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堅持不懈地讀書,是一種自我治癒

2020-12-16 叄叄情話

#讀書#

願你有好運,如果沒有,希望你在慈悲中學會堅強。願有很多人愛你,如果沒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劉瑜

讀書,給人力量,使人快樂。常讀書,心若浮沉,安之若泰。習慣讀書,靈魂自帶香氣,隨風浸染,十裡飄香如陳釀。堅持讀書,微笑向冷暖,淺笑安然。沉溺於讀書,空明澄淨,有我無我,世事渺如塵埃。讀書,教會我們慈悲和寬容。

這是一個快餐時代,快餐的經濟、快餐的愛情、快餐的文化。偶爾,我們會在奔襲中頓然止步,呼嘯而去的急車、闃然無聲的人群,只餘你,在半道的十字街頭四面張望。向左,是無力;向右,是迷茫;回過頭,來路惘然,;抬起頭,也不知該往哪裡去。思緒在疾風中一點點凌亂,隨髮絲搖擺晃蕩。

唯有回到安靜的角落。

窗外的小鳥還在哪兒嘰嘰喳喳叫著,委頓的花還倔強地開著等我,風依稀涼了,微微撩起簾角。伸出枯槁的手,一頁頁翻開積塵的書,如同撫摸一隻羸弱的肩。熟悉的、溫潤的、親暱的味道重新蕩漾開來,細細地,密密地,靜靜地,瀰漫了眼睛,溼潤了心房。用書捂著臉,捂著傷悲。忽然懂了,只有這方寸之地,才是我能掌控的世界。只有在這裡,才能一窺嫋嫋餘香中沉靜的靈魂,可是,它被我遺忘得太久太久。

想要的太多,反而茫然,越是急切,越是落寞,風本無形,風原就急切切,是我們永遠無法同步的追隨,該堅持的始終是自己的初心。

在書中,回到原點吧。

讓遊蕩的靈魂回到最初,自我治癒,讓我們在書中,學會寬容,寬容自己,寬容他人,寬容過往。

讀書,可以找回自己,重塑自我,可以讓一個女人美到骨,自帶芳華。

靈魂飄香的女子——董卿

我們大多數人熟悉董卿,是通過春晚,董卿在春晚舞臺一舉手一投足一揚眉,盡顯端莊、典雅、大氣風範。真正認識董卿,是在《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

董卿淺笑嫣然,古詩宋詞、中外名著、名言警句信手拈來,口吐蓮花,油墨香氣的知性美如一副濃墨重彩的水墨丹青,讓人流連。似乎只需在她的大腦按下一個啟動鍵,萬卷書便汩汩流淌。她的博學、積澱的深厚令我們所有「朗讀者」震撼。

只要喜歡讀書的人,從她遣詞造句的風骨和涉獵的寬泛便可知,那是一個多麼源遠流長的時空的疊加和堅持,才有最後的厚積薄發。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時間、精力、喜愛,缺一不可,在閱讀中思考,探尋。

她在一期人物訪談中說到,她的臥室裡沒有手機、電視和其他任何電子產品,只有書。不管再忙,每天在睡覺前安安靜靜讀一個小時的書,不需要刻意堅持。讀書於她,是一種習慣。

她會反反覆覆地讀唐詩宋詞,年輕時感受詩詞裡面的風花雪夜,年歲漸長,感悟文字裡面豐富多彩的人生,或曲折,或悲苦,或璀璨,面上的極簡和背後縱橫捭闔的情懷高度常令她讚嘆不已。讀書於她,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快樂。

董卿說,開卷即有益,讀什麼書,都會豐富思想,開闊眼界,醇厚靈魂。人生要經歷很多挫折,才有所成就。挫折導致的頹敗、無助,用堅持不懈的讀書,可以自我治癒。物慾橫流、慾壑難填讓我們迷失心智,用堅持不懈的讀書,可以自我救贖。

董卿的話,醍醐灌頂,董卿的靈魂,自帶香氣。

在書海中盛開的女子——仲念念

最初,通過文字知道了仲念念,常常折服於她的才華,她的文字有深度,且老練,一直以為只有上了些年歲的人,閱歷才有這麼豐富,見解才有這麼獨到。但在她的直播課中看到的是一張極年輕的臉,和她的文字格格不入。

聽完她的首次直播課,確信了那個美麗的小姑娘是仲念念,一個將寫作當信仰的女子。她手寫了十幾頁的講稿,在給我們的講課中,有理有據,條理清晰,邏輯分明,談古論今,娓娓道來。她思想的質樸和真誠給我印象極深,沒有同齡人的浮誇。

她幾年不出遠門,幾月不出房門,終日與書為伴。直播中看得到,她身後書架上,層層疊疊摞滿了各類書籍。書上有路勤為徑,她通過讀書遊覽名勝,了解世界,讀懂卡西莫多、安娜卡列尼娜憂傷的愛,感慨簡愛對羅切斯特的執念,信仰陳忠實對《白鹿原》的練達,熱鬧和喧囂的紅塵被關在了窗外,而她又與各色深刻的靈魂相約在書海。

一排書架、一張書桌、一臺電腦,小小的方寸之地,安放著一二十幾歲年輕女孩全部的青春,無大悲大喜,亦無躁動與浮華,獨自安然。

她從書中攫取精華,再以鍵盤極快的敲打幻變成清晨的朝露,灑下晨光,滋潤讀者的心靈,傳播人性的美好和高貴。而她本人,如同鹽鹼地盛開的太陽花,光明、熱烈而忠誠,寂寞而優雅。

讀她的文字,既有收穫,亦能治癒浮躁的青春。

在書海中頎然獨立4世的男子——都敏俊

曾大火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講述了400年前墜落在朝鮮的外星人,帶著他迄今為止4個世紀的秘密,獨自在首爾的天空下活著,仍然擁有初到地球時年輕英俊的外貌和超能力。他就是由金秀賢飾演的都敏俊——一名大學講師。

可能好多觀眾沉溺於都敏俊和千頌伊(全智賢飾)閃閃爍爍的愛情,但我卻被都敏俊的書吸引。他家有寬闊的地窖,碼的不是酒,而是書。齊頂整面牆的書架,至上而下,從古至今的書密密匝匝、整整齊齊,如同在暗處閃著幽光的一群精靈。

儒雅帥氣的都敏俊從樓梯翩然而下,摁開了檯燈,微傾著身,修長的手指輕輕翻開古樸的線裝書頁。專注的眼神、柔和的燈關、身後安靜的書們、寂靜的書桌、偶爾翻閱紙頁的沙沙聲,這便是所有熱愛讀書的人最美好的嚮往吧。沒有打擾,沒有喧囂,沒有煩惱,只有一方讀書的時光,只有寧靜的心緒悠悠然的遊弋。

都敏俊是外星人,雖然有人類的皮囊,但和地球人無法從心靈上溝通,沒有根本上的朋友。他曾經的同事已經死了好幾輪,他還依然年輕。他的年輕於大家是一道無法解開的謎,也是一塹無法逾越的鴻溝,他的秘密無人能述說。每天下班後,所有剩餘時間便沉浸在書窖中。唯有書,給他快樂。唯有書,是他靈魂的知己,是他最鍾情的陪伴,陪他走過400年漫長的孤獨。

書,是都敏俊最充沛的精神食糧,撫慰著他一個人的孤單,使他頎長而立於萬丈紅塵400年的百廢更替。

作家劉瑜在《願你慢慢長大》中給予了她女兒最通透的祝福:願你有好運,如果沒有,希望你在慈悲中學會堅強。

而我想說的是:願有很多人愛你,如果沒有,希望你在書籍中學會寬容,只有書,才是我們女人最衷情的陪伴,唯有書,能徹底治癒愛情帶給我們的傷痛。

-END-

相關焦點

  • 董卿,你跑步和讀書的樣子真美!
    沒過多久,她就輕鬆地錄製完節目,跑完後還不忘拉伸一下身體。其實,董卿是一位有跑步故事的人,她從小就養成了跑步的習慣,在還是小女孩時,天蒙蒙亮,父親就把還在夢鄉的董卿從床上提了起來,讓她到家門口淮北中學的操場上跑步一千米。「那時候學生出早操,我一個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覺特傻,整個學校的同學、老師好像都看著你,像阿甘一樣。」這種強制性的身體鍛鍊曾經讓董卿印象深刻。
  • 45歲董卿堅持每天閱讀: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到底哪裡不一樣?
    哪怕已經年過45歲的董卿,哪怕已經主持了,這麼多優秀的讀書類節目,哪怕已經在主持界,拿到了特別高的成就,董卿仍然堅持,每天在睡前,都要看一個小時的紙質書。 董卿說: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能夠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 而一個女人的生活智慧,一個女人的氣質涵養,全部來源於她所看過的書本。原來在這個世界上,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完全過的是兩種不一樣的人生。 董卿也說,眼睛看不到的東西,書本會告訴你。而一個女人後半生最好的狀態,董卿也用自己做了最好的說明。
  • 董卿:「會」讀書的女人,很高級
    很多人都喜歡董卿,為什麼?因為她身上有一種讓人著迷的氣質,那是讀過很多書之後,沉澱下來的書卷氣,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高級感。要說外表,其實董卿並沒有很美,但在大眾的眼裡,她就是一個魅力女人,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是讓人移不開眼神的魅力。記得董卿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飢餓的。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和白巖松的回答,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孩子們喜愛玩耍是他們的天性,在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比較活潑愛動,很少能安靜地做一件事。就拿學習這件事來說吧,學習很枯燥,很考驗耐性,所以一般小孩都不喜歡學習,他們覺得學習很枯燥。許多小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
  • 讀書——一種低調的整容術!
    很多人以為這兩句話是矛盾的,但其實不是,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都可以通過讀書造就,關鍵看你讀了什麼?我們為什麼期待獨一無二,因為千篇一律時,我們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哲學上有一句話:花園裡盛開著成千上萬多花,只有你看到的花才是存在的。不被關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對人類社會而言。
  • 董卿一火再火,範閒使莊墨韓吐血: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在被大家稱為「神仙打架」的《主持人大賽》上,董卿在對選手王嘉寧做點評時,談到傷害與被傷害,想到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世界的關係,說「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槍響之後沒有贏家」。此話一出,迅速衝上熱搜第一,網友直呼:大道至簡,一語定乾坤;稱董卿「實力與顏值並重」,贊她「知性智慧優雅博學,還特別美」;「董卿太厲害了,真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讀書,對於現在孩子來說,簡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朋友都表示,不讀書學習的時候,孩子特別的乖順,媽媽也是格外的慈愛。一旦開始讀書寫字學習了,那家裡就是雞飛狗跳的。其實換個角度來說,在我們小時候,還尚未經歷過社會,職場的殘酷的時候,我們也絲毫不知道讀書學習的好處。
  • 《董卿:做一個有才情的女子》:我命由我不由天,努力活出自我
    讀書和旅行想必是當仁不讓的兩大「養心」利器,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宋朝詩人黃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董卿也是如此,她曾說:「假如我幾天不讀書,就會感覺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
  • 45歲董卿堅持讀書:懂得閱讀的人生才能被自己真正掌握
    隨著開播即火的節目《朗讀者》播出後,董卿再度霸屏,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往常人們對董卿的定義是高情商節目主持人,但其實她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才女。董卿能夠達到她今天的這番成就,關鍵的因素就是她閱讀能力十分優秀。
  • 央視主持人董卿的閱讀心得,句句金句,看過將會終生受益!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大家今天讀書了嗎?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讀書的習慣?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應該把讀書看做生活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一句諺語,那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大家平時多讀讀書,總有一天會用到。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白巖松:見過世面的人,從不說讀書無用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央視節目《朗讀者》歷經第一、二季之後,終於展開了第三季準備活動,發起了一個「人人都是朗讀者」的活動,而董卿作為這個節目的主持人、製片人也分享了一條朗讀《極簡天文學》的視頻。再一次收穫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評價!可能有很多孩子都會問家長:為什麼要讀書?
  • 教育名人啟示錄:人生重要一課——董卿與書的故事
    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一直以來給人的形象非常美麗、大方、知性。尤其是她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更是受到我們的熱捧。因為她精準的點評、因為她的字字珠璣,讓我們牢牢的記住了她。
  • 「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深思
    「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父母一定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但你的回答,是否能夠讓孩子滿意或信服呢? 其實,關於為什麼要努力讀書的話題可謂是見仁見智,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畢竟大家的生活環境不同,理想也不一樣,但主持人董卿的回答卻令人眼前一亮。
  • 「爸爸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最有力的答案!
    大部分家長也不喜歡讀書來著,只不過是自己沒有做好的,卻希望孩子能夠做成功,做個有出息的人。孩子們平時在學習中,有不喜歡數學題目,也有不喜歡默寫背誦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和討厭的東西。所以,有孩子討厭讀書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父母應該也被自己的孩子,問過這個問題吧,比如說:「媽媽,讀書有什麼好的?」還有「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
  • 央視一姐董卿:數次清零,新秀崛起的董卿,她憑什麼能獨挑大梁
    面對父親的嚴格,董卿在多年以後回想起,仍感動不已,沒有當年父親從小在苦寒中的磨練,也就沒有自己現在的成就。而母親卻是給了董卿另一種溫暖的愛。母親的書單----讀書是為了更好的遇見自己,董母的個性溫雅慈和,與丈夫的清正嚴明形成對比。
  • 談讀書談節目談生活 透過文字感受名嘴董卿的智慧
    「朗讀依舊,初心不改——《朗讀者II》特別專場暨新書發布會」1月15日在國家博物館劇院舉行,《朗讀者》節目製作人、圖書主編董卿在活動現場還與嘉賓共同朗讀,呈現出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者》節目特別專場。央視總編室微信公眾號「CCTV看點」日前刊發文章,回顧董卿曾經談節目、談讀書、談生活的一些語句,讓我們透過文字一起感受董卿的「智慧」。 談讀書
  • 語言的藝術到底有多重要,聽董卿的點評,讓人瞬間明白讀書的意義
    董卿,知性而優雅,端莊而大方。無論是做為《朗讀者》的主持人,還是《主持人大賽》的評委,她都表現得非常優秀並且金句、奇句頻頻出現,驚豔了讀者。董卿說的話,總是讓人或拍案叫絕,或解惑人生,或感同身受。雖然2019年央視主持人大賽早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主持人董卿經典到位的一次次點評,卻一直被人不斷談起,頻頻上各大網站的熱搜。聽她的一句「槍響之後沒有贏家」讓人醍醐灌頂;聽那一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我們可以擺脫局限和狹隘",讓人突然之間就能明白讀書的意義;聽那句「醫生和記者在本質上都是面對人,醫生是在看人的病,記者是在看病的人」。
  • 董卿現身讀書日活動,朗讀作品送給自己5歲的孩子
    知性美麗的央視主持人董卿似乎有一陣子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不少猜測。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她卻忽然出現在一檔網絡節目《為你讀詩》中,依然知性、優雅的風度,讓眾多網友放下心來。許久不見的董卿現身讀書日活動「再看看那個光點,它就在這裡。這是家園,這是我們。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在網絡節目《為你讀詩》裡,董卿選擇朗讀了作家卡爾·薩根的作品選段《暗淡藍點》。
  • 讀書有用嗎?董卿: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渴的
    當今精神渴望已經取代了肚皮飢餓的時代,而有一些年輕人的生活在不被認可、不自信的自我環境中,對於精神渴望的通常解讀為:整天埋頭苦讀的學生期盼的寒暑假可以不做作業;日復一日重複工作的公司職員期盼著攢錢買蘋果手機;敲打鍵盤點起香菸的宅男期盼著「歐皇」降臨;咬著奶茶吸管刷短視頻的小姐姐期盼著成為網紅;他們眼前的一切都在尋求未來短暫的快樂,修煉堅持、毅力、創新變得沒那麼重要了,也許在電腦前的我們經歷過這些
  • 世界讀書日,董卿讀詩的啟示:早期閱讀為你打開智慧的大門
    在世界讀書日這天,我們聽到了董卿的聲音:她想把那段朗讀獻給她五歲的兒子,希望這些文字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也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擁有一個更廣闊、更深厚的精神世界。董卿的語言總是那麼有深度,讓人感觸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