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成四合院幼兒園,北京,中國
Yuecheng Courtyard Kindergarten, Beijing, China, 2020
建築設計:MAD建築事務所
Architects: MAD Architects
外景(攝影:存在建築)
MAD圍繞一座自1725年已有歷史記載的四合院建造了一片漂浮的屋頂,將文物進行保護和利用的同時,也和周邊已建成的現代建築進行了連接,展現出多層的城市歷史和諧並存的場景。
俯瞰(攝影:存在建築)
MAD馬巖松:「老北京有句形容孩子淘氣的俗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屋頂對孩子來說是充滿魔力的。在四合院空間中,屋頂就像是一片新的大地,是無拘無束、自由的象徵。」
「漂浮的屋頂」以低矮平緩的姿態水平展開,將不同建築間有限的空間最大限度地轉化成為一個戶外運動和活動的平臺。二層是一片廣闊的色彩斑斕的戶外平臺,這裡是孩子們室外運動、課餘互動玩耍的主要場所。平臺的西南側,像是一個個「小山丘」與「平原」相互交錯,地形高低起伏。
外景(攝影:存在建築)
漂浮的屋頂下方則是開放布局的教學空間、圖書館、小劇場、室內運動場等,將是400名2~5歲孩子的日常教育空間。流動的空間布局提供了一種自由、共融的空間氛圍;新空間與古四合院相鄰相望,新舊交替,孩子們隨時能近觀、接觸歷史,幫助他們加深對時間維度和歷史的認知。新建部分圍繞3棵古樹設計了新的院落,與四合院的院落空間呼應,為教學空間提供了戶外的延展和採光通風。
內景(攝影:存在建築)
幾棟看似互不相干,甚至從某些角度看從互為矛盾的歷史時期而來的建築元素,不但可以在保持各自真實性的前提下和諧共存,還相互作用產生了一種新的開放性和豐富性,這使孩子們對他們所處的環境有一個客觀真實的認知。對自然、對歷史的理解可以帶給新的場所一種包容性,塑造社區的獨特共識和價值。
內景(攝影:Hufton+Crow)
馬巖松說:「我理想中的幼兒園,不應該是主題樂園或者寵物店,首先它應該是客觀真實的,然後它還應該超越現實,提供給未知和想像力一些空間。」□
內景(攝影:Hufton+Crow)
項目信息
業主:樂成集團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MAD建築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馬巖松,黨群,早野洋介
設計團隊:何威,傅昌瑞,肖瑩,傅曉毅,陳竑賓,尹建峰,趙孟,楊雪兵,Kazushi Miyamoto,Dmitry Seregin,張龍,賁禹強,曹溪,馬悅,Hiroki Fujino
甲級設計院: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室內設計:MAD建築事務所,蘑菇雲設計工作室
景觀設計:MAD建築事務所,易蘭(北京)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場地面積:9275m
建築面積:10,778m
施工周期:2017-2020
攝影: 存在建築,田方方,Hufton+Crow
首層平面
剖面
評論
程曉青:在每一位北京胡同中長大的孩子心目中,屋頂都是快樂的源泉,在屋頂上看煙花、放鴿子、打棗、眺望連綿不斷的四合院。以「漂浮的屋頂」為題的樂成四合院幼兒園最大化地整合了各建築屋頂,解決了用地面積不足、相鄰建築遮擋等不利條件,既是色彩斑斕、高低起伏的遊戲場,也提供了欣賞北京城市之美的絕佳視角。位於屋頂之下的空間圍繞3棵樹展開,打破幼兒園常見的單元式格局,除了必要的服務用房以外,都採用開放、流動的空間形式,營造出豐富多元的環境體驗,希望孩子們能在這樣不受拘束的空間中盡情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
外景(攝影:存在建築)
傅筱:中國的幼兒園用地幾乎都是住宅開發留下的邊角地。一個有中國傳統文脈的幼兒園地塊,對孩子們來說,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與MAD的一些地標性建築不同,這個幼兒園外部策略十分克制,僅在紅色飄帶的最北端有一個謹慎的突出體量,高度和位置顯然是經過仔細考量,以表達對四合院的敬意。外部形態的克制,讓設計轉向了內部空間與四合院關係的推敲,這樣的策略無疑是適宜的。樂成四合院幼兒園設計可能會成為一個話題,引發我們諸多的討論和思考。
庭院(攝影:存在建築)
全文刊載於《世界建築》202008期。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