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有些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也會精神上的也會出現受益和不受益的兩種現象:
當我們生活在失敗、消極、憂鬱中的時候,迫切需要精神的滋養,但幾乎都會排斥任何充實心靈的東西,任由心靈黯淡無光,會對一些無用的不受益的精神活動產生興趣,嚴重會上癮;而當我們感受知識匱乏,為心靈充電,讀一本喜愛的書,在書中尋找快樂的時候,迫切需要精神的滋養,幾乎都會完全敞開心懷,擁抱改變未來的光芒,很容易對閱讀這種受益的精神活動感興趣;科技如此發達,我們卻總錯誤認知自己的想法
沒有強大分辨能力和判斷能力的時候,我們對待精神時代來臨往往都是完全敞開懷抱的。
當今精神渴望已經取代了肚皮飢餓的時代,而有一些年輕人的生活在不被認可、不自信的自我環境中,對於精神渴望的通常解讀為:
整天埋頭苦讀的學生期盼的寒暑假可以不做作業;日復一日重複工作的公司職員期盼著攢錢買蘋果手機;敲打鍵盤點起香菸的宅男期盼著「歐皇」降臨;咬著奶茶吸管刷短視頻的小姐姐期盼著成為網紅;他們眼前的一切都在尋求未來短暫的快樂,修煉堅持、毅力、創新變得沒那麼重要了,也許在電腦前的我們經歷過這些,至今有些人也沒跳出不受益卻一直在做的行為。
在精神渴望的時代,我們還是需要分辨和吸取有營養性的精神,對於無營養的物質刺激要注意防範,因為那只會產生更多的迷幻和茫然。
慾壑難填,那些侵犯你心靈的精神渴望
,生活中有一些明明不受益卻要一直想去做的事情,包括:
對麻醉劑上癮,咖啡、煙、酒、茶、檳榔;總喜歡尋找刺激的基因作怪,喜歡冒險,探求一些奇怪的習慣;「懶得去想」和「大家都在做」的思維,不容易擺脫困境,算是被上癮了;面對未曾擁有的事物,也會表現出貪婪的本性;
麻醉劑上癮真可怕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會用到這些麻醉劑,酒精和香菸無處不在,中國上億人肝和肺在承受傷害,二手菸可以影響3億中國人,中國每年產酒1500萬噸左右。每年因為酒精和抽菸死亡人數上百萬。
如果把老鼠關進籠子裡,不節制讓它吃東西。一邊放著古柯鹼,一邊放著食物。結果老鼠就會瘋狂啃食古柯鹼,直到最後餓死。
「冒險」基因常常欺騙了我們你有沒聽說過1元買寶馬汽車的遊戲,30萬的寶馬車需要30萬份的1元訂單來下單眾籌,最終通過網絡後臺開獎宣布30萬份中獎1元訂單1名。
由於中獎概率看起來比較低,有人願意花費1萬元-10萬元增加中獎概率。結果輸了上百萬。也許中獎的機率永遠只是1/300000,也許是下一次1元的投注就會是你的訂單,但是你買的永遠是你自己計算的概率。
我們害怕飛機墜毀的恐懼,遠遠大於對於車禍的恐懼,即便車禍概率高得多。
有些人喜歡玩賭博的遊戲,甚至會說,他們喜歡玩機會的遊戲而不是遊戲的機會。
對賭博的熱愛只不過是我們喜歡冒險傾向的一小部分,我們看視頻喜歡刺激的鏡頭,車禍翻滾、高空蹦極、高層建築徒手攀爬等,這些沒有保險的短視頻很快會被點讚和評論。
對於冒險我們如此心醉神迷,主要原因還是我們而言擁有著糟糕的算術,對於新的刺激環境而言,人類最初表現是要求自己是安全、保險的,思維變得愚蠢,所以只是本能想要更多觀察甚至模仿。
市場焦慮營銷不道德,被上癮了每天都有人在製造焦慮,就會有人販賣焦慮,最後總得有人來治癒焦慮。在流行的整容廣告中:一位「醜小鴨」總是在鏡頭前面,最後通過「技術」完成「變身」。世界總是通過製造醜的焦慮來販賣美麗。
身體的焦慮廣告「你連拉鏈都拉不上了」為了讓你買減肥藥,說你胖。
金錢的焦慮廣告「你想一夜暴富嗎?」為了讓你充值,設定了一個充值陷阱讓你掉進去。
焦慮營銷跑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營銷上的費用太多,服務肯定打折扣。價格我來定,就按照你的身價來定。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為什麼無法限制這類營銷,因為:
社會競爭的存在,網上年薪50萬都不能算中產了,為了今年的升職拼了命加班;年齡:35歲如果失業了,啃老啃不起,學費交不起,只能酗酒、看雞湯,睡覺,等待失敗;知識匱乏:一本書讀不完,APP上精華解讀5分鐘快餐教育,電腦裡下載各種視頻幾百個G,打開機率1%;
遊戲設定規則在和我們搶時間很多人把遊戲和上癮關聯在一起,其實它比上癮更嚴重,因為是它在和你搶奪重要的時間資源。
微觀經濟學有個「生產可能性邊界線」,在給定的數量的資源下,所能夠生產的最大數量的產品。
假如我們把時間看做資源,在8個小時特定時間下,可以完成寫作3篇,如果抽出2個小時玩遊戲,可以完成2篇。如果抽出5個小時玩遊戲,最終1篇都完成不了。玩遊戲所用的時間會嚴重影響你的創作,實際生產中,你的從遊戲時間轉變到創作過程中會消耗大量創作的時間,把5個小時遊戲轉變再去寫作時候,這個過程中你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進行思維兌換。
手機上有遊戲的你們,早晨醒來第一件事看看遊戲裡發生了什麼,此後洗臉刷牙早飯時間都被擠佔了,甚至也會延長你在廁所的時間,造成身體不適。
在遊戲公司做運營的都有些《人類行為學》的知識,專門研究你每天行為和時間的利用。少部分人通過遊戲掌握了人生,但大部分還是被遊戲控制時間、行為、社交等,遊戲掌握你的饑渴。
防範這些可怕的事情,需要了解閱讀對於未來是多麼重要
對於我們自身的本能,需要具有一定了解能力,同時學會防範被控制,想要追求自由自在的快樂,就得樹立鋼鐵一般的意志。
每天都有很多因素影響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能預知它們的影響範圍,及時了解優化信息,在自我約束中進步,才是制勝之法,過上幸福的生活。閱讀那麼累,為什麼要閱讀
對比本能上誤導我們的精神渴望來講,讀書使得我們精神受益。
讀書的數據:我國人年均讀書0.7本,韓國人均7本,日本40本,俄羅斯55本,以色列64本。在我國人均閱讀時間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每天不足15分鐘,德國每天81%的家長每天陪伴孩子讀書。匈牙利擁有2萬家圖書館,平均500人一座,我國45.9萬人才有一座。在一些歐洲國家重大節日中不允許大部分公共行為的時候,唯獨可以開放的一定是圖書館。
我們不愛不讀書原因呢?你認為還有哪些?
從小沒有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高考恢復後應試教育佔用了大量時間;好書越來越少;父母那一代文化素質偏低;
物質缺乏的年代民國時期的中國經濟低谷,物質嚴重匱乏,卻誕生一大批文人,倡導新文化運動,喚醒國民進行改革創新,實現自由、民主,期望走向富強道路。
清政府不願意改革的固化思維才是中國經濟低谷的導火索,最終使得老百姓餓肚子。
魯迅先生在當時甚至講到廢除舊文字,建立新的簡體文字。而要廢除固化的封建統治,必須進行文化改革,也體現當時讀書人的心聲。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也提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在這樣一個飢餓時代,為什麼那麼多讀書人會站出來,為什麼讀書立志有些時候和吃飽肚子相比更重要?
讀書立志,「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自古以來,只有立下遠大的目標,才能生發不竭動力!讀書少走彎路,「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國家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只有讀書可以更有效幫助我們做出貢獻。讀書預知未來,「讀書的境界決定了你的未來」讀書可以找到自己的需求,不斷挖掘自身的不足並彌補這些缺陷。看待這個世界和人生的格局全部都在於你腳下的書本有多厚。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讀書使人心明眼亮」讀書會使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精神文明的時代當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
我們未來的精神文明都是和讀書有關係的,讀什麼、為什麼讀、怎麼讀,與每個人未來息息相關,讀書慢慢變得與吃飯一樣重要了,關係到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建設也包括了歷史文化學習和文化創新挖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中更需要我們保護好,運用好。從事相關工作的朋友更是有一份責任,這些傳承不是用來賺錢的工具,而是教育強國的規劃與中國傳統文化道德品質的宣揚。
把讀書看做投資和改變,將是你感受這份力量的基礎。從現在開始關注身邊和頭條上讀書人的思考,了解他們如何改變自己的,通過閱讀和學習你將會獲得那些能力!
我為什麼要閱讀,你得知道閱讀的意義和價值有哪些?
關於在閱讀中想像畫面,那才是最有趣的閱讀交流。
首先,我嘗試找一些詞,大家來測試下,就如冥想一樣,放慢呼吸,環顧四周,記住你周圍的環境,把思想集中在以下內容上。
想像下這幾個詞:美麗、恐懼、甜蜜、苦澀,提到這些詞或許你需要一段時間構建一些畫面,10秒鐘後停止,繼續看下面的內容。
再來看下這些詞:美麗的她,恐懼的表情、甜蜜的吻、苦澀的食物,或許你馬上就有了具體的畫面,5秒鐘後停止,繼續看下面的內容。
再繼續,難道你已經有了一段可以說出來的故事?接下來你可以30秒體會這些畫面感。
昨天我遇到讓我心動的那個人,她青澀的臉龐,嬌羞的容顏,點綴了我最美麗的夢;他拚命地奔回船上去,躲在網下面,牙齒彼此打架,全身哆嗦,仿佛魔鬼已經抓住他的一隻腳似的,露出恐懼的表情;她的唇異常瑩潤香甜,上次吻她的時候,他就感覺到了甜蜜;等一個人 就像喝一杯黑咖啡 那麼苦澀 卻又在嘴裡留下餘香;——【對於產生畫面的結論】:我們大腦分為左右兩個思維空間,這裡好多詞都和你剛才想像的畫面有關聯:
左邊處理:邏輯、語言、列表、線性感、數字和分析,即所謂的「學術活動」。
右邊處理:節奏、想像、色彩、夢幻、空間感、整體觀念、維度。
閱讀中畫面感把我們人生中最終要三個部分情感、身體、精神聯繫了起來,閱讀訓練這些畫面,同時也是讓我們懂得控制情感,養成健康習慣,創造不朽的精神力量。所以我們需要在一個安靜的環境,專心的閱讀,自由無目的閱讀,尋找那些有趣的交流。
關於對於閱讀畫面的思考,那是你的一千種人生。在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中經常害怕錯過了什麼,有時候很自然的做事,而後卻不知道做了啥。
我們經常說自己太忙,卻不知道時間都花哪裡去了。我們熟知很多有效率的工具,卻沒有養成良好的睡眠。我們喜歡刷抖音,生怕自己錯過好玩的事情,但那些內容對我們沒有產生任何影響。當我們有一天要離去的時候,才會審視自己的人生。
不知道如何閱讀的日子,就只度過一次人生,一個畫面陪伴你孤老。最後才明白讀書貴恆、貴悟、貴行,讀書不能像小視頻一樣,是需要觀察和想像,反覆思考內容的,有些書幾年以後才逐漸明白,甚至一輩子都在追逐它,與它一起思考。
我特別喜歡閱讀帶來的力量,就是一股正能量奮進的感覺,讀《道德經》了解世間萬物的「道」,遵從「道」、運用「道」、詮釋自身在「道」中的狀態,在這種思索中,身體仿佛就經歷了好幾個世紀的時光,這種力量又是平和的、火熱的、激勵的。
《權力的遊戲》作者喬治·馬丁,曾借人物小惡魔之口說過,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
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更快速的交流和優雅的環境,你永遠不知道電腦對面坐著一個猴子。
通過網際網路我們更便利的溝通和交流思想,通過思考建立和切換不同的畫面,人在電腦前,我的靈魂已經和朋友匯集在海底,討論海豚與鯨魚的生活。利用好當下通信工具,讓閱讀更自由,同時把話題注入在彼此的思維畫面裡,或許通過閱讀建立出的畫面使得交流得到升華,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全文總結】每一個你求知的文字都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
在遠古欲望的時代,我們的基因是吃的越多越好,幸虧這個基因已經過時了。我們現在擁有著更高的精神基因,了解國家、了解世界。讀一本好書,慢慢的咀嚼它,有可能就會提升你的精神等級。
有些時候我們會擔心玩物喪志,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如果你慢慢的養成一種受益的閱讀習慣,就會感受到董卿這句話,「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渴的。」通過讀書來提升你的精神階段,享受更多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