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華為」1周年之際,美國又坑騙「比亞迪」,中國如何應對?

2020-12-16 飛魚勸學

中國一直將美國視為「合作對象」,而美國則一直將中國當成「潛在對手」。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美國將中國由「潛在對手」變成了「潛在敵人」。

在這種戰略目標的轉移下,美國憑靠其強大的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對中國進行或直接、或間接地打擊。5月17日,美國制裁華為公司即將滿時「一周年」,然而美國的對華打擊態度是絲毫未變。

第一個遭殃的是「中興手機」。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手機晶片等敏感產品。這給一直依靠晶片進口的「中興通訊公司」造成了致命打擊;然而,這對中國企業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

第二個遭遇的是「華為公司」。2019年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進行制裁,禁止所有美國企業採購華為產品,後來還進一步禁止華為5G技術進入美國。之前美國曾指使加拿大「軟禁」華為首席財務孟晚舟,直到現在還未將孟晚舟放出。

第三個遭遇的是「中國銀行」。2020年4月20日,美國做局將期貨原油價格設置為-37.63美元/桶,導致與美國WTI原油掛鈎的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遭受數億元的巨大損失,中行A股一日之間就蒸發了150億市值,這羊毛被薅得真是令人「咬牙切齒」!

第四個遭遇的是「比亞迪」。2020年5月7日,美國加州州長加文·紐森發表聲明要求退還加州購買口罩的2.47億美元預付款,理由是「未按合同按時提交」,而比亞迪未按時交付的原因是「未獲得聯邦政府籤證」。先是向比亞迪公司預定了價值10億美元的口罩,現在口罩做出來了,美國卻說不要了,而且還要退貨退錢,簡直豈有此理!

先是「腰斬」中興手機,然後「軟禁」華為公司,隨後「做局」原油寶,緊接著又「詐騙」比亞迪,人們不禁深思:下一個遭殃的中國公司將會是誰?

美國把中國的「國際大企業」挨個收拾了一個遍,其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和強大。受這種心態的影響,尤其是在美國政客面對疫情不斷甩鍋中國的背景下,我們不確定美國下一個要整治的目標是誰,但是我們知道中國公司在美國的生存將會越來越難。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和防備美國的各種「坑蒙拐騙壓打敲」呢?

1.改變「老實」「迎合」的心態,要用西方的「狡猾」思維對付西方,包括對美國在華企業「以牙還牙」。

中國經濟獲得巨大發展和輝煌成就的原因之一,在於中國人民「勤勞好學」。這種優秀的勞動品質給中國人帶來了財富,但同時也逐漸成為一種刻板印象被人利用。中國商人在和美國人進行經濟往來的時候,往往就體現出一種基於「勤勞好學」而產生的「老實」「迎合」的心態。美國人隨便說什麼,中國人都願意「當真」,並且為了拿出最大的誠意而「不計前嫌」。不管美國人曾經怎麼對待自己,現在為了「合作」,為了「生意」,願意「不計前嫌」重新開始。這種心態和做法往往最終造成「農夫和蛇」的結局,讓「老實人」受傷。中國應該拿出更大的自信和魅力,學會「要挾」西方勢力,必要時也不排除對美國在華公司下手。

2.提高自身的產品競爭力,將「依靠市場規模賺錢」的經濟思維轉變為「依靠科技能力賺錢」的經濟思維。

中國企業要走向強大,就必須走向世界各國,在對外發展之路上除開有國家強大實力做後盾之外,企業更核心的生命力在於「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不但在要質量上更上一層樓,改變「山寨產品」的不良形象,而要給產品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用實實在在的「硬核科技」徵服國外市場。美國由於經濟體量大,確實有很大的市場,但是也別忘了美國本身也是科技強國,美國人天生崇拜強大的科技。過去,由於美國的科技水平一直保持在國際前沿,因此美國人也一直表現得比較傲慢。中國企業要做美國獲得市場,肯定首先要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讓美國人面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時「不得不服」,這樣才能夠逐步站穩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市場。

3.加強「不對稱武器」的研發,用新型武器壯大軍事力量,以此保持對美國反華勢力的戰略威懾。

前幾天,著名媒體人胡錫進在網絡帳號上公開提議,認為中國應該把核彈頭數量增加到1000枚以上等級的水平,才能夠對敵人保持足夠的威懾力,大不了最終玉石俱焚。實際上,如果我們跟隨著美國等西方國家繼續發展核武器的步伐,那麼就永遠無法超越對手和制衡對手。核武器固然不能少,更為有效的做法,應該是積極研發「不對稱武器」,研發西方國家沒有的新型武器或者是能夠摧毀敵方核武器的武器,這樣才能夠真正對敵人保持有效的戰略威懾。跟美國拼核武器肯定思路不太正確,如果我們希望消滅美國6000枚核武器的威懾,我們可以研發一種能夠使對方核武器無法發射或者自行摧毀的新型武器,以此來抵消美國的核武威脅。在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前,美國人失去了核武威脅的優勢,美國的對外經濟也就踏實多了!

【特別聲明】:本平臺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謝絕公眾號商業轉載!

相關焦點

  • 應對華為,美國的正確做法是保持開放,而不是制裁
    美國:應對華為,美國的正確做法是保持開放,而不是制裁經濟學人5Geopolitics5G政治Openstandards, not sanctions, are America’s best weapon against Huawei應對華為,美國最好的武器是開放標準,而不是制裁America needs a new way to deal with the Chinese
  • 美國制裁華為起因和後果,乾貨整理
    5月15日美國全面升級對華為制裁,史稱515事件。經過幾天發酵、認識和梳理,各路大神對各方面的影響和應對都進行了評估。整理乾貨如下。1 美國為何制裁華為大致有兩方面原因。華為公司層面和中美層面。此外,根據金一南教授等分析,華為玩的技術,包括但不只是5G,涉及網絡技術的底層架構。從以往來看,底層技術一直掌握在美國人手裡。美國只允許中國玩應用層面的東西,就是APP。美國控制了底層,等於控制了一切。現在華為要動底層,這是美國堅決不允許的。從中美關係的角度看,美國制裁華為,是中美全面轉入競爭的一個焦點。
  • 制裁之下華為如何度過寒冬?中國是否會對美國科技公司採取反制?
    最近幾天,美國對華為的全面制裁成為全民關注的大事件。5月18日,華為發表聲明:「美國政府為了打壓別國的先進企業,罔顧華為全球客戶和消費者的權益,這與其一直鼓吹的保護網絡安全的說辭是自相矛盾的。」那麼,川普為什麼要不顧破壞全球晶片產業的生態也要死盯華為?
  • 美國升級對華為制裁,但華為已千錘百鍊,必將浴火重生登臨絕巔!
    2020年5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再度加碼,禁止全球晶片製造商向華為出售晶片。這種傷人傷己的七傷拳看上去來勢洶洶,但也說明美國已經只剩下這黔驢技窮的最後一搏了。梳理一下美國對華為層層加碼的打壓和制裁:一.實體清單。二.切斷33家美國供應商。三.抓捕孟晚舟。四.用國家外交力量全球封殺華為。
  • 如何看待美國對中國的金融制裁
    各界普遍擔心美國會對中國發動全面的金融制裁,而制裁的焦點可能主要集中在美國能否將中國排除在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系統之外和凍結中國的美元資產這兩個問題上。本文將主要討論上述三個問題,並提出應對策略。
  • 美國可以布下這些陷阱 中國企業和政府如何應對
    (原標題:美國可以布下這些金融陷阱,中國企業和政府如何應對(詳解))
  • 美國「制裁」華為 為何臺灣應該要緊張?
    去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今年5月,美國頒布史上最嚴禁令,對華為再度痛下狠手。美國當地時間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兩則針對華為的消息:其一,延長華為臨時許可90天。其二,計劃升級對華為的管制措施,國外公司只要用美國技術、軟體、設備等給華為生產晶片也將受到管制,需先得到美國批准。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隔日發博:「除了勝利,我們無路可走」。兩岸網友也紛紛在社交平臺下留言表示對華為的支持。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面對美國史無前例的強力制裁,華為正在與聯科發、展訊等晶片廠商洽談巨額訂單。不過,聯發科不敢接下華為給的大訂單。
  • 美國政府為什麼要惡意制裁華為?
    華為華為,作為中國科技業的代表,因為被美國政府惡意制裁,現在正處於風口浪尖,倍受全球關注。華為為什麼會成為美國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呢?正是因為美國政府這麼幹過,所以,美國政府「以己度人」,認為中國人也會這麼幹。正所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老百姓點燈。典型的霸權主義思維。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政府急於制裁華為和中興。中興已經落入美國人的魔掌之中,2018年美國藉口中興將產品出口給伊朗,對中興進行制裁。
  • 華為之路就是中國強國之路!美國司法部長:美國必須絞殺華為!
    特別是以華為為首的中國ICT領域的科技企業全面崛起,形成了對美國科技的趕超之勢,尤其是在美國命門所在的ICT領域,華為的5G、晶片、伺服器、作業系統、雲計算等在ICT領域對美國形成的反超和現實的威脅,於是針對華為的一系列制裁開始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了今天對華為的全面制裁。上百年來,美國沒有怕過什麼,那麼現在卻為什麼如此害怕華為的崛起呢?如此害怕華為的5G呢?
  • 談美國制裁華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而結果註定無法改變?
    我們都知道,因為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手段再次升級,這幾乎阻止了全球所有的晶片製造商向華為公司輸出半導體元件的能力,而且後面甚至還有條紋規定要求使用美國專利技術的廠商,都不能向華為提供合作。面對美國這一系列升級的制裁手段,使得目前華為處於一個十分被動的局面,可以說美國對華為進行了 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狙擊,華為能夠挺到現在,的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而美國這三板斧可以說 30 年來屢試不爽,先後撂倒了東芝和阿爾斯通,對於近幾年才發生的美國制裁中興的事情大家可能仍歷歷在目。接下來我們就談談那些曾被美國制裁過的公司怎麼樣了。
  • DigiTimes:美國制裁下 華為海思中國臺灣部門正在大量流失工程師
    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的自研晶片供應鏈已被切斷,這導致華為海思半導體公司相關工作被迫停滯。今日(20日)消息,據DigiTimes報導,隨著美國對華為制裁的進一步收緊,該公司的無晶圓廠晶片製造子公司海思半導體現在正在大量流失工程師。
  • 美國的二次極限制裁有破綻,華為這次的招數與上次不同
    毛澤東帶領紅軍曾經五次成功反圍剿,最終得以勝利長徵,聚積力量,統一中國。任正非同樣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在超級大國美國的第一次極限打壓下,見招拆招,化險為夷。分別祭出鴻蒙作業系統、麒麟晶片、HMS服務等三大利器,把美國射出來的三支毒箭化為泡影。
  • 天雷滾滾,華為能否抵得住美國新一輪的制裁?
    這兩年來,美國對華為制裁方面的新聞層出不窮,國內大眾的反應也由最開始的「群情激憤」逐漸過渡到「屢見不鮮」的麻木狀態了。相信直到現在,不少朋友心裡隱約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美國要這樣針對華為?被制裁了的華為現況如何,未來又將受到了怎樣的影響?我國半導體行業目前技術發展到什麼水平?美國制裁華為這事對於國內半導體行業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 糾結的制裁:揭秘美國科技制裁
    大意是,參與華為制裁的美國官員納扎克·尼卡赫塔爾「下臺」。納扎克·尼卡赫塔爾,原來是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代理負責人。首次制裁華為前一個月,她獲得提名。4個月後,為華為供貨的臨時許可第二次延期,她宣布辭職。對於制裁,美國政府內部的聲音似乎不統一。理解這種不統一,一個重要線索就是工業和安全局。這個制裁華為、中興等中國一系列科技企業的操盤手,是最近幾年美國最「當紅」的「明星部門」。過去幾年,工業和安全局設崗數量和部門預算都連年上漲。
  • 華為被美國制裁,騰訊和阿里巴巴不被制裁!金一南將軍在一次演講中...
    為什麼華為被美國制裁,騰訊和阿里巴巴不被制裁!金一南將軍在一次演講中,一針見血的指了出來! 金一南受邀央視《一堂好課》,給觀眾上了一課思政課,講解了中國近代從經歷過的苦難,到今天的輝煌,讓人聽了熱血沸騰,特別是講到中國的5G技術的時候,他這樣解釋美國為什麼制裁華為,
  • 被華為光環淹沒的行業老二,2年前遭美國強力制裁,如今怎樣了?
    2020年,通信市場風雲變幻,華為遭遇美國猛烈制裁,開啟頑強自救計劃。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興的存在感逐漸減弱,在網上的口碑卻不見多大好轉。自從2018年,中興遭到美國制裁事件後,中興在輿論場中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此前,國資委研究中心曾對該事件專門發布過一篇報告,報告評價稱:「中興通訊公司一系列應對都十分愚蠢和被動。」
  • 華為tiktok之後,中石油也中招美國制裁,委內瑞拉經濟命脈被切斷
    今年以來「美國制裁」一直圍繞在中企身上,前有華為中興遭到美國政客處心積慮的打壓,後有tiktok等手機應用軟體被白宮下達「封殺令」,可以說這四個字已經成為了打壓中企的金字招牌,就在近日又一家中企也中招美國制裁,並且牽扯到了委內瑞拉。
  • 華為被美國制裁,告訴中國必須有獨立高科技和自主研發晶片能力
    從這一次中美貿易戰中,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國的短板在哪裡,正因為美國看到了中國高科技技術還不夠發達,有許多機器和設備上使用的晶片都是從美國進口的。美國為了幹擾和阻止中國的高科技技術發展,就停止向中國出口晶片,同時還找各種藉口來制裁中國的科技公司。
  • 華為再度被制裁,中國科技企業當自強!自研晶片是崛起關鍵
    近期,美國加強了對華為的制裁,華為此次可以說是被掐住了脖子。據了解,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相關部門再一次延長華為的臨時許可,並且打擊和限制華為晶片供應鏈技術,此新聞引發了眾多國人的廣泛關注。
  • 華為牽手比亞迪:麒麟710A打造鴻蒙生態,遭遇美國高通驍龍820A
    多家媒體平臺的報導內容顯示,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晶片業務,正在拓展5G智能汽車市場領域,盛傳與比亞迪籤訂了合作協議!希望藉助全新市場,打造鴻蒙系統生態!相關消息人士稱,華為此次與比亞迪方面的深度協議,並不是通過智能汽車BU做業務出口,而是由旗下海思與比亞迪直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