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措施來了!華為中興做出通知,美國後悔也來不及了

2020-12-22 騰訊網

不斷加壓的封鎖

從2018年4月份爆發的「中興危機」到2019年5月份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兩家企業之間不同的應對狀況,充分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有擁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和多項選擇的供應鏈關係,才可以在危機之下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隨著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門升級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以及近期美國商務部門意圖封死華為,從第三方非美國廠商處獲取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支持的「新禁令草案」的消息傳出。

再次暴露出了我國科技領域的一大「短板」,那就是在最核心、最基礎的技術方向上,我國還存在著一些漏洞需要去補齊,因為只有補齊這些漏洞,我國高科技企業才能夠真正做到無懼美國政府的任何封鎖。

當然,在我國補齊所有技術短板後美國也不會再對我國進行相應技術封鎖了,中微半導體在蝕刻機領域做到全球領先後,美國在蝕刻機領域就沒有再進行任何封鎖,而這就是技術自由後帶來的市場地位。

應對方案

不過,現階段我們需要面對的是現實情況,而現實情況就是短期內華為、中興等高科技公司的確很難繞開美國技術獨立發展,畢竟產業鏈的發展和完善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去攻克的。

所以必須提出一個短期可行的應對方案,否則面對美國方面不斷加強的封鎖攻勢,對於華為和中興的發展將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基於此,根據8月20日臺灣《經濟日報》報導消息顯示,華為和中興對供應鏈廠商做出了通知,要求部分臺灣供應商放慢與5G基站相關產品的出貨。

而華為和中興這麼做的目的則是希望騰出更多的時間出來,在產品設計上進行調整,力求儘可能大的排除掉美國技術和源自於美國技術的產品在華為和中興的通信產品中的佔比。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外界巨大的反應,因為禁令發生後,第一次兩家通信業巨頭同時宣布,為了規避美國技術,所以要對具體的產品設計做出調整。

這份通知所代表的意義是重大的,首先這意味著華為和中興應對美國技術封鎖的措施已經來了。

其次,這也標誌著接下來全球相關通信技術產業鏈將產生巨大的震動,畢竟隨著華為和中興對美國技術的進一步排除,接下來凡是依賴美國技術打造產品的供應鏈廠商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華為和中興這兩大客戶。

最大的受害者

而這也還只是身處下遊的供應鏈廠商所需要遭受的傷害,而身處於供應鏈頂端,在背後提供技術支持的美國企業將遭遇更大的困境,因為這些下遊使用美國技術的供應鏈廠商的業務損失最終都會集中反映到美國企業身上。

但是,現如今華為和中興的行動已經開始了,一旦兩家企業產品設計調整結束,美國後悔也來不及了。

不過最受傷的還是美國企業,畢竟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它們的營業收入遭受重創。

總結

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技術企業相互合作,技術相互流通才能夠獲得相互之間的共同發展,如今川普肆意打破這種合作間的平衡狀態,最終美國也無法逃離遭遇重創的局面,這就是所謂的「害人終害己」。

而我國現階段正在持續加碼相應技術產業鏈的研發投入,未來必定會獲得技術獨立。

你覺得這一天還有多遠呢?

相關焦點

  • 在華為前面被美國「卡脖子」,中興如今怎麼樣了
    眾所周知,美國擁有領先於全球的科技水平,掌握了許多核心技術。這對全球社會來說,本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然而,美國人卻經常把這作為制裁別人的武器。特別是對中國的科技公司,美國經常一言不合就「卡脖子」。比如華為,美國去年就將其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不惜犧牲本國科技巨頭的訂單來卡華為的脖子。好在華為多年來一直未雨綢繆,有自己的麒麟晶片、「備胎」系統,還有領先於全球的5G技術,雖說不能完全替代美國貨,但也為自身爭取到了足夠大的應對空間。去年全年,華為的營收還實現了近20%的增長,達到8588億元。
  • 繼中興和華為之後,美國又盯上了阿里巴巴,不料馬雲早已先發制人
    伴隨著中國科技發展水平與世界接軌後,也使得不少實力較為雄厚的科技公司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於是為了遏制中國科技企業發展,美國不惜以一個國家的力量來對中國企業施壓。在2018年美國將中興通訊列入實體管制清單,由於對美國晶片有著高度依賴,因此無芯可用的中興通訊也在一夜之間陷入癱瘓,最終只能選擇賠錢了事。
  • 美國禁令生效後,中芯國際能成華為依靠?參考中興事件你就知道了
    中芯國際能否成為華為的依靠?有消息指出,從2019年年底開始,華為就開始有意將晶片代工業務轉向中芯國際,以圖在美國加大限制措施後,有一條後路可走。而現在,美國已經加大了限制措施,那中芯國際能否成為華為的依靠呢?
  • 為何瑞典突然禁止華為和中興?是否受美國指示?
    據環球網10月26日報導,日前,瑞典突然宣布,禁止使用華為和中興的5G設備,而現在正在使用的,必須在2025年初之前完成更換。據報導,瑞典是歐洲率先立法確立5G規則的國家。瑞典一直倡導公平、無歧視,包括在今年實施的《電子通信法》中,也並沒有對5G生產商和國家做出任何歧視性的限制。
  • 美國宣布決定,華為、中興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
    在5G領域方面,極力抵制拒絕華為和中興參與美國當地的5G網絡建設,不但三番五次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華為和中興,甚至表示不惜自掏腰包投入10億元美金的專項補貼資金,鼓勵美國當地運營商替換掉所有華為、中興設備。
  • 中興事件「打醒」華為、騰訊,華為事件,誰又被「打醒」了?
    俗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如果我們要想真正的強勁,就務必要把握核心技術,那樣才不會止步不前,可以說,無論是中興事件,還是華為被制裁,都勸誡大家,核心技術才算是真正的整體實力,要不是由於把握足夠的核心技術,華為也許早就堅持不住,殊不知針對中興和華為,大家更好奇,中興事件「打醒」華為、騰訊,華為事件後,誰被「打醒」了?
  • 傳華為中興加速「去美國化」,通知供應鏈放緩出貨、重新設計
    據臺灣《經濟日報》援引日經新聞報導稱,業界消息人士表示,華為中興兩家大陸電信設備巨頭正在加速「去美化」,同時著手更改產品設計,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為此,華為和中興也放緩了在大陸的5G基站建設的進程。《經濟日報》表示,華為和中興都高度依賴臺灣穩懋、泰碩、聯亞、升達科,以及華通等廠商的供貨。
  • 從中興到華為,從移動到電信,美國要將中國通訊業趕盡殺絕?
    面對中國通訊企業的崛起,美國所採取的態度一直是熱衷於用「威脅國家安全」、「竊聽」等等藉口來進行打擊。在去年5月,中國移動美國子公司的電信服務申請,就被FCC以「國家安全」為理由0:5全票否決。中國移動提供電信服務的申請,早在2011年9月已經向美國方面提交。
  • 中興事件「告誡」了華為,華為事件「告誡」了誰?
    近兩年美國針對華為的一系列制裁打壓,從加拿大扣留孟晚舟開始,到現在的更嚴格的制裁,美國對華為的下手,不禁讓我們聯想起在華為之前的「中興事件」,美國政府以中興公司違反與美國商務部方面的合同為由,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公司出售手機晶片。
  • 對中興美國痛下殺手,但卻對華為態度糾結,這其中原因何在?
    前些年,美國在針對中興進行打擊的時候,可謂雷厲風行、毫不遲疑,這導致中興的股價幾乎出現腰斬情況。而同樣讓美國感到不爽的華為,美國對其的打壓卻相對遲緩很多:即美國一方面想痛打華為,但另一方面似乎又有所顧慮,這其中原因何在?
  • 中興真的「不強大」?先忘掉華為,我們來重新認識下中興吧!
    但是在我們關注華為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另一家同樣位於深圳的通信企業,它就是中興通訊。一年多前,中興被美國制裁後,很多人都認為這家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尤其是將中興事件與此前的華為制裁事件對比,得出的結論就是中興太脆弱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同是世界500強,面對「美國制裁」,中興為何不敵華為?
    華為和中興作為世界五百強中的兩個知名中國電子企業,從來都不缺少來自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和話題。而在最近華為遭受各種各種不公平對待的同時,也讓人想到了曾經的中興。我們先來回顧下華為最近發生的事:美國制裁華為不提供晶片,海思晶片崛起。
  • 美國拉攏臺灣進入「5G大聯盟」 打壓華為中興
    美國拉攏臺灣進入「5G大聯盟」,26日發布所謂「5G安全共同宣言」,矛頭直指華為和中興。 美國在臺協會(AIT)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26日發表所謂的「5G安全共同宣言」,聲稱「為推動5G生態系統的健全和蓬勃發展」,在審慎評估時應將法治、安全環境、供應商道德規範
  • 美國移除華為中興設備耗資 18 億美元,FCC:代價不小,國會還沒...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政策落實得怎麼樣?當地時間 2020 年 9 月 4 日,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表示,美國農村電信網絡一直以來依靠華為和中興通訊提供網絡設備,而根據政府相關政策更換交換機和路由器將花費 18.37 億美元。FCC 委員的說法是:更換華為和中興的設備需要國會批准撥款。
  • 華為出局,中興慘敗,3000億美國5G訂單被搶,比爾蓋茨卻很悲觀
    華為和中興在5G通信技術領域,掌握著不小的話語權。不過,中國通信企業雖然技術出色,但由於美國害怕中興、華為會在科技領域反超自己,所以自5G技術開始普及起,就一直對兩家公司進行打壓。其中,技術最強的華為更是被重點針對。印度、澳洲、日本訂單告吹,英法相繼拆除華為5G,種種行為背後都有美國身影。當然,美國也是以身作則,全面拒絕華為、中興。
  • 美國一個左勾拳就把中興打趴下了,輪到華為,中國人反應過來了
    2016年3月,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施行出口限制,禁止美國元器件供應商向中興通訊出口元器件、軟體、設備等技術產品,原因是中興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美國的這一招太狠,直接打中了中興七寸,讓中興元氣大傷。
  • 誓要制裁華為、中興?
    美國一次又一次地對華為,中興實施制裁,在制裁的背後,其實是美國的擔憂。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快速崛起感到緊張,如果不對中方企業實施制裁的話,一旦成長起來,美國的科技主導地位就會動搖。 中興 在美國打壓中國的企業中,中興和華為是最受人關注的。
  • 讚美華為 也別吝嗇給中興掌聲
    [釘科技述評] 華為太耀眼了,以至於其光芒遮蓋了其他很多出色的公司。比如,中興通訊。談到中興,很多人的印象並不好。原因有兩點:一是,其在2018年曾被美國斷供晶片,公司一度處於休克狀態;二是,華為2019年同樣遭遇美國更嚴厲的斷供打壓,但卻因儲備了一系列軟硬體「備胎「而挺過來。
  • 中興通訊董事長:美國制裁使公司進入休克狀態
    PingWest品玩4月20日報導,根據騰訊一線消息,今日下午,中興通訊在深圳總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美國近日的制裁事件,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首次表示,這樣的制裁立即使公司進入休克狀態。今早,在內部員工信中,殷一民還稱,公司已第一時間成立危機應對工作組,全面評估該事件對公司及員工帶來的影響,與各方保持積極溝通,以最大的努力來推動事件的解決。
  • 「制裁華為」1周年之際,美國又坑騙「比亞迪」,中國如何應對?
    在這種戰略目標的轉移下,美國憑靠其強大的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對中國進行或直接、或間接地打擊。5月17日,美國制裁華為公司即將滿時「一周年」,然而美國的對華打擊態度是絲毫未變。第一個遭殃的是「中興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