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南宋黃善夫刊本

2020-12-17 騰訊網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寫人物為中心,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史上評註《史記》最有影響的是俗稱 「三家注史記」:《集解》(裴駰注)、《索隱》(司馬貞注)和《正義》(張守節注)。此為南宋建安黃善夫家塾刊本(最早三家注合刻本),現藏於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室町時代,日本京都建仁寺僧人月舟壽桂及其弟子們將能見到的《史記》古注,抄錄在《史記》黃善夫刊本頁的邊欄外,或抄為另頁,附於每篇之後,使得這些彌足珍貴的古注流傳至今。這些古注,字體行草相兼,中國、日本漢字混合使用,注文排列,或橫或縱,雜亂無序。而且所引古籍或簡稱其書名,或以作者名代指書名,或刪節,或增益。

此本最初藏於日本妙心寺的南化玄興處,後經直江兼績轉入米澤上杉家,現藏於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日本學者多稱之為 「南化本」,共九十冊。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 「二十四史」 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 3000 多年的歷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卷(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目錄、史記集解序:南朝·裴駰、補史記序: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序:唐·司馬貞、史記正義序:唐·張守節、史記正義論例諡法解:唐·張守節

三皇本紀:唐·司馬貞

卷一:五帝本紀第一

卷二:夏本紀第二

卷三:殷本紀第三

卷四:周本紀第四

卷五:秦本紀第五

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卷九:呂后本紀第九

卷十:孝文本紀第十

卷十一:孝景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孝武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六國表第三

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漢興以來諸侯年表第五

卷十八:高祖功臣侯年表第六

卷十九: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禮書第一

卷二十四:樂書第二

卷二十五:律書第三

卷二十六:曆書第四

卷二十七:天官書第五

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

卷二十九:河渠書第七

卷三十:平準書第八

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

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

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韓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曹參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

卷六十一:老子伯夷列傳第一

卷六十二:管晏列傳第二

卷六十三:申不害韓非列傳第三

卷六十四: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第六

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

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

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

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二:穰矦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第十七

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卷七十九:範雎蔡澤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樂毅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二: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五: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卷九十二:淮陰矦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三:韓王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六: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卷九十九: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零一: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零二: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零三: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零四: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零五: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零六: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零七: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零八: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零九: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尉佗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史記索隱後序

牌記:建安黃善夫刊 於家塾之敬室

司馬遷,字子長,龍門人,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

裴駰(yin),字龍駒,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南朝著名史學家,與父親裴松之、孫子裴子野,並稱 「史學三裴」。

司馬貞,字子正,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代史學家,開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館學士,主管編纂、撰述和起草詔令等。著《史記索隱》三十卷,世號 「小司馬」。

張守節,唐朝歷史學家。生活在武則天時期,生平事跡不詳。潛心研究《史記》數十年,著有《史記正義》三十卷,為舊注史記三大家之一。

黃善夫,南宋時期福建建安人,其事跡史無記載,以刻書聞名於後世。

刊印信息:南宋(慶元年間)建安黃善夫家塾刊本(少量補抄)

行款版式:九十冊,半葉框 20.1×13.2 釐米,十行十八字,小字雙行二十三字,細黑口,左右雙邊,雙黑魚尾

每頁末行框外有耳題,標本卷名。每卷末記本卷史計若干字,注若干字,有的卷不計字數

序文印記

史記集解序:南朝·裴駰撰

補史記序、史記索隱序:唐·司馬貞撰

史記正義序、史記正義論例諡法解:唐·張守節撰

史記索隱後序

印記:「興學亭印」(朱方印)、「水光邱青」(黒印/朱印/青印)

收藏來源:此為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藏本

相關焦點

  • 宋刻二家注本《史記》
    南朝宋裴駰著《史記集解》,對《史記》的不同版本有所記載。至唐代,《史記》得到了積極的推崇,司馬貞作《史記索隱》、張守節作《史記正義》,加之裴駰的集解,構成《史記》三家注。宋代,《史記》告別寫本時代,產生刻本,此宋乾道七年(1171)蔡夢弼東塾刻本,為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的兩家注本。
  • 明末二截樓刊本《草堂詩餘四集》
    明末二截樓刊本《鐫古香岑草堂詩餘四集》十七卷,1函4冊全,700多頁。開本長寬::27*16*8釐米。舊夾板原裝一套。《草堂詩餘》是一部南宋人編撰的詞選,其中詞作從宋詞為主,兼收一小部分唐五代詞。它繁盛流行於明代。在明代詞學界為眾所關注的焦點和中心。許多文人才子如楊慎、李攀龍、唐順之、何良俊、沈際飛、錢允治等都紛紛為其評註、校箋、作序、題跋。明人為《草堂詩餘》所作的眾多序跋及評點,內容豐富,頗成體系,形成專門的《草堂詩餘》批評,成為明代詞學的一項特殊內容。
  • 張青松: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驚奇》影印後記
    依照尚友堂刊本《拍案驚奇》的牌記,題「即空觀評閱」,故批語當為凌濛初本人所作。於每冊內葉首尾隨機鈐蓋日本印鑑三枚:「秘閣圖書之章」「日本政府圖書」「內閣文庫」。尚友堂刊本日本印鑑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遊完宿願 小姨病起續前緣》,與尚友堂刊《拍案驚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錄雜劇《宋公明鬧元宵雜劇》以充數。
  • 尤袤:南宋詩人、藏書家,「南宋四大詩人」之一 歷史上的優才人物No.209
    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藏書家。祖父尤申,父尤時享,治史擅詩。紹興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進士第。初為泰興令。孝宗朝,為大宗正丞,累遷至太常少卿,權充禮部侍郎兼修國史,又曾權中書舍人兼直學士。光宗朝為煥章閣侍制、給事中,後授禮部尚書兼侍讀。卒後諡號「文簡」。尤袤與楊萬裡、範成大、陸遊並稱為「南宋四大詩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
  • 演義:以心傳心的「史記」
    如《史記》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發揮出來,所以,他在《遊俠》與《貨殖傳》中,特別著力精神,凡遇揮金殺人之事,他便嘖嘖賞嘆不已。不過,施耐庵可沒有一肚皮宿怨要發揮出來,他只是飽暖無事,又值心閒,不免伸紙弄筆,尋個題目,寫出自己的許多錦心繡口,全不在與聖人論個是非曲直。後來人不知,非要在《水滸》上加「忠義」二字,又將它與史記並列為發憤著書一例,這是使不得的。
  • 《史記》與父子相知|閱讀《史記》
    (《廿二史札記》)實則《史記》的開創還不止於此,自司馬談、遷相繼纂修《史記》之後,父子續力修史也成為我國史學尤其是正史修撰的一大傳統。班彪班固班昭《漢書》、姚察姚思廉《梁書》《陳書》、李德林李百藥《北齊書》、李大師李延壽《南史》《北史》皆為父子續力所修,以數量論,幾佔二十四史的三成。
  • 《史記》:字詞皆美|閱讀《史記》
    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史記》的字詞皆美,正是這些看似尋常的字詞鑄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其一,單字之精妙。《史記》用字,精妙之處不可勝數,僅以三處描寫皇后的文字即可見一斑。《史記》敘事,始自黃帝,下迄西漢太初,採用了綜合性的敘事模式,囊括記言、紀事、編年、國別等形式,開創紀傳體史書「紀、傳、表、志」的體例。就內容而言,《史記》是對前代史學的一次總結;就體例而言,《史記》也是集大成之作。
  • 印象杭州:南宋時,御街早市與夜市為何令大詩人楊萬裡徹夜失眠
    杭州作為南宋古都,御街不可不說、不可不遊。如今的南宋御街,已被闢為特色歷史街區,憑藉其古韻猶存、商貿仍盛的質地,被人津津樂道。其實,在南宋時期,「御街」同樣是人人津津樂道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其繁盛的夜市與早市,更是在南宋文人諸如吳自牧、耐得翁、西湖老人等人的筆記著作中,屢屢被提及。
  • 南宋前期史學興盛問題探究-中國社會科學網
    總之,正因處於史風、學風和政風交融發展的興盛時期,由此便造就了南宋前期史學發展的興盛局面,並且該局面對南宋後期以及元代史學均產生了直接影響。又坊刻《史記》二家注、三家注合刻本得以出現,(22)以及書坊主導的《漢書》和《後漢書》精校精刻本問世,(23)等等,無不表明以國子監刻本為主導的正史刊本格局受到挑戰,時人在購買、參閱正史時有了多樣化選擇。同時,受科舉等因素促使,《資治通鑑》等多種改編本、節要本廣為刊行,它們成為了廣大士子參閱或者備考時的必要參考。如沈樞撰有《通鑑總類》20卷,清四庫館臣評論道:「然《通鑑》浩博,猝難盡覽。
  • 其實,跟如何滅亡南宋有很大關係
    在過去,人們往往把忽必烈進徵大理國這件事,描述成是蒙古人對南宋施行的「斡腹」計劃中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我們認真研究過文獻可以發現,其實這段記載很矛盾。因為,有的文獻上記載:忽必烈於1252年從漠北出發,正式對南宋進行徵伐。可是,有的文獻卻說,忽必烈在1253年的時候被授予軍令——以河西為起點出發攻打大理國。
  • 古色古香,南宋御街
    01古色古香,南宋御街杭州的南宋御街原來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是一條充滿歷史的老街,不僅保留完整的民國建築,又能讓遊客在古色古香的商鋪中領略各家店鋪不同的裝修風格。02南宋御街概覽03民國建築南宋御街帶著濃厚的民國氣息,一棟棟屹立不倒的洋樓精緻得能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沉浮,真切的體會到它們的沉穩與厚重。04現代商鋪南宋御街穿插著很多現代建築,可以感受到當地人的生活閒適而又雅致。
  • 《史記》、《通鑑》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史書?結合體例,一起談談
    那麼,除了《史記》、《資治通鑑》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史書呢?下面就讓我們從史書的體例方面,來一起談談。首先先說一下古代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而歷史散文是記載歷史事實的史書,它要求如實地記載真實的歷史事件,不允許採取文學創作的方法進行虛構。在我國古代,史籍非常發達,其中有許多著名的名書,如《史記》、《資治通鑑》等。
  • 《史記》最早的注本——《史記集解》序
    ——《史記集解》序 《史記集解》是唐斐駰所著,是現在最早的《史記》的注本,與「史記三家注」一起,對後世影響最大。 《史記集解》序
  • 淺談南宋中興四將和南宋的中興
    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趙構在位期間迫於形勢和民心,任用嶽飛和韓世忠等主戰派名將抗擊金軍。宋朝宗室南遷後,湧現出四個戰功最為卓著的名將,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被稱為中興四將。今天@下呂居士就來談談南宋中興四將和南宋的中興。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和補充。
  • 從南宋出土的大袖女裝特點分析南宋女裝服飾的變遷
    本文以宋代服飾形制文化為探討,以南宋為時間軸線,將女性的類型服飾—"大袖"為中心,對其形制特徵及文化內涵進行剖析,結合歷史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多重證據,力圖為讀者還原女裝"大袖"在南宋女性生活中的真實樣貌及其所承載的深層文化符號價值。
  • 古代文學——《史記》與《左傳》
    對比類(《史記》與《左傳》)試論述《漢書》和《史記》在人物傳記的寫作上的不同點。答:《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在敘事寫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繼《史記》以後出現的又一部史傳文學典範之作,因此,歷史上經常把司馬遷和班固並列、《史記》和《漢書》對舉。
  • 《史記》在俄羅斯的收藏與翻譯
    俄羅斯漢學家19世紀起就節譯過《史記》,20世紀自1972年起啟動了俄文全譯註釋《史記》的宏偉工程,於2010年推出了世界上惟一一種歐洲語言的《史記》全文譯註本。《史記》在俄羅斯被收藏、翻譯的過程,折射了中國文化在俄羅斯傳播的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