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木木趣說|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劉伯溫是歷史上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後人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偉人。大明王朝第一謀臣,堪比張良和諸葛亮的劉伯溫,他是被人害死的嗎?
劉伯溫簡介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勳,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劉伯溫於元統元年(1339年)考取進士,從此進入仕途,開始他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精彩表演。最初,劉伯溫希望為元朝政府效力,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他在中進士後不久,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後又任元帥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議往往得不到朝廷的採納,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壓制。劉伯溫非常失望,先後3次憤然辭職,回故鄉青田隱居。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朱元璋的謀臣,劉伯溫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劉伯溫並建議朱元璋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一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
吳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劉基為太史令,劉基呈上《戊申大統歷》。熒惑星出現在心宿位,預示有兵災禍亂,劉基請求朱元璋下詔罪己。天氣大旱,劉基請求處理久積冤案,朱元璋便當即命令劉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從天而降。劉基趁機請求建立法制,防止濫殺現象。朱元璋這時正要處決囚犯,劉基便問是什麼原因,朱元璋將自己所做的夢告訴他。劉基說:「這是獲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應當停刑等待。」三日之後,海寧歸降,朱元璋很高興,就將囚犯全部交給劉基釋放了。不久,又授劉基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天下太平之後,劉拍溫也曾想過學張良功成隱退,但他對朱元璋的本性似乎還認識不夠清楚,最終選擇留了下來。然而統一天下後的朱元璋心態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殺掉了很多功臣。劉伯溫不願看到殘害功臣的局面出現,深知唇亡齒寒道理的劉伯溫,自然不願幫助朱元璋開重懲元勳重臣的先河。這以後,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劉伯溫心灰意冷,第二年便找了個理由告老還鄉去了。
劉基還鄉後,雖然不與地方官來往,從來不講自己的功勞,唯棋酒詩文自娛,行為十分謹慎,但仍遭丞相胡惟庸暗算,指使人誣陷他在家鄉強佔有"王氣"的墳地,引起朱元璋疑忌,被奪去俸祿,致使劉基引咎京,不敢回家。後憂鬱成疾,吃了胡惟庸派來的太醫藥後,病情加重,朱元璋遣使護送回家。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這一天是洪武八年(1375)夏曆四月十六日,享年65歲。
但是也有傳說是劉伯溫在南京時,胡惟庸曾派太醫為劉伯溫診病送藥,但劉伯溫吃了他的藥後,病情加劇。因此,當時人們懷疑劉伯溫是胡惟庸下毒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