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2020-12-16 遼寧撫順婦聯

1

每天早起閱讀的習慣,我已經堅持了整整五年。與其說我喜歡讀書,不如說我離不開書。那些每天讀進去的書,在日積月累中,不斷轉化成了我自己的東西。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煩,它們都能給我更多的底氣。

在這個世上,大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書一樣,能給到我如此豐富又實在的幫助。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也像一個比肩同行的夥伴,給我及時的安慰和鼓勵。

也許讀書這個行為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它提供給我的,卻是一份內在的精神滋養。

它讓我活得足夠陽光和積極,無論白天的工作多忙多累,也擁有治癒自己的能力。它也讓我活得足夠堅韌和勇敢,無論遇到什麼煩惱和困擾,也不會感到悲觀和絕望。它更讓我活得通達和智慧,無論面對任何重要的抉擇,也很少會去抱怨和糾結。

2

每天下班回到家,我都喜歡安靜地看一會兒書。當我沉浸在閱讀的世界,就會一掃整日的疲憊和勞累。

對我而言,讀書很大的意義在於放鬆自己。在書的面前,我不必有太多的約束,不必認識不想認識的人,不必說不想說的話,也不必做不想做的事。讀書給了我更多的選擇和自由,去接觸喜歡的人物,去了解喜歡的故事,去通過別人的經歷更好地認識和豐富自己。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路上,讀書都是成本最低的投資。只要你打開書,沉浸在書的世界裡,你可以訴說,可以傾聽,也可以沉思或者自省。

如果說工作和生活是為了讓我們不斷地去適應社會、了解他人,那麼讀書恰恰是為了更多地去理解自己,學會和自己相處,並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3

每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隨手拿起書來讀一讀。無論是失眠的夜晚,還是某些有情緒想要傾訴的時候,書籍都是我最好的知己。

覺得心裡難過了,就去看一些正能量的書,在他人的勵志故事中獲得讓自己更強大的信念和支撐;覺得有困惑了,就去看一些有思想的書,在哲人的開解點撥中慢慢領悟人生的智慧和真理;覺得生活無趣了,就去看一些有意思的書,在旁人的精彩經歷中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眼界。

一個人如果喜歡看書,尤其是經典的好書,那麼他就相當於擁有了無數個真正優秀的朋友。雖然他們並不能真正陪在你左右,但只要翻開了書,讀書的人便擁有了跟作者交流的可能。

讀書的過程看似孤獨,因為它需要你一個人把心靜下來,才可以更好地進入閱讀的狀態。但我又常常覺得,只要有書的日子,就不孤單。因為閱讀帶給人的,恰是潤物細無聲的陪伴。

4

一個人不讀書,看似並沒有失去什麼,但一個人讀了書,就會擁有更多想像不到的東西。

當你遇到解決不了的麻煩和困難時,讀書可以給到你更好的思路和指引;當你疲於應對社交的繁瑣和複雜時,讀書可以幫助你獲得自由和放鬆;當你感到孤獨時,書籍是離你最近、最不必花費心思尋找的朋友和知音。

你讀進去多少書,它就會回饋你多少好處。也許你偶爾會感覺到讀書無用,那並不是因為讀書失去了意義和價值,而可能是你讀得不夠耐心、不夠誠懇。只要你肯踏踏實實地去讀,即便是利用許多零碎和閒暇的時光,慢慢地你也會發現,自己的天地正在變得越來越遼闊。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END

相關焦點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馬雲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清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食物,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血肉。」 其實,你人生的高度,基本取決你讀過的書和遇到的人。
  • 女人讀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01我讀中學的時候,每當放假回家,來我家串門的男女老少看到我寫作業,就會對我父母說:「女孩子書讀得好,不如長得漂亮,嫁得好;」「女孩讀書有啥用,終極還是在家相夫教子……」我的父母都吃了很多沒讀書的苦,所以每當聽到別人這樣說,都是一笑了之。
  • 去讀書吧,因為讀書,你將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在工作之餘,只要你願意都可以隨時隨地的讀書,以獲取那些智慧的結晶。與書對語,會獲得陽光與知識,擁有治癒心靈的力量。在書中懂得了堅韌和勇敢,讓你懂得如何面對煩惱和困擾,面對悲觀和失望,從而活的通達和智慧。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尤袤作者丨謝丹儒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1.當下的「讀書」在《讀書讀書》中,金克木就《談讀書和「格式塔」》提出一個現象: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就以這個例子為例,說到底,《紅樓夢》就是一切有關它的書的基礎,離了本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因為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積累起來的。因此,有些不依附其他而為其他所依附的書應當是少不了的必讀書或者說必備的知識基礎。又比如文學作品,它同樣不適於被拆分開來,非讀原書不可,譯本也行,決不要滿足於故事提要和評論。
  • 45歲董卿堅持每天閱讀: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到底哪裡不一樣?
    董卿的優雅和氣質,來源於她每天的堅持,她說:」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暫的,唯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 哪怕已經年過45歲的董卿,哪怕已經主持了,這麼多優秀的讀書類節目,哪怕已經在主持界,拿到了特別高的成就,董卿仍然堅持,每天在睡前,都要看一個小時的紙質書。
  •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人生自救力不一樣」
    2、無聊時閱讀,2小時體驗完一生讀書值嗎?你花兩小時,就獲得作者幾個月幾年甚至一生所思所想所悟,熬出來的作品。或許讀書不值,但讀好書太值了。閱讀的人,可以擴寬人生的廣度與深度,雖然只活一世,卻有幸體驗好幾代人的生活,也可歷遍世界各地風土人情,也曾遇見各式各樣的愛,也曾歷盡世間的委屈、愛、恨、痛苦、快樂、艱辛......這樣的人,又怎麼會為眼前的生活所困呢?
  • 「你看過的書最後都長成你的骨頭和肉。」丨《讀書讀書》
    ——周作人·《閉戶讀書論》作者丨謝丹儒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否則,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到頭來卻發現我們說的完全不是同一個東西,這就不構成交流了。不是嗎?讀書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談讀書,卻拋開了書去講,那這個只會越講越大,甚至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所講的可能壓根就和書無關。又或者,我們各自所講的不過是讀書的某個點,以點代面,以偏概全,這怎麼行呢?這就像我們說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但我們不能說中國是北京,我們得實事求是。
  • 迎世界讀書日,跟隨9位知名學者來「讀書」
    其實,正因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不同個體,所以也沒有適用於每一個人的讀書方法,唯一通用的原則,便是『取法乎上』,讓好作品以更高的視野帶領自己提升、作高一層,然後在這些好書中選擇自己喜愛的、覺得有收穫的,以自己的速度、節奏、方向去閱讀,不急迫、不比較,以自己的心靈為依歸,如此日積月累,自然點滴成流,人生的河道即清晰呈現。
  • 讀書有用嗎?董卿: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渴的
    我們未來的精神文明都是和讀書有關係的,讀什麼、為什麼讀、怎麼讀,與每個人未來息息相關,讀書慢慢變得與吃飯一樣重要了,關係到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建設也包括了歷史文化學習和文化創新挖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中更需要我們保護好,運用好。從事相關工作的朋友更是有一份責任,這些傳承不是用來賺錢的工具,而是教育強國的規劃與中國傳統文化道德品質的宣揚。
  • 夜讀丨冬日好讀書
    在人的生活中,書籍與陽光、水分和糧食一樣不可或缺,甚至其分量還要重一些。喜歡冬天,正是由於冬天適宜讀書的緣故。其實,在遙遠的古代,睿智的古人就已經意識到冬是讀書的好時節。" 雪夜閉門讀禁書,不亦快哉 " 的感嘆!
  • 十點讀書丨《談美》,遵從內心,走向繁華
    十點讀書丨《談美》,遵從內心,走向繁華 2020-10-09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讀書日感言:讀書吧,作文不愁,人生更盈,選擇不迷茫
    那是純粹的自由閱讀,沒有人要求你必須讀或者推薦你讀,父母也沒有幹涉阻攔我去讀。家裡的書不少,就那麼隨意地放在書櫃裡。作業不多,學習也不累,閒下來我就去翻翻,喜歡哪本就看哪本,興之所至,目之所及,隨心而閱。書讀多了,慢慢地人就靜了,心裡裝的事就多了,無用的話就越來越少。讀書帶給我最大的益處是:寫作文不發愁,語言詞彙積累的很充裕。
  • 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是什麼?大部分都忽略了
    01A說:觸動靈魂,引領方向,改變日常生活和命運。B說:愛讀書的人通常讀書,不愛讀書的人通常不讀書。C說:不喜歡讀書的人是無知者無畏,但讀書並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選擇你需要的並遵循它,拋棄你不需要的。作為純娛樂閱讀,消磨時間,如網絡、漫畫、言情小說等。讀書這種懷才沒有風格,沒有目的,反正我時間多,閒著也是閒著,讀書消磨時間,沒什麼不好!作為一個佛系的讀書者,抱著讀書,不管什麼書都可以讀,不抱著一定要讀有用的!
  • 從一年讀不完兩本書,到一周至少讀完一本,談一談如何開啟讀書人生?
    關注並置頂『田心的小世界』人生因相遇而精彩讀書,是一輩子的事。272019.09by: 田心很多人也想開啟讀書人生,但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買了書沒有讀,或者拿到書讀不下去,要怎樣做到堅持每天讀書呢?田心在這裡分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
  •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這是我...
    誠然,讀書考研未必能讓這個女孩今後的人生飛黃騰達,也未必能讓這個家庭一夜暴富。 但至少,繼續讀書,會讓這個女孩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會讓她今後的人生多了一種不同的出路。
  • 《父母愛情》:讀書的女人和不讀書的女人,待遇差別究竟有多大
    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關於讀書的問題,問得最多的無非是人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處。我想,《父母愛情》這部劇可以告訴你答案。對一個女人而言,讀書和不讀書差別到底有多大?01不讀書,鬧了笑話還渾然不知?
  • 不知道怎麼讀書,沒關係,看大師們是怎麼告訴你讀書的?
    讀書能改變我們的態度,讀書能衝洗我們不潔的頭腦,讀書能淨化我們的心靈,讀書能提升我們的素養。讀書還能改變我們的人生。沙柳老師說:「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朱光潛談讀書:讀書不在多,在於讀得徹底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如何科學讀書,教育家朱光潛先生以為:讀書不在多,在精。
  • 農村俗話說:「讀書讀書讀老鼠」,「讀老鼠」是什麼意思?
    子時讀書,可看到老鼠身影,聽到老鼠聲音,因此人們就把讀書勤奮的人稱為「讀老鼠」。還有一種說法,讀書人反覆地翻閱書本,結果書翻得破爛了,就像是老鼠啃噬過一樣,真是讀書破萬卷,形容讀者非常用功。2、讀書很懶惰這種說法一般用來形容年齡比較小的讀書人。小孩好動也好吃,看似讀書很認真,書不離手,句不離口,其實一直在開小差,是一種用書本掩蓋偷懶的小花招。當大人拿來好東西吃時,一隻手拿著書,一隻手拿著吃的。這個,書本上免不了要粘上平時吃過的飯粒、油、糖等。這樣的書本就容易被老鼠盯上,將其咬爛。
  •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據傳股神巴菲特每天要讀至少五百頁書,孫正義在靜養的兩年裡,讀了至少四千本書。讀書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已經成為了一個本能和習慣。這些讀書行為都是廣義上的讀書,廣義上的讀書泛指所有通過文字來獲取信息的行為。相對的,狹義上的讀書則強調在學校學習。自從科舉制在隋唐時期確立之後,莘莘學子通過考試完成了人生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