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這是我...

2021-01-19 騰訊網

近日,蘇州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的新聞,頗有刷屏之勢。

有人或許會問:「殺魚弟」是誰?

事情要從2010年的一段視頻說起。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視頻中,這個9歲左右的小男孩,因「熟練的殺魚技巧、倔強犀利的眼神」,而被網友戲稱為「殺魚弟」。

「殺魚弟」真名叫孟凡森,家裡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從小輟學,8歲就在父母的水產店裡幫忙。

成為「網紅」後,曾有好心人資助孟凡森重返校園。

只是,上學沒多久,孟凡森因跟不少老師節奏、文化課又聽不懂,便經常在課堂上睡覺。

被送回老家上寄宿學校後,又因為逃學、曠課、去網吧打遊戲被多次警告,家人只好又將他接回身邊。

直到14歲那年,孟凡森正式輟學,開始學賣魚殺魚。

一轉眼,8年過去了。

再度闖入大眾視野裡的「殺魚弟」,卻是因為服毒自殺的新聞。

(小孟住院圖片)

問及小孟服毒自殺的原因,小孟的家人說到,自從輟學後,小孟幾乎沒什麼可以溝通的同齡朋友,封閉的圈子,加之青春期叛逆,小孟時常因生活瑣事和壓力與父母爭吵。

一個月前,小孟就已經偷偷買了劇毒農藥百草枯,喝藥前的爭吵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小孟目前已出現腎功能受損、肺部損傷、尿毒症等多種症狀,醫生表示,之後的14天,小孟的病情會逐漸加重,直到肺部纖維化。

這意味,17歲的小孟有沒有救回生命的可能,要看14天之後。又或者,這14天就是小孟在世的最後14天。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而網紅「殺魚弟」無疑就是一出真正的悲劇。

悲劇的根源,不是他出生在貧窮的家庭裡,而是9歲那年,他一夜成名,有了改變自己命運、擺脫貧窮的機會——上學讀書。

但他選擇了放棄。他輟學了。

人們常常說,貧窮的對立面是富有。

實則不然。

貧窮的對立面,是不放棄,不放棄擺脫貧窮的機會、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不放棄改變命運的機會。

還記得前段時間以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而走紅網絡的北大女孩王心儀嗎?

同樣是出身貧苦人家,王心儀的結局卻與「殺魚弟」有著天壤之別。

小時候,外公常年癱瘓在床,母親身體欠佳,父親隻身一人在外打工掙錢。

王心儀,作為家中長女,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還要忙家務、忙農活,忙學習。

錄取通知書送到家裡時,她還在輔導班打著暑假工。

但貧窮,帶給她的不是物質上的匱乏,而是精神世界的強大。

貧窮讓她領悟到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也讓她更加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

最終,她以707分考入北大中文系,翻開了人生的新篇章。

的確,貧窮會給人帶來痛苦、掙扎與迷茫,會狹窄了你的視野,會刺傷你的自尊。

但是,貧窮奪不走你的努力、你的奮鬥、你的夢想,還有你的希望。

詩人王爾德曾說過,即使身處髒水溝和下水道,也別忘記仰望星空。

孩子,出生在貧窮困境中,不是你的錯。

但是想要避免重複上一輩卑微的命運,想要脫離這片泥沼,唯有不放棄努力、不才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任何處境,只要你自己不放棄努力,不放棄讀書的機會,貧窮便不會真的一輩子如影相隨。

越是窮人家的孩子,才越要發奮讀書。

但生活的殘酷之處就在於,大多數陷入貧窮困境的人,最終都步入了「殺魚弟」的後塵。

今年3月份,南京街頭,一位父親帶著女兒推著三輪車賣韭菜盒。女兒面容清秀,戴著眼鏡,嫻熟地擀麵包餡。

錄視頻者問及學歷時,女兒說高中畢業。

又問:「為什麼不念大學?」

女孩的父親接腔:「女兒沒有考上本科,上大專不划算。現在本科生研究生出來也沒人用,大專要花掉十幾萬,到時找不到工作年齡也大了,不如現在學賣韭菜盒子,將來能開個店面。」

誠然,讀書考研未必能讓這個女孩今後的人生飛黃騰達,也未必能讓這個家庭一夜暴富。

但至少,繼續讀書,會讓這個女孩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會讓她今後的人生多了一種不同的出路。

也會讓她明白,這個世界上還有比賣韭菜盒更能賺錢、更加輕鬆、更加有趣、更加有意義的工作。

同樣是南京,在新街口一家餐飲店裡,剛剛結束高考的焦春強,正端著盤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客人中間。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焦春強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但是這一天,焦春強卻滿臉微笑。

因為在工作間隙休息時,他得知自己已被中國藥科大學錄取,他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焦春強,出生在江蘇盱眙, 6個月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遠走他鄉,未滿一歲時,他便成了孤兒。

此後,便一直與鄉下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命運對待焦春強是殘忍而不公的,但他從不抱怨。懂事乖巧的他,從不向爺爺奶奶索取什麼,而是默默認真讀書。

轉眼,十八年過去了。

當初小小的他,依靠讀書的力量,走出了貧窮,走出了鄉村,走向了繁華的大城市。

面對媒體採訪,焦春強說:「人就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選擇餘地,但是你可以改變的是你的未來。」

身處逆境卻頑強不屈,他的話讓無數有過類似經驗的網友淚目,也讓無數經歷過貧窮的人心生敬佩。

人們總說,沒有雨傘的孩子,必須要努力奔跑。

而我想說,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要努力多讀書。

也許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絕對是窮人家的孩子擺脫貧窮,最輕鬆、最公平的那條路。

事實上,對於窮人家的孩子而言,讀書不僅僅是為了擺脫物質的貧窮和苦澀,還為了褪去內心的狹隘與短視。

也唯有拋卻了狹隘與短視,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才能活出生命該有的質感與尊嚴。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一位貧困的農民,救了一個不幸落水的貴族少年。

幾天後,老貴族親自帶著禮物登門感謝,農民卻拒絕了這份厚禮,而是提出了另一個請求。

他說,沒有讀過書是自己一輩子最遺憾的事,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來的夙願。

因此,他想要貴族能夠資助他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

老貴族欣然地接受了這份請求。

多年後,農民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了。他成績傑出,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並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他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青黴素的發明者。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帶來的短視、狹隘和無知。

對於寒門子弟而言,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知識可以重塑人生,這是應該堅守的信仰和希望。

也是窮人家孩子突破黑暗、擺脫困境的曙光。

想起多年前,曾看過的一則新聞報導。

貧困地區的支教老師,問當地的孩子長大後想做什麼職業。

孩子們的回答有兩種,司機和老師。

因為這是孩子知道的唯一的兩個職業。

相比於城市的那些受過良好教育家庭裡的孩子,他們的理想職業卻可以是藝術家、繪畫家、舞蹈家...

讀書是一條看不見的階梯,你爬上去的每一層,都將成為孩子的未來的起點。

當你放棄了努力,放棄了讀書時,你關上的不僅是自己通往更好人生的大門,還有孩子未來可能接觸到另一個世界的窗戶。

作家龍應臺曾給兒子安德烈寫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我要你讀書用功,不是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而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面對小孟一家的悲劇,比起譴責和痛心,我想告訴更多類似的家庭:請相信讀書會改變命運,請相信知識可以給你力量。

作家李月亮曾為孩子寫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平凡不怕,我怕你無知;

辛苦不怕,我怕你無能;

獨特不怕,我怕你無趣;

失敗不怕,我怕你無望;

而不讓這些害怕成真的唯一途徑,就是好好讀書。

與每一個寒門子弟,共勉。

﹌END﹌

-作者-

嗨,我是嬌嬌媽,專注於服務數百萬媽媽的家庭教育平臺。我的文,偶爾理性冷靜、偶爾溫暖深情。但願,我們相識後,你懂自己也懂孩子。嬌嬌媽(ID:jiaojiaoma8)

註: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今日話題

對於「殺魚弟」服毒自殺事件,你有什麼看法?越窮越應該讀書的觀點,你認同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區】與嬌媽一起聊聊。

相關焦點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人人都知道馬雲、王健林、李嘉誠、王石等大佬非常酷愛讀書,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抽1個小時出來讀書。 有人曾跑去問馬雲:「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煩,它們都能給我更多的底氣。在這個世上,大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書一樣,能給到我如此豐富又實在的幫助。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也像一個比肩同行的夥伴,給我及時的安慰和鼓勵。也許讀書這個行為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它提供給我的,卻是一份內在的精神滋養。
  • 45歲董卿堅持每天閱讀: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到底哪裡不一樣?
    董卿的優雅和氣質,來源於她每天的堅持,她說:」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暫的,唯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 哪怕已經年過45歲的董卿,哪怕已經主持了,這麼多優秀的讀書類節目,哪怕已經在主持界,拿到了特別高的成就,董卿仍然堅持,每天在睡前,都要看一個小時的紙質書。
  • 去讀書吧,因為讀書,你將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在工作之餘,只要你願意都可以隨時隨地的讀書,以獲取那些智慧的結晶。與書對語,會獲得陽光與知識,擁有治癒心靈的力量。在書中懂得了堅韌和勇敢,讓你懂得如何面對煩惱和困擾,面對悲觀和失望,從而活的通達和智慧。
  • 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是什麼?大部分都忽略了
    E說"不讀書的人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他們說讀書無用「F說:讀書最大的用處就是消除自己無用的時間。每個人的閱讀觀,真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閱讀持有不同的出發點和視角、標準。讀書這種懷才沒有風格,沒有目的,反正我時間多,閒著也是閒著,讀書消磨時間,沒什麼不好!作為一個佛系的讀書者,抱著讀書,不管什麼書都可以讀,不抱著一定要讀有用的!作為讀書的目標和宗旨,秉承有用性、實用性、助讀性。每個人讀書的意義真的是山那邊的一座山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
  •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人生自救力不一樣」
    2、無聊時閱讀,2小時體驗完一生讀書值嗎?你花兩小時,就獲得作者幾個月幾年甚至一生所思所想所悟,熬出來的作品。或許讀書不值,但讀好書太值了。閱讀的人,可以擴寬人生的廣度與深度,雖然只活一世,卻有幸體驗好幾代人的生活,也可歷遍世界各地風土人情,也曾遇見各式各樣的愛,也曾歷盡世間的委屈、愛、恨、痛苦、快樂、艱辛......這樣的人,又怎麼會為眼前的生活所困呢?
  • 讀書有用嗎?董卿: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渴的
    在我國人均閱讀時間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每天不足15分鐘,德國每天81%的家長每天陪伴孩子讀書。匈牙利擁有2萬家圖書館,平均500人一座,我國45.9萬人才有一座。在一些歐洲國家重大節日中不允許大部分公共行為的時候,唯獨可以開放的一定是圖書館。我們不愛不讀書原因呢?你認為還有哪些?
  • 女人讀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本家的一位奶奶,她曾和我說:「你看你爸,為了你們上學去下煤窯,每天都是把命綁在了褲腰帶上,說不準哪天命就沒了。」說到這裡,她頓了頓,又接著說:「你是老大,也是個女孩,父母的苦你不知道,但我知道,你即使不為父母想,也要為你弟弟想想。」
  • 接近50%的初中生上不了高中,不讀書的人生,出路在哪裡?
    然而,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上不了高中。比如, 深圳曾經公布過一個中考數據,深圳市今年共有8.5萬人參加中考;而深圳市公辦普通高中僅提供3.5萬餘個學位,你算算,這是什麼概念!
  •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還記的距離你上次讀書行為,已經過去多長時間了嗎?根據2018年國家統計公布的數據顯示,相比看視頻,國內富裕階層的人更喜歡讀書。其實不只是國內如此,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中產以上階層都喜歡讀書。比如比爾·蓋茨,每年都會公布自己的書單。
  • 讀書使我找到了人生快樂,天下好事無非讀書
    時光如梭,人生易老,一晃自己都是60多歲的老人了,回想自己所走過的人生之路,我這一生中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讀書,除了讀書我還寫點小文章,雖說我這個人沒有其它別的愛好和本事,但我的生活過得很充實,很快樂,每天都有要幹不完的事,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 讀書讓我更加珍惜時間。
  • 我可不可以不讀書?
    關於讀書的誤解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是:1、很多有錢人,都沒讀過什麼書,學歷不高。2、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如早點打工賺錢。在回答問題之前,先借用下楊絳的話:「你的問題就在於想的太多,而讀書太少。」
  • 女孩子讀書和不讀書有什麼不同?這3方面令人無法反駁
    文|糖角媽媽這兩年,主持人董卿倏地一下就火了起來。前兩天,重新開了一遍朗讀者,第二遍再看,忽然覺得董卿完美闡述了什麼叫:美與靈魂。她的氣質裡真正藏著讀過的書,那個「腹有詩書氣自華」背後,是從小堅持的讀書習慣。
  • 《父母愛情》:讀書的女人和不讀書的女人,待遇差別究竟有多大
    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關於讀書的問題,問得最多的無非是人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處。我想,《父母愛情》這部劇可以告訴你答案。對一個女人而言,讀書和不讀書差別到底有多大?01不讀書,鬧了笑話還渾然不知?
  • 收垃圾爺爺和農民工讀書故事,少年的你有何理由不努力讀書?
    導語:收垃圾爺爺在空教室讀書,農民工在圖書館留言,少年的你有何理由不努力讀書?讀書的樣子真美,這並不是用來讚美某個學生讀書的樣子,而是對一位是收垃圾的爺,還有一位農民工的讚美。近日,這兩位愛讀書的人,都引來了眾多網友的點讚。好多人為他們而感動,更有少年看到後,留言到,沒有理由不努力讀書了。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如果讓你推薦一款「熱乾麵」,你會想到什麼?方便?好吃?還是像我一樣,大腦一片空白?一、你讀過的書,最後都會化為你的氣質和修養「唯有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用來形容董卿是再合適不過了。初入職場的失意,讓她選擇與唐詩宋詞為伴,這才有了後來她一手策劃的《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高質量的文化類綜藝節目。
  • 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80後爸爸和孩子的一次對話,從讀書談到閱讀
    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關於這個問題,100個人可能有100種以上的答案,對於一個三年級小學生會有什麼樣的理解,我很好奇,於是就有了這次圍桌夜話。雖然還未起伏,但長沙夏天的腳步已經提前來臨了。和兒子洗完澡後大汗淋漓,只好來到餐廳分坐餐桌兩旁,任由頭頂的吊扇肆無忌憚地旋轉著。
  • 不讀書和愛讀書的人,差距能有多大?
    開篇問問你,你認為讀書有用嗎?很多人都堅持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尤其是老一輩的人。當他們看到很多畢業生出來後,工作也非常普通,工資又低,就會覺得讀書無用。真的無用嗎?閱讀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是讀書可以立馬賺到很多錢,走上人生巔峰嗎?我想,就是因為帶來的直接經濟利益不明顯,所以很多人放棄了閱讀吧。其實閱讀帶來的收穫是多方面的,它可能不會直接讓你馬上賺到錢,但是一定會帶來長期的經濟收益。
  • 關於讀書: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
    只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些書得以免去糊牆的命運被保留了下來。不過裡面也是五花八門什麼書都有,從畜牧業養殖到乾坤大挪移,我呢,基本上也是有什麼看什麼。後來就連我媽撿來糊牆的報紙也不放過。那個時候年齡小,還因為看了周公解夢嚇的好多天都睡不著覺,也留下了直到現在一個人睡覺都不敢關燈的毛病。如今我已經不太能記起來小時候都讀過哪些書了,但我知道,那些文字已經深深的融入我的血肉裡,並且影響著我為人處事的方式,給了我在這世間坦然行走的勇氣。
  • 7歲女孩案板下網課照爆火:孩子,讀書苦,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案板下,逼仄而又昏暗的空間裡,是一位7歲的小女孩,正在努力學習。原來,復工後,父母就帶著女兒在市場上買滷肉。因為一家人都是從外地來的,老人不在身邊,只得自己看著孩子,而店鋪僅僅8平米,孩子就只能在案板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