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距今2500年前的一天,衛國都城(河南省濮陽市五星鄉高城村)發生了一場流血的政變:衛國大夫孔悝kuī的母親伯姬與人合謀,擁立其弟蒯聵kuǎi kuì為君,並脅迫孔悝去弒殺衛出公姬輒zhé。其實,蒯聵與姬輒是父子關係,衛國國君之位本來應該是蒯聵的,但是,一件事卻改變了一切。
蒯聵為太子時,與其父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交惡,蒯聵就聯合密友戲陽謀刺南子。結果,戲陽卻臨陣反悔,蒯聵屢次向戲陽示意,南子發現了蒯聵的陰謀,告知靈公。靈公大怒,蒯聵被迫逃往宋國,後又投奔晉國趙氏。
蒯聵逃走後,衛靈公欲立少子郢為太子,公子郢堅辭不受。衛靈公死後,靈公夫人讓公子郢yǐng承靈公之意即位,公子郢卻讓前太子蒯聵之子姬輒即位,是為衛出公。
衛出公即位後,晉國的趙簡子派人送蒯聵回衛國,想讓蒯聵即位。衛國人聽說後,發兵阻擊蒯聵。蒯聵不得入,入宿而保,衛人亦罷兵。此後,衛出公連續在位十二年。
直到衛莊公元年(公元前480年),蒯聵在姐姐伯姬的幫助下潛回都城,謀刺衛出公。衛出公聞訊後,在他人的幫助下,逃到齊國避難。
當時,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子路,就是事件當事人孔悝的邑宰,聽說孔悝被人脅迫,就衝進都城救主(《史記》中記載不同),結果,遭到蒯聵的手下石乞等人的截殺。混戰中,子路的冠纓(就是帽帶子)被石乞的大戈砍斷了,頭上的帽子一下子就歪了下來。子路這才停下手來,將帽帶子重新接好,將帽子扶正。
而石乞等人卻不是溫雅君子,趁機向子路發動攻擊。子路臨死前說:「君子死,冠不免。」意思是,君子即使臨死,也要衣冠整齊。在系好帽纓的過程中,子路被人砍成肉醬。
子路(劇照)
原文: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kàng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譯文: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歲。
子路性情粗樸,喜歡逞勇鬥力,志氣剛強,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式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曾經欺凌孔子。孔子用禮樂慢慢地誘導他,後來,子路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請求作孔子的學生。
原文:
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為上。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縕wēn袍與衣狐貉 mò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譯文:
子路問:「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說:「君子最崇尚的是義。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義,就會叛逆作亂。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義,就會做強盜。」
子路要聽到什麼道理,沒有馬上行動,只怕又聽到新的道理。
孔子說:「只聽單方面言辭就可以決斷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過我之所用,就不適用了。」象仲由這種性情,不會得到善終。「穿著用亂麻絮做的破舊袍子和穿著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學問好象登上了正廳,可是還沒能進入內室呢。」
原文:
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
子路為季氏宰,季孫問曰:「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矣。」
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譯文:
季康子問道:「仲由有仁德嗎?孔子答說:「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可以讓他管理軍政事務,至於他有沒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孫問孔子說:「子路可以說是人臣了嗎?」孔子回答說:「可以說是備位充數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辭行。孔子說:「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難治理。可是,我告訴你:恭謹謙敬,就可以駕馭勇武的人;寬厚清正,就可以親近民眾;恭謹清正而社會安靜,就可以用來報效上司了。
原文:
初,衛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蒯聵kuǎi kuì 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慾立子郢yǐng。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於是衛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
譯文:
當初,衛靈公有位寵姬叫作南子。靈公的太子蕢聵得罪過她,害怕被謀殺就逃往國外。等到靈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讓公子郢繼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說:「太子雖然逃亡了,太子的兒輒還在。」於是衛國立了輒為國君,這就是衛出公。出公繼位十二年,他的父親蕢聵一直留在國外,不能夠回來。
原文:
子路為衛大夫孔悝kuī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
譯文:
這時路擔任衛國大夫孔悝採邑的長官。蕢聵就和孔悝同作亂,想辦法帶人潛入孔悝家,就和他的黨徒去襲擊衛出公。出公逃往魯國,蕢聵進宮繼位,這就是衛莊公。
原文:
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fán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黶yǎn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譯文:
當孔悝作亂時,子路還有事在外,聽到這個消息就立刻趕回來。子羔從衛國城門出來,正好相遇,對子路說:「衛出公逃走了,城門已經關閉,您可以回去了,不要為他遭受禍殃。」子路說:「吃著人家的糧食就不能迴避人家的災難。」子羔終於離去了。正趕上有使者要進城,城門開了,子路就跟了進去。找到蕢聵,蕢聵和孔悝都在臺上。子路說:大王為什麼要任用孔悝呢?請讓我捉住他殺了。」蕢聵不聽從他的勸說。於是子路要放火燒臺,蕢聵害怕了,於是叫石乞、壺魘到臺下去攻打子路,斬斷了子路的帽帶。子路說:「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來。」說完系好帽子就死了。
原文: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譯文:
孔子聽到衛國發生暴亂的消息,說:「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傳來了他的死訊。
原文:
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是時子貢為魯使於齊。(《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譯文:
所以孔子說:「自從我有子仲由,惡言惡語的話再也聽不到了。」這時,子貢正為魯國出使到了齊國。
注釋:
子路是孔丘的學生,又當過孔丘的侍衛,人們都怕他,有意見不敢說。所以,孔丘說自從子路擔任他的侍衛以後,他就聽不到反對他的意見了。
河南省濮陽pú yáng市蒯聵kuǎi kuì臺
評價:
子路在戰爭中陣亡,臨死前還不忘系好被對手砍斷的帽纓,正冠而死。重視儀表、重視細節,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教養。子路在敵人的刀鋒下系好帽纓,體現了貴族式的在死亡面前的從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