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馬永臻是來自房山區供銷合作社、房山區蒲窪鄉森水村駐村的第一書記。2019年4月,他來到了房山區蒲窪鄉森水村,幾年時間裡,他和當地村民一起通過小小的蜜蜂探索出一條致富路。
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記者的鏡頭,一起走進第一書記馬永臻的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詳情戳視頻
森水村距離市區100餘公裡,是京西南的邊遠山村、低收入村,村址海拔670米,村域面積7.3平方公裡,現有村民90戶152人,其中低收入戶28戶55人。
馬永臻到村後不久,就通過調研、討論,發現蜂蜜的銷售工作不僅是蜂農的擔憂,也是森水村蜂業健康發展和「脫低增收」工作的關鍵。便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和專業優勢,跑起了蜂蜜銷售這趟活兒。
記得有一次,馬永臻帶了兩瓶蜂蜜樣品請朋友幫忙銷售,可是,朋友說:「您這蜂蜜是好東西,就是包裝太落伍了......」
「更換包裝就成了我到森水村的首要工作。最初,我找了設計公司,而被高額的報價嚇退了。這低收入村還沒賺錢就花錢,覺得不合適,還是把錢留給低收入戶吧,我心裡想。於是,我就主動攬下這包裝設計活,並出色完成了任務。」馬永臻說。
內抓生產,外抓銷售,成了發展養蜂產業的一貫方針。
今年,在蒲窪鄉黨委、政府和上級林業部門的大力協助下,森水村的中華蜜蜂擴大到2000餘群,蜂蜜產量也提升至20000餘斤。「在搖蜜時節,我們挨家挨戶監督指導,確保生產環節安全到位,並首次增加產後統一質檢、灌裝措施,為打造『立得穩、叫得響』的中華蜂蜜品牌積蓄了力量。」馬永臻說。
質檢、灌裝……馬永臻一忙就是幾個月,早出晚歸,村裡、廠家和商家來回跑,節假日都在工作成了常態,甚至完全顧上家裡3歲的孩子和進過ICU的老人......
隨著蜂蜜產量的增加,銷售壓力也增加了,馬永臻的親朋好友也幫忙賣起了蜂蜜,馬永臻就利用回家和節假日的時間送貨上門。
這樣賣蜂蜜有一單,沒一單的,送貨也費勁,要是能找到一家大的電商平臺就好了。馬永臻在想辦法,上級政府也急群眾所急,積極行動。
今年5月1日,在蒲窪鄉黨委政府的大力協調以及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森水村的中華蜂蜜終於登上了一家大電商平臺,從此,蜂蜜的銷路廣了,客戶也多了,森水村的養蜂產業又上了一個臺階。
「一路走來我覺得,第一書記這工作不容易,挺難的,很多第一書記都和我一樣,舍小家為大家,深深紮根大山裡,為國家的脫低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看到老百姓脫低了,增收了,替他們高興,心裡暖洋洋的。」馬永臻說。
正是許多像馬永臻一樣
紮根一線的「第一書記」
急群眾所急
想群眾所想
把脫貧致富當做使命
把擔子挑在肩頭
才會有我國2020年全面脫貧的奇蹟
end
來源:北京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