多讀書的女人,氣質是別人學不來的」
    而有些女人則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美,她們的長相或許算不上頂尖,甚至只能稱得上清秀。但是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透著一種別樣的韻味,讓人想要去了解更多,卻越是靠近,越是感覺難以琢磨。這樣的女人,也並不會給人以輕浮的感覺,而是像山澗潺潺的清泉,清澈甘甜,或者是竹林間細密的微風,可以拂去人心頭的燥熱。
  • 讀書有用嗎?董卿: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渴的
    我們未來的精神文明都是和讀書有關係的,讀什麼、為什麼讀、怎麼讀,與每個人未來息息相關,讀書慢慢變得與吃飯一樣重要了,關係到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建設也包括了歷史文化學習和文化創新挖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中更需要我們保護好,運用好。從事相關工作的朋友更是有一份責任,這些傳承不是用來賺錢的工具,而是教育強國的規劃與中國傳統文化道德品質的宣揚。
  • 從一年讀不完兩本書,到一周至少讀完一本,談一談如何開啟讀書人生?
    關注並置頂『田心的小世界』人生因相遇而精彩讀書,是一輩子的事。272019.09by: 田心很多人也想開啟讀書人生,但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買了書沒有讀,或者拿到書讀不下去,要怎樣做到堅持每天讀書呢?田心在這裡分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
  •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讀書對女人真就如此神奇?
    比如古人就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等,許多關於讀書好處的名言。然而,讀書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呢?「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讀書對女人真的就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嗎?
  • 央視高顏值女記者上熱搜:讀書與不讀書的女人,過的是不同的人生
    兩人日子過得苦哈哈,女同學也變得灰頭土臉。 現在帶著個娃,沒什麼固定工作,偶爾兼職微商。 其中有190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目前僅有30名中國籍學者進入入選名單。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
  • 董花花與章澤天的不同人生:女人過得好不好,全憑這一點
    她以後的人生不會順利,也很難幸福,如果不離婚,她的婚姻也沒有快樂可言,如果離婚她接下來的人生也不會好過,因為她會失去現在的生活。章澤天走完全不一樣,她曾經也經歷過跟董花花一樣的事情,但如今的她已經完成了最華麗的蛻變。
  • 世界讀書日感言:讀書吧,作文不愁,人生更盈,選擇不迷茫
    那是純粹的自由閱讀,沒有人要求你必須讀或者推薦你讀,父母也沒有幹涉阻攔我去讀。家裡的書不少,就那麼隨意地放在書櫃裡。作業不多,學習也不累,閒下來我就去翻翻,喜歡哪本就看哪本,興之所至,目之所及,隨心而閱。書讀多了,慢慢地人就靜了,心裡裝的事就多了,無用的話就越來越少。讀書帶給我最大的益處是:寫作文不發愁,語言詞彙積累的很充裕。
  • 不讀書的人,到底輸掉了什麼?
    讀書可以幫助你思考,重塑自己的價值觀,讓你更明白自己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迷茫的時候,讀書最能讓人清醒。人在低谷期,朋友的勸慰或許能暫時平復心情,但前行的路還是得自己尋找。 讀書就是,在你迷茫時雪中送炭,讓你平復內心的浮躁,溫暖你前行的路。
  • 不知道怎麼讀書,沒關係,看大師們是怎麼告訴你讀書的?
    讀書能改變我們的態度,讀書能衝洗我們不潔的頭腦,讀書能淨化我們的心靈,讀書能提升我們的素養。讀書還能改變我們的人生。沙柳老師說:「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 農村俗話說:「讀書讀書讀老鼠」,「讀老鼠」是什麼意思?
    子時讀書,可看到老鼠身影,聽到老鼠聲音,因此人們就把讀書勤奮的人稱為「讀老鼠」。還有一種說法,讀書人反覆地翻閱書本,結果書翻得破爛了,就像是老鼠啃噬過一樣,真是讀書破萬卷,形容讀者非常用功。2、讀書很懶惰這種說法一般用來形容年齡比較小的讀書人。小孩好動也好吃,看似讀書很認真,書不離手,句不離口,其實一直在開小差,是一種用書本掩蓋偷懶的小花招。當大人拿來好東西吃時,一隻手拿著書,一隻手拿著吃的。這個,書本上免不了要粘上平時吃過的飯粒、油、糖等。這樣的書本就容易被老鼠盯上,將其咬爛。
  • 《矽谷鋼鐵俠》:讀馬斯克成長自傳,聊讀書對孩子人生的重要性
    自古到今,人們都能夠認可讀書能夠使得一個人有一個質的飛躍,能夠使得一個人有更好的發展,人們都認為讀書對於一個人的氣質有提升作用,也能夠使得一個人有好的未來以及發展。有沒有讀書,是有很大的區別和發展,一個人若是能夠在他的人生讀過很多書,那麼他的人生將會變得很是豐富,他的成長將會變很是成功。
  • 「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知識分子只讀書而不修身,不就白讀了
    其實,別說是古人了,就算是對於今人來說,"修身"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畢竟你可以是一個沒有學識的人,但你一定得是一個有品德的人。清華大學的彭林教授曾經說過:"知識分子只讀書不修身,書就白讀了。"有很多人覺得彭教授是大題小做,不修身怎麼就白讀了呢?學習知識能夠讓人們更好的進行工作,間接為祖國的建設付出自己的貢獻,難道這就不是用處了嗎?那麼,彭教授的那一番話到底有沒有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