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知識分子只讀書而不修身,不就白讀了

2021-01-13 文史天下觀

文:文俊一

序言

《大學》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可見,"修身"在古人眼中是多麼重大的一件事。那麼,什麼是"修身"呢?所謂"修身"指的是"修養身心",這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卻並非一件易事,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不是讀了些聖賢書,就真的能夠成為超越聖人般的存在。讀了再多的書,如果不能約束自己的言行,只知道自傲自大,認為自己無所不知,而不是使自己的行為呵護禮儀的規範,使自己的身心收益,幫助他人成就善事,那麼學到再多的知識,也不過是"水月道場,夢中佛事"罷了。

其實,別說是古人了,就算是對於今人來說,"修身"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畢竟你可以是一個沒有學識的人,但你一定得是一個有品德的人。清華大學的彭林教授曾經說過:"知識分子只讀書不修身,書就白讀了。"有很多人覺得彭教授是大題小做,不修身怎麼就白讀了呢?學習知識能夠讓人們更好的進行工作,間接為祖國的建設付出自己的貢獻,難道這就不是用處了嗎?那麼,彭教授的那一番話到底有沒有意義呢?到底是如他所說的那般,"只讀書不修身,那書就白讀了";還是如反駁他的人說的那樣——不過是無稽之談?

1. 為什麼要讀書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如果是古人來回答的話,大概就是為了考科舉或者是為了學習前人的知識;如果是現代人來回答的話,估計大部分都是為了考試、為了博取一個更好的前程。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回答充滿了功利性,但這的確就是現在大部分知識分子的現狀。我們的社會環境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同時也影響著我們對於某些事物的看法和選擇。比如,古人讀書,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近代學子讀書可能是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正處於一個高度且快速發展的社會當中,知識成了我們在這個社會平穩生活下去的必須工具,而當義務教育越來越普及的時候,這一點更是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對於今人來說,讀書已經成為了他們人生中的一個固定的階段,目的也只是為了能夠獲取到更多的生存技能,以便於讓他們能夠在如今這個競爭如此大的社會中博得一席之位——儘管這個理由很功利,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是事實。

那麼,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這是否就是彭教授所說的"只讀書,不修身"呢?然而,從我們前面所描述的背景來看,難道這樣的讀書方式就是無用了嗎?並非如此。學生自小學習知識,從國內的到國外的、從古人的到今人的,通過這些知識我們尋找到了更好的建設國家的方法,通過各行各業的努力奮鬥,共同為我們的國家做貢獻,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更好的未來——難道這都是無用的?若是從上面我們所說的那些方面考慮,那麼彭教授的觀點確實有點強人所難了。

2. 什麼是"修身"?

"修身",簡單來講就是修養自己的身心;從具體的行動方面來看的話,指的即是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在學識方面博聞強識;並且在行為上要約之以禮,要約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所要求的,以使自己的身心受到益處,也能夠幫助別人成就善道。

修身在本質上是一個與自身的惡習進行搏鬥的一個過程,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惡習,也會有意志薄弱的時候,"修身"便是與之相搏鬥的過程,因此,"修身"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並不是說在學校上幾堂課或是讀幾本書就能夠完成,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行為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時時檢束自己的身心言行,並用真誠、仁愛、謙卑的情操來去除思想中的雜質,以做到"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想來彭教授所說的"修身"便是這麼一個意思。彭教授想說的應該是,儘管我們現在身處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無論是工作還是讀書,甚至只是讀一本雜書,其中或多或少都帶了點功利性,但這並不是我們不"修身"的理由。"修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都可以進行"修身"。

3. "讀書"與"修身"的結合

事實上,讀書與修身之間的關係,正如讀書與道德之間的關係那樣,你可以不識字、不懂得那些高深的知識,但是你能夠沒有道德嗎?這明顯是不可能的。"道德"與"修身"一樣,均是一個需要我們時時檢束自己身心的行為,其中的一些內涵均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深深刻入了中華民族的骨子,放不下、也改不掉。

因此,"讀書"與"修身"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係,甚至我們可以這些理解:"我們可以不讀書,但是不可以不修身";彭教授所說的那句話的意思,大抵是指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所獲得的陶冶情操、修養身心的一種過程,如果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拋棄了這一過程,那這書可不就"白讀"了嗎?

總結

古人云:"內化於心,外化於性","讀書"與"修身"這兩件事本就不應該被割裂開來,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修養身心,在修養身心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學習知識,做到行動一致、知行合一,這才是彭教授想要表達的終極意思。

參考文獻:

《大學》

《季羨林讀書與做人》

《存在的瞬間》

相關焦點

  • 2021上海市考面試技巧:讓答題「外化於行、內化於心」(國培)
    1、讓個性答題外化於行 很多學生一開始答題就說「考生開始答題」,表面看起來這沒什麼問題,但其實問題就在於太過於僵硬,不夠大方和自然。因此,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我們可以個性答題,比如 「針對XX現象我是這樣想的」,看似漫不經心,反而才是最真實的狀態。
  • 中國二十冶:把安全生產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11月以來,為持續落實中國二十冶「黨員身邊無事故」號召,項目負責人兼項目黨支部書記帶頭深入安全生產一線,對項目施工現場進行巡查,檢查模板支撐腳手架、樓層內臨邊防護等存在安全隱患部位,重點檢查塔吊、臨時用電等重大危險源的安全事宜,並對存有安全隱患的施工區域進行評估,積極採取應對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 「內化於心 外化於行」 這就是湖北鄂州的「文明範兒」
    在道路南側人行道旁,「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等6個圖文並茂的健康板塊環繞著動感卡通形象的一家三口,生動傳達著「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的主題;「愛護自然從我做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關愛未成年人」「永遠跟黨走共築中國夢」,形式多樣、構思精巧的景觀小品,成為這條景觀大道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裝點了景區的同時,也吸引了市民、遊客朋友們的關注,使文明意識入眼、入腦、入心。
  • 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廉政清風進企業!
    >begin--> 廉潔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嘉源集團通過加強清廉文化建設,讓清廉內化於心、外化於形,請文化落地,讓清廉持續,促進企業和諧健康發展。參觀一次南湖廉政基地開展「不忘初心 與廉同行」七一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公司全體黨員幹部在南湖聆聽了「一個大黨和一條小船」的故事,參觀「來許亭」「鑑亭」傾聽了清代嘉興知府許瑤光的廉政故事。
  • 索曉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要做到內化於心與外化於行
    在我們的工作中、交流中,會發現一種現象,有些人在傳承國學的過程中,會把經念歪了,本來他主觀上是要做一件他認為是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事情,但因為他對「怎麼樣去做」,可能在方向上、定位上、選擇上思考得不系統,或者在做法上不正確,導致他主觀上的良好願望最後客觀上造成了一種不好的社會效果。所以,我覺得在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中,要關注這些現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不是要回到過去?
  • 內化於心 外化於行 中鐵建設集團物資公司舉行企業文化建設啟動儀式
    三是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多措並舉促進企業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助推「品質物資」,助力集團實現高質量再發展。向新而行,激發奮進活力在參加儀式人員的見證下,王宏斌、周德恆、物資公司總經理張躍鵬共同啟動雷射球,企業文化建設啟動儀式正式開始,企業文化牆一展「芳容」。
  • 擁有四種素養,知道分子才可以成為知識分子,才是真正的文化人
    知識代表的是學識,讀書多、勤學習,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而要達到「文以化人」的目的,需要將知識轉化,也就是內化,吸收轉化為自身的涵養,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知識薰陶自己,用知識約束自己,這樣才能成為「文化人」。這又回到老生常談的那個命題上來了,何謂知道分子,何謂知識分子。
  • 化煞方法及化煞用品
    放在書房經常望得見的地方,可加強主人之讀書緣;放在辦公室四角,則做事頭腦靈活;放在床頭,可加強在睡眠前之讀書興趣;放在小孩房間,可增強讀書記憶力。9、龍龜瑞獸一種,主吉祥,故可用作化災。龍龜的用法比較復朵,要恰當地放在三煞位或水氣重之地方始有效。風水學有雲:要快發,鬥三煞。化口舌兼加強人緣。有部分龍龜法器之背部是活動的,可將之掀起,放入茶葉及米粒,可加強其效應。
  • 「小微舉措」讓糧食節約「外化於行」
    原標題:「小微舉措」讓糧食節約「外化於行」   長豆角燒茄子5.9元,尖椒肉柳10.9元,西紅柿雞蛋湯5.9元,東北大米飯2元……菜品豐富,菜量適中,總價不到25
  • 「讀聖賢書,收斂此心,不為外物所汨」——吳與弼拒聘考
    在他的心學理論中, 心既是一個認識主體, 又是一個倫理本體。他的修養方法, 偏重於「敬以直內」「反求於心」, 徑向心上求, 也注意到讀書、日用間應接事物一類下達工夫。同前代多位大儒類似,吳與弼也將「明德」「新民」作為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同時他也認為:「明德、新民,雖無二致,然已德未明,邃欲新民,不惟失本末先後之序,豈能有新民之效乎?」
  • 女人讀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01我讀中學的時候,每當放假回家,來我家串門的男女老少看到我寫作業,就會對我父母說:「女孩子書讀得好,不如長得漂亮,嫁得好;」「女孩讀書有啥用,終極還是在家相夫教子……」我的父母都吃了很多沒讀書的苦,所以每當聽到別人這樣說,都是一笑了之。
  • 北方人不念兒化音有多難
    試試看,北方人不讀兒話音有多難神店通緝令 北方人也有念不出來的?????沒舌頭的鸚鵡上個月在學校買原味兒奶茶一不小心說出了原味奶茶難受了好幾天祖傳單身狗 北方人與南方人之間都有哪些常見的誤解?還好不都是兒化音貓妮兒~~~~是白白的鮮果v真的很難 不加覺得不會說話了考子嗷嗚要上樹 不念兒化音讓我死吧全寢唯一北方人我現在前鼻音後鼻音都快念不利索了歲月隨風心猶在 北方人不念兒化音有多難# 有些句子,一定要帶著兒化音讀才舒服一棵茁壯成長的楊樹想起來考普通話時,因為平時說話習慣帶兒化音
  • 請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 蔡奇:牢固樹立黨章意識 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牢固樹立黨章意識,帶頭自覺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努力把黨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蔡奇強調,要把學習黨章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任何時候都做到政治本色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記自己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自覺履行好黨員義務和責任。更加自覺地服從和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高度來思考問題、謀劃工作。
  • 《讀書》詩帶給的讀書啟示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的收入遠低於從事體力勞動的販夫走卒。因而,流傳句順口溜: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那時,知識不值錢,知識分子收入低。曾有教授賣燒餅事件鬧得滿城風雨。而今,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極大改變了腦體倒掛的現象。因此,人們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就重視起讀書來。
  • 化煞秘法 !
    放在書房經常望得見的地方,可加強主人之讀書緣;放在辦公室四角,則做事頭腦靈活;放在床頭,可加強在睡眠前之讀書興趣;放在小孩房間,可增強讀書記憶力。9、龍龜瑞獸一種,主吉祥,故可用作化災。龍龜的用法比較復朵,要恰當地放在三煞位或水氣重之地方始有效。風水學有雲:要快發,鬥三煞。化口舌兼加強人緣。有部分龍龜法器之背部是活動的,可將之掀起,放入茶葉及米粒,可加強其效應。
  • 八字命理:論天幹五合化與不化及區別
    大家也知道,天幹五合分別為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但是也許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天幹合化成功必須要有一定條件的,當這種條件不充分或被破壞時,那麼我們就認為這種相合不能成化。反之則合化成功。 1、相合兩幹必須緊貼。
  • 思維模型實戰之最終篇——內化
    把任何學到的東西掌握到直覺的程度,就是內化的過程。分享兩個重要的核心:一是用「熟悉」理解「陌生」,二是用「重複」提升「速度」。她說自己讀書少,不能用高級的語言來描述,在我看來她有很強的理解與內化的能力,能從新知識當中抽離出來,尋找已有的知識,從事物中找到與新知識的相似處,並且通俗易懂的做闡述。她有很多優秀的習慣,比如一周左右可以翻完一本書,每天保持聽書的習慣,有時候會反覆聽,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 卸化敵方的來力,是從四肢外還是四肢內?
    卸化敵方的來力,是從四肢外還是四肢內?回答:從四肢內。這樣即有一半化力,又有一半發力的功效,從外只是化,但發就不得勁了。
  • 讀書日|4.23世界讀書日的由來(附中外讀書名言)
    世界讀書日,請用十指去尋找美,用眼睛去發現美,用頭腦去領悟美,用心靈去感受美世界讀書日的簡介「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同時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