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興美國痛下殺手,但卻對華為態度糾結,這其中原因何在?

2020-12-22 小木卡說科技

前些年,美國在針對中興進行打擊的時候,可謂雷厲風行、毫不遲疑,這導致中興的股價幾乎出現腰斬情況。而同樣讓美國感到不爽的華為,美國對其的打壓卻相對遲緩很多:即美國一方面想痛打華為,但另一方面似乎又有所顧慮,這其中原因何在?

其實美國確實對華為有所顧慮,這其中的因由,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緣故:

一、華為因何得罪美國

中國的企業千千萬,科技企業也堪稱車載鬥量,但是,美國怎麼就盯上了華為?這其實是因為美國對華為有一定的忌憚和顧慮。因為華為有一定的核心技術,這一核心技術甚至比美國所擁有的還要先進很多,這讓美國覺得,一旦任由華為壯大,必然導致美國在5G領域的話語權旁落。因此美國利用自身在晶片方面的優勢,不斷卡華為脖子,逼迫華為就範。但是,美國還真不敢一下子把華為打死(假設美國有那個能力和想法),因為華為擁有5G的核心技術,如果美國全面封殺晶片,打算在元件上封死華為,那麼華為也可以在5G領域上針對美國進行反方向封殺,讓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力量研發5G,這一戰術,堪稱同歸於盡的打法。因此,美國沒有這個魄力去像對待中興那樣對待華為,因此,美國這才一方面想打壓華為,但一方面又不敢出全力打壓。畢竟,美國也不願意承受這樣沉重的代價。

歸根結底,如果問華為因為什麼得罪美美國的話,華為的技術領先,讓美國恐懼,就這樣得罪了美國。

二、華為主導下的5G江湖

華為最先掌握了5G技術,並制定了5G行業標準,並且,華為還擁有大量關於5G方面的專利。這些優勢讓全世界其他有志於進入5G時代的人,不得不使用華為的專利。而美國即便想自己製造一套關於5G的標準體系以及研發申請一套專利,無疑需要很長的時間,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美國無法冒天下之大不韙:畢竟,美國不願意進入5G時代,別的國家要進入,美國固然可以狠下心破壞華為的發展,但是阻撓全人類的5G事業,美國多多少少還是有一定的忌憚的。因此,在華為為美國晶片斷供而頭疼的時候,美國也在為事情如何圓滿收場而感到無可奈何。

此外,華為制定的5G標準已經深入人心,即便美國在之後幾年時間裡,研發出美國版的5G體系,但是,美國版的5G體系將如同美洲大陸一樣,屬於孤立於世界之外的新大陸、新世界,只能由美國一家自娛自樂,因為美國版的5G體系和世界上主流的、華為制定的5G體系是不兼容的。

美國渴望充當世界的霸主,因此,斷然不會任由自身孤立於正統的5G世界之外,因此,美國對於華為雖然有猜忌,但還是存在著忌憚。

美國和華為的衝突,看似很容易解決:只要一方做出讓步,事情就可以很容易解決,但實際上,作出讓步的一方所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因為中方作出讓步,就意味著要處處受制於美國,最終逐步開始沉淪,而美國如果嘔出讓步,那麼美國必然將永久性失去5G領域的話語權。但是,不論是華為還是美國,都不希望兩敗俱傷收場,因此,這導致了華為和美國之間的衝突,陷入到了當下的糾結程度。不過,問題總會解決的:或許,華為會找到解決晶片元件供應問題的辦法,最終,實現勝利。比較,從長遠來看,美國的衰落已經是大勢所趨。

相關焦點

  • 中興又被痛下殺手?!這次 不是美國……
    這波操作 猛!對於減持的原因,中興給出的理由是「經營所需」、「優化資產配置」,並提到「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增持或減持公司股份的可能」。果不其然,6月23日一開盤,中興通訊A股股價就一路走低,截至收盤,下跌了5.59%,股價報39.83元/股。
  • 美國宣布決定,華為、中興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
    但尷尬的是,口號喊了挺長時間,但所謂的補貼資金卻一直沒有兌現,沒有足夠的資金補貼,美國的大量中小運營商根本無法承擔更換華為、中興設備帶來的巨額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也就逐漸被淡忘了。原本以為這件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沒想到卻又產生了新變數。
  • 華為出局,中興慘敗,3000億美國5G訂單被搶,比爾蓋茨卻很悲觀
    華為和中興在5G通信技術領域,掌握著不小的話語權。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公布的全球5G專利排行榜顯示,中國企業申請5G標準專利數佔到了全球的34%,中國也是目前世界申請5G標準專最多的國家,其中華為一家公司就佔到了15%,排名世界第一,中興緊隨其後,排在世界第三的位置。
  • 在華為前面被美國「卡脖子」,中興如今怎麼樣了
    眾所周知,美國擁有領先於全球的科技水平,掌握了許多核心技術。這對全球社會來說,本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然而,美國人卻經常把這作為制裁別人的武器。特別是對中國的科技公司,美國經常一言不合就「卡脖子」。比如華為,美國去年就將其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不惜犧牲本國科技巨頭的訂單來卡華為的脖子。好在華為多年來一直未雨綢繆,有自己的麒麟晶片、「備胎」系統,還有領先於全球的5G技術,雖說不能完全替代美國貨,但也為自身爭取到了足夠大的應對空間。去年全年,華為的營收還實現了近20%的增長,達到8588億元。
  • 中興事件「告誡」了華為,華為事件「告誡」了誰?
    近兩年美國針對華為的一系列制裁打壓,從加拿大扣留孟晚舟開始,到現在的更嚴格的制裁,美國對華為的下手,不禁讓我們聯想起在華為之前的「中興事件」,美國政府以中興公司違反與美國商務部方面的合同為由,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公司出售手機晶片。
  • 中興事件「打醒」華為、騰訊,華為事件,誰又被「打醒」了?
    俗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如果我們要想真正的強勁,就務必要把握核心技術,那樣才不會止步不前,可以說,無論是中興事件,還是華為被制裁,都勸誡大家,核心技術才算是真正的整體實力,要不是由於把握足夠的核心技術,華為也許早就堅持不住,殊不知針對中興和華為,大家更好奇,中興事件「打醒」華為、騰訊,華為事件後,誰被「打醒」了?
  • 撥19億美元抗疫款項,美國將更換華為中興設備,中方態度明確
    華為5G是中國技術上的突破也是對國際網絡改變的一種預示,但是美國卻十分抗拒華為,聲稱華為5G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主義,甚至威脅到了美國的國際掌控力。
  • 從中興到華為,從移動到電信,美國要將中國通訊業趕盡殺絕?
    面對中國通訊企業的崛起,美國所採取的態度一直是熱衷於用「威脅國家安全」、「竊聽」等等藉口來進行打擊。在去年5月,中國移動美國子公司的電信服務申請,就被FCC以「國家安全」為理由0:5全票否決。中國移動提供電信服務的申請,早在2011年9月已經向美國方面提交。
  • 美國禁令生效後,中芯國際能成華為依靠?參考中興事件你就知道了
    新禁令對華為的主要影響,就是晶片代工,華為雖然有設計頂尖晶片的能力,但是在晶片代工這一塊,幾乎是空白。隨著後續美國新禁令生效,臺積電大概率將中斷跟華為的合作,屆時,華為面臨的晶片生產難題或許會成為壓死華為的最後一根稻草。
  • 華為中興做出通知,美國後悔也來不及了
    但是,隨著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門升級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以及近期美國商務部門意圖封死華為,從第三方非美國廠商處獲取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支持的「新禁令草案」的消息傳出。 所以必須提出一個短期可行的應對方案,否則面對美國方面不斷加強的封鎖攻勢,對於華為和中興的發展將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 讚美華為 也別吝嗇給中興掌聲
    [釘科技述評] 華為太耀眼了,以至於其光芒遮蓋了其他很多出色的公司。比如,中興通訊。談到中興,很多人的印象並不好。原因有兩點:一是,其在2018年曾被美國斷供晶片,公司一度處於休克狀態;二是,華為2019年同樣遭遇美國更嚴厲的斷供打壓,但卻因儲備了一系列軟硬體「備胎「而挺過來。
  • 美國一個左勾拳就把中興打趴下了,輪到華為,中國人反應過來了
    2016年3月,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施行出口限制,禁止美國元器件供應商向中興通訊出口元器件、軟體、設備等技術產品,原因是中興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美國的這一招太狠,直接打中了中興七寸,讓中興元氣大傷。
  • 美國移除華為中興設備耗資 18 億美元,FCC:代價不小,國會還沒...
    運營商需要更換任何被認定為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設備與服務,因此我們敦促國會撥出資金,向運營商報銷這一部分費用,以便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網絡。經 FCC 確認,美國當地有 50 多家運營商使用的是來自中興通訊、華為的低價設備與服務。
  • 同是世界500強,面對「美國制裁」,中興為何不敵華為?
    華為和中興作為世界五百強中的兩個知名中國電子企業,從來都不缺少來自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和話題。而在最近華為遭受各種各種不公平對待的同時,也讓人想到了曾經的中興。我們先來回顧下華為最近發生的事:美國制裁華為不提供晶片,海思晶片崛起。
  • 三星宣布「新項目」,對口日本美國澳洲,華為中興該怎麼辦?
    截止至發稿前,華為與中興在全球電信基站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7.9%、13%。這就意味著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3分的電信基站是出自華為、中興之手。三星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科技公司,在電信基站全球市場佔有率僅有3.2%。
  • 美國拉攏臺灣進入「5G大聯盟」 打壓華為中興
    美國拉攏臺灣進入「5G大聯盟」,26日發布所謂「5G安全共同宣言」,矛頭直指華為和中興。 美國在臺協會(AIT)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26日發表所謂的「5G安全共同宣言」,聲稱「為推動5G生態系統的健全和蓬勃發展」,在審慎評估時應將法治、安全環境、供應商道德規範
  • 2年前,中興被制裁,給了騰訊華為提醒,現在華為斷供,提醒了誰
    眾所周知,美國的華為的制裁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在2018年4月,美國就宣布未來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銷售敏感產品,這就是企業內著名「中興事件」的開始。和華為不同的是,中興是上市企業,所以,即便中興實力強大,美國的「制裁」依然成功了,中興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繳納共計22.92億美元,約合146.7億元罰款,相當於正常情況下,中興3年的純利潤。另外,中興30天內還將撤換整個領導層,未來5年相當於全部為美國人打工。
  • 中興、華為事件背後的「中國芯」,如何突圍?
    視屏製作:張少鵬「缺芯少魂」是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中興公司、華為公司接連遭遇美國晶片「斷供」事件把這一難題進一步凸顯出來,引起全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在譴責美國貿易霸凌主義的同時,也關心著中國晶片技術和產業:發展現狀和水平如何?當前面臨的最大瓶頸是什麼?如何才能實現突圍實現自立自強?
  • 瑞典服軟,取消華為禁令背後4大原因,同時我國6G衛星發射成功
    姑且不論瑞典如何想的,但在11月5日這天,華為瑞典公司起訴瑞典政府部門禁用華為一案有了結果。瑞典法院宣布禁令無效,這意味著瑞典政府取消了對華為的禁令,不過卻也提出瑞典政府部門有權對這一結果提出上訴。但其實所有人都清楚,瑞典法院的判決背後,其實也代表著瑞典政府的意思。難道瑞典政府服軟了?其實這背後有4大原因。
  • 傳華為中興加速「去美國化」,通知供應鏈放緩出貨、重新設計
    據臺灣《經濟日報》援引日經新聞報導稱,業界消息人士表示,華為中興兩家大陸電信設備巨頭正在加速「去美化」,同時著手更改產品設計,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為此,華為和中興也放緩了在大陸的5G基站建設的進程。《經濟日報》表示,華為和中興都高度依賴臺灣穩懋、泰碩、聯亞、升達科,以及華通等廠商的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