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諸葛亮、劉基號稱古代「三大軍師」這三個人的智計謀略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但三人的計謀究竟誰高誰低,不同的人都不同的看法。其實,對於這三個人的比較,旁人說的或許有道理,但是最令人信服的還是他們他們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三人之中,張良生在漢朝,諸葛亮生在三國時期,劉基生在明朝。作為三者中的「晚輩」,劉基曾發表過自己對其他兩位的看法,也有意識的將自己與另外二人做了一番比較,劉基的評價應該最為客觀。
劉基十分推崇張良和諸葛亮的文治武功
在劉基的文集中,對張良和諸葛亮的推崇佔了很大的篇幅。比如在《詠史二十一首》之中,劉基歷述了漢代諸多名臣的不朽功勳,其中就提到了張良:
周昌勇庭諍,子房善奇謀。王陵抗高議,平勃終安劉。經權兩不廢,道立知亦周。
「子房善奇謀」就是劉基對張良的評價。
另外,洪武四年,巴蜀平定,天下歸於一統時,劉基寫下了《平西蜀頌》評價了諸葛亮:
惟彼蜀國,開自蠶叢。山川隔閡,與華不通。??秦以之霸,漢以之王。諸葛用之,震驚北方。
在這首頌裡,劉基肯定了諸葛亮開創蜀漢、北伐中原的光輝業績。諸葛亮的軍事才華令劉基心儀,所以當他為 友人丘彥良的一幅畫題詩,看到畫面上的群雁振翅而飛時,情不自禁地聯想起諸葛亮的八陣:
起如武侯布八陣,集如萬舞回旌旄。
由此可見,張良、諸葛亮,尤其是諸葛亮是劉基心目中的軍師的典範,劉基對他們是晚輩的尊崇與敬佩。
劉基佩服張良與諸葛亮,但也有不落與二者的雄心壯志
除了單獨列出二人以外,劉基還會將二人一起寫在同一首詩中。如《放歌行》:
六奇誇曲逆,三略稱子房。??孔明魚得水, 毛遂錐脫囊。??
詩歌表達了劉基在「一鹿走中原」的亂世之中希望能鴻鵠高飛,一展抱負的願望,並對張良、諸葛亮君臣際會, 如魚得水,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流露出由衷的羨慕之情,反觀自己,作者不免感嘆:?「嗟爾獨何為,抱己自摧藏!」
《放歌行》等詩體現出了劉基不甘人後,欲以張良、諸葛亮的功業自期的勃勃雄心。進一步推論,還可知面對二位前賢,劉基並不自卑,在他的內心世界裡,他相信只要給他機會:?「霧晦豹始變,海激鵬乃翔」 ,他的功業絕不會亞於二位前賢。
廣告「弟弟快來,姐這有塊地快乾死了,需要你幫忙澆澆水」
諸葛亮第一,張良第二,劉基第三?
通過以上分析大致可以看出,在劉基眼中,諸葛亮的功績要大於張良,而自己比二位先賢還要差一些。所以是諸葛亮第一、張良第二,劉基第三。
但是劉基並不是真正承認二者比他強,只是羨慕二人有自己得不到的一展抱負的機會,只要自己有機會,一定不會比二位先賢差。因此,從成長的角度來看,三者都是優秀的軍師,他們的巔峰時期是平等的,沒有強弱先後之分。